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德经[楚简本] / 老子

甲本

2025-08-11 12:50 道德经[楚简本]

1.1.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虚而屈,动而愈出。

2.1.至虚,恒也。 守中,笃也。 万物并作,居以须复也。天道云云,各复其根。

3.1.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虺虿虫蛇弗蛰,攫鸟猛兽弗扣,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脧怒,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3.2.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3.反也者,道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4.持而盈之,不若已。 揣而群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1.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伪弃诈,民复孝慈。三言以为使不足,或令之有乎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

4.2.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4.3.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 其事好长。

4.4.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豫乎(其)如冬涉川,犹乎其如畏四邻,严乎其如客,涣乎其如释,混乎其如朴,沌乎其如浊。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 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4.5.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临事之纪,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4.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4.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 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4.8.道恒无名,朴虽细,天地弗敢臣。 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4.9.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 民莫之命而自均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5.1.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泮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作(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2.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5.3.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 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章,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共804枚。墓主据殉葬耳杯铭文知为“东宫之师”。墓葬时期当为战国中期后段。竹简内容主要是道家、儒家之典籍。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篇,均系摘抄,不相重复;简本《老子》的出现,证明《老子》成书甚早。其文中无“绝圣”和“绝仁弃义”等字样,说明道家早期思想无尖锐的反儒倾向。儒家自孔至孟一百多年间思想发展之脉络,因文献不足所造成的缺憾,楚简出土可有所弥补。楚简儒家著作中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一心殊等观点,成为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猜你喜欢

  • 老子第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4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八十章

    原文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幺可以算是妥..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八章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幺东西比水更..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七章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译..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坚强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译文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四章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幺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三章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译文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幺,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章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译文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译文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八掌

    原文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江海..

    4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译文古代..

    2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3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

    3 道德经 2025-08-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