首页 / 孔子与论语 / 钱穆

一九八六年美洲第五届祭孔大典献辞

2025-05-29 15:20 孔子与论语

中国历史绵亘五千年。远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以来,已历两千五百年,乃有孔子出生;又迄今两千五百年。孔子适居其中心。实为吾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相传一最高代表人物,承先启后,有其极为杰出莫可比量之重要性。

中国文化人物中之最居重要性,站在最高阶层者为圣人。孔子以前之圣人,皆居天子地位,即政治上之最高阶层者,如尧、舜、禹、汤、文、武皆是。惟文王子武王弟周公,亦居最高地位,而实未为天子;乃居臣位,非君位。孔子生平奉周公为标准,即身不占政治上之最高地位,而实居人品中之最高阶层。而后世则奉孔子为中国圣人中之最高位。故其弟子言:夫子贤于尧 舜远矣。

孟子则在孔子以前未居天子高位者中,又举出三圣人:伊尹为圣之任,伯夷为圣之清,柳下惠为圣之和。而孔子则为圣之时,乃兼任、清、和三德,而随时更迭表现其三德。则其地位显又高出伊尹、伯夷、柳下惠之上。

后代中国人奉孔子为至圣先师。自孔子后,惟尊孟子为亚圣,而其他人物则全不再获圣人之称。此见后代中国人尊崇孔子,以为乃上下古今五千年来一至高无上、莫可伦比之大圣人。

孔子平生言论行事,具载于其及门弟子所编集之《论语》一书中。自孔子弟子曾子传其学于孔子之孙子思,孟子乃受学于子思之门人,上距孔子已五传逾百年以上。孟子已在战国时,诸子学群兴,墨翟、杨朱之传尤盛,两家之言盈天下,而孟子则曰:乃吾所愿,则学孔子也。又曰: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但当孟子时,《论语》一书尚未正式编纂成书,故《孟子》七篇中,乃不见《论语》之书名。《论语》之正式行世,当更出孟子之后。

战国百家中,惟道家晚起,犹在杨、墨之后。庄子与孟子略同时,但《孟子》书中尚未见有庄子。而《老子》书犹后出。但庄 老道家陈义高深,略可与儒家孔 孟相伯仲。自西汉罢黜百家,表彰《五经》,而儒家乃特出百家之上。孔子作《春秋》,列《五经》中。其《论语》一书,则为其时一部小学必读书。

西汉《五经》博士中,《礼经》博士传有《小戴礼记》一书,其中有《大学》《中庸》两篇。考其成书年代,皆当在秦始皇帝时。两篇中尤以《中庸》一篇,显见已多参杂有道家思想。在魏 晋 南北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庸》一篇备受重视。隋 唐时,佛教中国化,天台、华严、禅三宗,皆于《中庸》一篇有阐述。《大学》一篇则自宋代理学家兴起,二程与朱子更常加称引。《大学》《中庸》遂与《论语》《孟子》共有四书之称。朱子有《论孟集注》《学庸章句》之作。元代考试制度,遂以《四书》更驾于《五经》之上,定为考试之重要经典。如是八百年迄今,《四书》乃为中国人人必读书。阐论孔学,不得不兼及《四书》,不当专据《论语》一书而止。

其实论孔学,不当仅止于《四书》。即战国 秦 汉以来两千五百年,凡治孔学者,其言论行事,皆当和会融通,一以贯之,始足以发明孔学之全体真相。并不当偏在《四书》,更不当偏在《论语》。惟提纲扼要则《论语》为主,《孟子》《学》《庸》为副,始足以把握孔学之精要。

居今世姑以《大学》为言。《大学》有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之后四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治孔子之道者所必言。但以今日论,群以欧洲西方学为本,而西方学中实缺天下一观念。依中国语论,若言形上哲学,当言宇宙。言自然哲学,当言世界。论人生哲学,则当言天下。而西方人观念,凡属人事,则仅以国家为限。至康德始言国际,近代则有百五十国以上列入国际联盟,而尚有在此联盟之外者。但在国际一观念之上,并无天下一观念。中国则自古有封建诸侯,但诸侯之上有天子,如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皆是。故中国自古为一封建制度,而封建之上,实尚有一天子,仍属大一统局面;与近人所想之封建列国并立大不同。故孔子虽据当时鲁国史官所载作《春秋》,而曰:《春秋》,天子之事也。列国之上,尚有中央周天子一高位。孔子又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是在孔子理想中,虽不能向上追复西周之旧,而仍必为东周,仍当有一天子在上。与今日之所谓国际联盟,有其大不同处。

