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2025-08-07 18:24 金匮要略译注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按语】

本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五种筋脉病证。《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五种病,皆系筋病,故汇为篇。趺,俞本误作跌。证治,俞本作证并治。方四首,徐本作方五首。

[01]师曰:病趺蹶〔1〕,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2〕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3〕

【注释】

〔1〕趺蹶(f ū ju):中医病名,由于下肢太阳筋脉损伤引起的足跗僵直,以致出现行走时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病证。趺,同跗,足背也。蹶,《说文解字》:僵也。趺,俞本作跌。

〔2〕刺腨(shun):即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腨,指小腿腓肠部,即小腿肚。《金匮悬解》:今能前不能却,是病不在前而在后,太阳经伤也刺腨入二寸,泻太阳之寒湿,筋柔则能却矣。

〔3〕本条论述趺蹶的证治。

【译文】

老师说:患了趺蹶病,此人只能向前行走,而不能向后退却,这是太阳经脉受伤所致。治疗当用针刺法,刺腨肠部二寸即可。

[02]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1〕,此人身体〔2〕者,藜芦甘草

汤〔3〕主之。〔4〕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注释】

〔1〕手指臂肿动:中医病证名,由于风痰阻于筋脉引起的以手指、手臂肿胀而动为主症的病证。

〔2〕身体:身体,指手指,手臂。,是指不自主的轻微颤动。

〔3〕藜芦甘草汤:本方为涌吐剂。方以藜芦为主,涌吐风痰,配甘草甘缓和胃。本方有祛痰熄风的作用。藜芦,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的根及根茎。本品有毒,用量宜少,后世多作散剂,不入汤药。

〔4〕本条论述手指、手臂肿胀颤动的证治。

【译文】

病人常常手指、手臂肿胀,且有不自主的轻微颤动。治疗可用藜芦甘草汤。

藜芦甘草汤方方未见。

[03]转筋〔1〕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2〕。转筋入腹〔3〕者,鸡屎白散〔4〕主之。〔5〕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注释】

〔1〕转筋:中医病名,由于湿热伤阴引起的,以四肢筋脉拘挛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脉上下行,微弦:指脉自寸至尺上下三部,皆见微弦之象。

〔3〕转筋入腹:指转筋甚者,可牵引入少腹。

〔4〕鸡屎白散:本方有消积利湿的作用。鸡屎白,又称鸡矢白。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中的白色部分。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今已不用。《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鸡矢白用以治疗鼓胀病。《肘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若转筋入肠中,如欲转者,取矢白一寸,水六合,煮三沸,顿服之。

〔5〕本条论述转筋的证治。

【译文】

转筋这种病,病人手臂及腿脚强直拘挛。按其脉,自寸至尺上下三部皆微弦,严重的转筋可牵引少腹部。治疗可用鸡屎白散。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以上一味药,研成散剂,取方寸匕,用六合水混合。(煮沸后)温服。

[04]阴狐疝气〔1〕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2〕主之。〔3〕蜘蛛散方〔4〕:

蜘蛛〔5〕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注释】

〔1〕阴狐疝气:中医病名,由于寒气结聚于厥阴肝经的筋脉,出现以阴囊偏有大小、时时上下为特征的病证。

〔2〕蜘蛛散:有破瘀散结、通阳散寒的作用。方中以蜘蛛为主。

〔3〕本条论述阴狐疝气的证治。

〔4〕蜘蛛散方:底本缺。据俞本、徐本、赵本加。

〔5〕蜘蛛: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的全虫。有祛风、消肿、解毒的功效。

【译文】

患阴狐疝气的病人,阴囊两侧大小不等,病在偏大的一侧(大小也时有变化),站立或走动时坠下则大,平卧时上缩则小。治疗这种病可用蜘蛛散。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以上两味药,研成细末。每次取八分至一匕,用水调和服用,每日两次。制成蜜丸服用亦可。

[05]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1〕。

【注释】

〔1〕蛔虫:寄生在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本条论述蛔虫腹痛的诊断。

【译文】

问道:因虫引起的腹痛如何诊断?老师说:腹中痛,一般多为脉沉(里寒腹痛)或脉弦(气滞腹痛)。如果出现脉洪大,这是蛔虫妄动引起的腹痛。

[06]蛔虫〔1〕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2〕,甘草粉蜜汤〔3〕主之。〔4〕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5〕一两重〔6〕 蜜〔7〕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注释】

