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序

2025-08-07 16:42 金匮要略译注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1〕,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2〕,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3〕,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迂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4〕、《八十一难》〔5〕、《阴阳大论》〔6〕、《胎胪药录》〔7〕,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8〕,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9〕,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10〕曾无仿佛;明堂阙庭〔11〕,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

【注释】

〔1〕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越人,姓秦,就是扁鹊,春秋战国时(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勃海郡鄚(今河北省人),曾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入虢之诊,是指扁鹊有一次去看虢国太子的病,太子假死不到半日,鼻孔还在翕动,两腿内侧及阴部还有温度,扁鹊诊为尸蹶(类似现代的休克),然用针刺急救,就治好了。望齐侯之色,是指扁鹊到齐国见到齐桓侯,观其面色,说他有病,应及早医治,齐桓侯很不高兴。后来扁鹊见到齐桓侯一次就说一次,但齐桓侯终究没有听进去。最后一次,扁鹊见到齐桓侯就不声不响走了。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了,去找扁鹊,但扁鹊早已走了,齐桓侯也就死了。

〔2〕方术:用方药治病的技术。

〔3〕巫祝:古代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来治病的人。

〔4〕《素问》九卷:指秦汉时代挂名黄帝作的古典医籍,即《黄帝内经》,内有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5〕《八十一难》:古医经名。今指《难经》,后人称秦越人著。

〔6〕《阴阳大论》:古医经名,现已失传。

〔7〕《胎胪药录》:古代妇产科和小儿科一类的书,现已失传。

〔8〕按寸不及尺:寸和尺是诊脉部位。寸指寸口脉,尺指尺脉,在两手腕后挠动脉搏动部位。一说尺指尺肤,指前臂内侧自寸口以上至腕关节的皮肤。

〔9〕人迎趺阳:指诊脉部位。人迎,在结喉两侧,指颈动脉搏动处;趺阳,在足背上,指足背动脉搏动处。

〔10〕九候:指诊脉部位。据《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指头部两额、两颊和耳前,中部指寸口、神门、合谷,下部指内踝后、大趾内侧及大趾与次趾之间等九处动脉。又据《难经十八难》,指寸、关、尺三部以浮、中、沉取,合称九候。

〔11〕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指额部。

【译文】

当我每次看到扁鹊到虢国去诊断虢太子假死的病和观察齐桓侯面色而知道他有病的故事,就不禁感慨而赞叹扁鹊高超的医疗技术。奇怪的是,如今的一些医生,不重视医药常识、精心研究医术,以治疗皇上和父母亲的疾病、拯救贫穷老百姓患病的苦难,并以此保养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只知道追求虚荣和权势,千方百计为名为利。这样只讲究形式而忽略根本,虽然使他的外表看上去很华丽,但他的体内却已经衰竭。正如皮肤已不存在,毛发还能附着吗?如此若突然遭受外邪的侵袭,则不免引起很厉害的病痛。患病到十分危险的时候,才惊恐起来,委屈地恳求巫术救助,等到没有办法医治的时候,只得听天由命,束手待毙。把一生难得的百年寿命和宝贵的身体委托给庸医,任其误治。呜呼!人死之后,一切精神活动也随之消灭,变成一具与活人完全不同的尸体,埋在九泉之下,到那时再哭泣也无用了。十分痛惜啊!可大家还昏昏沉沉,执迷不悟,不知爱惜生命,如此轻视生命,到那时还有什么荣耀和权势可讲呢?而且既不能爱护别人、了解别人,又不能保护自己、认识自己,遇到灾祸、处在险境,还昏昧无知,毫无主张。真是可悲啊!那些赶时髦的人,只知道追求浮夸虚荣,不注意保重身体,不惜以生命换取名利,好像站在薄冰上和面临深谷那样,真是危险到了极点。

