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海宗时论集 / 雷海宗

望农林部早日起程

2025-09-16 12:54 雷海宗时论集

最近农林部鉴于蒙古新疆大沙漠的逐渐南侵,为保证西北各省,不使变为沙漠的世界,已经规划沿着大沙漠的东南边缘,即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八省的北部,连造长达一万二千里,宽达十里的防沙长城林带一条。计划中的林带分东西两段,东段因大局不定,暂时不能进行,现已决定先从西段作起,并已简派阎寿乔氏为甘肃段防沙林总场场长,阎氏于二月二十八日飞抵兰州,正在准备开始工作。

在烽火漫天的今日,国人恐怕很少注意到这段消息,然而此事若果实现,其重要性将还在引人注目的许多大字标题的事件之上。今日一谈起西北各省,在一般人心目中所引起的是一幅雨量缺乏生产萎缩的半沙漠景象,无意中好似承认这是天然景象,非人力所可奈何。大地之上是否有超乎人力所可挽回的变化,使沙漠一步一步地向南移动,是地学家尚不敢遽下断语的一个问题。专就中国西北各省的情形而论,今日的枯干景象是最近一千年间的一种发展,并且人为的因素对于此种发展最少要负大部的责任。关中之地,由西周以至隋唐,前后两千年间,为中国的政治重心所在,文化的地位虽有时较差,但大体也可与中原媲美。沃野千里是战国盛唐间对于关中的一致考语,古代西北的政治文化地位绝不是建于半沙漠状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最早的高等文化虽然起于中原,不久姬周发祥西北,代殷商而控制天下。周衰东迁,秦人占有西周旧地,最后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嬴秦西汉的大一统帝国,始终建都西北,以制东达朝鲜南近赤道的复杂局面。东汉迁都中原,自始即不振作,漠视西北,种下日后五胡乱华的祸根。胡蹄南下,中国大乱,南北分裂,长达三百年之久,最后再度统一天下的仍是建都长安的隋朝。隋虽短命,继起唐朝仍是一个重心在西北的势力,维持中国,前后又是三个世纪。由周兴到唐亡,长逾二千年,中国可说始终是一个实力在西北的中国,即或没有历史明文的记载,我们也可毫无犹豫地推断,当时的西北绝不是今日的西北。

西北的没落,始自五代,五个小朝廷都是中原的朝廷。北宋建都开封,元明满清建都燕京,无论是内地汉人自建的朝代,或游牧边民入主中国的朝代,无人再肯严重地考虑建都西北。这绝非出于偶然,万无偶然的现象而前后延续千年之理。其实西北的贫弱,到唐的晚期已经开始,当时东北的所谓河北三镇日愈盛强,势力凌驾朝廷之上,这与其说是东北盛强,不如说是西北没落,东北并未较从前强了许多,只是西北大不如前而已。西北如何竟致此种地步?简单一句话,是吃了我们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文化作风的大亏。华北原野,向非森林地带,但沿山依河之地,洪荒时代的林木甚为可观,可以影响气候,可以调剂雨量,可以防止洪水,可以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丰富收获。然而对于国脉民命所寄托的些微林木,人民不知爱惜,国家不知培养,自然在长期间所生成的树木,人力在短期间毫无计划地砍伐殆尽。早在二千二百年前,孟子在谈人性善恶时,已经附带的注意到此种现象,并曾发生无限的慨叹: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好一句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并非一天到晚专谈仁义的空想家,他对于自然环境甚为注意,并且观察得相当清楚。他所讲的是山林较多的齐鲁境内的情形,齐鲁尚且如此,林木较少的地带可想而知。内地的山成为童山,其恶劣的后果尚不明显,靠近沙漠的西北之地,山木一尽,等于是邀请流沙南移。想到我们历来的只知砍伐,不知培养,使我们不尽惊讶,西北的政治重心地位何以竟能维持到唐朝,它早就该枯缩到今日的境地了!今日西北的山上岂止无树,有的山上连草也已不再生长。夏秋之间把草割掉,冬季无草可割,贫民挖掘草根,以应目前急需,春雨一来,将山面的一层薄土冲没以去,山石外露,此山从此就注定的万古要作童山了!我们几千年来,如此无情地虐待自然,今日国家的贫困景况,安能说不是罪有应得?今日而谈防沙造林,已嫌太晚。但无论如何的晚,远比始终不作为强,唯愿农林部坐言之后,赶快认真的起行。东北边一时无从着手,只有暂缓,实际东北边的造林需要也不似西北边的迫切,西北边必须及早抢救。我们不能希望西北短期间恢复古代沃野千里的形势,但最少与日俱增的沙漠化的趋势可以阻止,阻止成功之后,可再徐图挽救恢复之道。

