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陈念祖

古今方十九首

2025-09-24 10:05 读医

平胃散 治土气太过,经血不调。《达生篇》:加芒硝能下死胎。

六君子汤 方中参、术、苓、草,脾药也;陈皮、半夏,胃药也;经血生于脾胃,故加归、芍之类,便是调经之的方。

四物汤 妇科总方,时人习用之,方中妙在川芎一味。

新定加味四物汤(方论见上。)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二方气血双补,其用药品虽云板实,却亦平稳可从。

人参养荣汤 五脏兼补,视八珍、十全等高一格,以药品之轻重得法也。

生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 当归 陈皮 桂心(徐灵胎《兰台轨范》云:是小桂枝去皮,非肉桂心。) 黄 茯苓 白术 炙草(各一钱) 远志(去骨,五分) 五味(十四粒) 熟地(七钱半)

加生姜三片,红枣二枚,水煎温服。

四乌 鱼骨一芦茹丸(《内经》) 调经种子,亦治男子阳痿。

乌 鱼骨(四两,去甲) 芦茹(一两)

(长男蔚)按:以雀卵丸,如小豆大,食前以鲍鱼汁送下五丸,今酌增为二钱。后人用白毛黑骨雄鸡一只,去毛肠,不见水擦干,用当归二两,川芎一两,入前药于鸡腹内,加酒二碗,童便一碗,蒸到汁干,将鸡取净肉,和药晒为末;或加香附四两,炒茯神、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送下,或米汤送下。

抵当汤 通瘀猛剂。(见《伤寒论》)。

桃仁承气汤 通瘀缓剂。(见《伤寒论》)。

蚕砂酒 治月经久闭。按:此方较上二方更为平稳。

蚕砂(四两,炒半黄色) 无灰酒(一壶)。

上重汤煮熟,去砂,温饮一盏即通。

归脾汤(《内经》) 二阳之病发心脾一节,此方颇合《经》旨。

当归 茯神 人参 炙 白术 枣仁 龙眼肉(各二钱) 木香 炙草(各一钱)水煎服。

高鼓峰云:男妇怯弱,不论何症,止以此方去木香,加芍药、麦冬、五味子,服至月余必愈。虽有他方,吾不知也。按方中全赖木香一味,若去之何以成归脾汤乎?若有寒热往来,可加柴胡、芍药;若潮热骨蒸,加丹皮、地骨皮、栀子;若起于怫郁,加贝母、黄连;若腹痛经闭,加桃仁、红花、元胡索之类。

逍遥散 女子善怀,每多忧郁,此方解肝郁也,而诸郁无不兼治。赵养葵谓:五郁皆属于肝也。方从小柴胡汤套出。

越鞠丸 (《丹溪》)解郁总方。《易思兰医案》治寒热虚实一切杂病,皆从此方变化,屡用屡验。

香附(童便制) 山栀 抚芎 苍术 六神曲

以蒸饼为丸,每服三钱,陈米汤送下。

温经汤 治经闭或经行过多,或崩漏不止,或久不受胎,统名带下。

吴萸(三两)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甘草(各二两) 生姜(三两,一本二两) 半夏(半升,一本一升) 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久不受胎,及过期不来。歌曰:口干腹满掌心烧,卅六 该(谓十二瘕、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共三十六种,详于《金匮浅注》中,不赘)带下条,归芍胶芎权各二,权(称钟也。称其数各二两)。桂参丹草数相侔,(八物同用二两也。)整升重用(麦门)冬胜任,减半一升减其半,止用半升也。相需(半)夏速求,更佐(吴茱)萸(生)姜各三两,闭(至期不来。)崩(来而过多)不育(少腹寒,久不受胎者。)各探幽。

(次男元犀按):当归、芎 、芍药、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即心药也;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药亦冲药也;麦门冬、甘草,即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冲为血海也,胃属阳明,厥阴冲脉丽之也。然细绎方意,以阳明为主,吴茱萸用至二两,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用至一升,滋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偏隅,所以谓之温也。半夏用至半升、生姜用至三两者,以姜能去秽而胃气安,夏能去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其温之之用,绝无逐瘀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不受胎者并能治之,其神妙不可言矣!

