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墨子译注 / 墨子

杂守

2025-04-20 13:51 墨子译注

【题解】

《杂守》篇内容比较驳杂,主要介绍进行城市防御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不成系统但又不可忽视的细节,可以看作是对其他专题战术的一种有益补充,部分章节的内容前面曾经出现过,可以互相参考。墨子师徒二人的对话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应对羊坽之攻,如何设置侦察哨所,如何安置难民,如何燃举烽火传递战场信息,如何分配口粮,如何处理城外的军用物资以及一些零碎的备战知识等等。文章显得杂乱无章,却也能看出墨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53.1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1],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2],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3],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4],矢石无休,左右趣射,兰为柱后[5],望以固。厉吾锐卒,慎无使顾,守者重下,攻者轻去。养勇高奋,民心百倍,多执数少[6],卒乃不怠。作士不休[7],不能禁御,遂属之城,以御云梯之法应之。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8],必应城以御之[9],曰不足,则以木椁之[10]。左百步,右百步,繁下矢、石、沙、炭,以雨之,薪火、水汤以济之。选厉锐卒,慎无使顾,审赏行罚,以静为故,从之以急,无使生虑。恚高愤[11],民心百倍,多执数赏,卒乃不怠。冲、临、梯皆以冲冲之。

【注释】

[1] 意:当为竟(孙诒让说)。轻竟,即轻斗,视死如归。

[2] 羊坽:用乱柴混合泥土堆积成通往高处(城头)的小道。

[3] 政:当为攻字之误。

[4] 不至城:当为害不至城,害字涉上而脱。

[5] 兰为柱后:兰(蘭)当为藺之误,即藺石,大石头。柱,同拄,撑持。柱后,犹后盾,谓碎石之后,继以大石也(岑仲勉说)。

[6] 少:当为赏(王念孙说)。

[7] 士:当作土。

[8] 烟:通堙,填塞。

[9] 应城:在城上临时加筑城墙。

[10] 椁:当为揨(王引之说),撞击,敲打。

[11] :当为恿(毕沅说),意为勇。

【译文】

禽滑釐问道:敌军众多且勇猛,纵气逞威,用气势威吓守军;进攻时用乱柴泥土堆积成羊坽道,堆积土石筑成高台,居高临下威胁守军;手持大盾齐往前冲,迅速接近城头,兵器、弓弩一齐攻杀过来,该怎么应付呢?墨子说:你是问应付以羊坽进攻的防御之法吧?羊坽攻城是一种笨拙的进攻法,只会令进攻一方的士卒疲惫不堪,不足以危害守方城池。对付羊坽进攻之法,敌人在远处时就在远处杀伤他们,在近处时就在近处杀伤他们,城池不会受到太大威胁。箭和雷石不停地投射,箭矢从左右两边交叉急速射击,小擂石之后又是大擂石,希望能以此固守。激励精兵,谨慎地不使他们心生顾虑,守城者有不能轻易被攻克的信念,而进攻者的心态还是比较容易选择撤退的。要培养士兵们的勇气和斗志,民心百倍加强,擒敌立功多的人要多次奖赏,士兵们就不会懈怠。若敌军无休止地堆土成台以进攻,无法有效地加以阻止,终于接近我城,我军就用防御云梯的办法来应对。凡是遇到敌人填塞护城河,冲车攻城、云梯爬城、筑土为山以高临下等进攻法,需要加高加固城池来抵御,如果来不及加固完善,就用打木桩的方法来提高防御力,范围为左边百步,右边百步。将弓箭、石块、沙、炭如暴雨般向敌兵倾洒,再用火把、开水加以辅助。挑选精兵,加以激励,千万注意不要使其有所顾虑。公正严明地执行赏罚,以平稳静定为常态,以雷厉风行为辅助手段,避免一切可虑之事。培养军士的同仇敌忾精神,使民心百倍增强,擒敌立功多的人要多次奖赏,士兵们便不致懈怠。对付冲车、高临、云梯等等,都可用冲机撞击以摧毁它们。

53.2 渠长丈五尺,其埋者三尺,矢长丈二尺。渠广丈六尺,其弟丈二尺[1],渠之垂者四尺。树渠无傅叶五寸[2],梯渠十丈一梯,渠、荅大数,里二百五十八[3],渠、荅百二十九。诸外道可要塞以难寇,其甚害者为筑三亭,亭三隅,织女之[4],令能相救。诸距阜、山林、沟渎、丘陵、阡陌、郭门若阎术[5],可要塞及为微职[6],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即所伏藏之处。

