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稗疏[标点本] / 王夫之

周易稗疏卷一·上经

2025-08-10 18:10 周易稗疏[标点本]

《说卦》云《乾》,健也者,以在人之德加诸卦之辞,谓在卦为《乾》者,于人之德性为健也。凡字之有释,自鸟兽草木之有异名,人之有姓名爵号,可以彼释此而更无异义。若其他言事言理,则一字有一字之实义,可以意相通而不可以相代。如云学,效也,岂可云效而时习之乎!《乾》非徒健,健不即《乾》,明矣。故可云天行健者,合天行健三字而共赞一《乾》,不可云天行乾也。乾之为字,从倝从乙。倝,日出之光气;乙,气之舒也。六阳发见,六阴退处于内,如朝日之升,清朗赫弈,无纤阴之翳滞,物以之苏,事以之兴,此《乾》之本义,而元亨利贞四德皆备,固不可徒以健名之。

或跃在渊

言或跃而或在渊也。渊托体于地上,而又于地之崖岸为下。托体地上,故曰下不在田,于平地为下,故曰上不在天。居上卦之下,则疑于跃;居下卦之上,则疑于在渊。故曰或之者,疑之也。在渊者,伏而未跃也;跃则出于渊矣。

亲上亲下

亲上者,三辰也,依天而行。亲下者,草木也,依地而生。若动物则得天地之中气,依地以处而绝乎地,依空而游而不至于天;其性本乎天也,其形本乎地也;死则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鸟兽亦然。 生则两未有亲也。旧说以兽亲于地,鸟亲于天,非是。鸟固依地而止,其飞亦冯地气。地气不至,鸟亦无冯以飞。谓兽本乎地,则人亦本乎地乎?其不以动物而言,审矣。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旧以世所传八卦方位言之。按方位之说有二:一则日者葬师旧所流传,依附帝出乎《震》之文,东《震》、西《兑》、南《离》、北《坎》、东北《艮》、东南《巽》、西南《坤》、西北《乾》。若依此说,西南乃《坤》之位,非朋矣。东北,《艮》位;《艮》为山,山者地之加厚者也,何云丧朋?则此说不立。其一,邵康节所传于穆、李、陈抟,谓之先天者。《坤》位在北,何以丧朋?《巽》位西南,非《坤》朋也,何以云得?则此说亦不立。此据文王演《易》之地而言。岐周之西南乃陇蜀,接西番之地,崇山叠嶂,地气博厚,故曰得朋;东北为关东豫、兖之野,平迤而属于海,地气已薄,故曰丧朋。丧朋则不怙其积厚之势,而和衍以受天施,故曰乃终有庆。

括囊

有底曰囊,囊之口在中,两头著底,今之被帒也。其一头著底者,则郑司农所谓直囊也。四居上下二象之中,如囊之口,阴柔缩结,故为括囊之象。

黄裳

《本义》云:黄中色,裳下饰。然则《象传》所云美在其中者,黄为中,岂裳为美乎?衣裳之制,衣下掩裳际,复有黻佩带绅加其上,是衣着于外,裳藏于内,故曰在中。黄裳者,玄端服之裳,自人君至命士皆服之。若下士则杂裳,不成章美。故以黄为美饰。五位中而纯阴不杂以居之,斯以为在中之美也。

磐桓

磐,大石之平者。桓,植两木而交相午贯,公圭脊上双纹似之,《檀弓》所谓桓楹是也。一阳在下,坚立以载群阴,上承九五,故有磐石、桓木安贞建立之象。旧说以为踌躇不进之象,非也。俗有盘还之语,还本音旋,俗讹读如环;桓音完,音义各别。《震》体动而《屯》不宁,非可容其盘还游衍者,于义不通。

乘马班如

班列也。马相别而鸣曰班。《春秋传》:有班马之声。相别则非一马,且非并驾而行之马,故乘当音剩,四马也。一乘之马,相别而行,则税驾之象也,故又曰邅如。卦有四阴,为四马,或从初,或从五,上下异乡,故二、四、上皆言班马。

