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毁[1]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2],其待人也轻以约[3]。重以周,故不怠[4];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5],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6]: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7]!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8];能善是[9],是足为艺人矣。[10]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1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12]。一善,易修也[13]。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14],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15]。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16],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17]。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18],而以圣人望于人[19],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20],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21],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22];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23];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2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25],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26],道德之行[27],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28],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注释】
[1]原:推究。毁:毁谤。
[2]责己:要求自己。重:严格。以:连词,相当于而。周:全面。
[3]轻:宽容。约:简要。
[4]不怠:不怠慢。
[5]早夜以思:早上晚上都在思考。
[6]乃:就,便。
[7]是不亦:这不就是。身:自身。
[8]良人:良好的人。
[9]善是:擅长做这个。
[10]艺人:有技能的人。
[11]即:接纳。新:现在的状况。究:追究。旧:过去。
[12]不得为善之利:得不到做好人好事的益处。
[13]易修:容易做到。
[14]未少有得:没有一点儿收获。
[15]已:太。
[16]举其一,不计其十:举出他的一点,不计算其余的十点。
[17]闻:声誉。
[18]是之谓:这叫作。待其身:要求自己。
[19]望于人:要求别人。
[20]为是者:这样做的人。有本有原:有根源。
[21]某良士:某人是好人。
[22]与:朋友。
[23]不与同其利者: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
[24]不若是:要不然。
[25]事修:事情办好了。谤兴:产生毁谤。
[26]光:显著。
[27]行:不受阻碍。
[28]存之:记牢。
文集,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昌黎(今辽宁义县)是其郡望,故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便称他韩昌黎。他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后世又称他韩吏部。死后谥“文”,所以又叫他韩文公。此文集精选《原道》《原毁》等韩愈文章27篇。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韩愈在文学方面,领导了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古文运动”,开创了“以议论人诗”、以散文为诗的独特诗歌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