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略 / 黄石公

下略

2025-09-01 13:08 三略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灵,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大臣疑主,众奸集聚;臣当君尊,上下乃昏,君当臣处,上下失序。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3800余字。今存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三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要求明君得人心,选贤才,“赏禄有功,通志于众”。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 除不义”。它还认为:“将者,国之命也。”要求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以身先人”,重赏将士,严明号令,确保机密,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三略》对将帅、士兵和民众的各自作用作了中肯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三略》上中两卷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征引与发挥,下卷则是作者自己的论述。该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猜你喜欢

  • 群書治要三略

    夫主將之法,務在於攬英雄之心。(攬,結也。)賞祿有功,通志於眾。(凡為人主,患在驕志,盈不通下,故誡也。)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者也;(人,謂賢人也。伊尹赴而湯隆,寗戚到..

    4 三略 2025-09-01
  • 下略译文

    能够拯救天下倾危的,就能得到天下的安宁;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就能够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国家灾祸的,就能够得到天下的幸福。所以,恩泽遍及于百姓,贤人就会归附他;恩泽遍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附他。贤人归..

    2 三略 2025-09-01
  • 中略译文

    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该归功于谁。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四海之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

    3 三略 2025-09-01
  • 上略译文

    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把禄位赏赐给有功的人,使众人理解自己的志向。所以,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国治家安,是由于得到了..

    4 三略 2025-09-01
  •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

    2 三略 2025-09-01
  • 上略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

    3 三略 2025-09-01
  • 安礼章第六

    安而履之之谓礼。张注安者,定也。礼者,人之大体也。此章之内,所明承上接下,以显尊卑之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怨在不舍小过。解读抓住别人的小过错不放,会招致怨恨。王氏曰贤良人之过,君..

    59 素书译注 2025-04-18
  • 遵义章第五

    遵而行之者,义也。张注遵者,依奉也。义者,宜也。此章之内,发明施仁、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以明示下者暗。解读在部下面前展现自己的精明,一定会遭到愚弄。张注圣..

    94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本德宗道章第四

    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张注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此章之内,论说务本、修德、守道、明宗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解读想要遵循自己的意志,专心行事,最..

    96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求人之志章第三

    志不可以妄求。张注求者,访问推求;志者,人之心志。此章之内,谓明人必求其志,量材受职,立纲纪、法度、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解读戒除不良的嗜好,抑制非分的欲望..

    81 素书译注 2025-04-18
  • 正道章第二

    道不可以非正。张注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义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德足以怀远。解读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那么足以令人心悦..

    70 素书译注 2025-04-18
  • 原始章第一

    道不可以无始。张注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道理。王氏曰第一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解读道、德、仁..

    94 素书译注 2025-04-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