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 埃德蒙·伯克

关于本书的说明

本版的原初文稿是1759年面世的第二版。在第二版之后,文本内容上的变动便只限于标点、拼写和字母的大小写,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伯克本人曾专门做过这些改动。他为第二版所作的序言以及他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如行文、重点和对评论的回复等等),都可以证明文本本身的权威性。(第一版文稿存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以作收藏;它与不列颠博物馆馆藏版本之间的两点细小差异已为人所知。) [1]

在本版的文本注释中,我们给出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所有字句上的变化; (1) 另外,除了后者两处明显错误之外, [2] 我们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两版之间在拼写和字母大小写上的差异我们忽略不计;除了那些对于行文和表述有重要影响的地方以外,标点符号的变化也没有涉及;最后,尽管保留了18世纪的拼写方法,对于不多的错误,我们还是不露痕迹地予以了修正。根据出版人的要求,我们去掉了标题末的日期,另外用SECTION替代了SECT.,后者是伯克本人从头至尾都在用的缩写。

希腊引文按照现代形式进行了排版,标准来自牛津文本格式。

我们用中括号来表示第二版所添段落。他在第二版的某些添加是为了回应一些第一版的批评者,当此之时,我们就会在注释中给出相关评论者的观点以作对照;但我们并未加以任何评论,而只是将之作为注释放在增添部分的开始。

前面编者导言部分已经给出的一些信息,正文的注释中我们就不再重复。

除了一些特别注明的地方外,所引用资料的出版地均为伦敦。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把第一版的作者前言放在第二版前言之前。而在原版之中,两篇前言都是斜体。

[1] See pp.172,173.托德教授告诉我,关于这两点差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版本循照的是牛津大学图书馆版本,而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版本则循照的是不列颠博物馆馆藏版本;哈佛申斯通(Shenstone)版本在两处都是准确的。

[2] See pp.157,159.

(1) 考虑到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字句变化很多都是个别字形或者字母上的校改,另外也无法在注释中用中文标示出这些变化来,因此译者把这一部分保留未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照英文本,来体会两版的变化之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博克的作著,1756年出版。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论崇高与美所涉及的快感和痛感以及人类基本情欲》;第二部分为《论崇高》;第三部分为《论美》;第四部分为《论崇高与美的成因》;第五部分为《论文学的作用与诗的效果》。再版时(1757)又加进《论审美趣味》一文,为全书《导论》。孟纪青、汝信将其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有关章节译成中文,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五辑,博克把经验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他采用培根所制定的经验归纳法,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经验的事实为出发点来解释审美现象。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美是客观的,即“美大半是借助感官的干预而机械地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的物体的某种品质。”他把这种品质概括为七点:小、光滑、渐次的变化、不露棱角,融为一体、娇柔纤细的结构、色彩洁净明快等。崇高的对象的感性因素,其体积一般说来是巨大的,其力量是无限的,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其色彩是朦胧晦暗的,其线条是径直的。不过,他还认为对象感性因素的可怖性仅仅是崇高的一个本源,只有对象的可怖性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在美的观念和崇高观念的起源问题上,他以人类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为基础来探讨美感的根源。他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前者是由痛苦和危险引起的,只能引起恐惧的感觉,即痛感。但人和实际危险或痛苦间隔一定的距离,痛感亦可转化为快感,即崇高感。后者是由“爱”引起的,是美感产生的基础。社会交往又分为两性交往和一般交往。动物并不以美感为标准去选择异性,人爱异性固然以异性为先决条件,但同时亦由于异性的“美”,这种“复合的情欲”叫做爱,美感是爱引起的积极的快感。

猜你喜欢

  • 第五部分

    第一节 论语词在事物的运动过程或外观与由此产生的内心情感之间,造物主建立了某种联系的法则,自然对象就是通过这些法则来影响我们的。绘画也用同一方式来打动人,但却又附加了模仿的愉悦。建筑通过自然法则和理性..

  • 第四部分

    第一节 论崇高与美的直接原因本书伊始,我宣称要探究崇高和美的直接原因,关于这一点,希望读者们不要认为我在说自己能够找到最终原因。我认为自己从未有此能力来解释,何以感官上的触动就会使人们的心灵产生某种特..

  • 第三部分

    第一节 论美我的研究,就是首先假定美与崇高是不同的;而后在探究的过程之中,去检验这一观点是否属实。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现在流行的关于美的各种观点作一简单的回顾。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难以总结为某种固..

  • 第二部分

    第一节 论崇高促发的激情自然界中的伟大和崇高,当其作为原因最有力地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促发的激情,叫做惊惧;惊惧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在其中所有活动都已停滞,而只带有某种程度的恐怖。 (1)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心..

