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膳正要译注 / 忽思慧

景泰本虞集奉敕序〔1〕

2025-08-07 15:23 饮膳正要译注

臣闻古之君子善修其身者,动息节宣以养生,饮食衣服以养体,威仪行义以养德,是故周公〔2〕之制礼也,天子之起居、衣服、饮食,名有其官,皆统于冢宰,盖慎之至也。

今上皇帝,天纵圣明,文思深运,御延阁〔3〕阅图书,旦暮有恒,则尊养德性,以酬酢万几,得内圣外王之道焉。于是赵国公臣常普兰奚,以所领膳医〔4〕臣忽思慧所撰《饮膳正要》以进。其言曰:昔世祖皇帝〔5〕,食饮必稽于本草,动静必准乎法度,是以身跻上寿〔6〕,贻子孙无疆之福焉。是书也,当时尚医之论著者云。噫!进书者可谓能执其艺事以致其忠爱者矣。是书进上,中宫〔7〕览焉。念祖宗卫生之戒,知臣下陈义之勤,思有以助圣上之诚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广传之。兹举也,盖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举安;推一人之寿,而使天下之人皆寿。恩泽之厚,岂有加于此者哉!书之既成,大都留守〔8〕臣金界奴传敕命臣集序其端云。臣集再拜稽首而言曰:臣闻《易》〔9〕之《传》有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今圣皇正统于上,乾道〔10〕也;圣后顺承于中,坤道〔11〕也。乾坤道备,于斯为盛。斯民斯物之生于斯时也,何其幸欤!愿飏言之,使天下后世有以知夫高明博厚之可见如此。於戏休哉!

天历三年〔12〕五月朔日〔13〕谨序

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虞集撰

【注释】

〔1〕景泰本虞集奉敕序:虞集奉皇帝之命写的序。虞集,人名。元代仁寿人,字伯生,号道园,官至奎章阁学士。

〔2〕周公:姓姬,名旦,武王的弟弟,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初年的政治家。相传《周礼》为周公所作。

〔3〕延阁:古代帝王藏书之所。

〔4〕膳医:管理皇帝饮食卫生的医生。

〔5〕世祖皇帝:即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

〔6〕忽必烈七十九岁去世,在那个时代算是高寿。

〔7〕中宫:皇后居住的地方,亦用为皇后的代称。《汉书霍光传》:有椒房中宫之重。

〔8〕大都留守:大都留守,官名。大都,元首都。蒙古至元四年(1267)在金中都城东北另筑新城,九年改称大都,二十年筑成。蒙古人称汗八里克,意即汗城。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抵今千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都城规模宏大,宫殿壮丽,户口繁庶,商业发达,附郭居住各国商人甚多。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

〔9〕《易》:即《易经》,古代的卜筮书。《传》:是儒家学者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

〔10〕乾道:即天道。

〔11〕坤道:即地道。

〔12〕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天历,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

〔13〕朔日:农历的初一。

【译文】

臣下听说古代君子善于修身养性的,在行动作息方面都要顺应自然界的时令和节气来宣散自身的气血以保养生命,用饮食、衣服来保养身体,用礼节、礼仪、行为、道义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因此,周公制订了一套礼仪,规定天子的起居、衣着、饮食各有专职的官员来从事管理,[这些官员]都受大冢宰的统辖,真是极其慎重。

当今皇上具有天生的贤德,聪明过人,对国家大事谋虑得非常深远。到延阁读书,从早到晚坚持不懈。修养德性,应付纷繁的政务。以此得到内有圣贤的才德、外有对百姓实施仁爱的王道。于是,赵国公、臣常普兰奚把他所管辖的膳医、臣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一书进献给皇上,说:从前世祖皇帝对饮食,一定要用本草去考查它们对人的利弊,行动一定要以合乎法度为准则,因此活到很高的年龄,给子孙们留下了无限的幸福。这部书,是当时太医所著的。唉!进献此书的人,可以称得上是能用他的技艺向皇上表达忠心和敬爱了。这部书进献到中宫,皇后看了。想到祖宗对卫生方面的禁戒,体察臣下陈述道理的勤恳,考虑到有助于皇上养生修德并进而把仁爱人民的至诚之意加以推广,命令中政院使、臣拜住把这部书刻印后广泛传播。这一举动是要把一个人的安乐加以推广,使天下的人都能得到安乐;把一个人的长寿加以推广,以使天下的人都能长寿。这种恩德的深厚,哪里还有比它更大的呢!

书刻成了,大都留守金界奴传皇上的诏令叫我作一篇序文放在书的前面。臣下虞集再拜叩首说:我听说《易传》上有这样的话:上天之德真大呀,万物依靠它开始。大地之德真广呀,万物靠它生长。天地的大德不过是孕育、生长万物,现在皇上您统治于上,正合于上天乾道;皇后顺承在中,正合于大地坤道。天地之道完备,这是最兴盛的了。百姓和万物生在此时,是多么的幸运啊!臣愿宣扬此事,以使天下后世之人有凭藉地知道皇上、皇后高远明亮的恩德和广大深厚的仁爱是如此的显著可见。啊,真是完美呀!