我的家族人口本来很多,过去有两百多人。从建安元年(196)以后,不到十年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得伤寒而死的占了十分之七。回想过去族人的病逝,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我就十分悲痛,于是我发愤努力,寻求古代留下的医学著作,广泛收集各家的医方,参考了《内经素问》九卷、《难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且辨别脉证,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一共十六卷。虽然不能用它来治好所有的疾病,但可以通过它来探求病源。如果读者能好好研究书中我所收集的内容,能够为别人诊治疾病也差不多了。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万物,人体也有与之相似的五种物质,那就是心肝脾肺肾五种脏器。通过经络俞穴、内外上下互相联系和沟通;人体的机能非常微妙,变化没有终止。如果不是学识高深的人,怎能探求到这些道理呢!上古的时候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和仲文等名医,中世有长桑、扁鹊等名医,汉代有公乘阳庆和仓公等名医。这之后就再没有听到有什么好的医生了。看看现代的医生,不想好好地去研究古人著作中的道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只知继承家传,墨守成规。看病时只口头敷衍对付,和病人见面才一会儿,就随便给以汤药。按脉只按寸部而不按尺部,检查身体只握握手,不摸摸脚;颈部人迎脉、足背趺阳脉及腕部寸口脉,这三部脉象也不相互参照。计算脉搏和呼吸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草率了事。短期内是否会病危或死亡也不能判断,各部的脉象也模糊不清,鼻及面部的颜色也没有仔细观察。就像是用竹管来窥望天空那样,只看见很小一部分而已。可见要判断病人的死活,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啊!孔子曾经说过:生来就聪明懂事的为上等天才,努力学习而成的次之,因见闻多而获得广博知识的又次之。我素来重视医学,愿意按照孔子的这些话,努力学习而获得知识。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猜你喜欢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合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妇人杂病,包括月经病、带下病、热性病、情志病以及外阴病等。徐本作方十四首,俞本作方十三首。[01]妇人中风〔1〕,七八日续来寒热〔2〕,发作有时,经水适断〔3〕..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产后病。先论新产妇人易患的痉病、郁冒及大便难三种病证,后述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以及下利、呕逆等常见病。俞本作脉证六条,徐本作方八首。[0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论三条 方八首【按语】妇人病指妇女所特有的疾病,包括经(月经)、带(带下)、胎(妊娠)、产(产后)四方面的疾病。本篇专论妊娠病,即妇女因怀孕而得的疾病。妊,即姙,《说文解字》释为孕也;娠,《说文解字》..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五种筋脉病证。《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五种病,皆系筋病,故汇为篇。趺,俞本误作跌。证治,俞本作证并治。方四首,徐本作方五首。[01]..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是外科病的专论,论述疮痈、肠痈、金疮及浸淫疮四种病。[0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注释】〔1〕痈:中医外科病名,由于热毒引起的以局..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三种病证。由于这些病的病变部位都在胃肠,故合篇论述。[01]夫呕家有痈脓〔1〕,不可治呕,脓尽自愈。〔2〕【注释】〔1〕呕家有痈脓:指频繁吐脓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按语】本篇论述惊悸、出血及瘀血病。惊、悸是两个证候:惊是神志惊狂不安,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悸是心下悸动不宁,出现于痰饮病过程中。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下血:吐血包括咯血或呕血;衄..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按语】本篇专论黄疸病。疸,《说文解字》:黄病也。黄疸病是以一身面目发黄、小便黄赤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篇中首创黄疸病的分类,有谷疸、酒疸、女劳疸及黑疸。[0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论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三种病证。消渴,是口渴引饮、饮水即消的意思,既是病名,又是证名;小便利,按内容当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不论外感热病或内..

    5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按语】本篇论述痰饮病。痰饮是病名,咳嗽是痰饮病的一个证候。篇中所论并不包括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故本篇是以病、证相合为篇名。痰饮,《脉经》称淡饮。淡,通澹。《说文解字》:澹..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按语】本篇论述五脏风寒病、积聚病及五脏死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云:本篇所谓中风、中寒,与伤寒中之中风、中寒不同,亦与半身不遂之中风自异。外感风寒病是风寒中经络之证。本篇五脏..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按语】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由于这三种病病变部位皆在腹部,都有腹胀、腹满及腹痛的证候,故合篇论述。这些病证类似今之外科所称急腹症。篇名中赵本缺治字。俞本作方十五首..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按语】本篇专论胸痹病。胸痹是病名。心痛、短气是胸痹病的证候。《金匮要略衬注》:胸痹者,病名也。此举其一病中之大证,以之为名而统其余证者也。心痛、短气皆其中之曲证也,不足为病名也。..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奔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 方三首【按语】本篇论述奔(tn )气病。奔,亦作奔豚。奔即奔突;豚,《尔雅》释为小豕也(小猪)。其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继则见于《难经五十六..

    2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按语】本篇论述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因病变都在上焦肺,都有咳嗽、唾痰、气喘的证候,今皆属于呼吸系统的病症,故合篇论述。徐本作方十五首。[01]问曰:热在上焦者〔1〕,因咳..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按语】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种病。血痹是因体虚而复感风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引起的病证。虚劳病范围相当广泛,凡五脏气血亏损引起的慢性衰弱性、进行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性疾病,皆属于..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中风及历节两种病。中风是以突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甚至跌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病证。历节是以关节疼痛甚至肿大为主症的病证。由于这两种病都属于风病,中风发病急骤;历节..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按语】本篇专论疟病。《说文解字》云:疟,寒热休作(时休止时发作)病。又《释名》曰:疟,酷疟也。疟病是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病证,因寒热凌疟于人而得名。本篇在《内经素问疟论》的基础..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按语】本篇论述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种病,其病名奇特。《金匮要略浅注》:百合、狐惑、阴阳毒合为篇者,皆为奇恒病。由于这三种病都与热病有关,且在证候上有某些相似。百合病与狐惑病都有..

    3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 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按语】本篇论述痉、湿、暍三种病。均为感受外邪而得,且病初都具有发热、恶寒等表证,故合为一篇论述。篇名中的痓当为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读书杂志战国..

    4 金匮要略译注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