近代人惟因缺一天下观,遂使列国相争,迄无宁日。最近自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又继之以美、苏相争。甚至核子战争如在眼前,不论胜败,数百万以上之人生,顷刻间即可葬送于核子弹轰炸之下。稍有人道观念,又何忍出此。孟子言:天下定于一。谁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傥谓核子武器大量杀人可以一天下,则诚出中国人想像之外矣。傥果谓大量杀人可以一天下,则人生之意义价值又何在?若谓大量杀人不足以一天下,则又何必为此核子武器之争?此皆无说可通者。

抑且西方人不仅在国之上无天下观,亦且于国之下无家庭观。西方人之家,仅当中国家之前一半。子女长大成婚,即各自别成一家,与父母家分离,不再和合。中国则重孝道,为子女者决不离父母而独立。中国家庭又分内外,夫妇成婚,女家则称外家,女婿对岳父母有半子之称。如三代时,姬、姜两族,常如一家。故中国由家成国,以至于天下,始终是一贯相承,无大分别。而其主要中心,则在己之一身。

人之一己,必分男女两性。此乃自然,中国人则谓之天命。男女相结合为夫妇,则乃人伦之始;由夫妇而有父子、兄弟,乃至于国与天下君臣、朋友两伦,皆从天生己之分为男女来。即是说人伦乃从天道来。孔子特提出一仁字为人生大道,《论语》一书主要即在讨论此一仁字。而仁字乃为西方人所无有,特难以西方一字相译。孔子弟子有子说:孝弟为仁之本。孝弟之道,实即仁道,即人与人相处之道之本源所在。使人与人不能以仁道相处,则惟有仗法律作种种防止。西方人重法律,即从其不知有仁道始。

今言教育,西方自希腊时已有之。亚里士多德言: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仍为一种个人主义。重自发现、自创造,不重师传。但不知人生真理,尤贵在人之相爱。其他真理,皆从此人之相爱之一心,即相爱之性情来。岂有在人类性情相爱之上,别有真理?试观其他有生物,相互间,岂不各有一番相爱之表显?是此生物相爱之真理,并不专限于人类。如此则今日所发明之核子武器之大群杀害,已远越乎人类相爱之真情以外,岂可亦认其为是一真理?当知核子武器杀人乃物理,非人道,即非人生真理。

西方人亦言人类爱情。罗马时代开始有宗教,犹太人耶稣,以上帝独生子教人爱上帝。但凯撒事凯撒管,人类相互间事耶稣不管,于是耶稣乃上十字架。故此下之教徒,乃以耶稣之十字架表示其宗教精神。则今日之核子武器,岂得谓是十字架之更进步的创造?岂真是凯撒之道之更为进步乎?

西方近代高等教育,亦始自教会。除宣传教义外,尚有两专门。一为律师,教人为罪人申冤,为罪人抱不平。一为医学,教人为人治病。皆有一分人类相爱之义。但今日发明了核子武器,则律师与医生皆所不能救,不知又当学如何作对付?

其次宗教以外之教育,则始于德国之国民教育。人生惟当为一国民,上帝以外,一切事惟当管理于凯撒,其他乃无教育中心可言。则西方人之真理中,亦可谓并无人对人之真理可言。如中国人之修身、齐家,皆非西方人之教育内容。而平天下则更所不论。

中国无宗教,而极重教育。教育中最高最大之教师则为孔子。故孔子为中国之至圣先师。孔子教人主在仁,仁即人生之大道,即人与人相亲相爱之道。亦可谓乃人类相互间之一番同情心。欲发抒此一番人类相互间之同情心,最先则本源于婴孩之对其父母兄姐,故曰孝弟为仁之本。其次长大成人,乃移此一番情感来对国、对天下,故曰移孝作忠。

