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训民正音 / 佚名

訓民正音解例

2025-08-28 13:51 训民正音

制字解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聲凡十七字。

牙音ㄱ,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ㄴ,象舌附上腭之形。

脣音ㅁ,象口形。

齒音ㅅ,象齒形。

喉音ㅇ,象喉形。

ㅋ比ㄱ聲出稍厲,故加劃。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ㅇ而ㆆ,ㆆ而ㅎ,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半齒音ㅿ,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無加劃之義焉。

夫人之有聲本於五行。故合諸四時而不悖,叶之五音而不戾。喉邃而潤,水也。聲虛而通,如水之虛明而流通也。於時爲冬,於音爲羽。牙錯而長,木也。聲似喉而實,如木之生於水而有形也。於時爲春,於音爲角。舌銳而動,火也。聲轉而颺,如火之轉展而揚揚也。於時爲夏,於音爲徵。齒剛而斷,金也。聲屑而滯,如金之屑𤨏而鍛成也。於時爲秋,於音爲商。脣方爲合,土也。聲含而廣,如土之含蓄萬物而廣大也。於時爲季夏,於音爲宮。然水乃生物之源,火乃成物之用,故五行之中,水火爲大。喉乃出聲之門,舌乃辨聲之管,故五音之中,喉舌爲主也。喉居後而牙次之,北東之位也。舌齒又次之,南西之位也。脣居末,土無定位而寄旺四季之義也。是則初聲之中,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又以聲音淸濁而言之。

ㄱㄷㅂㅈㅅㆆ,爲全淸。

ㅋㅌㅍㅊㅎ,爲次淸。

ㄲㄸㅃㅉㅆㆅ,爲全濁。

ㆁㄴㅁㅇㄹㅿ,爲不淸不濁。

ㄴㅁㅇ,其聲最不厲,故次序雖在於後,而象形制字則爲之始。ㅅㅈ雖皆爲全淸,而ㅅ比ㅈ,聲不厲,故亦爲制字之始。唯牙之ㆁ,雖舌根閉喉聲氣出鼻,而其聲與ㅇ相似,故韻書疑與喩多相混用,今亦取象於喉,而不爲牙音制字之始。盖喉屬水而牙屬木,ㆁ雖在牙而與ㅇ相似,猶木之萌芽生於水而柔軟,尙多水氣也。ㄱ木之成質,ㅋ木之盛長,ㄲ木之老壯,故至此乃皆取象於牙也。全淸並書則爲全濁,以其全淸之聲凝則爲全濁也。唯喉音次淸爲全濁者,盖以ㆆ聲深不爲之凝,ㅎ比ㆆ聲淺,故凝而爲全濁也。ㅇ連書脣音之下,則爲脣輕音者,以輕音脣乍合而喉聲多也。

中聲凡十一字。

ㆍ舌縮而聲深,天開於子也。形之圓,象乎天也。

ㅡ舌小縮而聲不深不淺,地闢於丑也。形之平,象乎地也。

ㅣ舌不縮而聲淺,人生於寅也。形之立,象乎人也。

此下八聲,一闔一闢。

ㅗ與ㆍ同而口蹙,其形則ㆍ與ㅡ合而成,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ㅏ與ㆍ同而口張,其形則ㅣ與ㆍ合而成,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ㅜ與ㅡ同而口蹙,其形則ㅡ與ㆍ合而成,亦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ㅓ與ㅡ同而口張,其形則ㆍ與ㅣ合而成,亦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ㅛ與ㅗ同而起於ㅣ。

ㅑ與ㅏ同而起於ㅣ。

ㅠ與ㅜ同而起於ㅣ。

ㅕ與ㅓ同而起於ㅣ。

ㅗㅏㅜㅓ始於天地,爲初出也。ㅛㅑㅠㅕ起於ㅣ而兼乎人,爲再出也。ㅗㅏㅜㅓ之一其圓者,取其初生之義也。ㅛㅑㅠㅕ之二其圓者,取其再生之義也。ㅗㅏㅛㅑ之圓居上與外者,以其出於天而爲陽也。ㅜㅓㅠㅕ之圓居下與內者,以其出於地而爲陰也。ㆍ之貫於八聲者,猶陽之統陰而周流萬物也。ㅛㅑㅠㅕ之皆兼乎人者,以人爲萬物之靈而能參兩儀也。取象於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備矣。然三才爲萬物之先,而天又爲三才之始,猶ㆍㅡㅣ三字爲八聲之首,而ㆍ又爲三字之冠也。

