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斯麦 / 林白水

第三章 政治之意见

2025-05-27 15:40 毕斯麦

毕斯麦居帕米拉亚,被举为帕米拉亚之代议士。代议士者,代表一地方之人民,而议国家之大政也,亦谓之议员。毕斯麦既为代议士,主张尊君权、排斥民权之论,视立宪若仇敌,尝谓宪法为侮辱君权、破坏国体之物。

一日,毕斯麦独坐酒肆饮酒,适有绅士数人,亦入肆,围坐而饮,纵谈政治。语次,谤及王室及亲王。毕斯麦闻之,不能耐,即厉声曰:汝等勿在我前,作不敬之论,不然吾将挥吾铁拳矣。绅士见之愕然,乃不复语,少顷又谈。毕斯麦大怒,跃起,以酒杯掷绅士,中其额。绅士仆地,血涔涔然,众皆骇愕。毕斯麦徐步出酒肆而去。

是时毕斯麦已为议员,又为新闻主笔,其言论皆与立宪民权反对,然立宪政治已为欧洲文明各国所通行。盖不立宪,则无国会;无国会,则无议员;无议员,则百姓不知国家之政事;百姓不知国家之政事,则对于国家不肯负纳税当兵之责任,而地方自治之团体,亦不能成立。然则以专制一君主之聪明,及政府少数官吏之能力,而欲管领数千万里之地、数万万之民,宜其无成效也。故虽以毕斯麦之雄才,竭全力以反对立宪,而时势所迫,卒使德国不能不立宪。千八百四十八年十二月,德国发布新宪法,时毕斯麦正为国会会员。

德意志本为联邦,联邦分南北二部,曰南德意志,曰北德意志,中有二十五国,三王国、六大公国、五公国、七侯国、三自由市,并普鲁士为二十五,其形势甚散漫。当时南部之势最强,而联邦霸权,独为奥大利所握。奥大利者,固与德国联邦,不同种族之国也。

毕斯麦之意见,以为联邦形势甚散漫,必须统一各联邦,而建一新国,而后国权乃尊,而国家之基础亦固。然奥大利种族,本与诸联邦不同,凡不同种族者,不能统于同一政治之下,故奥大利必须排斥之。

毕斯麦既以统一联邦排斥异族为宗旨,而同时又以反对民权扩张军备为手段,意谓吾欲新造一国家,此真所谓非常之功也。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彼辈凡夫俗子,决不足与共谋大计。若兴民权,则诸事必听众议,而吾之政略,必不能畅行无阻。故暂时必须由少数人专制而断行之,而事乃有济。然欲排斥奥大利,决不能不用武力。且当新国建立之际,诸联邦谁不欲为元首,而欧洲各强国,亦必有乘机窥伺之虞。故非扩张军备,则无以为此政略之后盾。

【批评】

毕斯麦之反对立宪民权,并非有自私自利之见。盖彼系普鲁士人,普鲁士不过为联邦中之一国,彼欲统一各联邦,而建立新国,自不能不以普鲁士为联邦之长,则强图普鲁士之结合,及维持王室之尊严,皆为重要政策。执此政策,自不能不用专制手段。非如今世人反对立宪民权,全系为保持权势与利禄起见。盖必有毕斯麦之雄才,而后方可主张专制;亦必有毕斯麦之公心,而后方足反对立宪民权也。

联邦种族相同,故必欲统一之,则权势不分,而国家基础巩固矣。奥大利本不同种族之国,不同种族必欲排斥之,则人种不杂,而国民感情亲厚矣。此等见解,真是谋国者根本之见解。

欲统一联邦,若不先排斥异族则统一之功不成;欲排斥异族,非扩张普鲁士军队之势力,则排斥之目的亦终不达;欲扩张军队,则军队之费用必巨,若听议院之议决,则必有许多反对之人,故同时又不能不行专制之手段。盖毕斯麦既抱此等宗旨,自不能不用此等手段,则此宗旨与此手段固是相联系者也。读者须于此窥见英雄苦心,不可徒责其手段之不是,亦不可不问其宗旨若何,而但学其手段,则庶可免画虎类狗之讥矣。