〔1〕蛔虫:此指蛔虫病,以阵发性腹部剧痛、呕吐为主症的病证。《金匮玉函经二注》:蛔虫乃厥阴肝筋之为病也,是以伤寒蛔厥在厥阴篇内,此章蛔痛列于筋病篇中。

〔2〕毒药不止:指用了作用峻烈的驱虫药后,出现烦闷不止的症状。

〔3〕甘草粉蜜汤:本方为甘平和胃之剂。本方以甘草为主,合米粉、蜂蜜组成。其作用不是驱杀蛔虫,而是解除药毒引起的副反应。据《千金要方解百药毒》记载,本方为解鸩毒及一切毒药不止烦懑方。其药为甘草、蜜各四分,粱米粉一升。鸩,为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其羽毛浸酒食之,即令人亡。

〔4〕本条论述蛔虫病服驱虫药后解药毒的治法。

〔5〕粉:即米粉。为禾本科植物稻的去壳种仁研磨的细粉。有益气止烦的作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粉,诸注以为铅粉然古单称粉者,米粉也。

〔6〕一两重:俞本、赵本无重字。

〔7〕蜜:即蜂蜜,又称白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等所酿的蜜糖。有补脾润燥的作用。

【译文】

蛔虫这种病,使人呕吐涎沫,脘腹疼痛,阵发性发作,服用峻烈的驱虫药后,病人胃脘烦闷不止,可用甘草粉蜜汤治疗。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重 蜜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三升水,先煮甘草,煮到二升,去掉药渣,放入米粉及蜂蜜,搅匀混合,再煮到犹如薄粥那样。每次温服一升,病愈即止服。

[07]蛔厥〔1〕者,当〔2〕吐蛔。令〔3〕病者静,而复时烦〔4〕,此为藏寒,蛔上入膈〔5〕,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6〕自吐蛔。〔7〕

【注释】

〔1〕蛔厥:中医病名,是蛔虫在腹中妄动上逆所致,以阵发性脘腹剧痛、躁动不安、吐蛔为主症的病证。此证类似今之胆道蛔虫病。

〔2〕当:《伤寒论》、《玉函经》上有其人二字。

〔3〕令:《玉函经》作今。

〔4〕烦:指躁动不安的症状。

〔5〕入膈:《伤寒论》作入其隔。

〔6〕常:俞本、徐本作当。

〔7〕本条论述蛔厥的证候。亦见于《伤寒论》338条。

【译文】

患蛔厥的病人,当有吐蛔虫的症状。这种病人在安静时反复出现躁动,这是由于肠中寒冷,蛔虫上窜入胸膈胁肋的缘故,一会儿躁动,一会儿又停止。若病人进食后又出现呕吐、躁动,这是由于蛔虫闻到食物的气味,又上逆吐出(如此躁动反复发作,这是蛔厥的特征)。

[08]蛔厥者,乌梅丸〔1〕主之〔2〕。

乌梅丸方:

乌梅〔3〕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4〕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5〕,炮 川椒四两,去汗〔6〕 桂枝六两〔7〕 人参 黄柏各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8〕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9〕,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10〕。

【注释】

〔1〕乌梅丸:本方有安蛔止痛的作用。方中以乌梅、川椒、黄连为主药。《医宗金鉴》:主之乌梅丸者,以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大酸、大辛、大苦,信为治虫之要剂也。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不但安蛔,亦能安胃。故后人名为乌梅安蛔丸,又名乌梅安胃丸。今人多用于胆道蛔虫病。

〔2〕主之:下有又主久利四字。本条论述蛔厥的治法。亦见于《伤寒论》338条。

〔3〕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实,经熏焙加工而成。有安蛔、驱虫、收敛的作用。

〔4〕一斤:《伤寒论》作十六两。

〔5〕六两:《伤寒论》下有去皮二字。

〔6〕去汗:《伤寒论》作出汗,《玉函经》作去子。

〔7〕六两:《伤寒论》下有去皮二字。

〔8〕五升米:《伤寒论》作五斗米。

〔9〕三服:俞本、徐本、《伤寒论》、《玉函经》上有日字。

〔10〕滑臭等食:《伤寒论》作滑物臭食等。

【译文】

患蛔厥的病人,可用乌梅丸治疗。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 黄柏各六两

以上十味药,分别捣碎,再混合,用醋浸乌梅一夜,去核,放在五升米下蒸,待饭熟后捣成泥,与其余药相混合,放在石臼中,加入蜂蜜,研磨两千次,制成丸药,像梧桐子大小。每次饭前服十丸,每日三次,渐渐加至二十丸。禁食一切生冷、滑臭等食物。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2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2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2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2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8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2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26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1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19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62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16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2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36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32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2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3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一、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

    [原文]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安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

    41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