ㅗ初生於天,天一生水之位也。ㅏ次之,天三生木之位也。ㅜ初生於地,地二生火之位也。ㅓ次之,地四生金之位也。ㅛ再生於天,天七成火之數也。ㅑ次之,天九成金之數也。ㅠ再生於地,地六成水之數也。ㅕ次之,地八成木之數也。水火未離乎氣,陰陽交合之初,故闔。木金陰陽之定質,故闢。ㆍ天五生土之位也。ㅡ地十成土之數也。ㅣ獨無位數者,盖以人則無極之眞,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固未可以定位成數論也。是則中聲之中,亦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以初聲對中聲而言之。陰陽,天道也。剛柔,地道也。中聲者,一深一淺一闔一闢,是則陰陽分而五行之氣具焉,天之用也。初聲者,或虛或實或颺或滯或重若輕,是則剛柔著而五行之質成焉,地之功也。中聲以深淺闔闢唱之於前,初聲以五音淸濁和之於後,而爲初亦爲終。亦可見萬物初生於地,復歸於地也。以初中終合成之字言之,亦有動靜互根陰陽交變之義焉。動者,天也。靜者,地也。兼互動靜者,人也。盖五行在天則神之運也,在地則質之成也,在人則仁禮信義。智神之運也,肝心脾肺腎質之成也。

初聲有發動之義,天之事也。終聲有止定之義,地之事也。中聲承初之生,接終之成,人之事也。盖字韻之要,在於中聲,初終合而成音。亦猶天地生成萬物,而其財成輔相則必賴乎人也。終聲之復用初聲者,以其動而陽者乾也,靜而陰者亦乾也,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一元之氣,周流不窮,四時之運,循環無端,故貞而復元,冬而復春。初聲之,復爲終,終聲之,復爲初,亦此義也。

旴。正音作而天地萬物之理咸備,其神矣哉。是殆天啓聖心而假手焉者乎。訣曰

天地之化本一氣

陰陽五行相始終

物於兩間有形聲

元本無二理數通

正音制字尙其象

因聲之厲每加劃

音出牙舌脣齒喉

是爲初聲字十七

牙取舌根閉喉形

唯業似欲取義別

舌迺象舌附上腭

脣則實是取口形

齒喉直取齒喉象

知斯五義聲自明

又有半舌半齒音

取象同而體則異

那彌戌欲聲不厲

次序雖後象形始

配諸四時與沖氣

五行五音無不協

維喉爲水冬與羽

牙迺春木其音角

徵音夏火是舌聲

齒則商秋又是金

脣於位數本無定

土而季夏爲宮音

聲音又自有淸濁

要於初發細推尋

全淸聲是君斗瞥

卽戌挹亦全淸聲

若迺快呑漂侵虛

五音各一爲次淸

全濁之聲虯覃步

又有慈邪亦有洪

全淸並書爲全濁

唯洪自虛是不同

業那彌欲及閭穰

其聲不淸又不濁

欲之連書爲脣輕

喉聲多而脣乍合

中聲十一亦取象

精義未可容易觀

呑擬於天聲最深

所以圓形如彈丸

卽聲不深又不淺

其形之平象乎地

侵象人立厥聲淺

三才之道斯爲備

洪出於天尙爲闔

象取天圓合地平

覃亦出天爲已闢

發於事物就人成

用初生義一其圓

出天爲陽在上外

欲穰兼人爲再出

二圓爲形見其義

君業戌彆出於地

據例自知何湏評

呑之爲字貫八聲

維天之用徧流行

四聲兼人亦有由

人參天地爲最靈

且就三聲究至理

自有剛柔與陰陽

中是天用陰陽分

初迺地功剛柔彰

中聲唱之初聲和

天先乎地理自然

和者爲初亦爲終

物生復歸皆於坤

陰變爲陽陽變陰

一動一靜互爲根

初聲復有發生義

爲陽之動主於天

終聲比地陰之靜

字音於此止定焉

韻成要在中聲用

人能輔相天地宜

陽之爲用通於陰

至而伸則反而歸

初終雖云分兩儀

終用初聲義可知

正音之字只卄八

探賾錯綜窮深幾

指遠言近牖民易

天授何曾智巧爲

初聲解

正音初聲,卽韻書之字母也。聲音由此而生,故曰母。如牙音君字初聲是ㄱ,ㄱ與ᅟᅮᆫ而爲군。快字初聲是ㅋ,ㅋ與ㅙ而爲쾌〯。虯字初聲是ㄲ,ㄲ與ㅠ而爲뀨。業字初聲是ㆁ,ㆁ與ᅟᅥᆸ而爲ᅌᅥᆸ之類。舌之斗呑覃那,脣之彆漂步彌,齒之卽侵慈戌邪,喉之挹虛洪欲,半舌半齒之閭穰,皆倣此。訣曰

