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 廖平

宗派類

2025-06-02 18:49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戴記》其書早出,宣、元間立二博士,《異義》以爲今學,實則古多於今。兹依《今古學考》分篇目以爲準,餘詳《考》説。

鄭君舊注混合今、古篇目,非也。 詳《今古學考》。 兹倣《别録》之例,先考隸篇目,於九十餘篇分十五門:今學一、古《孝經》二、古小學三、古《周禮》四、古《詩》五、古《左傳》六、古《國語》七、古《逸禮》八、古《喪服》九、古《樂》十、古史學十一、古學禮十二、陰陽十三、經學十四、儒家 附《論語》。 十五,依此爲序。

今學以《王制》爲主,此孔子傳《春秋》之作也。今取《千乘》、《虞戴德》、《四代》、《主言》、《禮三本》、《祭統》、《哀公問於孔子》、《冠》、《昏》、《鄉飲》、《射》、《聘》、《燕六義》、《 喪服四制》十四篇爲之傳,以十四篇皆《王制》節目也。外取《穀梁》、《公羊》、緯、漢今學先師説,爲之義證。以《王制》統今學群經先師説。 説詳《今古學考》。别有《王制義證凡例》。

今學十四篇,摘其要者以傳。《王制》各篇即屬於《王制》,後再取《王制》、《禮》及先儒説注之。

曾子傳《孝經》,《大戴 》十篇,古《孝經》説也。 《祭義》亦在十篇。 雖本古學,然有專説,與古學别經不同,兹以爲《孝經》派。既取其説注《孝經》,又取《孝經》以注《記》。

《藝文志孝經類》有《弟子職》,今倣其例,取《文王世子》、《内則》、《少儀》、《曲禮》、 上半。 《玉藻》、 節取。 《保傅》六篇以爲古小學説,附《孝經》之後。此八歲入小學之所習。

《藝文志》有《周官傳》四篇,其書不詳。兹取《朝事》、《盛德》、《玉藻》、《深衣》四篇,爲古《周禮》説,取其説注《周禮》,更取《周禮》注此篇。其説有爲别家所無。此《周禮》專派。

《祭法》禮制與别經無一合者,此古《國語》説。其書從《國語》中抄出,一家言也,當引《國語》説之。舊注欲通於《王制》,故左右支絀。兹以爲《國語》專説,則無不通也。

《左傳》本古學,特《春秋》爲今經,緣經立説,每有改易之處,故禮制與《周禮》、《國語》不盡同,蓋間從今學耳。《曲禮》、《檀弓》、《雜記》中多古《左傳》説,兹取《左傳》以解三篇,又取三篇以解《左傳》。

《樂記》古樂説。樂無今説,惟取子緯説樂者互證之。

子游傳《詩》、《禮》,《禮運》、《禮器》、《郊特牲》,孔子與子游論禮事三篇,有經、有傳、有注,兹訂爲一篇,爲古《詩》、《禮》説。蓋未修《春秋》以前之言古學派也。

《禮經》不全,斷簡零篇時存兩《記》,《投壺》、《釁廟》、《遷廟》、《奔喪》、《喪大記》、《曾子問》、《明堂》、《明堂位》九篇,古《逸禮》説。其書與《儀禮》相同,兹以爲一類,取備禮制。

《喪服》古學,今學所不改者,《大傳》爲經,《間傳》、《服問》爲傳,三篇當合爲一。《喪服小記》、《三年問》皆説《喪服》者。五篇爲古《喪服》説,詳考以補《喪服傳》所未備。

兩《記》所採甚博,古史、《周書》多所徵録。兹取説史事者以爲古史派,《武王踐阼》、《五帝德》、《帝繫姓》、《文王官人》 附孔悝鼎銘。 四篇專説史事,以爲此類。

《記》有經學一門,先師説經之書也,《别録》以爲通論。今專立此門,《經解》爲主,《緇衣》、《坊記》、《表記》入焉。詳爲考證,以爲經學之準。

《記》有學禮一門,古學問程式也。《大學》爲綱,《學記》言其候,《勸學》以勉學者,《衛將軍文子》、《子張問入官》 注 ,皆弟子學成之事,並附焉。

《記》有從子學録入者,爲儒家言,《論語》之支流也,兹立爲儒家派。《儒行》、《哀公問五義》、《哀公問》、《孔子閒居》、《仲尼燕居》、《小辨》、《用兵》、《少間》、《本命》、《易本命》、《中庸》、《誥志》、《禮察》十四篇 注 爲儒家説。

《記》有陰陽五行家説,《夏小正》、《月令》是也。此别爲一派,陰陽五行家所祖。

以上就兩《記》篇目分爲十五門。

注  子張問入官:原脱「問」字,據《大戴禮記》補。

注  十四篇:實爲十三篇。

不分卷。清廖平撰。《分撰两戴礼记章句》乃廖平有感而作。廖平以为,郑玄为小戴作注,不注大戴,使东汉以后,惟小戴盛行。实际上,博士旧有二家,小戴出于大戴,单治小戴者非也。廖平以今古为统宗,两戴全录、各以类从,不依旧第,惟注明篇目所出,又因论文繁难,较之《左传》,犹觉信徙,一人之力,难以成就,因而招集十数人分篇治之。故先为发凡起例,其凡例共三类:一曰宗派类,二曰篇章类,三曰义例类。宗派类分十五门,依次为今学、古孝经、古小学、古周礼、古诗、古左传、古国语、古礼、古丧服、古乐、古史学、古学礼、阴阳、经学、儒家附论语。篇章类立二十四事为纲,依次为合篇、分篇、篇章重出,仪节相同、经传注淆乱、注论,杂篇,简册失序、辨经传、脱误、章节、句读、虚字、多立篇目、草仪注、溯原、表四代、表五等、补页、取证、求异、求同、附文、科分。义例类共二十例,依次为今古杂例、互见列,文字异同例、列国不同例、润色例、参差例、传习例、缘经立说例、阴阳五行例、史子纬例、沿革例、宜俗例、意起例,行事私论例,因事改易例、先后例、同实异名例、同实异实例,译改例、傅闻例、迟早例、坠佚例。廖平至晚年,因所见有变,于宗派门类,略有更订,至于篇章义例,则沿袭旧说。论篇章分合,多有臆断之嫌,其他各条,则大体固甚美善,足资研讨。此书有光绪中 《蛰云斋丛书》本,光绪十二年 (1886年) 《四益馆经学丛书》成都刊本,民国十年 (1921年) 四川存古书局《新订六艺馆丛书》汇印本。

