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南华

02.齐物论:师心自用

2025-10-17 12:11 古代文学

师心自用

这么说来人生太悲哀了,《庄子》下面又是一转,这就是禅宗所讲的转语。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人生啊,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茫茫然吗?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人类也有人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本来,他并不茫茫然,他的生命活得很有意义,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谛。谁找到了自己的真谛呢?这在禅宗又是个话头,你去参吧!

有些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开悟了,有些人认为自己懂得真理了。所以说世界上的宗教,因此就有各种的不同。庄子下面批评: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一个人,如果依照自己生理和心理意义,自己建立一个观念而师之,认为这个才是最高明,然后根据自己这个高明的观念解释一切。每个宗教、哲学家解释生命的根本,都有一个理论,乃至佛教的小乘大乘,显教密宗,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成立,是成心而出的,都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理、思想、构成了一个形态。拿现在哲学观念的话来说,是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了。

按自己的心态来判断一切、观感一切,如果这样认为是了不起的真理的话,认为自己就是大师,谁独且无师乎?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个老师,所以谁都看不起谁,因为我有我的高明之处,而且不传给你。

这个道理不需要另外一个逻辑的方法来研究替代它,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你自己的心理作用。而心自缺,这是关照上面的咸其自缺。每个人都形成一个自己的思想理论,越笨的人,他就认为越高明。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假使一个人没有主观的成心,借用西方哲学的说法,就是绝对地客观地看一切事物,看一切的现象,而有是非,可能吗?庄子说了一句名言: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今天我们到了越国,不能说今天到,而是从前就来到了。你说这是什么话?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我第一次到美国,今天刚刚在华盛顿下了飞机,人家问几时来的?我说我没有动过,我一万年就在这里。你说这话通不通?

鸠摩罗什大量的弟子僧肇法师,他的名著《肇论》在中国哲学史上份量很重,其中一篇《物不迁论》,讲宇宙万物没有动过。有一名句: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旋岚,大臺风的名字,卷起来能把山都震倒了,僧肇法师说這个时候一动都没有动;长江、黄河的水晝夜在流,如果你悟到了物不迁的道理,这个水没有流动过。《物不迁论》的道理与是今日迁越而昔至也有关系,所以提一下。明朝的憨山大师,他在五台山住茅棚修道,住了好几年,有一天突然他悟道了。怎么悟的?小便時悟的。憨山大师打坐了很久,起来小便,一下子看到自己的小便,啪,江河竞注而不流,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禅宗的悟确实很难懂,憨山大师把僧肇法师的原文背得很熟,因此碰到机缘一启发,就悟了。

现在产生一个问题:人世间哪个是真理?哪个是是?哪个是非?哪个是黑?哪个是白?其实对与不对,都是人的师心自用。就是说一个人有成见,有主观的观念,自以为对就对,叫师心自用。未成乎心就是没有师心自用。可是天地间有没有是非呢?也可以说有。形而下的是非,是空间、时间,加上人的思想感觉产生了是非的观念。对于形而上真正的真理,万象都在动,它一动都没有动。但形而上真正的真理,它有没有是非的存在?有!那个是非是泯齐是非的是非,是看起来没有是非的是非。这是最好的观点了。因此庄子说:

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最高的那个是非,不是师心自用来的,它是泯齐了形而下一切是非以后所建立的真理。那个真理中间,自然有它的是非,这主要的是因果不灭论,还是有是非。形而上绝对的真理,本身泯齐了形而下的是非,而产生的是非,你叫它是非善恶也可以,不叫它是非善恶也可以。因此庄子说:是以无有为有。在形而上本体上了不可得,就是《齐物论》最后无何有之乡,和《齐物论》开头南郭子綦讲的丧我,这个时候,无有是空的。但它并不是唯物论的没有,那个没有是断见。就是空的吗?无有为有。宇宙生命怎么来的?真空中生的,无中生有来的。真空里头怎么样生出一个妙有的呢?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即使智能高得像大禹王一样,也不能够了解。依照中国上古神话史,大禹王九年里把洪水治好了。道家的资料记载,大禹王有各种各样的神通变化和法术,他的神通智能,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但是庄子提出来,真空如何生出妙有,纵然有大禹王那样无比的神通和智能,都不能了解。大禹王不能了解,叫我们一般人又怎么办?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彀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彀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夫言非吹也,翻译成白话很容易翻为:讲话不是吹牛。这是不对的。你注意,《齐物论》开始讲大风吹万不同,吹出来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庄子一开始就在骂人,骂春秋战国时各家学术,各家争鸣,都是懂大一点吹大一点,懂小一点吹小一点,都在吹,所以吹万不同。同我现在一样,也在吹,诸位听7也在吹,不过我吹出来了,诸位在心里吹,吹得小声一点,只有自己听得见。夫言非吹也,言语不是吹,不是与风吹在洞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庄子的意思是:言语不是音声。言者有言是言者就有话说吗?这样解释也不对。言语的本身,每一音声都有它的内涵和意义。它的意思是言语本身并不是光发出物理的音声,言语本身后面还有一个语意。所以现在外国有称之为语意学的这一套学问。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不过每一个人所发出的言语,每一句话说出来,中间都有一个逻辑不能辩的真理不确定。所以人吃饱了饭,辩论的事情就多了,你也说一套理论,我也说一套理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没有确定。

