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韩愈文集 / 韩愈

论佛骨表[1]

2025-09-20 16:14 韩愈文集

臣某言[2]: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3]。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4],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5],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6],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7],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8],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9],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10],武丁在位五十九年[11],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12],武王年九十三岁[13],穆王在位百年[14],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15],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16]。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17]。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18],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19],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20],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21],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22],推阐圣明[23],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24]。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25],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26],舁入大内[27]。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28],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29],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30],百十为群,解衣散钱[31],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32]。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33],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34],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35],礼宾一设[36],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37]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38],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39],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40],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41],宜加臣身,上天鉴临[42],岂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43],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释】

[1]佛骨:指佛祖的一节指骨。据说当时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中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三十年开一次塔,可以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运。元和十四年(819)法门寺开塔之时,唐宪宗就派人将此佛骨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之后送还。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能借佛骨带来好运,加以庇佑。韩愈反对佞佛,对此现象十分不满,于是就向唐宪宗进谏劝阻,宪宗大怒,遂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表: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用于臣子对帝王陈情谢贺之时。

[2]臣某言:表这种文体的一种格式,某,上表者的自代词。

[3]伏:俯伏,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敬畏。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在此指佛教的发祥地天竺(今印度)。

[4]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中国古代圣贤的部落首领,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5]少昊:名挚,号穷桑帝,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6]颛顼: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

[7]帝喾:相传为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

[8]帝尧:相传为帝喾之子。

[9]寿考:长命百岁。

[10]太戊:汤王世孙,即殷中宗。

[11]武丁:汤十世孙,即殷高宗。

[12]周文王:姬昌,原为商朝的王侯,后因商朝昏庸无道,因此替天行道讨伐殷商,死后其子周武王建立周朝,追封其为周文王。

[13]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发,周文王次子。

[14]穆王:周文王的第五代孙,名满。

[15]汉明帝:东汉时期的第二位皇帝。

[16]运祚:国运君位。

[17]促:短暂。

[18]梁武帝: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

[19]侯景: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之后又发生叛变,攻破宫城,梁武帝被囚,最终饿死于台城。

[20]高祖: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21]当时群臣材识不远:指大臣萧瑀等人缺乏远见反对除佛。

[22]宜:道理。

[23]阐:发扬、阐发。

[24]恨:遗憾。

[25]睿圣文武皇帝:指唐宪宗,这是元和三年(808)时大臣上给宪宗的尊号。

[26]御楼:皇帝亲自登上宫楼。

[27]舁:抬。大内:宫殿之内。

[28]徇:顺从,顺应。

[29]士:士大夫。庶:普通百姓。

[30]焚顶烧指:用香火灼烧头顶和手指,佛教讲求苦行,以此显示对佛祖的虔诚。

[31]解衣散钱:施舍钱财。

[32]业次:工作、生计。

[33]脔身:割掉身上的肉,以此显示对佛祖的虔诚。

[34]夫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35]宣政:唐朝的一所宫殿之名,主要用于接见异邦之使臣入京朝贡。

[36]礼宾:招待外宾的地方。

[37]敬鬼神而远之: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要尊敬鬼神,但不要接近鬼神。

[38]行吊于其国:到其他国家去哀悼死者。吊:悼念、凭吊死者。

[39]巫祝:官名,古时巫主要是用舞蹈迎神娱神,而祝主要是通过言辞向鬼神祈求恩福免除灾祸。桃茢:相传桃木、茢能辟邪。

[40]大圣人:此指唐宪宗。

[41]殃咎:祸患,灾祸。

[42]鉴临:亲自鉴察。

[43]恳悃:诚恳。

文集,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昌黎(今辽宁义县)是其郡望,故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便称他韩昌黎。他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后世又称他韩吏部。死后谥“文”,所以又叫他韩文公。此文集精选《原道》《原毁》等韩愈文章27篇。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韩愈在文学方面,领导了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古文运动”,开创了“以议论人诗”、以散文为诗的独特诗歌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 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1]。李生足下[2]: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3],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

    0 韩愈文集 2025-09-20
  • 蓝田县丞厅壁记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2],主簿、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执纸尾[10],雁..

    1 韩愈文集 2025-09-20
  • 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1]。董生举进士[2],连不得志于有司[3],怀抱利器[4],郁郁适兹土[5]。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6]!然吾尝..

    1 韩愈文集 2025-09-20
  • 《顺宗实录》卷二《宫市》

    旧事[1]:宫中有要市外物[2],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3]。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4],稍不如本估[5]。末年不复行文书[6],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7],并要闹坊[8],阅人所卖物,但称宫..

    1 韩愈文集 2025-09-20
  •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1]

    右[2]。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3],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4]。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弘,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坼屋..

    1 韩愈文集 2025-09-20
  • 毛颖传

    毛颖者,中山人也[1]。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2]。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3]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需|免)[4],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新修滕王阁记[1]

    愈少时侧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2],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3],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

    1 韩愈文集 2025-09-20
  • 张中丞传后序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1],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伯夷颂[1]

    士之特立独行[2],适于义而已[3]。不顾人之是非[4],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5]。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6],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柳子厚墓志铭[1]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2],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3],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

    3 韩愈文集 2025-09-20
  • 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1],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2],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3],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1]。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聚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1],隐者之所盘旋[2]。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

    4 韩愈文集 2025-09-20
  • 送孟东野序[1]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2]。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3];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3 韩愈文集 2025-09-20
  • 应科目时与人书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滨,大江之濆[1],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2]。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3],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

    3 韩愈文集 2025-09-20
  • 与于襄阳书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1],谨奉书尚书阁下[2]。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后十九日复上书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1],谨再拜言相公阁下[2]: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讳 辩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1]。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2]: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3],同然一辞[4]。皇甫湜曰[5]:若不明白[6],子与贺且得罪。[7]..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1],诲之曰[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方今圣贤相逢[4],治具毕张[5],拔去凶邪,登崇俊良[6]。占小善者率以录[7],名一艺者无不庸[8]。爬罗剔抉[9..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 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2 韩愈文集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