毕斯麦住在帕米拉亚,被选为帕米拉亚的代议士。代议士,就是代表一个地区的人民,讨论审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叫做议员。毕斯麦当上议员以后,主张维护君主制度,反对人民民主权力,对立宪制抱着仇视的态度,他曾经说过宪法是损害君主权力、破坏国家体制的东西。

有一天,毕斯麦独自坐在酒馆喝酒,恰好有几个绅士,也到酒店围坐在一桌喝酒,毫无顾忌地谈论政治形势。说话间,诽谤了君主王室和贵族亲王。毕斯麦听到后,不能忍受,立即大声呵斥他们说,你们不要在我面前说这些大不敬的话,否则我将用我的拳头揍你们。绅士们见此情形十分惊诧,于是暂停谈论。过一会又谈起这个话题,毕斯麦闻声大怒,一跃而起,用酒杯砸向几个绅士,打中了其中一人的额头,绅士倒在地上,头上血流不止,其他人震惊不已。毕斯麦则慢悠悠地从酒馆离开。

当时,毕斯麦已经成为议员,又是新闻报刊的主笔,他发表的言论都是反对民主立宪制的,然而立宪制已经成为欧洲发达国家的普遍制度。如果不立宪就没有国家议会,没有国家议会就没有议员,没有议员则老百姓就不知道国家的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知道国家的方针政策,就不愿意承担国家纳税服兵役的义务,并且地方的民间自治组织也不能组建。然而以专制君主一个人的智慧,和为数不多的政府官员的能力,想要统治管理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上亿的人民,自然成效不大。因此,尽管毕斯麦有雄才大略,竭尽全力反对立宪制度,但受社会形势迫使,最终德国不得不采取立宪制。1848年12月,德国颁布新的宪法。当时,毕斯麦正是国会的议员。

德意志原本是联邦体制,联邦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部分,一个叫南德意志,一个叫北德意志,共有二十五个国家,其中三个为君主王国,六个隶属王国的相对独立的公国,五个小公国,七个封建诸侯国,三个自由市,加上普鲁士一共是二十五个国家。联邦内部非常散乱,缺乏凝聚力。当时南方的综合实力最强大,整个联邦的霸权掌握在奥地利手中。奥地利虽然是德国的联邦,但却与德国的种族不同。

毕斯麦的意见,认为联邦国家权力分散,必须要将各个小国统一,建立一个新的大国,然后国家权力才能被尊重认可,国家的基础也更加稳定。但是奥地利种族本来就与各个联邦国家不是同一个种族。只要是不同种族的人就不能够形成一个政治体制,因此建立新的大国必须要排斥奥地利。

毕斯麦既坚持把统一国家、排斥外族作为根本追求,同时又把反对民权、扩张军事实力作为主要手段,阐明将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可真是所谓异乎寻常的事业。异乎寻常的事业,必然需要异乎寻常的人。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决不能够和他们共同谋划大事业的。如果实行民主制度,那么国家各种事务都要参考普通群众的意见,而我的政治主张必然就不能够顺畅施行。因此暂时必须由少数人独揽朝政,独裁专行,然后大事才能成功。然而,想要排除奥地利,决不能不使用武力。而且建立新的国家的时候,各个联邦侯国哪个不希望成为元首,欧洲的其他强国也必然会有乘机侵略的可能。因此,不扩大军事实力,就失去了施行这种政策的坚强后盾。

【评论】

毕斯麦反对立宪民主制度,并不是出于自私自利之心。因为他本来是普鲁士人,普鲁士不过是德国联邦中的国家之一。他想要统一各个联邦国家,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自然不能不主张将普鲁士作为联邦的元首国家。而强力推进普鲁士内部团结,维护君主王室的尊贵地位,都是重要的政策内容。执行这样的政策,自然不能不用独裁专制的手段。不像现在人们反对立宪民主制度,不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必须有毕斯麦这样的雄才大略,而后才能主张独裁专制;也必须有毕斯麦这样的大公无私的心怀,而后才能够有资格反对立宪民主。