猜你喜欢

  • 用间篇第十三

    (解题)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在以攻为主。郑友贤曰:或问间何以终于篇之末?曰:用兵之法,惟间为深微神妙,而不可易言也;所谓非圣智不能用间,非..

    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火攻篇第十二

    (解题)曹操曰:以火攻人。王晳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基博按:此篇历举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以火攻佐战胜攻取。今之交战国,有以空军大举轰炸,而毁敌人之人民财产,物资军需者,不必古今异宜也。孙子..

    1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地篇第十一

    (解题)张预曰:用兵之地,其势有九;此论地势,故次地形。基博按:此篇勘《地形篇》未发之蕴而补其义。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训义)曹操..

    1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地形篇第十

    (解题)王晳曰:地利,当周知险、隘、支、挂之形也。张预曰:凡军有所行,先五十里内山川形势,使军士伺其伏兵;将乃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知其险易。故行师越境,审地形而立胜,故次行军。基博按:行军必明地形..

    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行军篇第九

    (解题)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基博按:《孙子》以为通于九变之利者,乃可以择利而行军,故以《行军》次《九变》。然行军而不知处军,则何以自立于不败而为不可胜;不能相敌,则何以不..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九变篇第八

    (解题)王晳曰:晳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或曰九地之变也。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基博按:世之为军争者,往往知进而不知退,..

    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军争篇第七

    (解题)曹操曰:两军争胜。李筌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曰: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基博按:形之而知虚实,则可举军可争利;故以军争..

    10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虚实篇第六

    (解题)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虚实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势篇第五

    (解题)曹操曰:用兵任势也。王晳曰: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基博按: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敌之日。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形篇第四

    (解题)王晳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基博按:形者,形敌之可..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谋攻篇第三

    (解题)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李筌曰:合阵为战,围城曰攻,故以次战之下。基博按:谋与计不同:计者兼政略而言,筹之于未战之先;谋者指战略而言,决之于临战之日。谋攻以次作战之后者,一以战胜而后攻取,攻乃..

    9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作战篇第二

    (解题)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陈启天曰:作,有兴起造作之意。作战,谓发动侵略战争也;与现代所谓作战有别。基..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计篇第一

    (发凡)基博按:《汉书艺文志》著录兵家四种:曰权谋,形势,阴阳,伎巧。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伎巧者也。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穷,以轻疾制敌者..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头语

    孙子章句训义,仆旧日之所刊也;新战史例,则今之所增订也。往者德国兵家克老山维兹诏人:欲学兵法,只有读史。人谓理论为事实之母;不知事实乃理论之母;无事实,无理论;而有理论矣,苟不能验之以事,抑亦无征不信..

    8 孙子章句训义 2025-08-26
  • 卷九 礼记

    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 礼记出于荀卿 礼记篇目之分类按《礼记》四十九篇,有记礼,有记言。记礼之文,与《礼经[29]》相经纬;记言之文,与《论语》相表里。记礼之文,凡宏纲阔目,著《仪礼》者,则为解释之体;而..

    10 古籍举要 2025-08-25
  • 易生行譜例言

    一、生行不同《大傳》云:「居而觀者,易之序也。」是無文字之先,别有要義。舊説生卦者皆草率粗野,堆垜分合,近於兒戲,求之經傳,毫無依據。按易孳乳相生,宗支長少,最爲森嚴。經有祖妣、婚構 注 之名,傳有父母..

    28 周易类 2025-08-09
  • 四益易説

    「三易」之説出於《周禮》。自劉歆以來,説《易》者皆以文周作經,孔子作傳。「三易」之説,疵病百出。十翼 即《易傳》别名。 出於孔子,自歐陽公以下疑者數十家。東漢之初,古文家但云文王作《易》,馬、陸又添出周..

    18 四益易说 2025-08-09
  • 易經古本

    《大傳》以往來順逆,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是古法本有順逆兩行,故合上下經諸卦有順逆兩讀,而每卦又有順逆兩讀之法。上經主内,順行,每卦由初而上,舊讀不誤。下經逆行,主外,每卦當由上初而下。若竟移易經..

    30 易经古本 2025-08-09
  • 易經古本序例

    《易》之爲書也不 讀爲丕,大也。以泰否爲亨,由小推大。 可遠, 《論語》:小道可觀,致遠則泥。《尚書》、《春秋》王伯之道,不可致遠。惟《易》、《詩》皇帝之法,乃以致遠,遠則大。 爲道也屢遷。 「利用爲依遷..

    17 易经古本 2025-08-09
  • 井研縣藝文志

    《易經古本》一卷,附《十翼傳》二卷,廖平編。考《易》以反易、變易爲主,《大傳》云:「《易》之爲書也,變動不居,周游六虚,上下無常,剛柔相易。」平因用其例,編爲反復繫辭之本。其書用《大傳》「《易》之爲書..

    19 易经古本 2025-08-0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