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 嵇文甫

向青年读者说几句话

2025-08-26 17:30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这本小书是特意为贡献给青年朋友们而写出的。首先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青年们要读中国古代思想史?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了解这些古老思想,究竟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从三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思想遗产。中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他们长期历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无穷的聪明智慧,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给我们留下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在祖国医学、农学、艺术各方面所发掘出来的许多宝贵东西,大大引起国际间的重视,予以很高的评价。这就证明,决不象胡适所说那样,我们的祖先,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恰恰相反,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巨大文化宝库,使我们得以拥有这许多优秀的文化财富,拿来贡献给全人类而自豪。从思想史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他们以其创造性的思想劳动,揭露真理,反映现实,推动时代前进。就拿春秋战国来说,真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当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各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各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正反映了一个伟大历史变革的时代,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动态。真是洋洋大观,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但是有些人看不见祖国这种丰富的遗产,把一部中国思想史用封建落后思想几个字一笔抹杀,反以掇拾外国学者的一言半语而沾沾自喜,这种妄自菲薄的思想和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我们认为要青年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正是要掘开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思想宝藏,把那些琳琅满目的各家学说有批判地介绍给青年看,使他们认识它、熟悉它,以至重视它,引起他们对于祖国的自豪感。这是一种有力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讲古代思想史,不是把各家各派的学说随便罗列出来,任意地乱讲,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思想怎样产生、发展和消灭;怎样代表自己的阶级利益,为阶级斗争服务;怎样反映现实,而又推动现实,指导现实,这里面是有一种深刻的科学理论贯注着的。比如孔子、墨子、老子的学说,各有它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都不是偶然出现的。有些人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只是孤立地就思想论思想,抓住些表面的现象,随便解释,任意附会,于是乎什么积极的救世派和极端的破坏派的笼统头衔顺手给孔子和老子分别送上(见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而墨子竟成了印度人(胡怀琛和卫聚贤讲的),这算什么思想史呢!我们认为中国思想史和其他各民族的思想史一样,都不能跑出一般历史发展规律以外。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踢开那些唯心主义的胡诌,从中国思想史的具体事实中,探索它的客观规律性,显示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有些青年朋友们可能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概念还很生疏,如什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啦可能还不大理解其具体含义。可是我们也不一定要搬弄这些名词和概念,只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那就是最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那将比抽象地讲理论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丰富的内容。

第三,可以揭破那些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我们珍重和热爱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思想遗产。但是这种珍重和热爱是有分析的,一定要辨别清楚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同时也是恰合分际,立脚在现实上的,决不是脱离实际,莫明其妙地乱捧。有许多反动学者、顽固派或国粹主义者,硬想把中国拉出一般历史发展轨道以外,把中国说得一切特殊,一切优越,把几个古代圣贤推崇到不可理解,好象不是这个世界中的人的样子。梁漱溟就是个例子,他讲什么孔家哲学周孔教化真是神乎其神。照他的讲法,好象偏偏我们中国得天独厚,当上古时代,就降生下周公、孔子这样的大圣人,给我们制礼作乐,使我们能过着理性的生活,懂得人生的真义,直至形成汉以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那样独特的社会,没有走上象西方那样阶级斗争的错误道路,看是多么美妙吧!我想青年朋友们听到这种怪论,一定会感觉到莫明其妙,要想批评,也苦于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些怪论是经不起历史唯物主义的阳光照耀的。任何思想学说,归根究底,都不能不是它那个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从一定现实社会中生根,给一定社会阶级服务,都不是那么神圣,超出凡尘的。我们讲古代思想史,正是要帮助青年认识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撕破它们那些美丽的面纱,剥露出它们的真实形象来,不再陷入它们的迷魂阵。

从以上所述看来,叫青年读古代思想史实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决不是什么多余的事,自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困难。首先说,那些古老的思想体系,以及表达的方式和使用的术语,对于现代青年来说,都是很生疏,不习惯的。什么性啦、道啦、理啦、气啦,都是些现代读物上所绝少碰到的老名词。青年一读这些书,简直象走进另一个世界,到处陌生,这已经够别扭了。如果再加以旁征博引和烦琐考证,那真要把人陷入云里雾中,又怎么能叫青年来接近它呢?为着减轻青年们阅读的困难,就要求写古代思想史这一类书必须写得很通俗,能把那些古老思想用明白生动的现代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要满足这一要求也不大容易。既需要把那些古老思想剥烂揉碎,融会贯通,理会得透熟;又需要能真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而不是教条主义地生拉硬套,另外还得善于写深入浅出的通俗文字。不具备这几点,要写出一本适合于青年阅读的古代思想史是办不到的。我自己知道水平低,没有具备这些本领。现在写《春秋战国思想史话》这本小书,谨持这种态度:不旁征博引,作烦琐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不模糊影响,讲些连自己也不懂的道理;而只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些明明白白的主要论点,就自己所能理解到的讲个透彻;遇有必须引用的古书原文,该解释的解释,该翻译的翻译,总之要叫人家看懂。这是我的一点小小企图,究竟是不是真能办到,我也没有把握。如果青年朋友们读这本小书,能随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那自然是我最恳切希求的了。

嵇文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 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形成了蔚然大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特别繁荣呢?难道那是偶然的?难道只是几个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局面?这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自然是极荒谬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作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个时代思想学术的历史情况: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内容是怎样的?什么是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它们各自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后来又是怎样跟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化和升沉的?本书共介绍了十二位大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惠施、公孙龙、宋牼、许行、驺衍和韩非。 读了这本小册子,你一定会觉得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作者这本书是为青年朋友而写的。对青年朋友而言,读此书有三点作用: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遗产。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第三,可以揭破反动学者的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 本书写得相当浅明,通俗易懂,不旁证博引,作烦锁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适合广大青年朋友阅读。

猜你喜欢

  • 附 民族哲学杂话

    本文所要讲的是民族哲学,只要某种学说在吾民族中很流行,为大家所熟闻乐道,我们就不妨谈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不拘什么形式。零金碎玉,俱见精光。嵇文甫像,摄于1958年楔子在没有触到所要讲的各项问题本身以前..

