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目时与人书
2025-09-20 15:08
韩愈文集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1],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2]。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3],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4]。如有力者,哀者穷而运转之[5],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之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6],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7],而转之清波乎[8]?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注释】
[1]濆:水边。
[2]常鳞凡介:平常的鱼类、龟鳖等动物。匹俦:一样,相同。
[3]寻常尺寸之间:指极近的距离,活动范围极小。寻,八尺为寻;常,倍寻为常。
[4]獭:水中小动物。十八九:十之八九,指大都如此。
[5]有力者:有力量的人,指当权者。哀其穷:怜悯其困厄。运转:移动位置,即改变处境。
[6]俯首帖耳:驯服从命。
[7]庸讵知:岂知,怎知。
[8]转之清波:放之于江海。
文集,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昌黎(今辽宁义县)是其郡望,故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便称他韩昌黎。他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后世又称他韩吏部。死后谥“文”,所以又叫他韩文公。此文集精选《原道》《原毁》等韩愈文章27篇。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韩愈在文学方面,领导了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古文运动”,开创了“以议论人诗”、以散文为诗的独特诗歌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