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大纲论
2025-08-27 11:30
读医
夫咽喉者,左为咽,右为喉。咽属胃,喉属肺,乃一身之总要,百节之关防,呼吸出入之所也。经云∶一阴一阳结而为喉痹。痹者闭也。有风、有寒、有火、有湿、有毒、有虚,或风火相传,或寒湿相聚,其症不一,变幻不测。故漫肿而痰多者风也,淡白而牙紧者风寒也,紫色不肿而烂者伏寒也,红肿而脉浮者风火也,脉沉实烂而不肿者毒也,脉细数而浮者虚火也,细迟者虚寒也。风火寒湿毒虚,皆类而推之可也。大凡初起之症,胗右寸洪紧者,肺风也;两关浮数者、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者,心火也;右寸沉迟者,肺伏寒也;沉数者,伏热也,右尺洪大者,三焦火旺也;左尺洪而有力者,肾虚火也。此数部脉者,乃大略也。可总用六味汤加减治之。若凶险等症,须胗其脉、相其形,再详其受病之源,细诘其所起之端,而用药对病自然愈之速矣。故凡治咽喉之症,其要在于脉与形名耳。经云∶神圣工巧,不过望闻问切,以此推详,庶无差误。余习几十年来照法用药,每见其效,今谨集要方九方,制药法、看治法临症七十四图,以存诸其人也。
《喉科指掌》,6卷,清代张宗良(留仙)撰。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卷1列咽喉大纲,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寒、火、湿、毒主论;次述喉舌分经,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较切于实用。卷3至6为咽喉诸疾,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 张宗良,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吴县人。生平精研医理,尤擅长喉科,颇有治验,名噪姑苏及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一带)。张氏诊治喉证,重视神、气、脉,以及局部色泽、声音高下沉浮等。编有《喉科指掌》6卷(1757),论喉科诸症及针灸、制药诸法,附以图说,为影响较大的喉科专著。另有《咽喉秘集》(又名《喉科秘旨》、《喉科要旨》、《急救喉证全集》),系与吴氏(名佚)合编。 在《喉科指掌》目录之前,有“云间世医张宗良留仙氏著,男源一初校字”的署名。由此可知,此书是经其儿子源一校勘后刊印的。正文前有浙江提督、兵部左侍郎彭启丰撰写的序,序中在评价张宗良的医术时说:“素精医理,其于咽喉一科究心益深且久”,张氏总结自己在喉科的临床经验,“采辑成方,参以己见,条例详细,汇集成编。自神气脉理,以及色之青红紫白,音之高下沉浮,一一皆有注释,了然指掌,较若列眉,合诸所治之症,如灯取影,百无一失”。由此可见,张氏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