【注释】

[1] 弟:通梯。

[2] 叶:通堞,女墙。

[3] 句末当脱步字(孙诒让说)。

[4] 织:当为帜。女:当为如。

[5] 距:通钜,大。阎术:这里泛指里巷街道。

[6] 职:通帜,这里指作为标志的旗帜。

【译文】

渠柱长一丈五尺,其下部三尺埋入地下,地面以上部分长一丈二尺。渠宽一丈六尺,梯子长一丈二尺,渠顶部下垂部分四尺。埋设渠柱时要和城堞保持五寸的距离。每十丈设一渠梯,渠和荅设置范围大约在一里二百五十八步内,共埋设一百二十九具。城外各个要道可以筑起关隘,给敌人进攻设置障碍。在最要害的地方筑三个瞭望亭,呈三角形分布,旗帜也根据亭子的位置布置,使彼此间可以守望相助。在每处大土岗、山林、河沟、丘陵、田间小路、城郭门户和里巷街道,凡是要塞地段皆设立旗帜,可借此侦伺敌人踪迹,判断敌军人数多寡及隐蔽埋伏之处。

53.3 葆民[1],先举城中官府、民宅、室署,大小调处,葆者或欲从兄弟、知识者许之[2]。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事即急,则使积门内。民献粟米、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皆为置平贾,与主券书之。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强弱有数,天下事具矣。

【注释】

[1] 葆民:指为进入城中的各地百姓安排住所。

[2] 知识:相识之人。

【译文】

妥善安置外地民众,先动用城中的官府、民宅、官署,根据房屋大小分派百姓居住。被安置者如果有希望和兄弟、朋友同住者可以获准。外面的粮食、牲畜、财物等一切有助于守城者,均运送入城,一旦情况紧急,就堆在城门内。百姓献纳的粮食、布帛、金钱、牛马、牲畜,全部公平核价,为其开具书券写清楚。如果能够让人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天下事就能处置妥当;各自尽其应尽的职责,天下事就无不成功;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岗位,天下事就能样样完备;强弱各有恰当的安置,天下就万事俱备了。

53.4 筑邮亭者圜之,高三丈以上,令侍杀[1],为辟梯[2]。梯两臂长三尺[3],连门三尺[4],报以绳连之。椠再[5],杂为县梁。聋灶[6],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7],辄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所从来者少多,旦弇还。去来属次烽勿罢[8]。望见寇,举一烽;入境,举二烽;射妻[9],举三烽一蓝[10];郭会,举四烽二蓝;城会,举五烽五蓝;夜以火,如此数。守烽者事急。

【注释】

[1] 侍:通倚,倾斜。杀:减。

[2] 辟:通臂。

[3] 三尺:当为三丈。

[4] 连门:当为连版(孙诒让说),即梯臂之间连接木板为梯级。

[5] 椠:通堑。

[6] 聋:通垄。

[7] 以:通已。

[8] 弇:同淹,淹滞。

[9] 射妻:应作射要,意为敌军快速进袭紧要之地。

[10] 蓝:当为鼓(王引之说),击鼓。

【译文】

候望敌情的邮亭要建造成圆形,高度在三丈以上,上部砍削作倾斜状。设置有扶手的梯子,梯子两臂长三丈,梯板长三尺,将梯板和梯臂用绳子捆结。构筑内外两层堑壕,上面架起悬梁。砌好垄灶,每亭还要备一面鼓。烽火分三种:寇烽报告敌人来袭,惊烽意为形势紧急,乱烽预示将要全面崩溃。烽火次第相传,直至国都为止。情况紧急时牵引烽火一上一下滑动。烽火点燃后,就击鼓五通以传递军情,再以烽火的不同形态告知敌军的方向和人数多少,不可迟误。如敌军往复来去,烽火不可熄灭。初见敌兵入侵,燃起一堆烽烟;敌军已入境,燃起两堆烽烟;敌人突入紧要之地,燃起三堆烽烟,擂鼓一通;敌人攻至外城,燃起四堆烽烟,击鼓两通;敌军若聚集城下,则燃起五堆烽烟,击鼓五通。夜间以火光代替烽烟,数目照旧。守望烽火者掌管紧急情况。