  • 第十一章 秦汉大一统与先秦诸子的结局

    看以上各章,可以知道春秋战国的确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灿烂的时代。当时思想界五光十色,各放异彩。但是一到秦汉时代,忽然暗淡下去了。于是乎有人说,古代学术的灭绝,全坏在秦始皇的一把..

  • 第十章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韩国的一个公子,曾师事荀卿,和李斯为同学。秦始皇看见他的著作,大为赞赏。后来他出使于秦,却被害了。他是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综合了他以前法家的各种学说,并且从荀卿和老子的..

  • 第九章 宋、许行、邹衍等

    当战国中叶,约略和孟子庄子同时,或稍前稍后的学者自成一派的很多。除上面所讲各家外,再举几个重要代表人物谈一谈:(一)宋宋亦称宋,或宋荣,《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书中都曾提到他,可见他也是当时..

  • 第八章 惠施、公孙龙

    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年)曾经做过魏国的宰相,和庄子辩论过。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和孔穿辩论过。这两位学者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现存有《公孙龙子》一书。《庄子天下》篇也有关于他们..

  • 第七章 荀子

    荀卿名况,赵人。生卒年岁未能确定。他一生的重要事迹大概都在公元前298前238年之间。他曾经到过当时讲学最繁盛的地方齐国的稷下。当齐襄王的时候,稷下学者如田骈、慎到等都已经死去,荀卿在那里成为岿然突出的大师..

  • 第六章 孟子

    孟轲(公元前372前289年),邹人,孔子的三传弟子(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他原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不过在他以前好几代早已衰落下去了。他曾经游历齐、梁、宋、滕诸国,还给齐宣王当了一段客卿。但终于不得志。现..

  • 第五章 庄子

    庄周,战国时代的宋国人。他的生卒年岁大概和孟子略相当而稍晚一些。他似乎也是一个从旧贵族阶级没落下来的人物,曾在他的家乡蒙那个地方当过一段管漆树的小官吏。他的生活很贫困,曾经靠打草鞋过活,有时候连饭也吃..

  • 第四章 老子

    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应该分别来看。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聃,相传他在周王朝那里管过图书,孔子还向他问过礼,后来去周西行,过函谷关,给关尹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就不知去向了。但是就现存《老子》这..

  • 第三章 墨子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

  • 第二章 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本是殷朝的后代,世为宋国的公族。自从他的远祖大司马孔父死于殇公之乱,家人流亡到鲁国,才为鲁人,姓孔氏。他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邑大夫,但早死,所以孔子幼年是孤..

  • 第一章 春秋战国

    一个百家争鸣的伟大历史变革时代一提到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最光辉灿烂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那么多的思想派别和那么多的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那么尖锐而复杂的思想斗争的场面..

  • 答读者问

    《诗词格律十讲》的读者们来信提出一些问题,现在我来解答一下:问:旧体诗词格律是经过怎样的演变才形成那个样子的?为什么那样就算好?答:这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题目,还没有人深入探讨过。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

    56 诗词格律十讲 2025-07-04
  • 平江不肖生论

    本文节选自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若论起划时代的人物,便不能不提及平江不肖生,他不仅是推动中国通俗社会小说由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一位重要作家,更是拉开中国武侠小说大繁荣序幕的开路..

    57 龙虎春秋 2025-06-16
  • 代序 三种人生态度

    逐求、厌离、郑重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

    43 人生的三路向 2025-06-03
  • 附录二:代序与本书自述

    一、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代序)今后中国哲学的新发展,有赖于对于西洋哲学的吸收与融会,同时中国哲学家也有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以贡献于全世界人类的责任自不待言。并且我们要认识哲学只有一个,无论中国..

    76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一、春秋战国的学术环境(一)诸家并兴的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鼎盛时代,自春秋末年儒家首先崛起,到战国诸家并兴,思想界澎湃到极点。造成这种盛况的原因相当复杂,下面只作个简括的说明。谈到春秋战国学术..

    61 中国通史 2025-05-26
  • 漫說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天地之內,恒推以行是?意者,其有機氣之不得已耶?其運轉而不能自止耶?觀夫大界列宿,迢迢燦爛明朗,其光自何,其大幾何?觀乎千仞之岡而行人如豆,..

    84 揆园史话 2025-04-17
  • 檀君紀

    神市氏寔爲東方人類之祖,鴻荒之世,開刱之業,賴以成焉,盖檀君以前,首出之聖人也。古有淸平山人李茗者,高麗時人,有《震域遺紀》三卷,引《朝代記》,備載我國故史,比於一然之書,甚相逕庭中,多仙家語。余以爲..

    69 揆园史话 2025-04-17
  • 二太始紀

    神市氏旣爲君長,以神設敎,存其彛性,周護飽養,聽其繁衍,天下民物,於是漸盛。但此時,開闢不遠,隨處草木荒茂鳥獸雜處,人民艱困殊甚,且猛獸、毒蟲不時衝動,人民被害不少。神市氏卽命蚩尤氏治之。蚩尤氏實爲萬..

    69 揆园史话 2025-04-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