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卦第七
选将以道,选将以德
将为师之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题解】
师是军队的编制系列之一。周代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故师旅又成为军队的通称。《易经》的师卦也早有此意。其卦辞意为,出师征战,要符合正义,任命德才兼备的统帅带兵,方可以吉祥而无过错。
在这里,《易经》师卦用短短六字,概括了两条具有普遍哲理意义的军事原则,这就是一要师出有名,为正义而战,二要精选良将,用人得当。用兵圣孙子的话来说,两者均是衡量战争全局的谋略中,最重要的五事之一,即所谓道与将。
所谓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之生,而不畏危;所谓将,就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也就是说,出师讨敌,一是要符合道义,兴正义之师,如保家卫国,伐叛讨逆等,这样才能上下同心,共存共亡,生死不惧,勇往直前,夺得胜利。二是要选用多谋能战,守信诚实,仁善爱兵,勇敢果断,严格治军的将领。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上和军事指挥上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
师,[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晏曰:师者,军旅之名。]贞①,丈人②吉,[朱熹《周易本义》:丈人,长者之称。王船山《周易内传》:丈人,为壮猷之元老。]无咎。
【注释】
①贞:卜问。
②丈人:受尊敬的老年人。
【译文】
师卦象征军队占卜的结果是,老成持重的长者统兵可以获得吉祥,没有危险。
【解说】
师卦是阐述军队、战争之事的一卦,比较忧苦。师这里指军队之师。丈人,意即资历、威望、能力、功绩很高,能服众的大人,《孙子兵法》首篇就强调统帅的重要性,要求兼备智、信、仁、勇、严。师卦开篇与《孙子兵法》开篇可谓所见略同。
师卦图
师,有师旅之义,《彖》辞为众之义。无众则无师旅。师卦坤上坎下,水在地下,坤为顺,坎为险,坤为民,坎为兵,意为寓兵于民。
【原文】
《彖》曰:师①,众也。贞,正也。能以②众正,可以王③矣。刚中而应④,行险而顺⑤,以此毒⑥天下,[王弼注:毒,犹役也。]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注释】
①师:军队。
②以:使。
③王:这里作动词,成为君王,统治天下。
④刚中而应:师卦只有九二是阳爻,正好处在中位,所以说是刚中。六爻之中另一个处于中位的是六五,是阴爻,阴阳相应,故称为应。
⑤行险而顺:师卦的卦象是下坎上坤,坎表示危险,坤表示平顺、柔顺,所以说行险而顺。
⑥毒:通督,治理,安定。
【译文】
《彖传》说:师是部属众多的意思。贞是坚守正道的意思。能够以正道率领众多的部属,便可以成为君王了。统帅刚直,虽遇险却又能一帆风顺,凭借这些来治理天下,百姓纷纷服从,当然会吉祥,又哪来灾祸呢?
【解说】
彖辞也进一步讲明统帅要求和缘由,统帅能够保持中正,师卦为九二一个阳爻统帅五个阴爻,有号召力,能众正,可以为王。九二刚爻位居下卦中位,所以说刚中而应,表明统帅刚强有力,有谋略能行险而顺。师卦上卦为坤,坤为顺,下卦为坎,坎为险,所以叫行险而顺。战争必然带来苦难,而民依然愿意跟从他。真是达到了孙子说的令民与上同意,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的境地。这样的统帅无不战无不胜,最后夺取胜利。
【原文】
《象》曰:地中有水①,师。君子以容民畜②众。[朱熹《周易本义》: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与民,故能养民,则可以得众矣。]
【注释】
①地中有水:师卦,上坤为地,下坎为水,所以说为地中有水。
②畜:通蓄。
【译文】
《象传》说:大地中藏聚着水,就好似民众中包含士兵。君子应效法这种品性,包容百姓,蓄聚民众。
【解说】
师卦为坤上坎下,坤为地,坎为水,上下合象为地中有水,称为地水师。地中有水就是在地势低的地方能聚集水,所以有聚众、会师之象,用以象征军旅。大海聚集地中最多的水,要像大海一样开阔包容,容纳百川,以容民畜众。
【原文】
初六,师①出②以律③,[孔颖达《周易正义》:律,法也。]否④臧⑤凶。[朱熹《周易本义》:否臧,谓不善也。]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注释】
①师:军队。
②出:出发。
③律:纪律。
④否:不。
⑤臧:隐藏。
【译文】
初六,军队出发作战必须以严格的律令约束,否则必有凶险。
《象传》说:军队出发作战必须以严格的律令约束,说明丧失军纪必遭凶险。
【解说】
师旅的第一要求就是军队纪律,这一下就点到了部队是否具备战斗力的要害精髓。历史上著名的军队无不是军纪严明的部队。孙武以严明军纪可以把一支由妃子宫女组成的队伍,训练成令行禁止、敢于赴汤蹈火的队伍。军纪严明更可以得到人民百姓的拥护,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不久,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纪要求,成为红军取得胜利之本。在卦象中,初六居于坎卦,坎为水,水平故又象征执法公平(同蒙卦初六爻以正法也)。所以首先要师出以律。
【原文】
九二,在师①中吉,无咎②。王三锡③命。[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引朱骏声曰:《周礼》一命受职,二命受服,三命受位。《曲礼》: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车马。]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尔雅释言》:怀,来也。]