联邦国家的种族相同,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统一之后,才有可能不使国家权力分散,国家的基础才能巩固。奥地利本来就是与联邦种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必须要排除在外,这样国家的人种就能保持纯正,国民之间感情也会更加亲密。这种见解,真是谋划国家大事的人的真知灼见。

想要统一联邦,如果不先排斥不同种族,那么统一国家的事业就无法成功。排斥不同的种族,不扩大普鲁士的军队实力,那么排斥的目的也终究无法达到。想要扩张军队,那么军费支出规模必然很大,如果就此听取议院的讨论决议,则肯定有很多反对的人,因此同时又不能不实行专制制度。因此毕斯麦既然抱定这种根本宗旨,自然不能不用这样的手段。这样的宗旨和手段是相互关联的,读者必须要从其中认识到英雄的一片苦心,不能只是批评他手段的不对,也不能不考虑他主张的宗旨是怎样的而仅仅学习他这种手段,这样才能避免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毕斯麦》林白水著。毕斯麦即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 (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 (1871—1890)。出身容克贵族。天性狂妄。曾受过良好教育。1847年步入政界。首相任内,推行强权统治,实施“铁血政策”。先后通过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 (1866)和普法战争 (1870—1871),完成德国的统一,故有“铁血首相”之称。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受封公爵,出任帝国宰相。参与镇压巴黎公社。1878年颁布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以图称霸欧洲。1890年被帝国第二代皇帝威廉二世解职。

猜你喜欢

  • 第三章  羚羊品

    二一 羚羊本生因缘 (〔菩萨=羚羊〕)序分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提婆达多说的。某时.比丘众集合法堂.坐着诽谤提婆达多道.『法友们啊.提婆为欲杀害如来.或雇弓师投石.或把那叫做护富者的狂象放出。用..

    20 小部经典本生经 2025-06-27
  • 第三章 最新绑票法

    记者的笔尖,真是忙极,现在应该从警署中收回来,叙述杨小枫家中的事了。在第二天黎明时,太阳刚自懒懒地,从地平线上升起。杨小枫的阖家长幼,却已大为扰乱。原来隔夜八点多钟时,杨小枫就坐着自己的汽车,从家里出..

    32 燕尾须 2025-06-18
  • 第三章阳春景物览赏怡情空谷足音忽逢知已

    羞沈那冀踞坐于林下,独自凝目注视于远树间。则见蔚蓝匝地,滴翠横天,枝叶交加,千变万化,有目不暇给之态。林之稀处,日光闪烁,苍苍天色,时隐时现。树绕三臣,约拓地十余亩,中有高柯,出类拔萃,如翠岫矗立于万..

    33 情中情 2025-06-18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

    25 周易 2025-06-09
  • 第三章 佛法下

    无着世亲兄弟参揉小乘有教,肯定一切法皆有,曰有教。小乘原分二十部,谈空者少,谈有者居大多数。 并匡正大乘空教,而后张其大有之论。虽复谈有,而超过小乘之见,故称大有。 大有肇兴,实以新缘起说为其肯定法相之..

    27 体用论 2025-06-03
  • 第三章 知识之切否

    我们能否知道外物,所见的在心中呢还是在外呢?抑或不在心也不在物呢?这些问题,即是知识之关切性的问题,乃本章所要讨论的了。但这些问题,不能与身心问题混为一谈。因为现在将心当作知者来看。一、关于知识与外物..

    26 认识论 2025-06-03
  • 政治与修养

    兴趣的发生,大都是随着人对于价值的认识为转移的。兴趣之所趋,即价值之所在。价值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足以引起人的兴趣的地方。假如你认为一件事体,毫无意义与价值,则你决不会对那件事体发生兴趣。固然,有时兴趣..

    29 文化与人生 2025-06-01
  • 学术与政治

    (一)入国问禁,入境问俗,是我们先民提出来表示走进了一个文明的独立的国境里,为尊重该国的礼俗起见,所应取的态度。我觉得应用这个原则来表示尊重学术的独立自主所应取的态度,实在再好不过了。因为每一门学术亦..

