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近代唯心论简释 / 贺麟

附录二:代序与本书自述

2025-05-31 13:55 近代唯心论简释

一、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代序)

今后中国哲学的新发展,有赖于对于西洋哲学的吸收与融会,同时中国哲学家也有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以贡献于全世界人类的责任自不待言。并且我们要认识哲学只有一个,无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都同是人性的最高表现,人类理性发挥其光辉以理解宇宙人生,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努力。无论中国哲学,甚或印度哲学,都是整个哲学的一支,代表整个哲学的一方面,我们都应该把它们视为人类的公共精神产业,我们都应该以同样虚心客观的态度去承受,去理会,去撷英咀华,去融会贯通,去发扬光大。中西哲学诚然有分别,有异同,有其偏颇陈旧而不适于现代生活之处,我们可加以分辨,加以考察,加以批评,但如果对于两方均有深切了解的话,不能说中西哲学间有无法沟通的隔阂,有霄壤的差别。

谈到中国哲学,我们认为主要的应分儒家、道家、墨家三家。谈到西洋哲学,我们认为主要的可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两派。我们以下打算对中国哲学上的三家和西洋哲学上的两派的特点、要义和异同,作一提要式的简略叙述。

中国哲学上的派别主要的只有儒道墨三家,其他各家都可认作这三家的分支、附庸或混合。这三家的壁垒森严,趋向各异,各有其不同的宗旨与面目。大体讲来,道家及墨家各偏于一面,而儒家较能持中。道家重自然,墨家重人为,儒家求自然与人为的调和:重人为的自强不息,但又不陷于矫揉造作;重施无言之教的自然,取法天行,但又不废弃人伦的道德义务。墨家重实用,道家求无用之用,而儒家反功利、重道谊,但又不陷于空寂无用。就对于鬼神的态度说,墨家信天明鬼,持有意志人格的有神论,道家不信鬼神,接近于认自然即神的泛神论。儒家一方面歌颂鬼神之德,相信天意天命,相信上帝临汝,相信天能降祥降殃,似乎接近有神论,一方面重知生不重知死,重事人不重事鬼,发挥天道、天理或太极为宇宙最高原理,又似乎接近泛神论,总之儒家仍处于介于道家与墨家之间的持中地位。就三家对于生活的态度来说,则道家趋向于到自然去,过超脱隐逸的诗人、艺术家、纯粹学者的生活。墨家趋向于到民间去救济人群,改革社会,过作兼爱交利的下层工作的生活。儒家则趋向于到朝廷去作官任职,发展礼乐刑政,栖栖遑遑,过治国平天下,仁民爱物的生活。这三家可以说各有其用,相反相成,足以适合许多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的人的精神要求。可惜墨家一系在中国断绝了几千年,今后时代潮流的需要,西洋基督教宗教精神和富于社会理想的功利主义的介绍和输入,当可促进墨家一派的复兴。

西洋哲学上主要的派别,只有唯心论、唯物论二派。这两派的基础远在希腊时期即已奠定。德谟克利特是希腊唯物论系统的完成者,柏拉图是希腊唯心论系统的建立者(此采德国哲学史家文德班之说)。以后西洋的哲学可以说是不归于唯心论即归于唯物论,其他许多纷纭的派别,都不外这两大学派的分支、附庸,或改头换面,或巧妙混合。这两派同为不断地推进西洋文化,保持理智活动的主要力量,于促进西洋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均各有其重大的贡献,然而他们两派的宗旨、理论、路向确有显明的不同,形成尖锐的对立。两派均注重科学,均于促使科学进步有其贡献。不过唯物论强调科学成果,加以发挥推广,应用来考察生命、内心、社会、政治、经济等。唯心论则注重批评科学的前提,盘问科学定律之所以有效准的原因,并限制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范围和限度。唯物论以时间上在先的外物为本,唯心论以逻辑上在先的精神或理性为本。唯物论以工具为体,譬如,生产工具、物质条件等,唯物论者认为是决定一切,特别支配人类的上层文化、意识和精神之本体。唯心论以工具为用,外物为精神的显现,工具为精神的用具,物只是工具,而有造工具、用工具的精神以为主体。唯物论者离心而言实在,离理而言实在,离价值而言实在。换言之,唯物论者以为真实之物,是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是不一定合理性合理想,有价值有意义的。唯心论者则合心而言实在,合理而言实在,合意义价值而言实在。换言之,唯心论者认为心外无物,理外无物,不合理性,不合理想,未经过思考,未经过观念化的无意义无价值之物,均非真实可靠之物或实在。

