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卦第十
言而有信,行而有礼
履卦要求人们按礼制法律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题解】
履在汉语中的词义主要为行走与鞋子,引申为实践、脚步等。今人的所谓履行、履约,或指按一定的准则约定完成自己的义务,或指一方按双方的合同诺言行事,即都有循制而行的意思。按易家的本意,履卦出现于小畜之后,是因为物产蓄积得较为丰富后,才会有礼仪的制定和认真地履行,才会促使人们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制礼习礼,行善养德,即《序卦传》所谓的物畜然后有礼。所以小畜卦后接着的是履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履就是礼,履德就是礼德,就是人们按礼制法律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言而有信,行而有礼,使人成其为人,而不是只知蓄积私财,满足私欲的无礼无义之徒。这确是履德真义。从履卦在事业和人际关系上给人的启示看,在上下级关系森严而紧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上下级的职责和扮演的角色。下级对上级要悦色和颜,小心谨慎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切不可眼不明而胡言,脚不稳而妄行,冒犯闯祸而遭斥。而上级也不可倚权仗势,过于刚毅果决,一意孤行,以免脱离群众,招致恶果。
【原文】
履①虎尾,[《说文》:履,足所依也。王弼注:履虎尾者,言其危也。]不咥②人,[徐子宏《周易全译》:咥,噬,俗语说咬。]亨③。
【注释】
①履:踩,践履。
②咥:咬。
③亨:通,顺。
【译文】
履卦象征跟在老虎后面踩到它的尾巴,但猛虎不咬人,诸事顺利。
【解说】
《序卦》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意思是仓廪实而后礼节。履即是礼。所以小畜后是履卦。这两卦是正覆关系。履卦下为兑卦,兑表示西方,西方在中国星象学里为白虎,故兑为虎。兑在下,又在履卦,所以说履虎尾。兑又为悦为口,乾为人(见需卦上六爻辞),所以说不咥人。有惊无险,故亨。
【原文】
《彖》曰:履,柔履刚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坤柔乾刚,谦坤籍乾,故柔履刚。]说①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②帝位而不疚③,光明也。
【注释】
①说:同悦,喜悦。
②履:履行、实践,就是从事。
③疚:病痛。
【译文】
《彖传》说:履卦卦象是说以柔顺触犯阳刚。以和悦应对刚强,因此说跟在老虎后面踩到它的尾巴,但猛虎不咬人,诸事顺利。表明卦的九五阳爻处位得正,有中正之德,小心登上帝位而内心无所愧疚,因为其行为光明磊落故前途一片光明。
【解说】
履卦柔爻在三位,以悦(兑,说)对乾(人),心中坦荡,光明正大,登高也不愧对天。履卦九二、六三、九四爻组成互离,离为火为光明。
履就是礼,懂礼之后,即使恶虎也变得温良,履险、登高都坦然无比,这也许就是履的作用。
【原文】
《象》曰:上天下泽①,履。君子以辩②上下,定民志。[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君子,谓乾。辩,别也。乾天为上,兑泽为下。谦坤为民,坎为志。谦时坤在乾上,变而为履。故辩上下,定民志也。]
【注释】
①上天下泽:履卦,乾为天,兑为泽。
②辩:通辨。
【译文】
《彖传》说:上面是天,下面是泽,这是履卦的象征。君子应循此理辨明上下等级秩序,统一百姓的尊卑意识,安定民心。
【解说】
履的卦象是上卦乾为天,下卦兑为泽,即上天下泽,称为天泽履。上天下泽,尊卑有序。这种上下尊卑的关系确定就是礼,礼制就使平民安分守己。
【原文】
初九,素①履往,[王船山《周易内传》:素如《中庸》素其位之素,如其所当然之谓。]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②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独行愿者,释素履之往,它人尚华,己独质素,则何咎也?故独行所愿,则物无犯也。]
【注释】
①素:平素。
②愿:志愿。
【译文】
初九,平素志向小心翼翼行走,以淳朴态度有所向前不会有灾祸。
《象传》说:平素志向小心行走前往,说明初九独立不倚,自己实现志愿的精神。
【解说】
履卦是由消息卦夬卦(上位为阴爻,下五位为阳爻)的上六与九三换位而来的。柔爻来到六三,其他刚爻位置都依次往上提升,只有初九、九二地位没变,和平素一样,所以叫素履。我行我素即独行愿也。真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宠辱不惊,不管什么繁文缛节。素履朝天也许就是礼的至高境界,所谓大雅似俗。
【原文】
九二,履①道坦坦②,[徐子宏《周易全译》:履道,履行道义。]幽人③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④不自乱也。
【注释】
①履:行走。
②坦坦:平坦,坦荡。
③幽人:隐士,不为人们所知的人。
④中:中正不偏。
【译文】
