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略 / 黄石公

中略译文

2025-09-01 13:16 三略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该归功于谁。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四海之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用臣属不需依靠礼法和奖赏,就能做到君臣和美无间。三王用道德治理民众,使民众心悦诚服。三王制定法规,以防衰败,天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的法度实行不废。虽然有了军备,但并没有战争的祸患。君主不怀疑臣属,臣属也不怀疑君主。国家稳定,君位巩固。大臣适时功成身退,君臣之间也能和睦相处而无猜疑。五霸用权术统御士,以信任结交士,靠奖赏使用士。失去信任,士就会疏远了。缺少奖赏,士便不会用命了。

《军势》上说:出兵作战,重在将帅有专断指挥之权。军队的进退如果都受君主控制,是很难打胜仗的。

《军势》上说:对智者、勇者、贪者、愚者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财的人追求利禄,愚鲁的人不惜性命。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的微妙权术。《军势》上说: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样会惑乱人心。不要用仁厚的人管理财务,因为他会曲从于下属的要求而浪费钱财。《军势》上说:军中要禁绝巫祝,不准他们为将士们预测吉凶。《军势》上说:使用侠义之士不能靠钱财。所以,义士是不会替不仁不义的人去卖命的,明智的人是不会替昏聩的君主出谋划策的。

君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大臣就会背叛;君主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大臣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大臣威势过了头则会害了自己。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世道乱了,叛逆便产生了。天子的德泽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现了。诸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出奇,是没有办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圣人能够体察天之道,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上略》设置礼赏,辨识奸雄,揭示成败之理。《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人的罪过。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服敌人了。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了。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根源,熟知治国的纲纪了。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该收起来了。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该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封给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赏给他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兵权一经授予,是无法马上收回的。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历代做君主的,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注释

帝者:指传说中的五帝,说法不一。

王:指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创始人夏禹、商汤、周武王(一说将周文王、周武王并为一王)。

霸:指春秋五霸,说法不一。

《军势》:古代兵书,已失传。

辩士:能言善辩的人。

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方伯,商、周时一方诸侯之长。

驳:杂。

势:威力。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3800余字。今存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三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要求明君得人心,选贤才,“赏禄有功,通志于众”。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 除不义”。它还认为:“将者,国之命也。”要求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以身先人”,重赏将士,严明号令,确保机密,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三略》对将帅、士兵和民众的各自作用作了中肯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三略》上中两卷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征引与发挥,下卷则是作者自己的论述。该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猜你喜欢

  • 群書治要三略

    夫主將之法,務在於攬英雄之心。(攬,結也。)賞祿有功,通志於眾。(凡為人主,患在驕志,盈不通下,故誡也。)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者也;(人,謂賢人也。伊尹赴而湯隆,寗戚到..

    3 三略 2025-09-01
  • 下略译文

    能够拯救天下倾危的,就能得到天下的安宁;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就能够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国家灾祸的,就能够得到天下的幸福。所以,恩泽遍及于百姓,贤人就会归附他;恩泽遍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附他。贤人归..

    2 三略 2025-09-01
  • 上略译文

    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把禄位赏赐给有功的人,使众人理解自己的志向。所以,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国治家安,是由于得到了..

    4 三略 2025-09-01
  • 下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

    2 三略 2025-09-01
  •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

    2 三略 2025-09-01
  • 上略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

    3 三略 2025-09-01
  • 灵宪译文

    第一论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结构。关于天地的生成问题,《灵宪》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的浑沌未分的元气发展来的。元气最初浑沌不分,后来才始分清浊,清气和浊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清气所成的天在外,浊气所..

    13 灵宪 2025-08-23
  • 大学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50 大学 2025-06-11
  • 中庸译文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

    84 中庸 2025-06-11
  • 安礼章第六

    安而履之之谓礼。张注安者,定也。礼者,人之大体也。此章之内,所明承上接下,以显尊卑之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怨在不舍小过。解读抓住别人的小过错不放,会招致怨恨。王氏曰贤良人之过,君..

    59 素书译注 2025-04-18
  • 遵义章第五

    遵而行之者,义也。张注遵者,依奉也。义者,宜也。此章之内,发明施仁、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以明示下者暗。解读在部下面前展现自己的精明,一定会遭到愚弄。张注圣..

    94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本德宗道章第四

    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张注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解读想要遵循自己的意志,专心行事,最..

    96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求人之志章第三

    志不可以妄求。张注求者,访问推求;志者,人之心志。此章之内,谓明人必求其志,量材受职,立纲纪、法度、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解读戒除不良的嗜好,抑制非分的欲望..

    81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正道章第二

    道不可以非正。张注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义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德足以怀远。解读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那么足以令人心悦..

    70 素书译注 2025-04-18
  • 原始章第一

    道不可以无始。张注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道理。王氏曰第一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解读道、德、仁..

    94 素书译注 2025-04-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