君快虯業其聲牙

舌聲斗呑及覃那

彆漂步彌則是脣

齒有卽侵慈戌邪

挹虛洪欲迺喉聲

閭爲半舌穰半齒

二十三字是爲母

萬聲生生皆自此

中聲解

中聲者,居字韻之中,合初終而成音如呑字中聲是ㆍ,ㆍ居ㅌㄴ之間而爲ᄐᆞᆫ。卽字中聲是ㅡ,ㅡ居ㅈㄱ之間而爲즉。侵字中聲是ㅣ,ㅣ居ㅊㅁ之間而爲침之類。洪覃君業欲穰戌彆,皆倣此。

二字合用者,ㅗ與ㅏ同出於ㆍ,故合而爲ㅘ。ㅛ與ㅑ又同出於ㅣ,故合而爲ㆇ。ㅜ與ㅓ同出於ㅡ,故合而爲ㅝ。ㅠ與ㅕ又同出於ㅣ,故合而爲ᆑ。以其同出而爲類,故相合而不悖也。一字中聲之與ㅣ相合者十,ㆎㅢㅚㅐㅟㅔㆉㅒㆌㅖ是也。二字中聲之與ㅣ相合者四,ㅙㅞㆈㆋ是也。ㅣ於深淺闔闢之聲,並能相隨者,以其舌展聲淺而便於開口也。亦可見人之參贊開物而無所不通也。訣曰

母字之音各有中

須就中聲尋闢闔

洪覃自呑可合用

君業出則亦可合

欲之與穰戌與彆

各有所從義可推

侵之爲用最居多

於十四聲徧相隨

終聲解

終聲者,承初中而成字韻。如卽字終聲是ㄱ,ㄱ居즈終而爲즉。洪字終聲是ㆁ,ㆁ居ᅘᅩ終而爲ᅘᅩᇰ之類。舌脣齒喉皆同。

聲有緩急之殊,故平上去其終聲不類入聲之促急。不淸不濁之字其聲不厲,故用於終則宜於平上去。全淸次淸全濁之字,其聲爲厲,故用於終則宜於入。所以ㆁㄴㅁㅇㄹㅿ六字爲平上去聲之終,而餘皆爲入聲之終也。然ㄱㆁㄷㄴㅂㅁㅅㄹ八字可足用也。如ᄇᆡᆺ곶爲梨花,여ᇫ의갗爲狐皮,而ㅅ字可以通用,故只用ㅅ字。且ㅇ聲淡而虛,不必用於終,而中聲可得成音也。ㄷ如볃爲彆,ㄴ如군爲君,ㅂ如ᅌᅥᆸ爲業,ㅁ如땀爲覃,ㅅ如諺語옷〮爲衣,ㄹ如諺語실〯爲絲之類。五音之緩急,亦各自爲對如牙之ㆁ與ㄱ爲對,而ㆁ促呼則變爲ㄱ而急,ㄱ舒出則變爲ㆁ而緩。舌之ㄴㄷ,脣之ㅁㅂ,齒之ㅿㅅ,喉之ㅇㆆ,其緩急相對,亦猶是也。且半舌之ㄹ,當用於諺,而不可用於文。如入聲之彆字,終聲當用ㄷ,而俗習讀爲ㄹ,盖ㄷ變而爲輕也。若用ㄹ爲彆之終,則其聲舒緩,不爲入也。訣曰

不淸不濁用於終

爲平上去不爲入

全淸次淸及全濁

是皆爲入聲促急

初作終聲理固然

只將八字用不窮

唯有欲聲所當處

中聲成音亦可通

若書卽字終用君

洪彆亦以業斗終

君業覃終又何如

以那彆彌次第推

六聲通乎文與諺

戌閭用於諺衣絲

五音緩急各自對

君聲迺是業之促

斗彆聲緩爲那彌

穰欲亦對戌與挹

閭宜於諺不宜文

斗輕爲閭是俗習

合字解

初中終三聲,合而成字。初聲或在中聲之上,或在中聲之左。如君字ㄱ在ㅜ上,業字ㆁ在ㅓ左之類。中聲則圓者橫者在初聲之下,ㆍㅡㅗㅛㅜㅠ是也。縱者在初聲之右 ㅣㅏㅑㅓㅕ是也。如呑字ㆍ在ㅌ下,卽字ㅡ在ㅈ下,侵字ㅣ在ㅊ右之類。終聲在初中之下。如君字ㄴ在구下,業字ㅂ在ᅌᅥ下之類。