蔓草加于草木之上曰蒙。《诗》曰葛生蒙楚,而《尔雅》云蒙、玉女,玉女,女萝也。女萝附草而蒙其上,故有蒙名。弱蔓之草,必有所附。童子弱昧,必依附先生以强立,故曰童蒙。此卦阳蒙阴上以忘险,故取象焉。旧释未明。

不利为寇

举兵攻人曰寇。寇非贼之谓也。《书》言寇贼,谓来寇之贼耳。《孟子》齐寇越寇,皆敌国也。若贼,则岂待《蒙》之上九始不利哉!

云上于天

《易》之取象,必两间实有此象,故水不可加于天,而《需》之《坎》曰云。言天者,自地以上皆天也,故云与泽得上之。泽,雨也。火得有于其上者,光烛于空也。雷出地而震于空,声乃壮矣。至山则曰天在山中,山中之空即天也。若天与水违行,则以经星之天而言。经星之天左旋,而水右行以归于海,故曰违行,莫非自然之象。苟非自然,则俗盲卜人轨革卦影,兽头人声,男冠妇袂以惑世诬民者,岂圣人立诚之辞也哉!

不速之客

不速,需也。自初至三,皆见险在前,迟回不进。于郊于沙于泥,皆不敏速疾行之象。世俗以宴客之晨再请曰速,乃似驱使迫促之辞,不恭莫甚焉,盖读《易》不审而误耳。速客之速当作宿,见《仪礼》。《需》卦本《坎》延《乾》进之象,何云不召之客?四阴连类,徒言三者,六四《坎》体,非外至之客也。

鞶带

带无鞶名,鞶者鞶缨,车饰也。带所以系佩繸及芾者,《书》曰:车服以庸。车之等视其服,故再命赐服,不言赐车。言服则车在其中。《象传》徒言受服,以此。

否臧

否,马、郑、王肃皆音方有反。韩康伯读作否泰之否,于义不通。否,不然也。谓以律为不臧,则必黩武致败也。晁氏谓先儒多音不,不知不自有否音。

左次

兵法:前左下,后右高,高者在后,据险以结屯;下者在前,驰野而趋利。前左不行,则后右皆止。不言前而言左者,军虽不进,前军犹必远哨以防敌,惟左则屯聚以止耳。

不宁方来

不宁方,谓不宁之方,犹《诗》言干不庭方,非未然而且然之词。不宁,志不定也。自二而外,皆非五之正应,故恐五之不受己而怀疑惧,然以类上比,莫敢不来也。

自我西郊

所从来曰自。自西郊者,自西而乡东也。凡云乡东行,乃不雨之征,谚所谓云乡东,一场空也。盖《乾》位西北,阴虽上升,而至阳之气驱之以行,故不得雨。若上九重阳上覆,阴不得升,则又降而为雨矣。此亦文王之德将欲东行三州而不得之象,故曰我。

何其咎

旧说以何为语助诘问之词。若云何咎之有,则不当云何其;若云何其咎之甚也,则《象传》不得云其义吉。凡言无咎,则吉在其中。先言吉,后可言无咎,吉者未必其无咎也。已言无咎,则不复言吉,无咎则吉矣,虽有不吉,君了不以为凶也。何字之义,本训担也负也,从人从可,人所可胜之任则担负以行也,正音胡可反,读如伙,转读如贺。其借为谁何之何者,乃人负物以来,诘问其所何者为何物,转音河者,语急之声也。俗专用何为谁何字,而于负何之何加草,作荷华之荷,始自传写《论语》者之误,相承不改。若《易》何校,《诗》何蓑,则仍本字。此云何其咎者,以《小畜》本阳盛之卦,乾德欲行,而为六四之阴所阻,初乃与四为应而受畜,则不能无咎。特以初德在潜,以反归不进为道,独任其咎,而不以累二、五,是善则归君,过则归己之义,故曰其义吉也。与《姤》九二义不及宾之义同。