九二,心怀坦荡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隐士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象传》说:隐士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这是说行为中正而不为世俗扰乱自然不会迷失方向。
【解说】
九二爻居下卦兑中,中正坦荡不自乱。九二又与六三、九四爻组成的互离,离为火为目,兑为毁坏(见小畜九三爻辞),目坏之人即为幽暗之人,它与初九一样不改初衷,九二应当是出现在地面欲有所作为的时候,但由于上六下降到六三后,它应升未升,所以有幽怨,但能守正不自乱。所以贞吉。
【原文】
六三,眇①能视,[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离目不正,兑为小,故眇而视。]跛②能履③,履④虎尾,咥人,凶,武人⑤为⑥于大君⑦。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⑧也。跛能履,不足以与⑨行⑩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注释】
①眇:一目盲。
②跛:一腿瘸。
③履:指行走。
④履:踩着。
⑤武人:只有武勇而没有文才的人。
⑥为:帮助。
⑦大君:国君。
⑧明:看清楚。
⑨与:一同。
⑩行:行走。
【译文】
六三,眼睛失明而强行去看,足跛不便而勉强行走,踏到虎尾后而被它咬,是灾祸。这就像刚愎自用的人称帝治国一样。
《象传》说:眼睛失明而强行去看,是不能看清楚物品的。足跛不便而勉强行走,是不可能一同外出远行的。被猛虎咬的凶险,说明所处居的位置不适当。刚愎自用的人称帝治国,说明他不量力而行。
【解说】
眇人目坏但没瞎,就是看不清楚,跛子能走就是走不远。这是说六三柔爻居刚位,不正,又乘刚于两个刚爻之上,却仗着于上九正应,众阳爻的追捧,志愿比刚爻还大,想做大王(大君)。这恐怕走不远,这是无礼非分之想,必然凶多吉少。
【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①[徐子宏《周易全译》:愬愬,恐惧的样子。]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志行者,释愬愬终吉。初虽愬愬,终得其吉,以谦志得行,故终吉也。]
【注释】
①愬愬:恐惧。
【译文】
九四,踩到虎尾,十分惊惧,终将获得吉祥。
《象传》说:十分惊惧,终将获得吉祥,说明戒惧而谨慎能施行其志向。
【解说】
九四面对下面兑虎,虽然虎不吃人,但不免战战兢兢(愬愬)。虽然小心无大事,其实,柔爻从上九下到六三,比合、支持九四,九四直接获利,志得意满,志行也。《水浒传》中有这样一节: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官府查明此事,遂派雷横、朱仝二都头带队捉拿晁盖。朱仝与晁盖私交甚好,想放晁盖一马,于是想尽办法拖住雷横,放走了晁盖。其实,雷横本心也想帮晁盖,但毕竟人心难测,朱仝的小心谨慎还是有必要的。
【原文】
九五,夬①履②,贞厉③。[王弼注:得位处尊,以刚决正,故曰夬履,贞厉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注释】
①夬:决,果决武断。
②履:行,行动。
③厉:凶险。
【译文】
九五,武断果决地小心行走,守持正固以防危险。
《象传》说:武断果决地小心行走,守持正固以防凶险,说明自认以正道守其职位。
【解说】
这是明白无误地讲履卦由夬卦变来。九五是至尊之位,但九五此时身在乾中,又于九二敌应,过于乾刚独断,这样下去,它的位置就可能塌陷。夬意为垮塌、崩溃,所以夬履,贞厉。易道认为,上下尊卑的秩序虽不能乱,但天道讲究谦卑,上层的人应多听听下层的人的意见。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原文】
上九,视履考①祥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考,稽。详,善也。乾为积善,故考详。]其旋③元④吉。
《象》曰:元吉在上⑤,大有庆也。
【注释】
①考:察。
②祥:吉凶。
③旋:周旋,引申为圆满。
④元:大。
⑤在上:这是以上九的爻位为说的,上九是履卦最高的爻位。
【译文】
上九,回顾全卦,考察祸福,其过程是圆满而大吉的。
《象传》说:本卦大吉以上九结果,说明大有喜庆。
【解说】
上九居高临下,考察吉凶,上九与六三正应。六三中在互离中,离为目,故为视履,上九是从六三旋返上来,因为有全卦唯一柔爻相应,所以元吉大庆。柔为小,所以上九爻辞还是强调,居庙堂之高的人还是要体察、体谅小人物们,才能吉祥如意。总之,履礼要求大家既不能像六三那样非分、妄想、乱礼,也不能像九五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而是要如初九、九二安分如常,如九四小心,如上九体谅下情。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选字注音,并对生僻字重复注音,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和解说,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汇集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历代名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