53.5 候无过五十,寇至叶[1],随去之,唯弇逮[2]。日暮出之,令皆为微职[3]。距阜、山林皆令可以迹[4],平明而迹,无迹,各立其表,下城之应[5]。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6],立旗帜。卒半在内,令多少无可知。即有惊,举孔表[7];见寇,举牧表[8]。城上以麾指之,斥步鼓整旗,旗以备战从麾所指。田者男子以战备从斥,女子亟走入。即见放[9],到传到城止[10]。守表者三人,更立捶表而望[11],守数令骑若吏行旁视,有以知为所为。其曹一鼓,望见寇,鼓传到城止。

【注释】

[1] 叶:当为堞。城墙上向外一侧的墙垛,其形如齿,中间留有孔洞,可用于瞭望和射箭,又称女墙。

[2] 唯弇逮:当为无厌逮,逮通怠(孙诒让说)。

[3] 职:通帜,标志。

[4] 距:同巨,大。迹:指侦查。

[5] 这句话文有舛误,应作平明而迹,迹者,无下里三人,各立其表,城上应之(王引之说)。

[6] 斥:指在城内策应侦察兵的巡逻兵。

[7] 孔:当为外。

[8] 牧:当为次。

[9] 放:为寇字之误。

[10] 前到字当为鼓(王引之说)。

[11] 捶表:当为邮表(俞樾说),烽燧守望之所。

【译文】

侦察兵不超过五十人,若敌军已到城下,就迅速离开,切勿拖沓滞留。黄昏时分派遣出城,所有人都戴上徽章标志。大土山、山林等地设立哨位令其方便侦查,平明时分进行探察,每里派遣的侦察兵不少于三名,各自树立标记,城上根据标记作出连动反应。侦察兵到野外设立标记,巡逻兵在郭内外策应,竖起旗帜。将半数士卒留在郭内,使外敌无法得知我军的确切人数。一旦情况紧急,举起野外的标志;敌人进入视野,举距离近的旗帜。城上用旗帜指挥,巡逻兵击鼓竖旗,全军备战,一切行动听从城头旗帜的指挥。城外耕作的农夫要持武器跟随巡逻兵作战,女人赶快入城躲避。见到敌军就击鼓,警讯传到城上为止。派三人守标志,还要设立烽燧守望之所。守城主将时常派骑兵和官吏到各处巡视,以了解他们的行动。守标志者配备一面鼓,望见敌军,依次击鼓,直到警讯传到城上为止。

53.6 斗食[1],终岁三十六石;参食[2],终岁二十四石;四食,终岁十八石;五食,终岁十四石四斗;六食,终岁十二石。斗食食五升,参食食参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救死之时,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如是而民免于九十日之约矣[3]。

【注释】

[1] 斗食:每日食一斗之粮,一日两餐,一餐五斗,一年三十六石。

[2] 参食:一斗三分,每日食三分之二,一日两餐,一餐三升小半,一年二十四石。以下诸标准依次类推。

[3] 约:强行限制。

【译文】

每人每天分一斗粮,一年约三十六石;每人每天分三分之二斗粮,一年约二十四石;每人每天分四分之二斗粮,一年约十八石;每人每天分五分之二斗粮,一年分十四石四斗;每人每天分六分之二斗粮,一年约十二石。每天吃一斗,则平均每餐五升;每天吃三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三升又一小半升;每天吃四分之二斗,则平均每餐吃二升半;每天吃五分之二斗,则平均每餐吃二升;每天吃六分之二斗,则每餐平均吃一升另大半升;每日吃两餐。维持生存的艰难时期,每人每天按二升吃二十天,每天三升吃三十天,每天四升吃四十天,依靠这九十天的强行限制,百姓就能免于饿死。

53.7 寇近,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1]。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寇薄[2],发屋,伐木,虽有请谒,勿听。入柴,勿积鱼鳞簪[3],当队[4],令易取也。材木不能尽入者,燔之,无令寇得用之。积木,各以长短、大小、恶美形相从。城四面外各积其内,诸木大者皆以为关鼻[5],乃积聚之。

【注释】

[1] 左:通佐,辅助。

[2] 薄:迫近。

[3] 积鱼鳞簪:像鱼鳞一样交错散放。

[4] 当队:当路。

[5] 关鼻:可以穿绳拖拽的钮。

【译文】

敌兵迫近,紧急收集各乡铜铁类的金属器物以及其他可以用来帮助守城的东西。先取用官吏家中、官府之中不急用之物,统计木材大小、长短及总数,紧急先运上城。敌军迫近,就拆除房舍,伐尽树木,即使有人求情,也不能批准。运入城的柴木,不能像鱼鳞一样交错散乱堆置,要堆放在当路,方便取用。不能全部运进城的木材,就地烧光,勿让敌军得以取用。堆放木材时,分别按照长短、大小、材质好坏及形体大小来堆放。从城外四方运来的物品全部堆放在城内,所有大木头都要安装环钮,然后堆放在一起。

