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膳正要译注 / 忽思慧

进书表〔1〕

2025-08-07 15:27 饮膳正要译注

伏睹国朝,奄有四海,遐迩罔不宾贡。珍味奇品,咸萃内府。或风土有所未宜,或燥湿不能相济。傥司庖厨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于进献,则食之恐不免于致疾。钦惟世祖皇帝圣明,按《周礼天官》,有师医〔2〕、食医〔3〕、疾医〔4〕、疡医〔5〕,分职而治行。依典故,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所职何人,所用何物。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6〕,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摽注于历〔7〕,以验后效。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膏,牛髓、枸杞等煎〔8〕,诸珍异馔,咸得其宜。以此世祖皇帝圣寿延永无疾。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宝位,国事繁重。万机之暇,遵依祖宗定制,如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味之宜,进加日新,则圣躬万安矣。臣思慧自延祐年间选充饮膳之职,于兹有年,久叨天禄,退思无以补报,敢不竭尽忠诚,以答洪恩之万一?是以日有余闲,与赵国公臣普兰奚,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分成三卷。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伏望陛下恕其狂妄,察其愚忠,以燕闲之际,鉴先圣之保摄,顺当时之气候,弃虚取实,期以获安,则圣寿跻于无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泽矣。仅现状所述《饮膳正要》一集以闻,伏乞圣览下情,不胜战栗激切屏营之至。

天历三年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进上

中奉大夫太医院使臣耿允谦校正

奎章阁都主管上事资政大夫大都留守内宰隆祥总管提调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事臣张金界奴校正

资德大夫中政院使储政院使臣拜住校正

集贤大学士银青荣禄大夫赵国公臣常普兰奚编集

【注释】

〔1〕进书表:此为忽思慧向皇上进献《饮膳正要》一书时写的奏章。表,古代奏章的一种。

〔2〕师医:相当于掌管各科医生的行政长官。

〔3〕食医:相当于营养医生,掌管调味和配食。

〔4〕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5〕疡医:相当于外科、伤骨科医生。

〔6〕沉香木、沙金、水晶盅盏:用沉香木、黄金、水晶制成的酒盅杯盏。

〔7〕摽:标注。历:相当于起居注,即对皇帝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记录的笔记。

〔8〕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膏,牛髓、枸杞等煎:至于汤煎中用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制成的膏剂以及牛髓、枸杞子等做的煎剂。其注释请见本书卷二《诸般汤煎》、《神仙服食》等章。

【译文】

敬观我朝疆域,囊括四海,远近各地无不归顺纳贡。山珍海味、奇物异品,都汇集到宫中来了。但是其中有些物品因为风俗水土不同而不宜食用,有些物品因燥湿不当而不利于健康。假如厨师不了解这些食物的性味,统统进奉给皇上,那么吃了之后恐怕难免会引发病患。世祖皇帝非常圣明,他根据《周礼天官》,有师医、食医、疾医、疡医各行其职。依照典制和成例设立了掌管饮膳的太医四人,让他们从本草书中选取没有毒副作用、药性不相反、可以长久食用、有补益作用、与饮食协调的药物,来调和各种滋味。每天制作的精美菜馔,供皇上服食的饮膳一定要精心制作,任职的食医是谁,所用的物料是什么,[都非常考究]。给皇上进酒的时候,必须用沉香木、沙金、水晶制成的器皿,斟酒要适量。掌管饮膳的人一定要称职,每天所用的药物配方、食物种类,都要标注在起居注上,以便将来验证效果。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制成的膏剂以及牛髓、枸杞子等做的煎剂,各种珍异的食品,都要饮用得当。因此,世祖皇帝延年益寿,从无疾病。

臣想皇上自登上宝位以来,国事繁重,日理万机,在空闲的时间里,如果遵循祖先的定制,讲究补养、调护身心的方法,恰当地使用饮食百味,而且一天比一天好并不断翻新,那么皇上的身体就会非常安康。臣忽思慧自从延祐(13141320)年间被选来充任饮膳太医的职务,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长期受皇上赏赐的俸禄,省察再三,觉得无法补报皇上的恩德,怎敢不竭尽忠诚,以报答浩荡皇恩于万分之一呢?所以,臣每有空闲时间,就与赵国公常普兰奚一起对历朝亲侍人员进奉皇上食用的奇珍异馔、汤饮、膏剂,各种煎制方法,以及各家本草著作与著名医生的有关处方及饮膳的制作技术,连同日常生活必需的粮食、肉类、瓜果、蔬菜,加以研究。选取其中性味具有补益作用的,汇集成册,取名《饮膳正要》,分为三卷。《本草》著作中没有收录的药物,现在也收集摘录写在本书中。敬希皇上宽恕我们的狂妄无知,体察臣下的忠实之心。在陛下安闲的时候,借鉴祖先的养生方法,顺应一年的气候变化,摈弃虚华,选取实用,找寻其中优秀的药方实行,以期获得安康。这样皇上就能跻身于万寿无疆之列,而天下的百姓又都能蒙受皇上的恩泽了。