庄子现在提出来语意学的哲学论辩,语意学的哲学论辩怎么说呢?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庄子这里又推翻了。前面他说言语的本身都有音声,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有语意的真实存在,跟着又讲是未定的。这里讲,每一句话都有它的语意真实存在吗?其未尝有言邪?真的存在吗?不一定。因为每一句话所谓的真实,说了就说了,都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呢?言语本身都是空洞的东西,说过了就没有,我们人自己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话是真理,尤其搞逻辑的人认为自己的论辩是绝对真理,庄子说看起来像真理,其实同蛋壳里有鸟叫的声音没有什么两样。亦有辩乎?其无辩乎?这个道理你懂不懂?你再论辩一下,用逻辑来推理一下,看能否再产生一个逻辑,或者说有比言语存在更真实的最高真理的逻辑。

所以,研究《庄子》无法用各家的注解,至少我的本事不够。我认为只有用后世的佛学做比较,才比较容易说明,但对佛学要有真正的了解。在佛教看来,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它讲的是旋陀罗尼总持法门。佛学里叫旋陀罗尼,就是一般人说的咒子,一切咒语都是旋陀罗尼。咒子的意思不能解释,只要一心念去就可以了。旋陀罗尼是什么道理呢?等于看见人嘿地一声,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嘿,不一定叫你,这个音声发出来没有意义,但都懂了。如同我们对动物发出声音,没有含义、动物都懂了,这就是旋陀罗尼。声音有它的意义,夫言非吹也,但是这个声音就是究竟吗?等于学密宗的念一个咒子,觉得不得了,咒子就是佛法,是不传之密,但佛在因明上讲,声音是无常,完了!一切又统统推翻了,旋陀罗尼又统统旋开了。庄子也提到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彀音。前面讲声音是旋陀罗尼,后面又推翻了,声音是无常,一切声音说过了就过去了,不存在。那么庄子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它说明了言语音声的作用,言语文字是指导你了解形而上道,你不能执着于言语文字,如果你执着文字言语,你就完了。

猜你喜欢

  • 02.齐物论:穷到源头穷亦空

    穷到源头穷亦空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一,已经是两个了,等于..

    0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齐物论》点题了。前面几个高一潮告诉我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高一潮结论一起来,..

    0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请尝言之。虽然,翻译成白话就是但是,虽然两个字从文章中哪里来?则与彼无以异矣。一句结论推翻一一切,就不改说话了,虽然不要说话,但是,请尝言之,我还是啰嗦给你说一说吧,结果他还是要说。..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

    用而不用 不用而用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是故滑疑之耀,滑疑,庄子提出这个名词,这个名词要了命了。滑,古代读音为古,现在读音为华。滑头的滑,加上怀疑的疑,滑头和怀疑搭..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成亏之间

    成亏之间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这里我们看了庄子的文章,再看历史上写古文的很多的名人,如宋朝的苏东坡,他全体是采用《庄子》的东一句西一..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生命的来源

    生命的来源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通过对道的研究,对形而上与形而下之辩论,庄子提出来,中国上古早就有人懂得形而上的道。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他的智能高到..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予,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一段是骂世人的,也是警告世人。我们人不晓得用这个庸,..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唯达者知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因为有形而下,形而上的道理不同,在这里产生一个现象。这里讲:莛茅草的一根杆杆,很细,很轻贱,很脆弱;楹: 一个大柱头,大殿的柱子,很粗,很大..

    1 古代文学 2025-10-18
  • 02.齐物论:引喻失义

    引喻失义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为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方生之说

    方生之说彼是,方生之说也。这是个纲领,下面庄子就论辩这个东西。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一段完全是逻辑的论辩。庄子为什么写这一段文字?在战国时代,我们文化..

    3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庄子先提出两个原则: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无时不在,恶乎隐,没有哪个地方遮起来看不见。实际上道普..

    5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活着在等死

    活着在等死这个生命的主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荆。庄子说悟到了或没有悟到,同生命的本源没有关系,迷悟既然不二,我何必悟道呢?迷了也一样嘛,我找这个真宰二什么?如果我们听了很安慰,那就上了庄子的当了。庄..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真宰是谁

    真宰是谁非彼无我,非我无所龋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必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形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孩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悦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

    2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世上无如人欲险

    世上无如人欲险下面庄子形容一个人思想用多了,用心过度了,魂和魄相分割: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这是形容心理状况。普通的人,不知神与气相交的道理,每天醒了以后,一接触到..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咸其自取

    咸其自取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吹万不同,风刮过来,那个吹的味道,庄子起了个名词叫做吹万。我们现在说吹牛,这个吹是从《庄子》来的。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年轻时候见到的事情。..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人籁地籁天籁

    人籁地籁天籁中国後来许多禅宗祖师都是这样,讲着讲着不讲了,问你懂不懂?看你还楞眉楞眼站在那里的话,就给你一棒:去你的,没有脑子。就不讲了。南郭子綦不是这个作风,他回答颜成子游,我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了,..

    3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2.齐物论:生灭变化无常

    这是研究《庄子》最头疼,问题夹杂得最多的篇文章。《齐物论》的思想、理路给人的感觉是:汪洋博大,堂皇迷一离,因为它中间说的内容太丰富,太丰富了!我们往往把它前后的逻辑把握不住,所以古人都批评《庄子》的文..

    6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1.逍遥游: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之乡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我们看到这里可以想象成,这是当时谈话记实的剧本。庄子跟惠子素来..

    3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1.逍遥游:不龟手之药

    不龟手之药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 01.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

    4 古代文学 2025-10-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