六味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桂附八味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二方治妇人经病。无子加香附(童便浸)、川贝母、当归各三两,艾叶(醋炒)二两,多效。

当归补血汤 治血虚发热,症类白虎,但脉不洪长以别之。

黄 (一两) 当归(三钱)

上水煎服。尤在泾《金匮翼》有生地五钱,甘草二钱,余未知其所本。

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

(长孙男心典禀)按:可借治妇人返经、上逆、吐衄等症。盖以此方专入阳明。阳明之脉,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冲任之脉,丽于阳明;三经主血,故以此方为正治之法。若去粳米,加蜂蜜八钱,取百花之菁华,以补既亡之胃阴,更为周到。然阳明因虚火而逆者固宜此汤,阳明因虚寒而逆者,舍吴茱萸之温降,将何道以镇纳之乎?噫嘻!吐血、衄血之症,违众说而专主此汤,恐汉、唐以下,至今日而始闻是语也。

麦门冬(四钱,不去心) 煮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 炙甘草(一钱) 粳米(三钱半) 人参(一钱)

上诸味,清水煎服。

修园与诸生,讲学于嵩山之井上草堂,座中有谓某医,自夸为女科名手,执其常用之方来询,余不觉大发一叹,曰:女科本无纯粹可观之书,而世上医辈更不必深求之也。然而相传习用之药,不自知其为害人之品者,则有四:一曰丹参。谓丹参不寒不燥,不补不攻,一味功兼四物,且能去瘀血生新血。李士材谓其去瘀之功,多于生血,为妇人之要药。岂知《本草经》云:“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却蝉,生山谷”。通共三十八字。其云主“心腹邪气”,“邪气”二字,即下文寒热之气也。邪在心即烦,邪在腹即满,肠居腹内,邪气走于肠中,故幽幽鸣如走水。积聚亦病于腹,积而不散、推之不移为症,症者征也,以其有形可征也;或聚或散、推之则移为瘕,瘕者假也,言其假借而成也。其云益气者,通章以心腹邪气为提纲,邪气既除,则正气自然受益,非丹参能补益之也。详《经》文之旨,专主驱邪,且驱心腹之里邪,与四物汤之功用,冰炭相反,若以平时调理胎前、产后之常药而辄用之,攻伐无过,脏气大伤,即孟夫子所谓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亡是也。此女科习用丹参之害人一也。二曰益母,谓益母能通血脉,调经水,去瘀生新,为妇人之良药。岂知《本草经》云:“茺蔚子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通共四十一字,无一字言及妇人经产之症。其云“微温”者,得春木之气也;味辛者,得秋金之味也。木有制则其性和,性和则有轻身之效,《经》所谓风能生物是也。其云“明目”者,以肝开窍于目也。其云益精者,以精生于饮食之精华,先散于肝而后藏之于肾也。茎主瘾疹痒者,以洗浴能去肌表之风也。若产后肤表微微发热,是外感微风,与此物甚为对症,若重症则不足恃矣。况症重药轻,则病势日甚一日,终至败坏而莫挽。若辈东请西延,别有杀人不见血之技,修园恶之,此女科习用益母草之害人二也。三曰何首乌。时医以熟地黄大补阴血,恐其腻膈减食,竟以何首乌代之。岂知何首乌《本草经》不载,而《开宝》有之,极赞其功,但为后人添加之品,或逞其臆见,或得之传闻,不足尚也。余惟于久疟偶用之,取其味涩之能截疟也;久痢偶用之,取其味苦之能坚肠也。若谓其能滋阴补肾,如《开宝》所夸之效,吾不信也。盖药之能滋润者,必其脂液之足也;药之能补养者,必其气味之和也。试问滞涩如首乌,何以能滋?苦劣如首乌,何以能补?正与地黄相反,何以谓其功用相同而相代乎?此女科习用何首乌之害人三也。四曰郁金。谓妇人之病,多起于郁,郁金能解诸郁,为妇人之良药。而不知此物,《神农本草经》不载,而《唐本》有之,《唐本》云:“郁金味苦寒,主血积,下气生肌,下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原文只此二十三字。其云气味苦寒者,谓气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其云血积者,血不行则为积,积不去则为恶血。血逆于上,从口鼻而出,则为衄血、吐血;血走于下,从便溺而出,有痛为血淋,无痛为尿血;金疮之瘀血不去,则血水不断,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统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于积血,特取其大有破恶血之功也。盖血以气为主,又标之曰:下气者以苦寒大泄其气,即所以大破其血,视他药更进一步。“解郁”二字,不见经传,切不可惑此邪说。若经水不调因实而闭者,不妨以此决之。若因虚而闭者,是其寇仇。且病起于郁者,即《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大有深旨。若错认此药为解郁而频用之,十不救一。至于怀孕,最忌攻破,此药更不可以沾唇。即在产后,非热结停瘀者,亦不可轻用。若外邪未净者,以此擅攻其内,则邪气乘虚而内陷。若气血两虚者,以此重虚其虚,则气血无根而暴脱。此女科习用郁金之害人四也。圣经灼然可据,杂书杂说居然鱼目混珠,甚为不解。昔人谓不读人间非圣书,吾深有味乎斯言也!尝考神农作赭鞭钩 ,从六阴阳与太乙,外五岳四渎,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灰毛羽干类,皆鞭问之。得其所能治主,当其五味,一日七十毒,是《神农本草经》为辨药之祖。何以后人食唐、宋以后之唾余,或取杂书附会铺张之说,及各氏臆断邪说,竟与圣经为难?斯人也,侮圣人之言,吾有四字勘语曰:“庸恶陋劣”,不可以为医。《人镜经》谓当碎其碑,污其面,正非过激之谈。