中国人言忠,其道在尽己以对人。而言忠道则又必言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恕道。在美国,远在南北战争时,有一将军,退休后寓居纽约附近,独身不娶,性情怪癖。家中仆人皆遭谩骂,中途离去。有中国 山东籍一华工丁龙,亦投身到将军家为仆,亦以遭谩骂而离去。后此将军家遭火灾,丁龙闻讯,自来相助。告将军:我原籍中国 山东省,古圣人孔子乃我同乡,教人忠恕之道,己所勿欲毋施于人。今将军遭苦难,一人独居难堪,余特来追随相助。将军闻言大惊异,谓不知君乃能读古圣人书。丁龙言:余不识字,不能读书,乃幼时闻父训知此。将军谓汝父能读圣人书,亦大佳。丁龙又谓:余父亦不识字,亦不能读书,乃闻之祖父、曾祖父以上;亦皆不能识字,不能读书,乃上代之家传知有此。此将军闻言大加嘉许,乃相交如朋友。积有年,丁龙患病将不起,告将军谓:得将军历年资养,衣食居住皆得安足。今病不起,将军历年所给薪资,余皆积存。此间无深交,老家无亲属,愿归还将军,聊报积年爱顾之情。丁龙死,此将军乃将其遗存,并增巨款,赠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设一讲座,专以研究中国文化为务。但此讲座历任人选皆美国人,不闻聘中国人任之。中国人留学美国,或在哥伦比亚大学,或在其他大学者,学成归国,亦从不谈及丁龙事。余于一九六〇年亲赴美国,乃始知有丁龙其人其事。每以与台湾之吴凤并举。吴凤虽读书识字,亦非一学者。然此两人皆真有得于孔子之遗教,足为后人百世之师。此乃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所得之佳果。纪念孔子,求知孔子之道,能如吴凤、丁龙其人,斯亦可矣。而岂必以专门读书,成一学者乃为贵!

吴凤者,乃晚清 同 光时,在台湾,为平地人与山地人通商一通事。其时山地民族好杀人,每年必以一人头为祭。吴凤任通事,得山地民族之好感,劝勿再杀人。每年即以所积存之人头,择一为祭。如是有年,人头已尽。山地人又欲下山杀人,以告吴凤。吴凤尽力劝阻,山地人不听。吴凤乃告以某晨某处山路上有一骑马者过,可杀之以祭。山地人从其言。乃知所杀即吴凤。大悔憾,此后乃止杀人之俗。如吴凤之以身劝杀,此即孔子之所谓杀身成仁,亦可谓曲尽其忠于对人之所能至矣。今台湾之山地民族与平地居民和好如一家,则皆吴凤往年之功。至今有吴凤庙,受人崇拜。

中国人言非吾族类,其心必异,此乃言其相互积习之心。又言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此则言其修养道义之心,即人类之文化心。今逢美西旧金山举办祭孔大典,诸君远在美国,余则羁老在台,皆远离大陆本土。然孔子亦欲居九夷。故中国人言天下一家,亦皆从其文化言。其文化之大本,则出自人之各己之一心。其心变,斯文化亦随而变。中国人之所谓道一风同,其所望则在此心之道之常存而不变。风之随时而必变,仍以能不变其心之所存为贵。愿吾当今国人其相互共勉之。

(一九八六年十月应美 旧金山华侨邀稿而作)

孔子研究著作。近人钱穆著,集有作者18篇孔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0篇探究《论语》,包括《论语》的读法和朱熹的注疏,另外数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认为“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此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这一原则“只‘道’‘德’二字便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4年初版。 该书是钱穆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结集。书中指出:儒家是 一种“人文的宗教”,孔子的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 钱穆突出强调“情”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 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 着重理知的部分。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不能说由性情来完 成理知。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中情欲之分异。人生 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猜你喜欢

  • 第二章 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本是殷朝的后代,世为宋国的公族。自从他的远祖大司马孔父死于殇公之乱,家人流亡到鲁国,才为鲁人,姓孔氏。他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邑大夫,但早死,所以孔子幼年是孤..

    10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卷二 论语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阅《东塾读书记》第二卷《论语》,提要钩玄,观于会通,不为汉..

    8 古籍举要 2025-08-25
  •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

    94 趼呓外编 2025-06-18
  • 六年的朋友情谊发朋友圈

    1、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相互了解是朋友,相互理解是知己。人生的快乐是在坎坷的路上遇上患难与共的朋友;人生的幸福是在不幸的路途拥有一位为自己拭去泪水的知己。2、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纯洁的革命友谊,再升华一下。..

    73 好句大全 2025-06-12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110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68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44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51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64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49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85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52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84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67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49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74 论语 2025-06-11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42 论语 2025-06-11
  •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38 论语 2025-06-11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100 论语 2025-06-11
  •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84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