53.8 城守司马以上,父母、昆弟、妻子有质在主所,乃可以坚守。署都司空,大城四人,候二人,县候面一,亭尉、次司空,亭一人。吏侍守所者财足廉信[1]。父母、昆弟、妻子有在葆宫中者,乃得为侍吏。诸吏必有质,乃得任事。守大门者二人,夹门而立,令行者趣其外[2]。各四戟,夹门立,而其人坐其下。吏日五阅之,上逋者名。

【注释】

[1] 财:通才,才能。

[2] 趣:疾行。

【译文】

守城官员职位在司马以上者,父母、兄弟、妻子和儿女中要有人在主帅处做人质,城池才能坚守。大城设置都司空四名,候二名,城池四面各设一名县候,每亭任命一名亭尉、一名次司空。在主将衙署中任职的官吏要才能足备、廉洁诚信。只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在葆宫中的人,才能担任侍吏。所有官吏必须留下人质,才能获得委任。派两名卫士守卫衙署大门,分立门两侧,命令行人迅速离去。另有四名持戟武士,分列门两侧,而守门者坐于戟下。官吏每天巡检五次,上报逃跑卫兵的姓名。

53.9 池外廉有要有害[1],必为疑人[2],令往来行夜者射之,谋其疏者[3]。墙外水中为竹箭,箭尺广二步,箭下于水五寸,杂长短,前外廉三行,外外乡[4],内亦内乡。三十步一弩庐,庐广十尺,袤丈二尺。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5],其次袭其处[6]。守节出入使,主节必疏书,署其情,令若其事,而须其还报以剑验之[7]。节出,使所出门者,辄言节出时、掺者名[8]。百步一队。閤通守舍[9],相错穿室。治复道,为筑墉[10],墉善其上。

【注释】

[1] 池外廉:护城河外沿,靠近敌军的一边。有要有害:指要冲位置要预设陷阱埋伏。

[2] 疑人:指稻草人,远望之如人形,以为疑兵。

[3] 谋:乃诛字之误(俞樾说)。

[4] 乡:通向。

[5] 极:通亟,急。

[6] 袭:接应。

[7] 须:等待。剑:当为参,参验。

[8] 掺:通操。

[9] 閤:旁门。

[10] 墉:墙。

【译文】

护城河外沿要冲位置要预设埋伏,令设稻草人以为疑兵,命令对往来的夜行者射杀勿论,疏忽怠慢者斩首。城外水中遍插竹箭,竹箭间距为两步,箭尖在水面五寸以下,长短错杂,前排外边三行,外围竹箭箭尖斜指向外,内围竹箭箭尖斜指向内。每隔三十步设一座发射弩箭的小屋,小屋宽十尺,长一丈二尺。某一队伍形势紧急,紧急派附近部队前往支援,稍近的部队前往接应。守将为出入官吏发放符节,掌管符节的官吏须将敌情详情记录在案,使其报告与实情相符,待其汇报时予以验证。符节发出,令持节出门的使者上报凭证出门的时间和持节者的姓名。每隔一百步设置一支队伍。守城主将衙门的边门通向其居舍,旁门相互错置。修建复道,筑墙,墙顶苫瓦。

53.10 取疏[1],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2],以备湛、旱、岁不为[3]。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4],外宅沟井可填塞,不可,置此其中。安则示以危,危示以安。寇至,诸门户令皆凿而类窍之,各为二类,一凿而属绳,绳长四尺,大如指。寇至,先杀牛、羊、鸡、狗、乌、雁[5],收其皮革、筋、角、脂、𦭣、羽[6]。彘皆剥之。吏橝桐[7],为铁錍[8],厚简为衡枉[9]。事急,卒不可远,令掘外宅林。谋多少[10],若治城□为击,三隅之。重五斤已上,诸林木,渥水中,无过一茷[11]。涂茅屋若积薪者,厚五寸已上。吏各举其步界中财物可以左守备者[12],上。