无情地砍伐林木,本是一个全国性的悲剧,西北的情形只不过最为严重而已。以富饶温湿见称的江南之地,也往往是同样的遍山无木。据本月八日南京消息,农林部已经拟定首都造林六百万株的计划,并已开始实施,把全市分为四区,第一区青龙山,第二区幕府山,第三区八卦洲及七里洲,第四区其他宜于植林的各荒山。每区每日用难民二百人,以工代赈,限本月底种植完成。在近水楼台的首都,此事当可按照计划实现无疑。但我们深望在观瞻所系的首都与迫不及待的西北以外,农林部要尽可能的拟定实施一个全国造林的计划。不必说北方与江南,连地近热带的云南,除边荒的区域外,也已感到林荒。例如昆明区,有所谓前山后山之说,据当地父老言,当他们青年时,较近的前山仍是昆明区木炭供应的来源,然而今日前山大部已平,木炭主要的不得不靠后山接济。在全国各省中发现最晚的云南,已呈此种景象,能不令人惊心?一般人往往视农林部为闲散机关,其实大谬不然。农的部分不必说,林的部分可作的事不知有多少,哪里谈到闲散?

烽火漫天的当中而谈造林,有人或要认为不切实际,岂知这正是最实际的问题。安不忘危的一句成语,反过来讲,也同样的正确,我们处在目前的乱世,也当有危不忘安的抱负。战乱的消息无论如何的强人注意,与民族长久生命密切攸关的问题仍是重要的问题。过度注视近在目前的形象,可使人发生错觉,大小轻重的观念因而丧失平衡。今日人心的苦闷,最少一部分是由于被眼前的一切塞满所致。如能忘我忘身,高瞻远瞩,自然可以恢复透视力,不致再为近眼的一切所局限。从前歌德每遇环境过度混乱时,就故意的勉强自己去研究一个抽象的科学问题或一个不相干的历史问题。这并非逃避现实,而正是追求现实,因为只有不动感情不关意念的超然问题,能使人透视清晰,认识现实。歌德绝无逃避现实的嫌疑,他如此作法,使他对于现实的了解力高于常人,因而控制现实。国家民族虽非个人可比,根本的道理仍然相同。我们如果少作以个人利害为出发点的自怜自叹,多作为国家为后世的长远打算,不仅国家民族大受其益,连我们自己也可收到头脑清醒心地坦然的报酬。

(原载《周论》一卷十期,1948年3月19日)

本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在二战时期在各大报纸上发表的评论性文章, 如<海战常识与太平洋大战><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埃及战争><世界战局的总检讨>等。

猜你喜欢

  • 《西方的没落》

    [德]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 著 雷海宗 译第一章 起源和景色B、一群高等文化Ⅵ、历史景物与自然景物一个人,不管他生在世界上是为得事业或为得学业的,在他活动的时候或思索的时候,总是警醒的,所以也就是精神集中的..

    17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由翻译史看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

    由全部人类历史上看,翻译,较大规模较有计划的翻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介绍新的思想。无论为什么原因,甲种文字地区认为乙种文字地区有大批的,成套的作品,其中含有甲区的人所急于要吸取的思想,技术与经验,在此..

    18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与注释

    翻译工作的目的,是把外国文字的作品介绍给本国的读者。既然介绍,就要彻底地与负责地介绍,不能只顾自己了却任务,而不问读者能否接受,或能接受到如何的程度。解放以来,大家讨论翻译问题,对不负责的翻译品已经指..

    16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外国史译名统一问题

    我们学习外国史,一个困难就是人名地名与专门名词的不易习惯。译名即或正确与标准化,最少在专名一点上,外国史是较本国史要使读者多费一番脑筋的;而多少年以来,除极少数可说是尽人皆知的名词外,外国史上的人地与..

    20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中的小问题一束

    自清末开始介绍西学以来,国人无论是翻译西文书籍,或根据西文资料从事编著,时常因观念上的认识不清而发生对于文字的误解。有一些误解根深蒂固,几乎可说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传统。另外又有些名词与观念,始终模糊不清..