初聲二字三字合用並書,如諺語ᄯᅡ〮爲地,ᄧᅡᆨ爲雙,ᄢᅳᆷ〮爲隙之類。各自並書,如諺語혀〮爲舌而ᅘᅧ〮爲引,괴여〮爲我愛人而괴ᅇᅧ〮爲人愛我,소다〮爲覆物而쏘다〮爲射之之類。中聲二字三字合用,如諺語과〮爲琴柱홰〮爲炬之類。終聲二字三字合用,如諺語ᄒᆞᆰ〮爲土,낛〮爲釣,ᄃᆞᇌ〮ᄣᅢ〮爲酉時之類。其合用並書,自左而右,初中終三聲皆同。文與諺雜用則有因字音而補以中終聲者,如孔子ㅣ魯ㅅ사〯ᄅᆞᆷ之類。

諺語平上去入,如활爲弓而其聲平,돌〯爲石而其聲上,갈〮爲刀而其聲去,붇爲筆而其聲入之類。凡字之左,加一點爲去聲,二點爲上聲,無點爲平聲,而文之入聲,與去聲相似。諺之入聲無定,或似平聲,如긷爲柱,녑爲脅。或似上聲,如낟〯爲穀。깁〯爲繒。或似去聲,如몯〮爲釘,입〮爲口之類。其加點則與平上去同。平聲安而和,春也,萬物舒泰。上聲和而擧,夏也,萬物漸盛。去聲擧而壯,秋也,萬物成熟。入聲促而塞,冬也,萬物閉藏。

初聲之ㆆ與ㅇ相似,於諺可以通用也。半舌有輕重二音。然韻書字母唯一,且國語雖不分輕重,皆得成音。若欲備用,則依脣輕例,ㅇ連書ㄹ下,爲半舌輕音,舌乍附上腭。ㆍㅡ起ㅣ聲,於國語無用。兒童之言,邊野之語,或有之,當合二字而用,如ᄀᆝᄀᆜ之類。其先縱後橫,與他不同。訣曰

