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植物第九
《説文》:耑,物初生之題也。今揚州謂艸木初生微芽爲耑子,讀如顓。
《説文》:茇,艸根也。北末切。今浙江謂艸木根爲茇頭,音轉如匍,猶鬻之音轉爲鋪矣。
《説文》:茻,衆艸也。經典相承作莽,因以形狀艸多。《楚辭九章》曰:艸木莽莽。今浙東謂艸稠爲莽。因以形狀物盛。《呂氏春秋知接》篇:何以爲之莽莽也?《漢書禮樂志》:莽若雲。浙東亦謂细物茂密爲莽。
《爾雅》:戎叔謂之荏菽。郭璞曰:即胡豆也。今四月大豆通言蠶豆,廣東曰馬豆,四川謂之胡豆。戎、胡、馬皆大也。
《廣雅》:豆角謂之莢。《呂氏春秋審時》篇:得時之菽,其莢二七以爲族。今人數豆猶云若干莢。
《爾雅》:荸,麻母。《釋文》:孫音嗣,即枲也。今浙西謂枲爲荸麻。
《説文》:秕,不成粟也。今謂不成粟者爲秕穀,轉入如畢。俗字作癟,無以下筆。
《説文》:葑,須從也。須從者,葑之切音,後變爲菘。蘄州謂白菜爲葑,音正作須從切。案:《方言》:蘴、蕘,蕪菁也。郭璞曰:今江東音嵩,字作菘。《經典釋文》云:江南有菘,江北有蔓菁,相似而異。
《爾雅》:𦾴,皤蒿。元寒、歌戈對轉,今言𦾴菜聲如波菜。
《爾雅》:葴,馬藍。今人摘食其芽,謂之馬藍頭。
《爾雅》:莙,牛藻。《説文》讀若威。《左傳》言薀藻,薀即莙也。《釋文》音紆紛反。浙江謂藻爲莙艸,讀紆紛反。
《爾雅》:薢茩,�光。郭璞曰:或曰菱也。今山東棲霞謂菱爲菱薢,郝懿行説。
《爾雅》:芍,鳧茈。郭璞曰:苗似龍須而細;根如指頭,黑色,可食。今通謂之鳧茈,音如蒲齊,俗作荸薺。
《三蒼》:瓤,瓜中子也。〈《經典釋文》引。〉范汪《療黄疸散方》曰:取瓠子白瓤及子熬令黄。〈《外臺祕要》卷四引。〉是謂瓤即實。《爾雅》郭璞注曰:莖中有瓤。今人皆謂瓜實爲瓤。
《説文》:薄,林薄也。平陽一樹亦稱薄子,薄讀若博。若一卒亦稱軍矣。
《廣雅》:科,本也。今人謂一本樹或曰一株,或曰一科。
《説文》:𣚑,斷木也。徒刀切。凡全木斷木亦得互受通稱。《易》言臀困于株木,此朽株也。今通語雖斷木亦曰一根;福州雖全木一本亦曰蜀𣚑。蜀者,福州言一也。
《説文》:松,木也。《唐韵》及宋《廣韵》皆祥容切。今所在皆作相容切,廣東廣州、湖北蘄州獨得正音。
《説文》:樣,栩實。徐兩切。栩即今櫟,樣俗作橡。蘄州謂櫟實爲櫟樣子,音正作徐兩切。
《爾雅》:櫬,采薪。采薪即薪。樊光日:荆州曰柞木、采木。王引之曰:柞一名櫟,一名樣,一名采。《韓子五蠹》篇曰:采椽不斲。韋昭《漢書注》曰:采椽,櫟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索隱引。〉《漢書司馬相如傳》應劭注:櫟,采木也。今蘄州亦謂櫟實爲櫟櫬子,櫬讀如薪,去聲。
《詩秦風》:山有苞櫟。陸璣疏曰:今柞櫟也。今登、萊、青人謂櫟爲柞;或謂之苞櫟,音如樸盧,或如薄羅。郝懿行説。
《説文》:襥,棗也。王引之曰:《大雅》:芃芃棫樸。《爾雅》:樸,枹者。謂皆即㯷字。今自徽州以東至於江南、浙江皆謂白棗爲白㯷棗,㯷讀裴遇切。
训诂书。近人章炳麟撰。11卷,前有自序,后有刘光汉(师培)、黄侃二序。全书搜集方俗异语800多条,均按类编排,计《释词》第一、《释言》第二、《释亲属》第三、《释形体》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天》第七、《释地》第八、《释植物》第九、《释动物》第十,共10类,类各1卷, 第十一卷是《音表》。作者学问博大精深,对古今音尤有深入研究,故能从声音、训诂以通古今之变,能从时地出发,说明词语的错综演变,能够“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求之”(清戴震语);解释一词,广征博引,参伍验证,穷究其源。如《释亲属》第三:“《广雅》‘翁、公、叜、爸、爹、㸙,父也’。今通谓父为爸,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或谓之爹。惠、潮、嘉应之客籍谓父为叜,音如宿;或书作叔,非也,世无以叔呼父者。公称今多移于王父,曹州无赖相为老㸙,依曹宪止奢反。”为我国词源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末附《岭外三州语》一卷,为考释惠州、嘉应州、潮州客家方言中部分词语源流之作。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日本铅印本、宣统元年(1909)文学会社石印本、浙江图书馆校刊《章氏丛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