履虎尾

凡《彖》皆先自言卦名,后乃系以象占之辞。此徒连虎尾为句,则卦名《履》者省文也,实则履虎尾为卦之名义也。履者,践所欲行之路而措之足,顺而安也。《履》乃忧患之卦。孤阴进蹑,得位之刚,则但言履,其词平,其义安,非此卦之象;必言履虎尾,而后其词危,其义险也。与《同人》于野,必言于野,以见非徒二之同五,而五阳皆其所同;《否》之匪人,非天上地下之为否,唯三、四失位,人道不交,阳往而之于非人之道,乃有此象;《艮》其背,阳升而阴得中,非有艮止之情,特以孤阳居上,更无可行之地,不得不止;故徒言《同人》《否》《艮》,不足以肖卦德,必合下文而后其义显也。

拔茅茹

旧以拔茅为句,茹字连下以其汇为句,于文义不通。茅、茹,二草名。茹,芦也。一名茅蒐,今谓之茜草。其草蔓生,与茅俱枝茎坚韧,拔之不绝,必连其根汇而拔之。《泰》之三阳,《否》之三阴,皆相连成体而无间断,故有此象。茹,平声,读如如,与茹菜之茹上声,读如汝者不同。

帝乙归妹

旧说谓帝乙为纣父,而《本义》云帝乙归妹之时亦筮得此爻,而后获祉。文王作《周易》,周公系《爻辞》,与商筮之用《归藏》者,象占各异,安得沿袭商筮以占吉凶?况《归妹》《爻辞》亦云帝乙归妹,又何说邪?元亨利贞,穆姜筮之即凶。帝乙之吉,非其位、非其时者,安能吉也!抑按史称帝乙元妃,无子早没,故微子之母为媵妾,元妃没,乃摄内主而生纣,为适子。帝乙之妃既夭而无出,帝乙又一传而殷以丧亡,何凶如之,安得以祉元吉邪!殷之天子皆以十干为号,其号乙者,汤称天乙,又有祖乙、小乙,不但纣父之为乙;则必有得淑女,广继嗣,以受天祜者,非纣父明矣。其云归妹者,乃阳下于阴之辞。二为帝,五为妹,阳反居中于内,阴反正位乎外,男来就女之象。婚姻之礼,至周始定。自周以前,男来就女,如今之赘婿,虽天子之贵,亦或用此制,故曰归妹,言往归于妹,与《渐》之言女归者异。《泰》有此象,王氏曰女处尊位,降身下二,是帝乙之女归夫家,非归妹也。考古者必以其时,于《易》而得周以前之昏礼焉。周礼定而秦、汉益严,故有赘婿谪戍之法。至唐、宋以下而又乱。今则子舍父母而事他人,冒他姓者,伦愈 矣。

苞桑

苞,枹木也。《尔雅》:枹,遒木魁瘣。郭璞曰:树木丛生,根枝节目盘结磈磊。盖桑田之桑,分畦而种,枝干条达,虽为柔韧之木,而枝弱尚易折断,唯当道而生者,本干瘣磈,系风马逸牛于其干,则必不能逸。大人居否世而固本自强,得贤为辅之象似之。

匪其彭 晢

许慎说彭,鼓声也。彭以聚众而进之。四居四阳之上,而近于五,似将统率前进,以逼六五之孤阴;乃为退爻,而与《离》为体,愈近于君,其志愈下,非敢尸号召之任者,故曰匪其彭。知分义之宜然,故曰明辨晢也。晢与皙字相近,俗读往往误合为一。皙从析从白,白也。晢从折从日,明也。音折。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殷,旧释盛也。乃连荐为文,不云作盛乐,而云盛荐,于文义不安。郊祀之礼,事天以诚不以文,未闻极其盛美。后世用大乐,备宫县。梁武帝博考礼文,订正改撤,是也。唯大雩用盛乐者,以阴阳不和而不雨,故乐极其盛,以感召和气,既非以崇德,且雩祭遍祀山川百神,不止上帝。按《尧典》:以殷中春。殷,中也。郊以日至,乃冬气之中。祖考之祭亦在四仲之月,故曰殷。雷之出地在仲春,亦中候也。

