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熊笏 朝

论经络次序

2025-08-26 11:31 读医

(此宗气领营血所行也,营行脉中)

经脉发源在左乳旁下,以手按之有动脉者是也。《素问》名为胃之大络虚里穴,《灵枢》名为脾之大络大包穴。盖脉本营血,乃水谷所主,故以脾胃互称。此只一穴,在左乳旁下,若右乳旁下则无有,不论男女,人人皆然。此等要紧之穴,《内经》言之甚清,验之此身亦甚明,乃诸家竟不知此为何事,可为浩叹(虚里出浏腋下三寸,大包在腹下六寸)。

第一,手太阴肺经从左边虚里穴上注肺,由左腋间走左手大指(寸口脉即此),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肺)。

第二,手阳明大肠经从寸口斜分至腕臂(反关脉即此),走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大肠)。

第三,足阳明胃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胸前而下至足背,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胃)。

第四,足太阴脾经从足指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注心中,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脾)。

第五,手少阴心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间而至手小指,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心)。

第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接前脉而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小肠)。

第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背而下至足小指,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膀胱)。

第八,跷脉(男用阳跷,女用阴跷)从胫上接前脉,上至背俞,转从复冲下行于足(正络第九,足少阴肾经从足心接前脉,由膝内而上至胸,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肾)。

第十,手厥阴心主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而至手中指,是从胸走手(正络散入膻中)。

第十一,手少阳三焦经从手指背接前脉,由手腕外上至耳侧,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历三焦)。

第十二,足少阳胆经从头上耳侧接前脉,由身之旁下至足,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胆)。

第十三,足厥阴肝经从足下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中,注于肺,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肝)。

以上诸脉,各有两条先行于左者毕,然后再注肺,由右腋间走右手太阴经、手阳明经,以次至足厥阴经,亦如其左,不复繁缀,然后再交于督脉。督脉从右足厥阴经上头而来,由头顶中间入颈,循脊中直下至尾骨,分两支入前阴,合交任脉(此脉只一条,无正络)。任脉,从前阴接前督脉由腹中间上胸,复注于肺,为周而复始(此脉亦一条,正络无)。

以上左右十二经、两跷、督、任,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一息六寸计,二百七十息此审次第。 详后营行)。

清·熊芴撰于1821年,一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反映了上自《内》《难》,下迄清代的重要学术论点。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

猜你喜欢

  • 咽喉大纲论

    夫咽喉者,左为咽,右为喉。咽属胃,喉属肺,乃一身之总要,百节之关防,呼吸出入之所也。经云∶一阴一阳结而为喉痹。痹者闭也。有风、有寒、有火、有湿、有毒、有虚,或风火相传,或寒湿相聚,其症不一,变幻不测。..

    1 读医 2025-08-27
  • 附案

    奉新张希良,卒倒不知人,头破出血,喉中痰鸣,遗溺,汗大出,两手两不顺适,众医咸知为脱,已煎参附汤矣。余望其色,面赤而光,切其脉,浮大而缓,急止参附,投白虎汤一剂而痰静,再剂而渐醒,次日左手足能动,而右..

    0 读医 2025-08-27
  • 论药饵

    昔扁鹊但论脉书(即《难经》),未传禁方,故无方论。因未遇传人,而遽遭李谧之害也(秦国太医自以技不如扁鹊,使刺客害之)。《神农本经》、伊芳尹汤液又无传书,往往为后世所淆乱。张仲师有《金匮方》,亦多散逸。..

    1 读医 2025-08-27
  • 论治法

    治法无他,专从卫气治之而已。卫气有根本、有枝叶,有表、有里。卫出下焦,为肾间动气者,根本也。从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则为知觉性灵,间行六腑,则为三焦气化,此皆里也聪附于油也。根本治法,有宜补火者,如灯之..

    0 读医 2025-08-27
  • 论风脉

    中风之脉,其起首必浮大而缓。考之《灵》、《素》、仲师,其言既同,验之诊候阅历千人如一。浮以手指轻重取之,大以脉之形状取之,缓以脉之至数取之(至数即一呼四至也。)盖风则伤卫,风为阳邪,故大;卫行脉外,故..

    1 读医 2025-08-27
  • 论证候

    (初起时所必有者,凡七症。或有或无者,凡十七症)初起猝发,必昏不知人。必有痰涎壅盛。痰涎即人身津液,本随卫气布一身者也。风伤卫,则不能行津布液,于是津液皆随宗气迸居膈中,与呼吸之气相上下,故壅于喉间也..