《女科要旨》是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全书共四卷,主要介绍了妇科相关的理论知识。 全书分为四卷,主要就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几种常见外科病症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作者根据《内经》之旨、《金匮》之法,提山了个人的见解,综合了前人的心得。讲解病机,简明透彻,所选附方,切合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 《女科要旨》讲解病机简明透彻,所选附方切于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陈修园《女科要旨》一书,论治妇人之疾,探本溯源,会通诸家,择善以从,崇尚实践,简切堪用。兹不揣冒昧,聊作粗浅评述如次: 调脾胃雅俗共赏 妇人以血为本,_血之生化在脾胃,故历代女科著述,莫不重视脾胃

猜你喜欢

  • 续记

    傅廉该观察清河时,其弟南安,寄来慎修(修园又号慎修)医书两卷、《东皋四书》文八卷,披阅不倦。题句云:“东皋制艺慎修医书,万顷汪洋孰望涯?”辛酉,余到直候补,叨识于牡牝元黄之外,此一时之盛事也,亦彼时之..

    2 读医 2025-09-24
  • 附:妇人阴挺论

    阴挺证,坊刻《外科》论之颇详,大抵不外湿热下注为病。薛立斋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为主,以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之类为辅,可谓高人一着,而治之无一效,何也?盖为前人湿热二字误之..

    2 读医 2025-09-24
  • 金匮方一十九首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论》。)半夏浓朴汤半夏(一斤)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歌曰:状如炙脔贴咽中,却是痰凝气不通,半夏一..

    2 读医 2025-09-24
  • 卷四 杂病

    门人问曰:此书调经、种子、胎前三篇,引经外又参以时法,或附以新论,可谓宜古宜今,贤愚皆可共晓。而产后一篇, 杂病一篇,全录《金匮》原文,衬以小注而串讲之,诸家杂说,姑附于后,不加一字论断。一书体例,如..

    2 读医 2025-09-24
  • 金匮方论一十一首

    小柴胡汤 大承气汤(俱见《伤寒论》)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

    2 读医 2025-09-24
  • 卷三 产后

    门人问曰:产后症诸家议论不一,治法互异。而吾闽历久相传,俱宗朱丹溪所云:产后有病,先固气血。故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病,以末治之。薛立斋、汪石山极赞其妙,而陈良甫、单养贤诸论皆不出其范围,虞天民、..

    2 读医 2025-09-24
  • 金匮方八首时方九首

    桂枝汤(《金匮》) 妊娠胎前第一方。尤在泾云:“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无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有桂枝汤调和阴阳而已矣。”徐忠可云:桂枝汤,外症得之为解肌和荣,内症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今妊娠初得,上下本..

    2 读医 2025-09-24
  • 卷二 胎前

    门人问曰:《金匮》妊娠一门,夫子之注甚详,恐难为浅学道也。此外,还有简易之法,贤愚可共晓否?曰:夫道一而已矣,浅者自见其浅,深者自见其深也。《金匮》本于《灵》、《素》,后之高明者,得《金匮》之一知半解..

    2 读医 2025-09-24
  • 卷一 调经

    门人问曰:妇人以血为主,医者辄云血海,可以实指其所在乎?陈修园曰:人身之血海,胞也。居膀胱之外,而为膀胱之室。《经》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是男女皆有此血海。但男则运而行之,女则停而止之。营运者无积而..