    1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读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课本,尤其编写中学课本,在很多方面是较比编写专门著作要困难的,因为它在思想性、在科学性、在艺术性方面都同样地有高度的要求,三者缺一不可。由李纯武同志主编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和由杨生茂、李纯武两..

    28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雅斯贝斯著《近现代中的人》

    十九世纪以前西洋虽然变化甚多,但历代都以自己的时代为固定不动的,永久的。十九世纪以下,尤其欧洲大战以下的今日,大家都感到时代有如流沙,顷刻万状;每人无论自己的境遇稳固与否都觉得整个的时代是不稳固的。这..

    6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赫克尔著《宗教与共产主义:苏俄宗教与无神论研究》

    西方有一句老话,说:英国人或美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体育游戏的问题;法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女人的问题;俄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宗教的问题。英美人或法国人是否如此,我们可不必管;至于..

    18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道森著《人类行程》

    这本书的副题,自白的很清楚:由史前到最近各民族与大事的表纪,内中包括一个分七段的《世界史对照表》《历史地图》九十六页,与图像六十四幅。编者曾作过《大英百科全书》的一个编辑,对于编作像《人类行程》的一本..

    37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汤姆孙著《中世纪史》

    由四五世纪至十五世纪间的所谓西洋中古史对于一般略知欧洲古今大势的人仍是一团漆黑或不解之谜。中古一词的不妥对于这点要负不少的责任。中古或中世纪是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创的名词。那时他们对于过去希腊罗..

    4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汉译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英国韦尔斯著,梁思成等五人译述,梁启超等十人校订,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序论评论原著与评论译品不同:前者只要对原书着眼就够了;后者却有两层:第一先要将原书的本身审查一下,估它的价值;第二还..

    1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欧洲人的“教名”及一般取名的问题

    有读者问:欧洲人所谓教名是什么意思;对欧洲人一般的取名制度的问题也时常有人口头上或书面上提出,现在作一综合性的解答。我们中国旧日一个人有名又有字,欧洲人只有名而无字。从这一点讲,欧洲人取名的制度比我们..

    4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二十世纪的罗马教廷与帝国主义

    教廷与法西斯之联盟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这个真理,罗马教廷也完全承认,不过它是从反面看问题的。教廷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联是它的敌人,它认为它自己已在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危..

    4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的别动队活动

    耶稣会的反时代工作,把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的一个教廷与大一统教会拖入近代社会的一项工作,可分两方面来讲。一、正式成立后不久,耶稣会就公开地与秘密地为开一次宗教大会奔走,最后一个由耶稣会暗中把持之下的大会..

    48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罗马教廷的别动队

    十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所谓宗教改革的时代,在这个运动的激荡之下,罗马教内部产生了一个新的修会,称为耶稣会(Societas Jesu),罗马教最后能得不完全破裂或消灭,主要的是耶稣会活动的结果。近四百年的罗马教,..

    50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近代史上的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

    今日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简介本文的目的,是对今日以及全部近代史上以梵蒂冈为中心的世界性的罗马教,作一简单的介绍。文中的史实,一大部分都散见于一般较为详尽的历史书中,无需注明出处;也有的史实是只见于比较专..

    16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有关马克思的两篇文件

    一九二七年纽约国际书店出版了一本《马克思:为人,思想家,革命家》(Karl Marx:Man,Thinker,and Revolutionist)一共汇集了十七篇文字,对于马克思的为人、思想与活动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其中有两篇,我们下面..

    35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周论》发刊词

    在刊物已经很多的今日,又出一个新的刊物,似乎当有充分的理由向社会说明。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世界,都处在政治兴趣特别浓厚的时代,刊物的众多也就是由于此种兴趣。政治兴趣使人热烈,使人动感情,使人把热烈的感情..

    3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时代的悲哀

    今日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的动乱时代,到处都是问题,每一个问题又好似都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以致人心普遍的不安,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心理所笼罩,一若非常的大祸随时就要临头的模样。但我们若随便找一个警觉性锐敏..

    3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五四献言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及其他首都各校的学生三千余人所举行的游行示威,就动机与结果言,有双重的意义:一为爱国运动,一为新文化运动。时间虽已过了二十九年,我们今日纪念五四,不仅是例行故事的纪念,就那双..

    29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