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毛滂书
2025-09-19 13:16
苏轼文集
轼启:比日酷暑[1],不审起居何如?顷承示长笺及诗文一轴,日欲裁谢,因循至今,悚息[2]!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3],当出之知者。世间唯名实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先后进相汲引[4],因其言以信于世[5],则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轼于黄鲁直[6]、张文潜辈数子[7],特先识之耳。始诵其文,盖疑信者相半,久乃自定,翕然称之[8],轼岂能为之轻重哉!非独轼如此,虽向之前辈,亦不过如此也。而况外物之进退。此在造物者,非轼事。辱见贶之重[9],不敢不尽。承不久出都,尚得一见否?
【注释】
[1]比日:近日。
[2]悚息:恐惧惭愧的样子。
[3]飨:享用酒食,这里比喻欣赏美文。
[4]汲引:推荐。
[5]信于世:展现于世。信:通伸,展现。
[6]黄鲁直:黄庭坚的字。
[7]张文潜:苏轼友人。
[8]翕然:聚合在一起的样子,此处表示一致。
[9]见贶:受赐。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