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中庸

中庸白话解析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2025-09-16 11:12 古代文学
【原文】

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3),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6)。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7),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8),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9)。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10)群臣也,子庶民也(11),来百工也(12),柔远人也(13),怀诸侯也(14)。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15);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1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18),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19),既禀称事(20),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21)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22),举废国(23),治乱持(24)危,朝聘(25)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26)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27);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28)。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29);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第20章)

【注释】

(1)哀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2)布:陈列。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3)其人:指文王、武王。(4)息:灭,消失。(5)敏:勉力,用力,致力。(6)蒲卢:即芦苇。芦苇柔而具有可塑。(7)杀(shai):减少,降等。(8)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9)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10)体:体察,体恤。(11)子庶民:以庶民为子。子,动词。庶民,平民。(12)来:招来。百工:各种工匠。(13)柔远人:安抚边远地方来的人。(14)怀,安抚。(15)劝:勉力,努力。(16)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说坏话的人。(17)盛,多。任使:足够使用。(18)时使:指使用百姓劳役有一定时间,不误农时。薄敛:赋税轻。(19)省:视票。试,考核。(20)既(xi):即“饩”,指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予粮食。称:符合。(21)矜:怜悯,同情。(22)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23)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24)持:扶持。(25)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26)豫:同“预”。(27)跲(jia):说话不通畅。(28)这一段与《孟子·离娄上》中一段基本相同。到底是《中庸》引《孟子》还是《孟子》引《中庸》,不好断定。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史料学》认为是《孟子》引《中庸》。(29)弗措:不罢休。弗,不。措,停止,罢休。

【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人,亲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猜你喜欢

  •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原文】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蝡蝡,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淮南子卷一 原道训

    【原文】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一合,卷之不盈..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淮南子内容简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道家名著。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评价《淮南子》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大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的意思

    1.中庸词义中庸研究者多认为: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宋.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一】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份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一浪一费无度,有人则是一一毛一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一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之道精华

    【一】执其两端,取其中正。我想这应该就是中庸之道的一精一华所在了吧!人行与天地间,最难把握的可能就是一个度了。工作学习要讲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过于张,则会一精一神懈怠,影响进步;过去弛,则可能使..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白话文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原文】《诗》曰,“衣锦尚絅(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诗》云:“潜..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翻译圣人的伟大之处

    【原文】仲尼祖述(1)尧舜,宪章(2)文武,上律天时,下袭(3)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4),辟如四时之错行(5),如日月之代明(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7..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文】天下有三重蔫(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2),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蔫者(3),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4),建诸天地而不悖(5),..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1),贱而好自专(2),生乎今之世反(3)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4),不考文(5)。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6)。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原文】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2)大哉!礼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6),至道不凝焉(7)。故君子尊德一性一而道问学(8),致广大而尽一精..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原文】故至诚无息(1),不息则久,久则征(2),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3)。如此者,不见而章(4)不动而变..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

    【原文】诚者,自成也(1);而道,自道也(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3),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一性一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4)之宜也。..

    3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国家将兴,必有帧祥(2);国家将亡,必有妖孽(3)。见乎起蓍龟(4),动乎四体(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6)。【注释】(1)前知:预知未来..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从一个方面下功夫

    【原文】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2),形则著(3),著则明(4),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注释】(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力..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至诚可参天地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一性一(1);能尽其一性一,则能尽人之一性一;能尽人之一性一,则能尽物之一性一;能尽物之一性一,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2);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注释】(1..

    1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诚则明,明则诚

    【原文】自诚明(1),谓之一性一;自明诚,谓之教。诚则(2)明矣,明则诚矣。【注释】(1)自:从,由。明:明白。(2)则:即,就。【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一性一;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

    3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白话解析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3)焉。故栽者培之(4),倾者覆之(..

    2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白话解析无所不在的道

    【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显..

    0 古代文学 2025-09-16
  • 中庸白话解析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15章)【注释】(1)辟:..

    7 古代文学 2025-09-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