【注释】

[1] 取:同趣督促。疏:同蔬,蔬菜。

[2] 畜:同蓄,积蓄。

[3] 湛:水灾。岁不为:年成不好,歉收。

[4] 芫、芸、乌喙、袾叶:四者皆为有毒植物。芸为香草,此处当为芒字之误。

[5] 乌:当为凫。

[6] :当为脑字之讹(毕沅说)。

[7] 橝:疑当为槚字之误(孙诒让说),楸。𠧡:未详。

[8] 铁錍:铁制箭矢,较普通箭矢更长、扁平、锋利。

[9] 枉:当为柱(孙诒让说)。

[10] 谋:疑当为课(孙诒让说),征用。

[11] 一茷:一排。

[12] 左:同佐。

【译文】

督促百姓贮存蔬菜,使家家贮存足够吃三年的蔬菜和粮食,以防备水旱灾害和荒年。常年让边远县预种一些芫、芒草、乌头、椒叶等毒性植物,外宅的水沟、水井能填塞起来的就填塞起来,不能填塞的就将这些毒物投入其中。在和平安定时期,让百姓懂得存在战争的危险,战乱时期则要让百姓能够安心而不致恐慌。敌军来袭,每家门户都凿有两种孔洞,一种用以穿绳子。绳子长四尺,指头粗细。敌军到来,先杀掉牛、羊、鸡、狗、凫、雁等畜禽,收集它们的皮革、筋骨、角、油脂、脑、羽毛。猪全部剥皮。官吏负责选取楸木、桐木等制成铁錍,厚实的木料就用做横柱。若形势吃紧,等不及远方木材运到,就命令采伐外宅的林木。征用多少木材,要看修缮城楼和建造三角形击的用量大小。木材重五斤以上的,浸入水中,不要多于一排。用泥涂抹茅草屋顶以及堆积的柴草,厚度在五寸以上。官吏各自征收其辖区内可以辅助守御的财物,并上交。

53.11 有谗人,有利人,有恶人,有善人,有长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内人者,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门人者[1],守必察其所以然者,应名乃内之。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睨者小五尺不可卒者[2],为署吏,令给事官府若舍。蔺石、厉矢诸材器用皆谨部,各有积分数。为解车以枱[3],城矣以轺车[4],轮轱广十尺[5],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为板箱,长与辕等,高四尺,善盖上,治中令可载矢。

【注释】

[1] 门:当为斗(苏时学说)。

[2] 睨者:年龄在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3] 枱:当为梓之误(苏时学说)。

[4] 城矣:当为载矢二字之讹。

[5] 此句疑有脱误。

【译文】

有谗佞之人,有贪利之人,有恶人,有善人,有身具特长之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可奉使之士,有能容人的人,有不能容人的人,有与人为善的人,有好勇斗狠的人,守城主将一定要详细了解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名实相符者便予以纳用。百姓间有纠纷,如果诉讼到官吏处,官吏为之开解,都要记录并存档,以备控告者前来查看时用以参考验证。身高低于五尺不能当兵的未成年人,就让他在官府或官员私宅中当差。礌石、利箭等守城之物都要谨慎部署,分别登记清楚存放的数目。用梓木制造装载弓箭的轺车,两轮之间宽十尺,车辕长一丈。三根条辐,直径六尺。用木板围成车厢,长度和车辕相当,高四尺,妥善为车厢加盖子,整理好内部,使其适于装载箭支。

53.12 子墨子曰: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率万家而城方三里[1]。

【注释】

[1] 率:大率,大约。

【译文】

墨子说:无法防守的情况有五种:城大而守城人数少,这是第一种情况;城小而人口太多,这是第二种情况;人口多而粮食少,这是第三种情况;集市离城太远,这是第四种情况;囤积的守城物品在城外,富人在乡下而不在城中,这是第五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城中居民一万家,城邑方圆三里属于比较合理的比例。

【评析】

《杂守》是介绍墨子守城思想的最后一篇。顾名思义,此篇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琐碎,虽然谈话内容都与守城有关,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只是墨子师徒之间的一次谈话过程中随意谈到的一些话题,故名曰杂守。倘若一定要给这些谈话内容进行归类的话,则前两章可归为备高临一类,三到十一章可归入号令一类,最后一章可视为墨子对自己兵学思想的一个总结。可以说,墨子名扬四海的墨守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也正是体现在这些看似庞杂繁复、实则深刻详备的细节上。

细节决定品质,《杂守》篇所谈的正是这样一些对城市防御战具有重大意义的细节。前两章的内容与《备高临》篇内容有所重复,这里不再详谈。后九章是对《号令》篇的有益补充,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难民的安置工作。这些难民都是城市周围村镇的农民,与城内居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争期间不得不躲进城市。一个城市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大量难民涌入后,不仅是对城内粮食供应能力的挑战,也会对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压力,这是一个守城主将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严峻问题。

