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序

2025-08-07 16:42 金匮要略译注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1〕,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2〕,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3〕,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迂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4〕、《八十一难》〔5〕、《阴阳大论》〔6〕、《胎胪药录》〔7〕,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8〕,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9〕,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10〕曾无仿佛;明堂阙庭〔11〕,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

【注释】

〔1〕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越人,姓秦,就是扁鹊,春秋战国时(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勃海郡鄚(今河北省人),曾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入虢之诊,是指扁鹊有一次去看虢国太子的病,太子假死不到半日,鼻孔还在翕动,两腿内侧及阴部还有温度,扁鹊诊为尸蹶(类似现代的休克),然用针刺急救,就治好了。望齐侯之色,是指扁鹊到齐国见到齐桓侯,观其面色,说他有病,应及早医治,齐桓侯很不高兴。后来扁鹊见到齐桓侯一次就说一次,但齐桓侯终究没有听进去。最后一次,扁鹊见到齐桓侯就不声不响走了。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了,去找扁鹊,但扁鹊早已走了,齐桓侯也就死了。

〔2〕方术:用方药治病的技术。

〔3〕巫祝:古代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来治病的人。

〔4〕《素问》九卷:指秦汉时代挂名黄帝作的古典医籍,即《黄帝内经》,内有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5〕《八十一难》:古医经名。今指《难经》,后人称秦越人著。

〔6〕《阴阳大论》:古医经名,现已失传。

〔7〕《胎胪药录》:古代妇产科和小儿科一类的书,现已失传。

〔8〕按寸不及尺:寸和尺是诊脉部位。寸指寸口脉,尺指尺脉,在两手腕后挠动脉搏动部位。一说尺指尺肤,指前臂内侧自寸口以上至腕关节的皮肤。

〔9〕人迎趺阳:指诊脉部位。人迎,在结喉两侧,指颈动脉搏动处;趺阳,在足背上,指足背动脉搏动处。

〔10〕九候:指诊脉部位。据《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指头部两额、两颊和耳前,中部指寸口、神门、合谷,下部指内踝后、大趾内侧及大趾与次趾之间等九处动脉。又据《难经十八难》,指寸、关、尺三部以浮、中、沉取,合称九候。

〔11〕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指额部。

【译文】

当我每次看到扁鹊到虢国去诊断虢太子假死的病和观察齐桓侯面色而知道他有病的故事,就不禁感慨而赞叹扁鹊高超的医疗技术。奇怪的是,如今的一些医生,不重视医药常识、精心研究医术,以治疗皇上和父母亲的疾病、拯救贫穷老百姓患病的苦难,并以此保养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只知道追求虚荣和权势,千方百计为名为利。这样只讲究形式而忽略根本,虽然使他的外表看上去很华丽,但他的体内却已经衰竭。正如皮肤已不存在,毛发还能附着吗?如此若突然遭受外邪的侵袭,则不免引起很厉害的病痛。患病到十分危险的时候,才惊恐起来,委屈地恳求巫术救助,等到没有办法医治的时候,只得听天由命,束手待毙。把一生难得的百年寿命和宝贵的身体委托给庸医,任其误治。呜呼!人死之后,一切精神活动也随之消灭,变成一具与活人完全不同的尸体,埋在九泉之下,到那时再哭泣也无用了。十分痛惜啊!可大家还昏昏沉沉,执迷不悟,不知爱惜生命,如此轻视生命,到那时还有什么荣耀和权势可讲呢?而且既不能爱护别人、了解别人,又不能保护自己、认识自己,遇到灾祸、处在险境,还昏昧无知,毫无主张。真是可悲啊!那些赶时髦的人,只知道追求浮夸虚荣,不注意保重身体,不惜以生命换取名利,好像站在薄冰上和面临深谷那样,真是危险到了极点。

我的家族人口本来很多,过去有两百多人。从建安元年(196)以后,不到十年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得伤寒而死的占了十分之七。回想过去族人的病逝,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我就十分悲痛,于是我发愤努力,寻求古代留下的医学著作,广泛收集各家的医方,参考了《内经素问》九卷、《难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且辨别脉证,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一共十六卷。虽然不能用它来治好所有的疾病,但可以通过它来探求病源。如果读者能好好研究书中我所收集的内容,能够为别人诊治疾病也差不多了。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万物,人体也有与之相似的五种物质,那就是心肝脾肺肾五种脏器。通过经络俞穴、内外上下互相联系和沟通;人体的机能非常微妙,变化没有终止。如果不是学识高深的人,怎能探求到这些道理呢!上古的时候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和仲文等名医,中世有长桑、扁鹊等名医,汉代有公乘阳庆和仓公等名医。这之后就再没有听到有什么好的医生了。看看现代的医生,不想好好地去研究古人著作中的道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只知继承家传,墨守成规。看病时只口头敷衍对付,和病人见面才一会儿,就随便给以汤药。按脉只按寸部而不按尺部,检查身体只握握手,不摸摸脚;颈部人迎脉、足背趺阳脉及腕部寸口脉,这三部脉象也不相互参照。计算脉搏和呼吸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草率了事。短期内是否会病危或死亡也不能判断,各部的脉象也模糊不清,鼻及面部的颜色也没有仔细观察。就像是用竹管来窥望天空那样,只看见很小一部分而已。可见要判断病人的死活,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啊!孔子曾经说过:生来就聪明懂事的为上等天才,努力学习而成的次之,因见闻多而获得广博知识的又次之。我素来重视医学,愿意按照孔子的这些话,努力学习而获得知识。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2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2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2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2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8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2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26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62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16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2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3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2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3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

    41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