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沈祖荣文集 / 沈祖荣

《标题总录》自序

2025-09-18 16:27 沈祖荣文集

为编译这本《标题总录》,早已蓄有此志,因时间的不许可,与下述各种困难,未能动手。但是这种动机,总未消灭,延至民国二十一年才开始工作,现在尚未印就。每次接着同志们探寻的信息,无从答复,真是抱歉的很!

我虽一再迟延,硬要把此书编译成功的原因,我相信此书为国内图书馆必要之一种工具书籍。如编目,分类,已出版好几种了,并且是很完备的。但为标题用的,只散见于各图书馆刊物上,大抵都是片段的,所以各图书馆有用标题者,各行其是,以致参差不齐,这岂不是一个极大的缺点吗?

在决意编译此书之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采取什么标题书来作底本呢?国内向来是以分类目录代替标题目录,绝无底本之可言;国外有好几种,各有所长,最萦迴于我之心者,厥为:必如何之标题,方可适合于我国之图书呢?二十一年前我就开始选译美国图书馆协会所编之《标题总录》,以蕲合我国之用,旋译旋加探究,觉其中颇多缺憾,因之全部放弃。又经多方考虑与试验,方采《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总录》,作为编译的根据,它的长处,完全是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的书籍,编成一部很大的标题总录,比较实用。

我采用此书为底本,恐怕有人不以为然,第一以为译文不合口味;第二底本内容太多,条目太详,用之于我国图书馆,未免不合实际。这两层我曾想到,须知我国许多新学术,没有哪一件,不是由国外介绍来的。在二十余年之前,我们开始创办图书馆的时候,仿佛是赤手空拳,无所凭藉,不得已我才编《仿杜威氏十进分类法》一个薄本,是含有聊胜于无的意思。后来有些完备的编目法与分类法出来也就足够我们的需用了。这一回编译标题总录,也不过希望将来能有别的完备的编著而已,至于内容太多这又何妨?我们采用的时候,有则采用,无则不用,还要想到我国图书馆是正在发展,假如书籍到了充足的时候,我们所利用的工具书,岂不是多多益善了吗?

我虽采用《美国国会标题总录》作底本,但是在编译时,有增的,有减的。这种增减,是我应该负责的,我的用意,一不是好奇,二不是满足于原著,实在是想求合乎我国图书馆实际的用途。我想这一点意思,可以获得原著者谅解,而国内同志,亦必表同意的。至于原著,有一种长处,我应当介绍出来的,就是在条目之后,附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号码,今已完全加上,对于我国图书馆之用国会分类法者亦可有相当的便利。

本录分为两部分,一为英汉部,一为汉英部。英汉部凡七百余面,约当原书之半。希望用之者,由英文名词,可以检得中文相当之名词;由中文名词,亦可在汉英部检得英文相当之名词。在中国图书馆中西文图书标题皆可采用,外国图书馆中之中文书籍,用之亦可减少若干困难。

是录之中可以批评指出甚多,草创之作,亦殊难望其能尽善,其中我自己亦感觉有:中国书不常用之标题,或中国书常用而录中无有或竟有完全不适宜于中国书籍的。

谈到困难问题,有的多在编译之先,假如是能预知的话,恐怕还不敢动手,这些困难问题,都是极麻烦,极琐碎的,兹略举几点如下:

a.编译此录,较之编译普通的书籍,所遇困难为多。译书不外直译或意译,上下一贯就完了,但此书完全是名词,有许多名词,中文尚未有过,须自行揣摩铸造。

b.中国对于新用名词,是没有标准的。多数科学名词,几乎未有两部字典解释相同者,往往一名词,虽参考数种工具书籍而未能折中一是的。就国内较重要文化机关所审定的名词而言,从前科学社所用的名词,有许多不适用了。幸近国立翻译馆及教育部所审定出版之科学名词表,可资借助,但前已采用者兹又逐处改正,其工作亦殊困难。

c.如遇一个标题的后部比前部重要,就采颠倒形式的方法。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可作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如此,各种化学之书都归纳于化学标题之下了。编译时虽尽量保存英文原有形式,但在中文中难以颠倒者则依中文之习惯,如性教育、性伦理等,无须作为教育,性;伦理,性等。如果是一个习惯的名词,后部不一定比前部重要,那也无须采这颠倒的方法了。

分析化学虽然也是常用的名词,但检查的人不定检查分字,恐怕还是检查化字的居多。如果不倒置起来,于方法上固然不错,但于实用上,反多不便。再者将各类化学之书,统置于化学之下,在学理上固属如此;性伦理之书,如照化学排列归纳于伦理之下恐于学理亦有不合。

d.全录排检之方法,亦一难事。目下各家所发明之检字法虽多,充分实用者尚少。是录英文仍依字顺排列,中文则采王云五氏四角号码排列法。对于复词,或短词标题名称,前后虽时有分散之弊,然检查尚觉比较容易,迅速,故仍采用之。各名词下之参见各名词之先后次序,亦依四角号码排列。为此,排列上费力不少,要费几道手续。如先译在书上,次抄在卡片上找出四角号码,依号码排列,末又再腾上原稿。

e.照说校对,应该谈不上有何困难,此书则不然。其他的校对,无论是译文,或作品,只须一对于校对有经验之人,可以放心。因为负校对责任者,一看到文气不通,就知道是排字者的错误,可以对照原文,加以修改。但此书完全不同,而且又是各种的名词,须逐字的校对,没有文气可以帮忙,既须校改排版上之错讹,又须对名词前后是否一致,翻译是否尚可改良,加以推究。如名词修改后,则参见下所用同样亦须修改。所以我在百忙之中,还要亲自复阅,但错误之处,仍多不免。