其次,城市情报工作和报警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情报制度主要包括情报人员的培训、情报工作的正常展开以及如何快速传递情报内容等,这些都是守城主将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报工作就是城市存亡的生命线。报警系统也是情报工作的一个分支,墨子根据敌情的紧急程度,将烽烟的等级分为寇烽、惊烽、乱烽三个等级,每种烽烟都有特定的燃放方法,代表不同紧急程度的敌情。

再次,战时属于非常时刻,用人制度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人的能力不但有高低,还各不相同,人性的善恶也很难辨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验守城主将对人性的把握和用人的眼光了。如果说这些问题还属于主观性问题,跟主将个人能力相关,那么重要管理岗位上的官员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用人机制。墨子认为,司马以上的官员,必须要有家属抵押为人质,守城主将派专人看管。

最后,墨子的防御思想是一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积极防御思想。墨子要求守城主将积极做好日常战备工作,安示以危,危示以安。具体而言,就是要求百姓们平时便有计划地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不但如此,边远的城邑还要种植一些有毒植物,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墨子一贯的治国思想,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七患》)。

在墨子看来,治理国家,首先要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墨子才会分出大部分精力研究城防之道,并且还一不小心成就了墨翟之守的美誉。但兵学显然不是墨子思考的重心,墨子研究兵法只是为了消弭战争。墨子真正关心的还是如何让天下人都能够兼相爱,交相利,用正义的力量守卫人间和平。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猜你喜欢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4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4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7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3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3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4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33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3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窑第二

    柴汝官哥定一语,为瓷学家之恒言,皆宋窑名也。兹编断自宋始,则五窑不可以不详(1),其余有名各窑,亦当递述也。说之如下:【注释】(1)五窑:宋代名窑,即柴、汝、官、哥、定诸窑。【译文】柴汝官哥定一语是瓷学家的..

    67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概说第一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

    3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书成自题六十韵

    饮流漫稿此日知何日,孤怀百感纡。有涯生待遣(1),何物性能娱?漉酒怀难写(2),看花眼倦盱。书淫辞顾怪(3),画癖谢倪迂(4)。树树闻,山山听鹧鸪。误人燕市筑(5),为客楚庭竽(6)。自障元规扇(7),谁敲处仲壶(8)。世情..

    3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装潢志

    圣人立言教化(1),后人抄卷雕板(2),广布海宇,家户颁习(3),以至万世不泯。上士才人(4),竭精灵于书画(5),仅赖楮素以传(6)。而楮质素丝之力有限,其经传接非人,以至兵火丧乱,霉烂蠹蚀,豪夺计赚(7),种种恶劫,..

    109 装潢志译注 2025-08-31
  • 阳羡茗壶系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2),而瑞草名泉(3),性情攸寄(4),实仙子之洞天福地(5),梵王之香海莲邦(6)。审厥尚焉(7),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8)。【注释】(1)阳羡:即今天江苏宜兴..

    35 阳羡茗壶系译注 2025-08-30
  • 第三章 墨子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

    85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 2025-08-26
  • 三十七、守岁酣饮 送旧迎新

    [原文]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译文]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

    63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六、老叟妇妪 游戏藏[钅句]

    [原文]岁前,又为藏[弓区]之戏。按:周处《风土记》曰: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弓区]。腊日之后,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弓区],分二曹以校胜负。分辛氏《三秦记》以为[钅句]弋夫人所起。周处、成公绥并..

    38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五、祭祀灶神 宰杀黄羊

    [原文]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按:《礼器》:灶者,老妇之祭,尊于瓶,盛于盆。言以瓶为[缶尊],盆盛馔也。许慎《五经异义》云: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汉阴子方,腊日..

    71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四、击鼓戴胡 傩舞逐疫

    [原文]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按:《礼记》云:傩人所以逐厉鬼也。《吕氏春秋季冬纪》注云: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晋阳秋》:王平子在..

    79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三、[卤咸]菹菁葵 醒酒所宜

    [原文]仲冬之月,采撷霜燕、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卤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钅义]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扌寿]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窄令热。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茎为金[钅义]股,醒酒所..

    57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 三十二、荆有黍[月霍] 北有麻羹

    [原文]十月朔日,黍[日霍],俗谓之秦岁首。示详黍[日霍]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伟》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日霍]。是也。[译文]十月初一日,吃黍子羹。向来说这一天..

    75 荆楚岁时记译注 2025-08-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