大概讲来,唯物论又可分为两派,一为科学的唯物论,注意外界物质的自然,注重社会人生的实用,特别意欲的满足,快乐的获得,否认人的意志的自由。西洋以希腊之德谟克利特、近代之霍布斯为代表。中国可以荀卿及王充为代表。一为艺术的唯物论,此派大体接受科学唯物论的理论,但于生活方面,求超脱潇洒,葆性全真,注重纯艺术纯理智的欣赏。可以西洋古代之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及现代之桑提耶纳为代表。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庄周、杨朱,及南北朝时代趋向老庄的自然主义的玄学家或清谈家为代表。唯心论亦可分为两派。一为主观的唯心论,注重心灵之自由创造,及自我之刚健本性。西洋以柏拉图、康德、费希特为代表。中国则可以孟子、陆象山、王阳明为代表。一为客观唯心论,注重宇宙秩序(天理或天道)之神圣性及自然与人生法则之谐和性。宇宙与人生皆有其理想的精神意味和灵明的秩序法则,但又不偏于个人主观的愿望和私智。此派西洋哲学中比较缺乏,可以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及德国大诗人歌德及现代之怀特海为代表。黑格尔尝自称其哲学为客观唯心论,但亦不免稍偏主观。中国哲学中,则当以孔子及朱子为此最伟大高明的学派之代表。我这种看法是多少采取德国建立精神科学基础的哲学家狄尔泰的说法,而略加修正补充。

由此足见从文化上说,中国哲学分儒道墨三家,从学理上说,亦可分为唯心、唯物论二派。中国哲学家亦可分属于唯心论及唯物论,西洋哲学家亦有儒者气象(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格林、鲍桑凯等),有道家风味(如伊壁鸠鲁、斯宾诺莎、布拉德烈、桑提耶纳),有墨家精神者(如孔德、马克思、边沁、穆勒等)。总之,我希望我这种说法,对于沟通中西文化,融会中西哲学,可提示一个大概的路径。

按:此篇曾作为星期论文,抗战期间在昆明某日报上发表。本想作为《近代唯心论简释》代序。

二、《近代唯心论简释》自述

《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这篇文章,正好作为《近代唯心论简释》一书的导言。由于现在不用这个书名,所以真正谈我当时所理解的唯心论的那些文章,就都收在本书之中了。

《近代唯心论简释》一书,特别是篇首一文,当时曾在不少朋友中引起反响。这对我很有助益,令我十分感谢。今特别收录其中的四篇文章,转载于书中。最早的一篇是胡绳同志写的,初次发表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记得1957年4月11日,***曾约周谷城、金岳霖、冯友兰、郑昕、胡绳同志和我等十人,在他家中共进午餐。在主席与我谈的许多话中,有这样一句很有风趣的话,你可以与胡绳同志多打几个回合!我回答说,胡绳同志的文章对我帮助很大,也就无须再辩论。此外,***还说了一些鼓励我们的话。

第二篇文章是徐梵澄同志写的,发表在南京中央图书馆出版的刊物上,对此书有简要平正的评论。徐梵澄同志当时就和鲁迅过从甚密,受益匪浅,写了不少杂文。他曾在德国留学两年多,后又去印度求学,刻苦钻研三十余年。从印度回国以后的九年来,著述特多。如他所译的《肇论》英文本,已于1981年出版。《五十奥义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1984年出版。《神圣人生论》由商务印书馆于1984年出版。两书都是约有六十万字的巨著。

第三篇文章是浙江大学教授谢幼伟所作。1928年1930年秋,谢幼伟与我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同学。他在1947年所著的《现代哲学名著述评》是他生平最好的著作。该书由熊十力先生为其作序,称其思睿而识卓,学博而量宏脚踏实地,虚怀以读中西哲学之书。不为苟同,不妄立异。其评论各书,皆有精鉴,异乎以矜心浮气轻持短长者。他写了一篇《何谓唯心论》的文章,对我的《近代唯心论简释》加以评论,并提出三个问题,我当时也对他的问题作了回答。在浙江大学行将解放的前夕,他去了印尼雅加达,依乃兄富商,曾任当地中学校长约三四年,后又去台湾约两年,因气味不投,又回到雅加达,大约是在1960年左右逝世了。