以配祖考,旧说以祖考配帝,亦非是。郊之配唯祖,而考不得与。且祖配帝,非帝配祖,当云配以祖考,荐之上帝,不应云以配祖考。盖配之为言合也。乐以象德,所以象祖考之德;感以其志气而合漠,故曰以配。凡此类皆顺文求之,斯得其解,不可屈文义以就己说,则无不可通矣。

王用亨于西山

文王之称王,周公制礼而追王之,文王固受殷 钺之赐,为西伯以事殷,终身安于侯服。其谓文王受命称王者,乃为公羊之学董仲舒、何休、蔡邕之徒曲相附会之邪说,宋儒辩之详矣。何《本义》至此而又以为文王邪?且周人之称文王,必连谥称之。盖连谥以称,则明其为追王。若舍谥而直言王,若《书》所言王若曰之类,则必其王天下者,未尝径以王称文王也。

《本义》又云文王郊祀于岐山,筮得此爻,尤为曲说。当殷命未讫之日而郊祀,曹操、刘裕之所不敢为,而文王为之乎?且《升》之六四,辞亦云然。岂文王之亨西山,既筮得《随》,又筮得《升》乎?况王者之大祀,卜而不筮,少牢以下乃筮,《礼》有明文,何容爚乱!筮之设也,人皆可就决疑,故曰以前民用。即令文王享祀,偶筮得此,亦不可执一事之吉凶以概天下后世尊卑常变之通用,则其为象非以己占之验言之,明矣。

谓西山为岐山者,亦非也。文王治岐,岐山正在其封内,不得云西。言西者,中国之山,唯西为高。王,有天下者之通称,谓九五;西山居至高之地,谓上六也。卦以阳随阴为义。上处天位之上,人无足以当之者,其唯鬼神乎!而上六体阴,山本地类,五以阳刚履中位,而曲意尽诚以随上六,故其象如此。此以赞九五之德,而在上六则为穷无可随,下听人随之象,不纯乎吉。使祀而筮得此爻,亦鬼神不康不歆之兆,故《象传》曰上穷,义愈着矣。

先甲后甲  先庚后庚附

郑氏以为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取自新丁宁之义,而《本义》因之。王氏以为甲者创制之令,若汉之有令甲、令乙。孔颖达两取其义。要皆求解不得,而曲取后代之枝说以附会之。其以辛为新者,说出于刘熙《释名》。熙书皆迂谬不足取。辛本五味之一。《书》:从革作辛。其字从 音愆 辠之 ,又为金刚触人,痛楚泣出之义,本无自新之意。丁之为丁宁者,钲也。钲之声丁丁宁宁然。借为告诫重复之意者,以钲所以警众于行阵者也。徒言丁而不言宁,其不可作详勉教戒之词,明矣。以歇后语作隐谜,俗谬莫甚焉。康成《易》注纯用纬书,故其 诞如此。王氏言创制,近之矣。而以汉令甲、令乙证之,则亦非也。令甲、令乙者,令之卷帙次序之名也。甲者卷之首耳,何有于创制之义?汉人以缣纸代竹简,故有此名,非可引以证文王之经文。且抑何以通之于《巽》之先庚后庚邪?

以实言之,甲者事之始,庚者时之变,先者先事而告诫,后者后事而申饬,皆《巽》风申命之谓。《蛊》,风始出山,当事之始,言创建功于事未起而先命之,事已行而又戒之也。重《巽》而居外卦之中,为更改后图之象,故言庚。庚于时为秋,乃寒暑生杀变易之候。先庚后庚,言未庚以前,已庚之后,申命以善始终也。其云三日者,誓戒以三日为期也。义自昭然,何待摭拾琐说以巧为附会哉!

