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韩非子

爱臣第四

2025-09-10 11:57 古代文学

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徒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徒其威而倾其国。是以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候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候之博大也;晋也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军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译文:

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妾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君主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我听说千乘小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拥有百乘兵车的臣子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大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千乘之国的大夫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权势,颠覆他的国家。因此臣势力扩张,君主权势就会消亡。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将相控制君主使私家兴盛,这是君主应排斥的。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借助于外界,不求助于别人,处理恰当就都得到了。所以说:君主不能使用他的财富,最终将会被排斥在外,这是统治者要牢记的。

过去商纣的灭亡,周朝的衰微,都因诸侯的强大;晋国被三分,齐国被篡权,都因群臣太富有。燕、宋臣子杀掉国君的原因,都属这一类。所以在上对照商、周,中间对照燕、宋,没有一个不是用的这种方法。因此高明的君主蓄养他的臣下,完全依照法律办事,立足于防备,所以不赦免死囚,不宽有罪犯,赦免死囚。宽宥罪犯,这叫做威势散失。国家将危,君权旁落。因此大臣的俸禄即使很多,也不能凭借城市建立自己的威势;羽即使很多,也不能拥有私人武装。所以臣子在国内不准有私人朝会,在军中不准有私人外交,个人的财物不能私自借给私家。这是明君用来禁止邪的办法。因此大臣出外不准有许多人马随从,不准在车上携带任何兵器;如果不是传递紧急文件,车上带有一件兵器的,判处死刑,决不赦免。这是明君用来防备意外的办法。

猜你喜欢

  • 说难第十二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孤愤第十一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一奸一。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十过第十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候,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八奸第九

    凡人臣之所道成一奸一者有八术:一曰同一床一,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同一床一?曰:贵夫人,一爱一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扬权第八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一精一。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陰见陽..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二柄第七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一柄一而已矣。二一柄一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一奸一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有度第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主道第五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难言第三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 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 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 而不辩。激急亲近,探..

    2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存韩第二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 侯..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初见秦第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陰燕陽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韩非子简介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中经

    【原文】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②,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③;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④。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本经持枢

    【原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注释】①持枢:枢是门扉的轴。持,把握..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转圆法猛兽

    【原文】转圆法猛兽①;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②,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客③,或贺机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损悦法灵蓍

    【原文】损兑法灵蓍①;损兑者几危②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③。兑者知之也④,损者行之也⑤,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夫人之..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散势法鸷鸟

    【原文】散势法鸷鸟①;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②。意失威势③,一精一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分威法伏熊

    【原文】分威①法伏熊②;分威者,神之覆③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④;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铁⑤。故动者必随,唱者..

    3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实意法腾蛇

    【原文】实意法腾蛇①;实意者,气之虑也②。心欲安静,思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思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③,神者得则凝④。识气寄,一奸一邪得而倚之..

    4 古代文学 2025-09-10
  • 养志法灵龟

    【原文】养志法灵龟①;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②。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③,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

    5 古代文学 2025-09-0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