初聲在中聲左上

挹欲於諺用相同

中聲十一附初聲

圓橫書下右書縱

欲書終聲在何處

初中聲下接着寫

初終合用各並書

中亦有合悉自左

諺之四聲何以辨

平聲則弓上則石

刀爲去而筆爲入

觀此四物他可識

音因左點四聲分

一去二上無點平

語入無定亦加點

文之入則似去聲

方言俚語萬不同

有聲無字書難通

一朝制作侔神工

大東千古開朦朧

用字例

初聲ㄱ,如감〯爲柿,ᄀᆞᆯ〮爲蘆。

ㅋ,如우케〮爲未舂稻,코ᇰ爲大豆。

ㆁ,如러ᅌᅮᆯ〮爲獺,서ᅌᅦ〮爲流凘。

ㄷ,如뒤〮爲茅,담〮爲墻。

ㅌ,如고티〮爲繭,두텁爲蟾蜍。

ㄴ,如노로爲獐,납爲猿。

ㅂ,如ᄇᆞᆯ爲臂,벌〯爲蜂。

ㅍ,如파〮爲葱,ᄑᆞᆯ爲蠅。

ㅁ,如뫼〯爲山,마〮爲薯藇。

ㅸ,如사ᄫᅵ〮爲蝦,드ᄫᅴ〮爲瓠。

ㅈ,如자〮爲尺,죠ᄒᆡ〮爲紙。

ㅊ,如체〮爲籭,채爲鞭。

ㅅ,如손〮爲手,셤〯爲島。

ㅎ,如부〮허ᇰ爲鵂鶹,힘〮爲筋。

ㅇ,如비〮육爲鷄雛,ᄇᆞ〮얌爲蛇。

ㄹ,如무〮뤼爲雹,어름〮爲氷。

ㅿ,如아ᅀᆞ爲弟,너〯ᅀᅵ爲鴇。

中聲ㆍ,如ᄐᆞᆨ〮爲頤,ᄑᆞᆺ〮爲小豆,ᄃᆞ리爲橋,ᄀᆞ래爲楸。

ㅡ,如믈〮爲水,발〮측〮爲跟,그력爲雁,드레〮爲汲器。

ㅣ,如깃〮爲巢,밀〯爲蠟,피〮爲稷,키〮爲箕。

ㅗ,如논〮爲水田,톱〮爲鉅,호ᄆᆡ〮爲鉏,벼로〮爲硯。

ㅏ,如밥〮爲飯,낟〮爲鎌,이ᅌᅡ〮爲綜,사ᄉᆞᆷ〮爲鹿。

ㅜ,如숫爲炭,울〮爲籬,누에〮爲蠶,구리〮爲銅。

ㅓ,如브ᅀᅥᆸ爲竈,널〯爲板,서리〮爲霜,버들〮爲柳。

ㅛ,如죠ᇰ〯爲奴,고〮욤爲梬,쇼爲牛,삽됴爲蒼朮菜。

ㅑ,如남샤ᇰ爲龜,약爲𪓟鼊,다야爲匜,쟈감爲蕎麥皮。

ㅠ,如율믜爲薏苡,쥭爲飯𣖄,슈룹爲雨繖,쥬련爲帨。

ㅕ,如엿〮爲飴餹,뎔爲佛寺,벼爲稻,져〯비爲燕。

終聲ㄱ,如닥爲楮,독爲甕。

ㆁ,如굼〯버ᇰ爲蠐螬,올차ᇰ爲蝌蚪。

ㄷ,如갇〮爲笠,싣爲楓。

ㄴ,如신〮爲屨,반〮되爲螢。

ㅂ,如섭爲薪,굽〮爲蹄。

ㅁ,如범〯爲虎,ᄉᆡᆷ〯爲泉。

ㅅ,如잣〯爲海松,못〮爲池。

ㄹ,如ᄃᆞᆯ〮爲月,별〯爲星之類。

朝鲜最初的文字方案,由李朝世宗命集贤殿郑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成三问、姜希颜、李垲、李善老等于1443年12月所创,1446年颁布推行。是一种具有方块字特征的拼音文字,读起来是拼音,写成后是方块字形。原共28个字母,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17个。训民正音的创制,在朝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宗皇帝在《训民正音》开场白中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训民正音”音韵理论渊源于汉语音韵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了朝鲜语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准确表述朝鲜语,“训民正音,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ㄱ,牙音,如君字初彂聲。並書,如虯字初彂聲。ㅋ,牙音,如快字初彂聲。ㆁ,牙音..

    2 训民正音 2025-08-28
  • 卷十八 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③。 ①朝鲜: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②天毒:据古人解说,即天竺国,有文字,有商业,佛教起源于此国中。而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

    11 山海经 2025-08-25
  •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鸱(chī)]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xuán)瑰、瑶碧③,..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chǔ)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鸱..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 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鉅燕在东北陬。国在流沙中者埻(dūn)端、玺[日奂](huàn),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áo)、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à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ū)北。 ①..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á)窳(yú)②。帝乃梏之疏属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

    10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pān)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山]..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肆差-聿](jiē)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ào)船①。一..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西]北陬至(西)[东]北陬者。 无(启/月)[启](qǐ)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月)[启]①。 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

    1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①,在灭蒙鸟北。 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大乐(yé)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ǔ)《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yì)②,右手操..

    1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②四时:古人以春、夏..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①,黄华而荚(jiá)实②,名曰箨(tuō),可以已瞢(máng)③。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huì)鼠而文题④,其名曰[嫨能-女]..

    1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ǔ)[朱/虫虫](zhǔ)之山,北临乾(gān)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òng)之鱼,其状如犁牛①,其音如彘鸣。 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xián)羊,其脂可以已腊(xī)②。 ①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②腊:皮肤皴皱。西四十五里,曰松..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③,伏..

    12 山海经 2025-08-24
  • 梁京寺记

    阙名小庄严寺梁小庄严寺。在建业定阴里。本是晋零陵王庙地。天监六年度禅师起造。时有邵文立者。世以烹屠为业。尝欲杀一鹿。鹿跪而流泪。以为不祥。鹿怀一麑。寻当产育。就庖哀切。同被刳割。因斯患疾。眉须皆落。身..

    9 梁京寺纪 2025-08-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