至于八月有凶

旧说或以八月为《遁》卦值位者,以康节所传陈抟之圆图,《遁》居正西也;或以八月为值《观》卦者,以魏伯阳《参同契》之卦气,《观》居酉位也。二说皆出自纬书。京房学宗谶纬,始以卦配月,而黄冠假之为丹术,为君子儒者所不屑道。且以《遁》为《临》之错卦,观为临之综卦,皆以相反之义言之。若以错综相反言吉凶,则《泰》当云至于《否》而凶,《屯》当至于《鼎》而定,至于《蒙》而亨,何独《临》之至于《遁》《观》而凶乎?《临》六爻皆变而始成《遁》,初、二、五、上四爻变而始成《观》,相去悬远,不大变不至于彼。《彖》为静而不变之占,何得豫忧其至于《遁》《观》之月邪?卦之有错综,犹人之有生死也。岂于方生之时,而曰至于死之日有凶乎?足知二说之皆谬矣。

八月,《兑》位正西,八月秋中,《兑》道之成也。《临》之内卦为《兑》,自初至三,皆为《兑》体,而成乎《兑》者六三之阴也。初、二以阳临阴,虽体《兑》而以感应为道,则皆吉者,未成乎《兑》,故免乎凶也。至于三而《兑》成,则为甘临,于是乎凶。言有者,忧之则可不凶;不忧而甘,则凶其所必有矣。即《爻》论《彖》,即卦体以论占,明白简易。崇经绌纬,则《易》道大明。经之乱,谶纬乱之,京房、陈抟之流,相袭而成诐辞,如此类者,不可不亟为辨正。

灭趾灭鼻灭耳

灭犹没也,如水淹物,湮没其中而不见也。《内则》灭鼎及《大过》过涉灭顶,皆隐没不见之谓。屦校,足械,今徒罪人所著者。何校,犹今之枷也。屦校着于胫,从上视之,则不见趾。何校在项,从下视之,则不见耳。肤,大脔无骨。贪食无状,捧而啮之,则上掩其鼻,旧未注明,疑于绝灭,则噬肤何至劓其鼻,过涉何至剸其首邪?

得金矢

《周礼》大司寇以两造两剂禁民狱讼,入束矢钧金,然后听之者,谓民之狱讼不繇乡遂县方,违司寇之禁,径诣于朝,如今越诉笞五十之律,非凡狱讼者皆纳金与矢而后听也。管仲治齐,乃令凡讼者皆令出金与箭,以供军用,乃使富者可恣其告讦,贫民含冤而不能理,此霸国之乱政,非先王之法也。《本义》引以释此爻,误矣。且《噬嗑》强不合而合,初、上有被刑之象,四、五乃理直而得伸者,原非听讼之人。若《大象》云明罚敕法,自别一义。凡《经》中《爻辞》,俱与《彖》通,周公祖述文王之旨也。其不与《大象》相通者,周公非豫为孔子释也。《爻辞》为占《易》者言,《大象》为学《易》者言。故《屯》之经纶,《蒙》之果行育德,《爻辞》不申此义,不可以《大象》释爻明矣。九四方被啮合之累,安得听人之讼而受金矢?且幸得曰得,不幸而得亦曰得;法所宜受,不可曰得。纳钧金束矢既为常法,则不当曰得。岂幸民之讼而利其得乎?