陈康先生在德国时与我同学,他曾在德国住了近十年,专攻希腊哲学。他读到我的《近代唯心论简释》这一篇文章,是当时在天津《大公报》《现代思潮》副刊上首次发表的。他立即写成一篇学术论文,对我的文章表示相当同意,并主要陈述他对柏拉图认识论精研的成果。回国后,他在昆明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柏拉图《巴门尼得斯篇译注》一书,注释比译文多了九倍,足见他的材料丰富。陈康先生大约于1947年左右,随同南京中央大学诸教授去台湾。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青年教师多出其门下。陈康大约是在1955年去美国任教,多年来积稿甚丰,不久将由汪子嵩同志设法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刊行。他现仍健在,年已八十五岁高龄。

《康德名词的解释和学说的概要》一文,是谈对康德重要名词,应用自己新造的名词去翻译。我感到哲学名词的翻译不宜过多地采用日本译名。对于康德的学说,我亦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是我在四十年代所作的一种尝试。

《时空与超时空》是相当长的一篇从康德出发来谈时空问题的文章,自信尚略有所见。但我不按照康德的说法,把时空说成是形式或直观,而把时空说成是理,这与一般人的见解是颇不相同的。

《斯宾诺莎的生平及其学说大旨》是我当时读了好几本有关他的著作后写成的,并用作《致知篇》一书的导言。《致知篇》早已改名为《知性改进论》。现已另作新序,由商务印书馆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与张荫麟兄辩宋儒太极说之转变》是我初到昆明西南联大时写的。有个别地方也谈到冯友兰先生划分哲学史时代的观点。

《宋儒的思想方法》一文是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时,利用课余时间,大概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文中主要论述周程朱陆及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涉及到梁漱溟和冯友兰两位先生的哲学思想。当然也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

《文化的体与用》一文重见于《文化与人生》一书,也许有人重视此文。此文在《近代唯心论简释》一书中,曾受到批评。因此,这篇是重现于两书中的文章。

贺麟著。1942年6月重庆独立出版社印行。为作者1932—1942年间所发表的论文合集,包括《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近代唯心论简述》、《时空与超时空》、《辩证法与辩证观》、《宋儒的思想方法》、《知行合一新论》等论文。作者明确宣称该书是以唯心论观点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派“特点要义和异同,作提要式的简略叙述”。充分反映了作者力图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新心学”思想体系的努力和探索。作者认为“所谓物者非他,即此心之用具,精神之表现”。把“心”看作物的主宰和物的本质。用陆王心学融会康德的时空学说,提出“时空是自然知识和自然行为所以可能的心中之理或标准”。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引申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否认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地位,而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当作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对直觉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与矛盾思辩法、形式分析和推论等方法同是任何哲学思考所不可缺少的方法。并且声称他自己的责任是“把直觉从狂诞的简捷的反理性主义救治过来,恢复其正当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作者认为研究哲学史应该坚持融合贯通中西哲学的方向,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失根本,以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重新建立起新人生新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猜你喜欢

  • 附录三 我的朋友唐鲁孙

    夏元瑜与鲁孙先生原是笔友,后来相见,成了知友。由于年龄、见解、知识、乡土的关系又进而为挚友。我们全是暮年闲居,没事做,于是动了笔杆。没想到一划拉就是一篇,往邮箱里一扔,过不了多少天,报上就登出来。日子..

    3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附录二 馋人说馋

    逯耀东前些时,去了一趟北京。在那里住了十天。像过去在内地行走一样,既不探幽揽胜,也不学术挂钩,两肩担一口,纯粹探访些真正人民的吃食。所以,在北京穿大街过胡同,确实吃了不少。但我非燕人,过去也没在北京待..

    4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附录一 忆唐鲁孙先生

    高阳民国以来,谈掌故的巨擘,当推徐氏凌霄、一士昆仲,但专记燕京的遗闻轶事、风土人情者则必以震钧的《天咫偶闻》为之冠。震钧是满洲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号涉江道人,生于清末,殁于民初。以他的其他著作,如..

    4 唐鲁孙谈吃 2025-08-30
  • 向青年读者说几句话

    这本小书是特意为贡献给青年朋友们而写出的。首先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青年们要读中国古代思想史?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了解这些古老思想,究竟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从三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第一,..

    14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附录 北京历史探故

    Ⅰ明朝人们对于不同朝代中北京的规模及地理位置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那些具有历史意识的中国人对此项研究做了诸多的记载。第一,历代官方历史中总有一部分对其地理状况的记载,包括其大小,城墙的建造及一些宫门、城..