天历三年五月朔日谨序

奎章阁待书学士翰林直学士中奉大夫千制诰同修国史臣虞集撰

元代忽思慧撰著的中医食疗学著作。共3卷。成书 于至顺元年(1330年)。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治疗法专著。系作者在任元代宫庭饮膳太医期间,对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及其他有关知识的总结。全书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述饮食的营养价值、烹饪技术、患病期间的饮食制度、饮食的卫生要求等,主张治病应首先讲求饮食,以饮食疗法为先。书中从人体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健康人膳食标准立论,制订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较多地记载了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并立有专篇记述食物中毒,对研究我国古代营养学以及蒙古族饮食卫生习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书中附有168幅食物图画,还保留了一些后来已佚失的书籍,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猜你喜欢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合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妇人杂病,包括月经病、带下病、热性病、情志病以及外阴病等。徐本作方十四首,俞本作方十三首。[01]妇人中风〔1〕,七八日续来寒热〔2〕,发作有时,经水适断〔3〕..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产后病。先论新产妇人易患的痉病、郁冒及大便难三种病证,后述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以及下利、呕逆等常见病。俞本作脉证六条,徐本作方八首。[0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论三条 方八首【按语】妇人病指妇女所特有的疾病,包括经(月经)、带(带下)、胎(妊娠)、产(产后)四方面的疾病。本篇专论妊娠病,即妇女因怀孕而得的疾病。妊,即姙,《说文解字》释为孕也;娠,《说文解字》..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五种筋脉病证。《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五种病,皆系筋病,故汇为篇。趺,俞本误作跌。证治,俞本作证并治。方四首,徐本作方五首。[01]..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是外科病的专论,论述疮痈、肠痈、金疮及浸淫疮四种病。[0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注释】〔1〕痈:中医外科病名,由于热毒引起的以局..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三种病证。由于这些病的病变部位都在胃肠,故合篇论述。[01]夫呕家有痈脓〔1〕,不可治呕,脓尽自愈。〔2〕【注释】〔1〕呕家有痈脓:指频繁吐脓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论述惊悸、出血及瘀血病。惊、悸是两个证候:惊是神志惊狂不安,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悸是心下悸动不宁,出现于痰饮病过程中。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吐血包括咯血或呕血;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黄疸病。疸,《说文解字》:黄病也。黄疸病是以一身面目发黄、小便黄赤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篇中首创黄疸病的分类,有谷疸、酒疸、女劳疸及黑疸。[0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论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三种病证。消渴,是口渴引饮、饮水即消的意思,既是病名,又是证名;小便利,按内容当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不论外感热病或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按语】本篇论述痰饮病。痰饮是病名,咳嗽是痰饮病的一个证候。篇中所论并不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故本篇是以病、证相合为篇名。痰饮,《脉经》称淡饮。淡,通澹。《说文解字》:澹..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按语】本篇论述五脏风寒病、积聚病及五脏死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云:本篇所谓中风、中寒,与伤寒中之中风、中寒不同,亦与半身不遂之中风自异。外感风寒病是风寒中经络之证。本篇五脏..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由于这三种病病变部位皆在腹部,都有腹胀、腹满及腹痛的证候,故合篇论述。这些病证类似今之外科所称急腹症。篇名中赵本缺治字。俞本作方十五首..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按语】本篇专论胸痹病。胸痹是病名。心痛、短气是胸痹病的证候。《金匮要略衬注》:胸痹者,病名也。此举其一病中之大证,以之为名而统其余证者也。心痛、短气皆其中之曲证也,不足为病名也。..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奔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 方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奔(tn )气病。奔,亦作奔豚。奔即奔突;豚,《尔雅》释为小豕也(小猪)。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继则见于《难经五十六..

    2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因病变都在上焦肺,都有咳嗽、唾痰、气喘的证候,今皆属于呼吸系统的病症,故合篇论述。徐本作方十五首。[01]问曰:热在上焦者〔1〕,因咳..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按语】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种病。血痹是因体虚而复感风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引起的病证。虚劳病范围相当广泛,凡五脏气血亏损引起的慢性衰弱性、进行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性疾病,皆属于..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中风及历节两种病。中风是以突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甚至跌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病证。历节是以关节疼痛甚至肿大为主症的病证。由于这两种病都属于风病,中风发病急骤;历节..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专论疟病。《说文解字》云:疟,寒热休作(时休止时发作)病。又《释名》曰:疟,酷疟也。疟病是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病证,因寒热凌疟于人而得名。本篇在《内经素问疟论》的基础..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按语】本篇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其病名奇特。《金匮要略浅注》:百合、狐惑、阴阳毒合为篇者,皆为奇恒病。由于这三种病都与热病有关,且在证候上有某些相似。百合病与狐惑病都有..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痉、湿、暍三种病。均为感受外邪而得,且病初都具有发热、恶寒等表证,故合为一篇论述。篇名中的痓当为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读书杂志战国..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