以实求之,金矢者,以金为镞之矢也。古有茀矢、枉矢、杀矢之别,唯杀矢则金镞,其他或不用金,如今骲箭之类。初、上强欲啮合,九四刚不受啮,故操矢相向。初、上以矢射四,四获其矢反而射之,故初、上得凶,而四得吉。以卦象求之,其义自见,勿容杂引曲说以害意也。

七日来复

旧说谓自《姤》而来,历《遁》《否》《观》《剥》《坤》,至《复》为七日。此以卦变徇卦气而言之也。乃卦气之见于《参同契》者,一卦一月,而非一日一卦。若卦变,则因已成之卦,一爻变动,如《噬嗑》之于《颐》是也;一爻移易,如《损》《益》之于《泰》《否》是也。未有相反之甚,如《姤》与《复》而可云自彼而来。《复》卦自二以上,本纯《坤》之体,唯初爻得阳。则来复者,自《坤》言而也。《坤》一变而即得《复》,故曰:不远复。不远,则非历七卦明矣。盖七者少阳之数,《坤》为老阴,《乾》为老阳,故《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不用七、八。数至于纯《坤》而无可消矣,于是其复速疾,而七起焉。言日者,一昼一夜,数极则反之谓。积阴至于六日则必复,寒暑阴晴之常也。而不正之气化,抑不尽然。故唯速反于七,为天行之正,而唯颜子能见之。彼留连于《遁》《否》《观》《剥》者,盖迷而不复,至于十年而不克者耳。卦气之说,沙随、程氏斥其出自纬书,是也,则又恶足信哉!

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言至日者,概乎至日以后之辞也。若但长至之一日,闭关而止商旅,则行人姑待于旅舍,为戏而已。省方非一日之事,吉行五十里,则一日往反,不出郊关,何得云方!盖自至日以迄乎雷出于地,惊蛰之后,古历惊蛰正月中。 而后启关以听商旅之行,后乃出行以省方。日至以后,两月之中,纯阴固结于上,《复》之象也。于时寒气方盛,民当入室以息老慈幼,若任商旅之嗜利奔驰,则触寒威以伤生,而废父子兄弟岁时聚顺之好。后若省方,则车徒跋涉,吏民迎候,履冰践雪,怨咨繁兴,皆非以保养孤阳而顺天行。故两月之中,下静处之令,以法《复》卦之德,今制腊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非军国大事急须奏报者皆停止,犹其遗意也。

曰闲舆卫

郑氏云:曰当作日。《本义》因之。按曰、日二字,隶文相近,而篆文大异。此爻未有每日皆闲之义。舆、司车者,《春秋传》所谓舆臣台也。卫,徒之从车者。君行师从,卿行旅从,皆卫也。闲,习其事也。曰,犹爰也,而有告诫之意,犹《诗》岂不曰戒之曰。良马方逐,申戒仆从,以素所闲习者,护车而勿败绩,斯以为艰贞之吉。

何天之衢

旧于何字皆置不解。若以为赞叹之辞,则与之衢二字文义不相通。足知何亦负何之何。负天之衢者,犹庄子所谓负云气、背青霄也。凡《经》文何字皆上声。

朵颐

《本义》云:朵,垂也,欲食之貌。夫下颔曰颐,贱丈夫之欲食者,亦唯垂涎,颐固不可下垂也。且《经》云: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则朵颐者我也,观之者尔也,岂自朵颐而自观乎?朵之本训,树木之垂朵朵也,谓枝叶华实累累然其多也。此言贪躁之人见我馔具之丰,注目凝视,惊诧而觊分其润。咎不在朵颐而在观,虽未忮求而情已淫,故曰:亦不足贵。若垂涎则贱甚,岂但不足贵哉!

藉用白茅

古者席地而坐,别无食床,今之桌子。 其爵俎豆笾皆措于地,无借之者,《礼》文具可考征。唯郊祀上帝,《礼》无其文。则此以茅之白秀铺地而借,盖郊也。故《系传》曰:微物而重用之。郊坛地狭,登、降、献、荐,执事者趋跄于侧,虑易倾仄,故以茅藉之而使安妥,君与执事,虔恪将享,万不至于倾覆,而尤必藉之,故曰慎之。至所以用茅者,事天以质,不敢以人为之美荐也。初六载三阳以上事九五之天位,故其象若此。