    26 文化与人生 2025-06-01
  • 基督教与政治

    大凡一个有深厚基础的宗教必具有精神方面和具体的组织方面。如佛教有所谓佛、法、僧三宝。僧是属于具体的组织方面,而佛与法便较为属于佛教的精神方面。即以中国的儒家而论,亦有其精神的和组织的两方面。孔子的人格..

    26 文化与人生 2025-05-31
  • 第三章 现实底个体化

    三一 现实并行不悖。这是一现实底原则。它也许同时是道德、伦理、社会学方面的原则,但在现在,我们不谈后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所注意的是整个现实底根本问题,现实并行不悖,现实是道,是现实的道也可以说并行..

    49 论道 2025-05-30
  • 第三章 所与或知识底材料

    一、正觉底分析A.正觉底定义1.正觉底定义 。正常的官能者在官能活动中正常地官能到外物或外物底一部分即为正觉。这句话相当麻烦。所谓正常以后再提出讨论。头一点我们要注意这里所谈的相当于英文中的 Sensation或ext..

    27 知识论 2025-05-30
  • 政治与文学

    一法西斯老板慕索里尼被民众捉住时,对那个围困他的一群意大利人民说:你放了我,拥护我,我保可以给你们一个崭新的罗马帝国。话说得很动人,但是大家不相信,他就完了。若相信,他就可以在拥戴中重新爬起。至于那个..

    23 沈从文哲思录 2025-05-29
  • 第三章 英国之时势

    英雄者,时代之产物也。故欲知克林威尔之事业,不可不先明其所凭藉之时势。初英女王伊里查白(Elizabeth),治国有材称。尝内平苏格兰之政变,外挫西班牙之舟师,航业大兴,国威远播,国民崇拜之忱,达于极点。然女..

    21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一章 彼得之遗训

    彼得临终时,以遗训示子孙。观其遗训,可以知俄国侵略之志。今于末章录之。第一款 我俄国之人,尚其念祸至无日,平居当一如临战之时:士卒宜日不释甲,枕戈待旦,以排万难,图自振,更宜养精蓄锐,以乘时会。不可一..

    41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十章 彼得之人物

    天下之人,往往因性质之异,与夫修养之浅深,而生种种之区别。有单纯之人,有复杂之人。单纯者,富于性情,易几于圣贤;复杂者,恃其才智,易侪于豪杰。豪杰之不能兼为圣贤,豪杰之不幸也。观于彼得,可以得其证矣。..

    31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九章 彼得之晚年

    吾国有言,三王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夫自家天下之制立,而传贤之事乃不复见。于是君主庸闇者,但循其祖宗成法,苟求无事而已。而二一英迈之君,偶有非常之举,全国反对。甚至近亲之间,亦复意见殊异,猜嫌大起,卒至..

    48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八章 彼得之外交及侵略

    彼得于内治事,既已致力,而侵略之念,乃不可遏。盖俄国当时,仅有白海及亚束,为海军军港。顾亚束基础未固,而白海则盛夏之外,终岁结冰。俄国欲兴海军,势不得不求第三之军港。而波罗的海沿岸地,固俄所视之眈眈看..

    40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七章 彼得之内治改革

    彼得既自欧洲归,见己国民智晦塞,开化之度,远逊欧洲,以为非厉行改革,不足以起衰救敝也,于是先着手于改革问题。其时俄廷之上,多守旧党。守旧党势盛,往往尼彼得行政。彼得以为立法期其必行,其法乃有效,因大张..

    33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六章 彼得之外国漫游

    本章分为二段以叙之。一、漫游前之朝臣反对彼得所期望事,不仅海军已也,于开矿铸炮织呢之业以至学校印刷术,及其他教育之事,无不留意。然当时俄国人才,足以胜任者殊寡。借材异地,所费又糜,且夺本国劳动者生业。..

    36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四章 苏菲亚之乱

    苏菲亚既专政,见彼得日为游戏,心窃喜之,顾终恐其年长难制,欲早除之,乃与近幸谋变更军制,以猎夫游荡之徒,厠行间,使之伺隙去彼得。时彼得新婚(见下章),赴柏列亚旅行,将归时,苏菲亚遣人飞檄射击队,诬言彼..

    37 彼得大帝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