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手及针穴图
2025-08-28 10:19
读医
右手图
右手图(图缺)
肺脉浮涩而短,脾脉缓而散大,命门脉缓而悠洋。
三部之脉,呼吸四至为平,反此则病。迟则寒,数则热,细缓则虚寒,细数虚热。
(右手三部∶寸属肺与大肠、关属脾与胃、尺属命门三焦。)
左手图
左手图(图缺)
心脉悠洋缓散,肝脉沉而弦长,肾脉虚细(女尺宜大,四至为平,反之则病。)病脉同前。
(左手三部∶寸属心与小肠,关属肝与胆,尺属肾与膀胱。)
针穴图
针穴图(图缺)
颊车穴∶足阳明胃经
少商穴∶手太阴肺经
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
中冲穴∶手厥阴心胞络
关冲穴∶手少阳三焦经
少冲穴∶手少阴心经
凡六穴应病行针。
《喉科指掌》,6卷,清代张宗良(留仙)撰。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卷1列咽喉大纲,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寒、火、湿、毒主论;次述喉舌分经,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较切于实用。卷3至6为咽喉诸疾,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 张宗良,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吴县人。生平精研医理,尤擅长喉科,颇有治验,名噪姑苏及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一带)。张氏诊治喉证,重视神、气、脉,以及局部色泽、声音高下沉浮等。编有《喉科指掌》6卷(1757),论喉科诸症及针灸、制药诸法,附以图说,为影响较大的喉科专著。另有《咽喉秘集》(又名《喉科秘旨》、《喉科要旨》、《急救喉证全集》),系与吴氏(名佚)合编。 在《喉科指掌》目录之前,有“云间世医张宗良留仙氏著,男源一初校字”的署名。由此可知,此书是经其儿子源一校勘后刊印的。正文前有浙江提督、兵部左侍郎彭启丰撰写的序,序中在评价张宗良的医术时说:“素精医理,其于咽喉一科究心益深且久”,张氏总结自己在喉科的临床经验,“采辑成方,参以己见,条例详细,汇集成编。自神气脉理,以及色之青红紫白,音之高下沉浮,一一皆有注释,了然指掌,较若列眉,合诸所治之症,如灯取影,百无一失”。由此可见,张氏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