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 / 古诗三百首

迢迢牵牛星

2025-04-16 10:02 两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七夕节离别

译文/注释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注释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弄:摆弄
8.杼(zhù):织机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间:相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 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 “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 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 “《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写作背景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 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猜你喜欢

  • 廬山遠公話

    蓋聞法王蕩蕩,佛教巍巍,王法無私,佛行平等。王留玫(政)教,佛演真宗。皆是十二部尊經,總是釋迦梁津。如來滅度之後,眾聖潛形於像法中。有一和尚,號曰旃檀。有一弟子,名曰惠遠。說這惠遠,家住雁門,兄弟二人..

    15 庐山远公话 2025-04-21
  • 丧亲章第十八

    本篇导读生与死是人生的大事,所以儒家的孝道注重赡养父母之余,也重视对父母死后的行孝细节。本章分三部分,其一是说明父母过世,子女应该有的言谈举止、衣着服饰和日用饮食的态度。同时,也说明节哀的限制和原因。..

    18 孝经译注 2025-04-20
  • 事君章第十七

    本篇导读本章主旨说明君子侍奉君主的原则。在政治上,君子最大的责任是协助君主推行善政,并纠正君主的过失。这一章寥寥数语,已经让我们明白到为人臣者,不论在任何时候也要为国事尽心,兴利去弊。这样说来,君子为..

    21 孝经译注 2025-04-20
  • 感应章第十六

    本篇导读感应,指上天、神灵与人之间的互相呼应。本章从汉代流行的天人感应思想出发,说明天子诚心行孝,便能与天、地、神灵和祖先互相感化和呼应。本章认为,圣明之君主能事父母以孝,故必定可以尽心诚意地祭祀天地..

    15 孝经译注 2025-04-20
  • 谏诤章第十五

    本篇导读所谓谏诤,就是在下位者对在上位者的规劝。与其他篇章不同,《谏诤章》不从对父母的敬爱和顺从讲,反之,孔子与曾参的答问中,借天子、诸侯、大夫的必须有争臣,以及士必须有争友,说明父有争子的重要。原来..

    18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广扬名章第十四

    本篇导读《开宗明义章第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本章的主旨便是要说明立身行道和扬名后世的关系。在儒家的角度言之,君子要扬名后世,一定先要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儒家认为,若君子能把这些家内之事做好..

    19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广至德章第十三

    本篇导读如第一章所言,本经所谓的至德便是美好的德行。本章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重申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遵行孝道,让孝道在自己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通过实践孝道,好让人民亲自领会父子之孝、兄弟之悌和君臣之敬的..

    19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广要道章第十二

    本篇导读从《广要道章》到《广扬名章》,都是对《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的回应。所谓广,是推广的意思。要道,在这里指关键的道理。本章从孝、悌、礼、乐四方面,讲述国君治国之道。治..

    18 孝经译注 2025-04-20
  • 五刑章第十一

    本篇导读五刑,是古代的五种刑罚。本章篇幅短少,主要讲述什么是大不孝。所谓大不孝,当然是指子女侍奉父母上行为的偏差,但原来藐视和非议君主和圣人也被视为不孝。《孝经》的作者认为:不孝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国家..

    15 孝经译注 2025-04-20
  • 纪孝行章第十

    本篇导读所谓纪孝行,便是记录孝行,而孝行就是实践孝道的表现。本章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面讲孝行的准则,其中可概括为五要和三不。五要就是:一、平常侍奉父母时要恭敬;二、赡养父母要流露出喜乐;三、父母抱病时要..

    16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圣治章第九

    本篇导读所谓圣治,就是圣人以孝治理天下之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所谓圣人,即是指才德兼备,完美无瑕的人。本章借西周圣人周公旦行郊祀之祭为例,阐明行孝乃人的本性。又指出圣人孝治之所以成功,乃是圣人能够因..

    15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孝治章第八

    本篇导读孝治,即以孝治天下。本篇上承前一章,进一步说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如何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简言之,孝治的重点有二:一是不敢,二是欢心。就施政者而言,明白不敢,才可以得到人民的欢心,才可以把家、..

    14 孝经译注 2025-04-20
  • 三才章第七

    本篇导读所谓三才,是指天、地、人。在《易经系辞下》曾写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本篇上承五孝的论述,再次利用宇宙秩序作模拟,重申孝的绝对性和贯通性。就绝对性而言,本篇确立了孝道的..

    15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庶人章第六

    本篇导读庶人是指天下一般百姓。自古而言,中国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等,除了士以外,其余三者皆可以称为庶人。本篇为五孝之末,它上承了前四章(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纲领式的讨论。本章表面上说明了庶人行..

    17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士章第五

    本篇导读据《白虎通义爵》说: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士作为最前线的政府人员,要直接面对广大的民众,处理政府的具体事务。据本篇所讲,士应该以忠、顺的态度事奉君上。而在下位的士,只要坚定不移地以忠顺事奉上..

    19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卿大夫章第四

    本篇导读在封建制度中,卿是周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其爵位分为上大夫和下大夫。因为卿大夫是王朝和诸侯国的行政长官,所以本篇特别谈及他们的言行举止,当中包括服饰、言语和行为。作为高级的行政长官,卿大夫..

    18 孝经译注 2025-04-20
  • 诸侯章第三

    本篇导读诸侯之孝为五等孝之二。诸侯是商周时代分封制度下对各封国国君的称呼。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分为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他们是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作为训谕性的读物,《孝经》里的诸侯之孝主..

    25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天子章第二

    本篇导读在《孝经》里有所谓五等孝,天子之孝、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由这一章开始及以下四章,分别讨论了上述五等孝行。我们常误会中国儒家讲道德教化,只是叫人守礼和读书。礼教和经典也许是不..

    19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开宗明义章第一

    本篇导读本篇是《孝经》的首章,所谓开宗明义,即是揭示和说明孝的宗旨和意义的意思。故此本篇的主旨是阐明孝道的根本意义和精神,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本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仲尼居吾语汝,以孔子和曾参的答..

    13 孝经译注 2025-04-20
  • 孙子九地问对

    散地〈《孫子九地篇》曰:「諸候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又曰:「散地則無戰。」曰:「散地,吾將一其志。」〉吳王問孫武曰:〈吳王,闔廬也。〉「散地不可戰,則必固守不出,〈散地,士卒心分散,妄戰則不利,故不若固..

    23 孙子九地问对 2025-04-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