    2 读医 2025-09-24
  • 叙言

    医者,意也。《灵》、《素》具在,非神而明之,则拘守成方,将为斯世厉。顾医难,而医妇人女子尤难。昔人以小儿为哑科,窃意女科亦然。盖小儿不能言,而妇女则言不能尽,惟得之指下,洞见乎脉与证之相符,庶不致于差..

    5 读医 2025-09-23
  • 杂喉门第八

    (七症图说)松子喉疔松子喉疔(图缺)松子疔,生于关内、小舌两旁或左或右,形如松子,淡红而硬,大痛艰食,背寒身热,两寸关脉紧盛,乃风火郁积之症也。用六味汤加∶苏叶 羌活 赤芍 连翘 山甲 河车(各二钱),明..

    16 读医 2025-08-28
  • 小舌门第七

    小舌门第七(五症图说)胃火小舌胃火小舌(图缺)此症因脾家火毒郁久而发。小舌白点烂,胃脉浮洪。治用六味汤加∶生石膏(四两) 酒炒黄芩(二钱) 花粉(三钱) 葛根(二钱) 山栀(一钱) 一二服无有不愈。吹金不..

    13 读医 2025-08-28
  • 大舌门第六

    (十三症图说)木舌木舌(图缺)此症心脾肝三脏积热而发。舌粗紫胀,食滞中宫,不能言语。因多食炙 所致。急砭出紫血,搽金不换,服大承气汤兼黄连解毒汤加∶山栀 木通 连翘 花粉(各二钱) 赤芍 草河车(各三钱)。..

    12 读医 2025-08-28
  • 喉痈门第五

    伏寒喉痈伏寒喉痈(图缺)伏寒喉痈,因积寒在内,外感时邪而发。其色红肿紫色,脉浮不数。六味汤加∶羌活 葛根 河车 山甲赤芍 归尾(各二钱) 角刺 苏叶 木通(各一钱) 细辛(三分) 两日后加山栀(一钱) 去羌、葛..

    12 读医 2025-08-28
  • 喉风门第四

    (十二症图说)内肿锁喉风内肿锁喉风(图缺)此症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内塞不通,外无形迹,喉间痰喘,先用吐痰法(见缠喉风门)灌吐,再用六味汤加∶麻黄(二钱) 生大黄(五钱) 细辛(一钱) 苏叶(二钱) 桂枝(..

    24 读医 2025-08-28
  • 喉痹门第三

    烂喉痹烂喉痹(图缺)此症因肝胃热毒,外感时邪而发。形如花瓣,烂肿白斑,痛叫不食,眼睛泛上,六脉洪大,即针∶少商、商阳、关冲、少阴(两手八穴),有血则生,无血者死。用六味汤加∶生大黄(五钱)盐水炒玄参(..

    12 读医 2025-08-28
  • 乳蛾门第二

    双乳蛾双乳蛾(图缺)此症感冒时邪而发,生于关口上部,两边如樱桃大,肺胃之症也。身发寒热,六脉弦数。先针∶少商、商阳(两手四穴),或挑破患上出血亦妙,先用六味汤加∶陈皮 海浮石 苏叶 羌活(各钱半) 两服可..

    21 读医 2025-08-28
  • 咽喉门第一

    帘珠喉帘珠喉(图缺)帘珠喉,满喉如白网油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咽水大痛。此症因郁积热毒而发,其脉两寸浮洪,两尺亦洪大,上盛下虚之症也。治宜清火,用六味汤加∶盐水炒黄柏(二钱) 酒炒..

    28 读医 2025-08-28
  • 爰采应用诸方

    知柏地黄汤(肾虚门)六味地黄汤加 知母 黄柏(各五钱)三黄汤(火症门)黄连 黄芩 黄柏(各盐水炒钱半)三黄石膏汤(表里门)三黄汤加 石膏(五钱) 山栀(钱半)犀角地黄汤(胃火门)六味地黄汤加 犀角(二钱) 石..

    16 读医 2025-08-28
  • 制药法

    制西瓜硝觅上号头藤西瓜,或一个,或二个,用稻柴垫好,放在干燥厨内。至立冬日,将瓜盖 去,腹中瓤取去七分,皮上肉剩三分,用皮硝二斤或斤半,看瓜之大小,盖好,用线络之,悬向背阴屋檐下,至冷冻之期,其硝自飞..

    16 读医 2025-08-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