    17 大城北京 2025-08-23
  • 来自税收的自述

    追根溯源,我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我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必不可缺的角色,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国家利用我,可以积小富成大富,收群众的财,给..

    19 高中作文 2025-08-17
  • 附录 解题

    [日]长泽规矩也土风录 十八卷 〔清〕顾张思 清嘉庆三年(一七九八)序刊本 六册按图书分类法,本书与《俗语解》,或当归于子部杂家类、杂考或小说家类、杂事类之属,但就其解释俗语言,亦诚为可珍视之作。然以其如..

    17 土风录 2025-08-16
  • 附录《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道教的孝道经典《文昌孝经》,据明代少保大学士耶浚仲所着《文帝孝经原序》所说,出现在宋代,作者不详,该经托文昌帝之口,劝人尽孝。无论是从托文昌帝之形式上看,还是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判定其属..

    21 文昌孝经 2025-08-15
  • 附录·推篷室初稿序

    余读机缘集,船子有拨棹歌三十九首,其前三作七言小诗,馀皆渔歌子词。世但知船子为佛祖,不知为唐诗人,为唐词人也。夫我儒之学,通明广达,讲求精微,去利欲,明死生,然後心地清而语圆澈。前人每以禅喻诗,盛唐王..

    23 船子和尚拨棹歌 2025-08-06
  • 附录四误题撰人姓名词存目

    陈彭年 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生于建隆二年(961)。雍熙二年(985)进士。真宗朝召试,为秘书丞、直史馆、翰林学士、拜参加政事。天禧元年(1017)卒,年五十七,赠右仆射,谥文僖。 瑞鹧鸪 尽出花钿散宝津。云..

    42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三元明小说话本中依托宋人词

    钱易 易字希白,吴越倧子。真宗朝进士,累迁至翰林学士,天圣四年卒。 蝶恋花 一枕闲欹春昼午。梦入华胥,邂逅飞琼作。娇态翠颦愁不语。彩笺遗我新奇句。 几许芳心犹未诉。风竹敲窗,惊散无寻处。惆怅楚云留不住。断..

    33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二宋人依托神仙鬼怪词

    吕岩 相传吕岩字洞宾,唐末河中府永乐县人,得道仙去,出自宋人依托。宋代所传吕词,实皆宋人作。 减字木兰花 暂游大庾。白鹤飞来谁共语。岭畔人家。曾见寒梅几度花。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花满前溪。藏尽神仙..

    25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一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

    梁意娘 醉翁谈录云:意娘,五代后周时人,适李生。其词盖南宋人所依托。 秦楼月 春宵短。香闺寂寞愁无限。愁无限。一声窗外,晓莺新啭。起来无语成娇懒。柔肠易断人难见。人难见。这些心绪,如何消遣。 茶瓶儿 满地..

    30 全宋词 2025-07-23
  •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

    鄂西林以寒士起家,深于阅历,能容众,能知人,由举人初为拜唐阿,贫甚,因世宗在藩邸相识,为心膂中第一人。其督云贵改土归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领,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办到。曾见其小照,身长骨大,方面长髯。..

    43 随园诗话 2025-07-08
  • 人间词话附录

    一《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二蕙风《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①及《苏武慢》寒夜闻角②二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

    42 人间词话 2025-07-07
  • 附录 《杜甫诗选注》批注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1.《望岳》《唐宋诗本》卷四十二引吴昌祺曰:此诗(《望岳》)造语有不惊不休之意。夫字,衬得妙!又引某氏曰:句句是望岳,作登岳解不得。张溍曰: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何焯曰:夫如何三..

    73 杜甫诗选注 2025-07-02
  • 优美句子摘抄选自哪本书

    1、凡是一个深陷在爱情里的人,是决不肯让他的钟表安安稳稳地向前走的。大仲马《基督山伯爵》2、人在顺境中,觉得祷告不过是空洞词语的堆砌,而一旦遭难受苦,他就领悟了向上帝祷告的语言多么崇高神妙。大仲马《基督..

    45 好句大全 2025-06-21
  •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

    96 趼呓外编 2025-06-18
  • 平江不肖生论

    本文节选自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若论起划时代的人物,便不能不提及平江不肖生,他不仅是推动中国通俗社会小说由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一位重要作家,更是拉开中国武侠小说大繁荣序幕的开路..

    61 龙虎春秋 2025-06-16
  • 附录二

    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

    87 陶庵梦忆译注 2025-06-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