  •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新奇我们在人类心灵中所发现的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一个情感,就是好奇。我所谓的好奇,是指所有那些我们从新奇中意欲得到的东西或者无论什么样的愉悦感觉。我们看到,孩子们不知疲倦地跑来跑去,寻找新的..

  • 绪言

    论趣味 [1]表面看来,我们可能彼此之间在理智和感觉方面差异很大:但尽管有这种差异存在在我看来,这仅是一种表面现象而非真实,还是可能有某种人类理性与趣味的共通标准。因为,如果人类没有某些判断力与感性的共通..

  • 第二版前言

    在这一版 [1] 中,我努力使其比第一版更为丰满和完美。第一版面世之后至今,我以最为认真的态度,思考了以任何形式出现的对我这本书的反对意见;我的朋友们也给了我最直率的看法,这都是我的幸运所在。如果借助这些..

  • 第一版前言

    首先,作者在此想介绍一下使他踏入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些相关缘起,希望不至于被视为离题太远。此书的研究主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但是,他经常感觉到十分困惑;因为他发现,目前尚看不到某种关于..

  • 编者导言

    Ⅰ 成书与出版18世纪对于美学之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本著作,出自一位年轻人的深入思考。1744年,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进入都柏林的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学习,此时他年仅15岁;就如很久之后他写给朋友埃德蒙马隆(Edm..

  • 编者前言

    伯克《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一书的校注本的首次出版,可以视作学界越来越多地看重18世纪美学的一种象征。那些对于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批评、艺术、建筑甚或政治,表现出浓厚且广泛兴趣的读者们,..

  •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1)宇宙,在中国哲学家看来,绝不是物质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大生机,在这个宇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旁通统贯的生命。它的意义是精神的,它的价值是向善的。惟其是精神的,所以生命本身自有创造才能,不致为他力胁..

    57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第四编 席勒精神之崇高性与超越性

    宏保耳特:论席勒及其精神进展之过程(译文)我跟席勒亲密的来往和通信,是多半集中在1794年到1797年的中间(时席勒年三十五至三十八岁译者),以前我们彼此还不十分认识,此后呢,我在国外的时候多,因此我们的通信..

    27 德国的古典精神 2025-08-28
  • 优美句子摘抄选自哪本书

    1、凡是一个深陷在爱情里的人,是决不肯让他的钟表安安稳稳地向前走的。大仲马《基督山伯爵》2、人在顺境中,觉得祷告不过是空洞词语的堆砌,而一旦遭难受苦,他就领悟了向上帝祷告的语言多么崇高神妙。大仲马《基督..

    60 好句大全 2025-06-21
  • 观念与行动

    本文所谓观念是就其最广义而言,包括思想、知识、感觉、意识形态在内。怀疑是观念,信仰是观念,就是喜怒爱恨欲望意志之中也包含有观念。承认观念的力量是提倡学术文化的基本信念。否认观念的力量,只承认物质的力量..

    139 文化与人生 2025-05-31
  • 五伦观念的新检讨

    无形中支配我们生活的重大力量有二:一为过去的传统的观念,一为现在的流行的或时髦的观念。一个人要想保持行为的独立与自主,不作传统观念的奴隶,不作流行观念的牺牲品,他必须具有批评的、反省的主导力量,能够对..

    125 文化与人生 2025-05-31
  • 附录三:关于本书的评论

    一、一个唯心论者的文化观评贺麟先生著《近代唯心论简释》胡绳站在唯物论的立场上,批评一个公开的唯心论者,倘从基本点上来争论,那么我们不能不再提起在这哲学上的两大营垒之间已经不知道争论过多少次的许多问题,..

    63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附录二:代序与本书自述

    一、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代序)今后中国哲学的新发展,有赖于对于西洋哲学的吸收与融会,同时中国哲学家也有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哲学,以贡献于全世界人类的责任自不待言。并且我们要认识哲学只有一个,无论中国..

    128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十二、五伦观念的新检讨

    无形中支配我们生活的重大力量有二:一为过去的传统的观念,一为现在的流行的或时髦的观念。一个人要想保持行为的独立与自主,不作传统观念的奴隶,不作流行观念的牺牲品,他必须具有批评的、反省的宗主力,能够对这..

    73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第二章 本书出发方式底理由

    一、对上章出发方式底批评A.接受命题底态度1.以本能的信仰批评本能的信仰 。日常生活中好些信仰是我们现在所认为靠不住的或已经否证的。所谓靠不住总有靠不住底根据,所谓否证总有否证底标准。这些根据与标准依然是..

    67 知识论 2025-05-30
  • 第五讲 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因社会混乱,国无宁日,战争频仍,此侵彼掠,纲纪败坏,秩序尽失;故一般忧时之士,或出而辅王理政,期廓清诸反对派以求统一;或游说诸侯偃兵,欲化干戈为玉帛;或自立学说,发挥其救世主张。因..

    71 中国哲学十讲 2025-05-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