樽酒簋贰用缶

樽酒簋贰四字为句,《象传》既有明文,而晁氏以贰字连下用缶为句,谓《象传》贰字为衍文,徒以私意改《经》文,而文义不通。《本义》从之,过已。樽以盛酒,簋以盛黍稷。于樽言酒,而以簋字连之为句,则岂簋亦酒器乎?而缶又何所盛邪?缶,瓦也。樽,或铸金,或刻木而加饰。簋,刻木施丹漆,或加玉饰。用缶,言樽、簋皆用陶器,非彫琢金木之美。贰,间也。酒,宴礼。簋则食礼以盛食音嗣 者。燕、食不同日而举,详见《周礼》《仪礼》。今既设宴礼之樽,又陈食礼之簋,相间以待宾,且樽、簋不用美饰之礼器,而用陶器,约之甚矣。饮食宾于室,荐酒食者不从户入而从牖入,其简愈甚,疑有咎矣。以其柔顺承刚之诚,则物微礼简而情则笃,故终无咎。征实以考证,文义自明。不然,则有樽有簋以盛酒食,缶何盛邪?割裂《经》文,徒滋爚乱,奚当哉!

《周易稗疏》卷一终

经学著作。清王夫之撰。4卷,附《考异》 1卷。大约作于顺治 (1644—1661) 初年。为夫之读易之 随笔札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 “大旨不信陈 抟之学,亦不信京房之术,于先天诸图,纬书杂说,皆排 之甚力,而亦不空谈玄妙,附合老庄之旨,故言必征实, 义必切理,于近时说易之家,为最有根据……引 《礼》 ‘人君至命士黄裳,下士杂裳’,以证黄裳之美; 引 《左 传》 ‘班马’,证 ‘乘马班如’ 当读乘为去声; 引 《兵法》 前左下后右高,证 ‘师左次’; 与论帝乙纣父,‘王用亨于 西山’ 非文王,以及《临》之八月,《复》之七日,《易》 之逆数,《河图》蓍策之辨,皆具有条理。卷帙虽少,固 不失为征实之学焉”。虽为训诂考证之作,然亦含有若干 哲学思想。如释《易传》“两仪生四象” 云: “生者,非所 生者为子,生之者为父之谓。使然,则有有太极无两仪, 有两仪无四象,有四象无八卦之日矣。生者,于上发生 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赅具,分而言之,谓之生。” (卷三) 最早收入 《四库全书》,后收入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守遗经书屋、同治四年 (1865)金陵书局、民国二 十二年 (1933)太平洋书店所编之《船山遗书》。其他版 本还有多种。又收入岳麓书社1988年出版之《船山全书》 第1卷。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

    ○公封 韦昭《辨释名》曰:公,直也;取其正直无私。 《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周书》:能移於众,与百姓同之谓公。 《周礼·地官》曰:大司徒职曰:诸公之地,封土方五百里,其食半。 又《春官》曰..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

    ○叙封建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七 ◎居处部二十五

    ○园圃 《说文》曰:园树果,圃树菜也。 《易》曰: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毛诗》曰;园有桃,其实之肴。 又曰:折柳樊圃。 《周礼》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供其..

    7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六 ◎居处部二十四

    ○苑囿 《风俗通》曰:苑,蕴也;言薪蒸所蕴积也。 又曰:囿者,畜鱼鳖之处也。囿,犹有也。 《说文》曰:苑有园曰囿,一曰养禽兽曰囿。 《毛诗·文王·灵台》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左传·僖上》曰:齐侯与蔡..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五 ◎居处部二十三

    ○逆旅 《左氏传·僖公上》曰:荀息假道於虞,曰:"今虢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史记》曰:师尚父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客寝处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

    9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四 ◎居处部二十二

    ○馆驿 《说文》云:馆,客舍也。从食,官声。 《周礼》曰: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 《广雅·释宫》云:馆,舍也。《桂苑》云:客舍也,待宾之舍曰馆。《开元文字》云:凡事之宾客馆焉,舍也,..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三 ◎居处部二十一

    ○城下 《丹阳记》曰:石头城,吴时悉土坞,义熙始加砖、累石头,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形险固,有奇势。故诸葛亮曰:"锺山龙盘,石城虎踞。"良有之矣。 又曰:赵城,去宫八里,案《越绝书》,则东瓯越王所立也。..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二 ◎居处部二十

    ○城上 《说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释名》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 又曰:城上垣谓之睥睨,言於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裨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墙,言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所谓堞,..