    1 读医 2025-08-27
  • 论寒热

    偏枯之风,以四方之位定八风之寒热,伤寒之风,以四时之序分六气之寒热者绝然不同。盖八风之寒热,不拘四时皆有也。夫八方之风,其几微渺,非神圣不能察识。如黄帝明堂一篇,后来诸家俱茫然,不知其所指,又安能察识..

    0 读医 2025-08-27
  • 论轻重

    两边齐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运动,不知痛痒者,名为不仁,此即仲师所谓卒病(卒病者,陡然猝发,昏不知人也)。或左或右,但中一边者稍轻,此即仲师所谓偏枯也(详《金匮》)。此二者,皆病之大经者也,若中风..

    0 读医 2025-08-27
  • 论八风

    其法分东、西、南、北为四正,又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合计为八方,各有主气,南风热、东风温、西风燥、北风寒,东南风温而热、西南风燥而热、东北风寒而温、西北风寒而燥,此其平也,太过者则贼风矣。贼..

    0 读医 2025-08-27
  • 论中风

    风为八邪之长,夫人而知之矣。至于伤寒之中风,与偏枯之中风,其所以判然不同之故,则自晋迄今千百余年,竟无一人道及,可见历来诸家多愦愦也。殊不知出在《灵》、《素》,特未许浅见窥及耳。夫伤寒之中风,乃六气之..

    0 读医 2025-08-27
  • 论病因

    病有外因,如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热,八方之温热燥寒是也。有内因,如饮食饥饱、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也。凡此者,皆各有所及之经,有某经之脉象(如寸主阳经,尺主阴经之类),即有某经之见症(如三阳有头痛,三阴有腹痛..

    0 读医 2025-08-27
  • 论脉诀

    后世知斥高阳生之讹诀,而不知辨王叔和之《脉经》,总由不读《灵》、《素》之过也。《灵》、《素》谓∶人迎为颈脉。即结喉两边之人迎穴也,叔和则指为左手脉名。《难经》谓∶阳得寸内九分,阴得尺中一寸。并无关脉地..

    0 读医 2025-08-27
  • 论卫气

    卫气又名人气,以其纲维群动,为知觉运动之主也。又名阳气,以其温养一身也。合而凝之则为卫阳,此受命养生之主也。乃合呼吸天气与饮食地气所生,天气无形而至刚,卫气兼之》曰∶饮食入胃,浊者为卫。浊字正言其 悍..

    0 读医 2025-08-27
  • 论营气

    营气,即营血也。血不自行,必赖气以行之,即宗气领率之也,故称之曰营气。此饮食地气所生,乃水谷之精液,故《内经》曰∶水谷入胃,清者为营血。又曰∶水谷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行其津液,乃化为血,以..

    0 读医 2025-08-27
  • 论宗气

    宗气者,乃呼吸天气所生,其所居在胸膈之间。《内经》曰∶宗气出于上焦。又曰∶呼则气出,吸则气入。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是也。凡人身之力,惟胸膈间最大,此即宗气也。凡头背手足之力,皆取络于..

    1 读医 2025-08-27
  • 论总

    人身养生之气有二∶一曰呼吸天气。盖人在天地气交之中,如鱼之在水也。鱼在水中而不见水,人在气中亦不见气。试观平人扼吭则绝,无天气也。试观暴绝人气回则苏,通天气也。无形而至刚,故古之圣人有服气却谷之法。天..

    0 读医 2025-08-27
  • 论奇经八脉

    阳维,即手三阳、足三阳诸气穴旁出之孙络也。阴维,即手三阴、足三阴诸气穴旁出之孙络也。阳跷,即足太阳之别,支通少阴者也。男子脉度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阴跷,即足少阴之别,支通太阳者也。女子脉度以阴跷为经..

    1 读医 2025-08-27
  • 论经络浅深

    (此卫气所行也。卫行脉外)人身头与手足是一壳子,五脏六腑皆在壳子之内者也,十二经络皆在壳子之外者也。然此壳子又有浅深不同,今分列于后。第一层为太阳所行之地,手太阳二,足太阳二,阳跷二,督脉一,凡七脉为..

    0 读医 2025-08-27
  • 论脏象

    肝藏魂,属足厥阴经,有正络入肝络胆,主春木风令,旺于春,以胆为腑,属足少阳经,有正络入胆络肝,七情主怒,声主呼,液为泪,五官目(凡脏腑之相表里者,因诸经相属相络也。后世用五行干支相配,亦属凿空腐谈)。..

    5 读医 2025-08-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