恭敬郑重地向陛下进献臣所著述的《饮膳正要》一部,禀报皇上知道,恭请皇上御览。臣下的心情非常惶恐、激切,等待着陛下的吩咐、指示。

天历三年(1330)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进上

中奉大夫太医院使臣耿允谦校正

奎章阁都主管上事资政大夫大都留守内宰隆祥总管、提调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事臣张金界奴校正

资德大夫中政院使储政院使臣拜住校正

集贤大学士银青荣禄大夫赵国公臣常普兰奚编集

元代忽思慧撰著的中医食疗学著作。共3卷。成书 于至顺元年(1330年)。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治疗法专著。系作者在任元代宫庭饮膳太医期间,对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及其他有关知识的总结。全书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述饮食的营养价值、烹饪技术、患病期间的饮食制度、饮食的卫生要求等,主张治病应首先讲求饮食,以饮食疗法为先。书中从人体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健康人膳食标准立论,制订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较多地记载了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并立有专篇记述食物中毒,对研究我国古代营养学以及蒙古族饮食卫生习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书中附有168幅食物图画,还保留了一些后来已佚失的书籍,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猜你喜欢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合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妇人杂病,包括月经病、带下病、热性病、情志病以及外阴病等。徐本作方十四首,俞本作方十三首。[01]妇人中风〔1〕,七八日续来寒热〔2〕,发作有时,经水适断〔3〕..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产后病。先论新产妇人易患的痉病、郁冒及大便难三种病证,后述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以及下利、呕逆等常见病。俞本作脉证六条,徐本作方八首。[0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论三条 方八首【按语】妇人病指妇女所特有的疾病,包括经(月经)、带(带下)、胎(妊娠)、产(产后)四方面的疾病。本篇专论妊娠病,即妇女因怀孕而得的疾病。妊,即姙,《说文解字》释为孕也;娠,《说文解字》..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五种筋脉病证。《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五种病,皆系筋病,故汇为篇。趺,俞本误作跌。证治,俞本作证并治。方四首,徐本作方五首。[01]..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是外科病的专论,论述疮痈、肠痈、金疮及浸淫疮四种病。[0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注释】〔1〕痈:中医外科病名,由于热毒引起的以局..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三种病证。由于这些病的病变部位都在胃肠,故合篇论述。[01]夫呕家有痈脓〔1〕,不可治呕,脓尽自愈。〔2〕【注释】〔1〕呕家有痈脓:指频繁吐脓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论述惊悸、出血及瘀血病。惊、悸是两个证候:惊是神志惊狂不安,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悸是心下悸动不宁,出现于痰饮病过程中。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吐血包括咯血或呕血;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黄疸病。疸,《说文解字》:黄病也。黄疸病是以一身面目发黄、小便黄赤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篇中首创黄疸病的分类,有谷疸、酒疸、女劳疸及黑疸。[0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论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三种病证。消渴,是口渴引饮、饮水即消的意思,既是病名,又是证名;小便利,按内容当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不论外感热病或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按语】本篇论述痰饮病。痰饮是病名,咳嗽是痰饮病的一个证候。篇中所论并不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故本篇是以病、证相合为篇名。痰饮,《脉经》称淡饮。淡,通澹。《说文解字》:澹..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按语】本篇论述五脏风寒病、积聚病及五脏死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云:本篇所谓中风、中寒,与伤寒中之中风、中寒不同,亦与半身不遂之中风自异。外感风寒病是风寒中经络之证。本篇五脏..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由于这三种病病变部位皆在腹部,都有腹胀、腹满及腹痛的证候,故合篇论述。这些病证类似今之外科所称急腹症。篇名中赵本缺治字。俞本作方十五首..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按语】本篇专论胸痹病。胸痹是病名。心痛、短气是胸痹病的证候。《金匮要略衬注》:胸痹者,病名也。此举其一病中之大证,以之为名而统其余证者也。心痛、短气皆其中之曲证也,不足为病名也。..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奔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 方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奔(tn )气病。奔,亦作奔豚。奔即奔突;豚,《尔雅》释为小豕也(小猪)。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继则见于《难经五十六..

    2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因病变都在上焦肺,都有咳嗽、唾痰、气喘的证候,今皆属于呼吸系统的病症,故合篇论述。徐本作方十五首。[01]问曰:热在上焦者〔1〕,因咳..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按语】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种病。血痹是因体虚而复感风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引起的病证。虚劳病范围相当广泛,凡五脏气血亏损引起的慢性衰弱性、进行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性疾病,皆属于..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中风及历节两种病。中风是以突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甚至跌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病证。历节是以关节疼痛甚至肿大为主症的病证。由于这两种病都属于风病,中风发病急骤;历节..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专论疟病。《说文解字》云:疟,寒热休作(时休止时发作)病。又《释名》曰:疟,酷疟也。疟病是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病证,因寒热凌疟于人而得名。本篇在《内经素问疟论》的基础..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按语】本篇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其病名奇特。《金匮要略浅注》:百合、狐惑、阴阳毒合为篇者,皆为奇恒病。由于这三种病都与热病有关,且在证候上有某些相似。百合病与狐惑病都有..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痉、湿、暍三种病。均为感受外邪而得,且病初都具有发热、恶寒等表证,故合为一篇论述。篇名中的痓当为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读书杂志战国..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