    8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一 ◎居处部十九

    ○府库藏 《释名》曰:库,舍也;物在舍也,齐鲁谓库为舍也。 《说文》曰:库,兵车所藏也。帑,金帛所藏也。府,文书所藏也。 《礼记》曰:季秋之月,命百工审五库之量。 蔡邕《月令章句》曰:五库者:一曰车库,二..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九十 ◎居处部十八

    ○仓 《说文》曰:仓,穀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周礼》注曰:藏米曰廪。 《释名》曰:仓,藏谷物也。 《诗》云: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以峙其粻。 又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又曰:我..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九 ◎居处部十七

    ○井 《释名》: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 《风俗通》云:井者,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久不滞渫,涤为井泥。(《易》云,井泥不食。)不停污曰井渫。(《易》云:井渫不食。)涤井曰浚井。水清..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八 ◎居处部十六

    ○窗 《说文》曰:窗,穿壁以木为交窗,所以见日也。向北出牖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又曰:棂,楯间子也。栊,房室之疏也。 《释名》曰:窗,聪也;於内视外,为之聪明。 《大戴礼》曰:随武子《牖之铭》曰:"随..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七 ◎居处部十五

    ○墙壁 《说文》曰:垣蔽曰墙。又曰:壁,垣也。 《尔雅》曰:墙谓之墉。 《广雅》曰:墉,垣墙也。 《释名》曰:墉,容也;所以蔽隐于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断风寒也。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阻..

    6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六 ◎居处部十四

    ○厨 《说文》曰:厨,庖屋也。 《易》曰:庖有鱼义,不及宾也。 《毛诗》:大庖不盈。 《礼记·玉藻》曰: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又田猎之礼,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汉书·贾谊》曰..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五 ◎居处部十三

    ○厅事 《郡国志》曰:广州,吴孙皓时以滕修为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来,迎而去。今州厅事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 裴渊《广州记》曰: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四 ◎居处部十二

    ○户 《释名》曰: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 《说文》曰:半门曰户。 《易·丰卦》:窥其户,阒其无人。 《毛诗·鸿雁·斯干》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大戴礼》曰:隋武子《户之铭》曰:"夫难得而易失。"又《..

    5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一百八十三 ◎居处部十一

    ○门下 《家语》曰:孔子谓子路曰:"见长者不能黜其色,见幼者不能尽其辞,虽有疾风雨,吾不入其门矣。" 《白虎通》曰:门四出何?所以通四方。故《礼·三朝记》曰:"天子之宫四通。" 《太公金匮门之书》曰:敬遇宾..

    9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二 ◎居处部十

    ○门上 《说文》曰:门,扪也;在外为人所扪摸也。从二户,象形也。阊阖,天门也。阖,门扉也。闬,门也。〈门乡〉,门向也。闤阓,市门也。阍,门竖也。阍,昏也;门常昏闭,故曰阍即守门隶人也。阎,里中之门也。 ..

    1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

    ○第 《汉书》曰:高祖诏列侯食邑者,皆赐大第室。二千石,受小第室。注云: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又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 《史记》驺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

    12 太平御览 2025-09-22
  • 卷一百八十 ◎居处部八

    ○宅 《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 《说文》曰:宅,人所托也。 《周礼》曰:凡任地,国宅无征。郑注云:国宅城中,无征税也。 《礼记》曰:献田宅者操书契。 《左传》曰: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9 太平御览 2025-09-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 茶小舍电影 藏影堂 新神州影域 煮酒观影 体积影视 爱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