此外还有一点,说出来是好笑的,就是印刷一项,不知经若干次的交涉,费了多少的气力。先与武汉几个较大的印书馆接洽,都不成功,后来由本校教员格拉塞君介绍到武昌天主堂方济印书馆商洽,始有头绪。他们已经印了一个多月,印出百余面,忽然来函谢绝。宁可牺牲这工程和印费,这个原因,第一中英字夹着印,而且又是极麻烦的一桩事;第二所印的一千余面都是名词,有许多专门名词新字没有现成的,实不够用,有时添刻这个字有时添刻那个字;第三送稿校对,是一日几次,有时是觉着先前所用的名词不妥当的,有时是查出前后不一致的,因此常常改换,有时四角号码之改正稿子也必须送审阅修改;第四所印的纸张及印刷油墨等,价目骤涨。该馆很诚恳的向我说明,不但是费时,麻烦,且须赔本八百元以上,所以决意不印。我于不得已中复与天主堂神父磋商,原来合同,不得不加以修改,排印之时,中英大小字体,夹杂进行,且馆中字模不多,所以历时二年余,幸该馆热心赞助,始底于成。此在普通商业组合中,殊难觅此种诚挚合作之精神的。

至于印刷上,如有可取之处,则该方济印书馆之功。该书馆于三次校对之后,仍允许加减改正,良可感激的。

是篇之成,我当竭诚感谢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普迭南博士(Dr.Herbert Putnam)允许选择该馆所编标题总录;我国教育部王部长撰赐鸿文以为之序并奖勉有加至为感愧;并感谢以下作者,如国立编译所编《物理名词》、《化学命名原则》、鲁德馨氏《医药辞汇》、刘汝刚氏《汉英医药辞典》、舒新城等《中国教育辞典》、王杰氏《英汉军用辞典》、周鲠生氏《国际公法》、高一涵氏《欧洲政治思想史》、胡超然氏《药品大全》、杜其堡氏《小学自然科词书》及商务印书馆《教育大辞典》并《百科辞典》,于编纂时获益不少。

最末就是为此书所帮忙的我要感谢他们,如毛坤君计划排检,汪长炳、汪应文、袁仲灿、程长源、张正义、尤明轩、骆继驹、李竹虚诸君,有的帮忙校对,有的帮忙排写,有的帮忙誊录稿子,各抒所长,均出力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此书出版的缘故,也是因为他们很热心的帮助我。

是篇遗漏之处,自知不免,海内外同志,凡有匡正,无任欢迎,终期于再版之中,能充分改革其不当,而能合乎我国图书馆实际之用,则幸甚矣。

***二十六年六月沈祖荣谨识

(见沈祖荣编著《标题总录》,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7年出版)

本书搜集了沈祖荣先生于1916—1944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章共46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内图书馆的发展概况、国内图书馆教育工作的思想概况、图书馆学教育和档案管理学教育的开创与推进的史实,也介绍了一些欧美和日本图书馆的概况,是一本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历史的文献。

猜你喜欢

  •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互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潮州韩文公庙碑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1],傅说为列星[2],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日 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1],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李氏山房藏书记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1],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2],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1]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2]。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1],云龙山人张君天骥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1];汉武得鼎,以名其年[2];叔孙胜狄,以名其子[3]。其喜之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唐代李昭道画迹

    此图出自〔明〕顾炳辑《顾氏画谱》。凌虚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示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1]。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2],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教战守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1],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决壅蔽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1],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知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1],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1],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

    1 苏轼文集 2025-09-18
  •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1],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

    0 苏轼文集 2025-09-18
  • 论范增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1],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2]。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者当以..

    0 苏轼文集 2025-09-18
  •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1],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2],所以弃其旧..

    0 苏轼文集 2025-09-18
  • 战后图书馆发展之途径

    教育与经济与武力是现代国家三大基本的生命力。今后建国的基本工作在于教育军事与经济的合一(引《中国之命运》第五章)。尤其是教育文化,也可说是各种建设的基础。图书馆的使命,正是辅助教育,发扬文化,自应在今..

    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我国图书馆之新趋势

    倭寇犯顺以来,我国各地图书馆迭遭惨炸。其全部或局部被毁的,难以数计。兹值胜利在望,我们亟应作一种和平建设的准备,而图书馆对于研究工作之促进,民智之启迪,与夫民众道德的培养,社会风气的改善,均占有重要地..

    0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图书学大辞典》序

    图书浩瀚,观者望洋。使无适宜之方法分析整理,则其功用莫由彰显,是无异于沉珠于渊,埋于玉山也。欧美各国,教育发达,科学迈进,推其奏效之原,则以图书之贡献极为伟大,故图书馆之建设,宛若星罗棋布。各级学校有..

    1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