【注释】
①师:指军队。
②咎:灾祸。
③锡:同赐,赐予。
【译文】
九二,统兵率众刚毅持中,可以获得吉祥,不会遭到灾祸。君王多次奖赏委任。
《象传》说:统兵率众刚毅持中,可以获得吉祥,说明得到了上天的恩宠。君王多次奖赏委任,是说他心中想着奖赏臣下,怀有安定天下万方的志向。
【解说】
古代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九二中爻位于中军大帐,即在师中。因为九二中正,又与上卦中爻六五正应,五位为天子位,所以九二是承天宠也。自然吉利无咎。六五天子不断嘉奖九二统帅,又九二与六五相隔三个爻位,所以爻辞谓王三锡命。宠誉甚隆,是以慑服万邦。
【原文】
六三,师或①舆②尸,[朱熹《周易本义》: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大无功也者,释舆尸之义,以其舆尸,则大无功也。]
【注释】
①或:有。
②舆:车,车厢。这里作动词用,以车载物。
【译文】
六三,出师归来舆车满载尸体,有凶险。
《象传》说:出师归来舆车满载尸体,说明打了大败仗。
【解说】
六三为什么不能行险而顺,反而是用车(舆)拉着尸体,大败而归呢?这是因为六三是柔爻居刚位,不正,又处于下卦坎险中,还与上六敌应。凡此种种,此时它前面面临的坤就不是代表顺,而是代表着阴和死了。
【原文】
六四,师①左次②,[程颐《易传》:左次者,退舍也。]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注释】
①师:军队。
②次:驻扎,驻留。
【译文】
六四,率军退守,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率军退守,不会有什么灾祸,说明没违背用兵常规。
【解说】
四位常有进退,如乾卦九四所说或跃在渊。古代行军以左为退,次为驻扎。师左次就是退军驻扎。六四爻柔居柔位,因为柔弱无力,周围又没有相比(异性爻相邻为相比)、相应,所以选择退却是正确的,柔爻居柔位,位正,无咎。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也未失常也。
【原文】
六五,田①有禽,[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田,猎也。]利执言②,[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执言,犹执讯也。]无咎。长子帅师,弟子③舆尸,贞④凶。[王弼注:柔非军帅,阴非刚武,故不躬行,必以授也。授不得王,则众不从,故长子帅师可也。弟子之凶,故其宜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⑤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⑥也。
【注释】
①田:打猎。
②执言:执行原来说过的话,原有的许诺。
③弟子:次子,引申为天德小人。
④贞:正。
⑤中:正。
⑥当:合适。
【译文】
六五,田里有禽兽,利于捕获,不会有灾祸。委任刚正不阿者统兵打仗,任命无德小人必将车载尸体败归,说明前者成功,后者失败。
《象传》说:委任刚正不阿者统兵打仗,说明用人得当。委任无德小人必将车载尸体败归,说明用人不得当。
【解说】
师上卦坤为地为田,禽在古代是飞禽走兽的统称,坤于此表示田猎。六五为天子,天子狩猎应该有理由有执获(利执言,言是说明理由)。古代狩猎常常就相当于军演。天子一般不能御驾亲征,故狩猎应有收获以示战争有俘获。六五位高又中正,但为柔爻居刚位,失之柔弱,九二统帅一阳统五阴,众望所归,能众正,可以为王,功高震王,所以六五天子贞凶。
九二、六三、六四爻组成互震,震代表长子,古人以立长子为正。又因为九二长子中正,所以他帅师名正顺。坎为中子,为险,他帅师名不正,言不顺(使不当也),所以就遇险大败,拉着尸体跑回来了。
【原文】
上六,大君①有命②,[孔颖达《周易正义》:大君,谓天子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大君,圣人也。]开国③承家④,[程颐《易传》: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⑤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谓五多功,五动正位,故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⑥也。
【注释】
①大君:君王。
②命:指战争结束时论功行赏的命令。
③国:诸侯国。封为诸侯,建立侯国。
④家:士大夫的采邑。
⑤小人:无德无才之人。
⑥邦:国家。
【译文】
上六,君王颁发诏令,册封诸侯赏赐大夫,小人不可以重用。
《象传》说:君王颁发诏令,是为了论功行赏。小人不可以重用,是因为那样做必将危及国家。
【解说】
上位为宗庙位,此爻明确地讲述其地位。古代打仗前后都要在宗庙举行隆重仪式以誓师或凯旋颁赐,这里讲战胜归来,在宗庙前论功颁奖(以正功也),立大功者封疆裂土,立小功者赐予采邑,上卦坤代表土地、国土,所以说开国承家。但不能奖赏小人,否则会乱国。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选字注音,并对生僻字重复注音,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和解说,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汇集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历代名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