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轼文集 / 苏轼

与侄孙元老

2025-09-19 13:27 苏轼文集

侄孙元老秀才。久不闻问[1],不识即日体中佳否?蜀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讯。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来多病瘦瘁,不复如往日,不知余年复得相见否?循、惠不得书久矣[2]。旅况牢落[3],不言可知。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及泉、广海舶绝不至[4],药物鲊酱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所要志文,但数年不死便作,不食言也。侄孙既是东坡骨肉,人所觑看[5]。住京,凡百加关防,切祝切祝!今有一书与许下诸子[6],又恐陈浩秀才不过许,只令付与侄孙,切速为求便寄达。余惟万万自重。不一一。

【注释】

[1]闻问:通音讯。

[2]循、惠:循指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东。时苏辙贬居循州,苏轼的家属留在惠州。

[3]牢落:孤寂零落。

[4]泉、广:泉指泉州(今福建泉州),广指广州(今广东广州),均为当时的海上贸易城市。

[5]觑看:细看、关注。

[6]许下诸子:当时苏轼兄弟两家分住惠州、筠州、许州和常州四处。许下指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

猜你喜欢

  • 童区寄传[1]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已上[2],父兄鬻卖,以觊其利[3]。不足,则盗取他室[4],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5],力不胜,皆屈为僮[6]。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7]。..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此图出自〔清〕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注释】[1]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公元783年,泾原士兵在京发生哗变,唐德宗仓皇出逃..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段太尉逸事状[1]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8],..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罴说

    鹿畏貙[1],貙畏虎,虎畏罴[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3]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4],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5],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6..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封建论[1]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2];其旁,出堡坞[3],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2],家不居砻斫之器[3]。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1],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桐叶封弟辨

    古之传者有言[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2],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3]。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1],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2],且请编之于令[3],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4]。臣闻礼之大本[5],以防乱也..

    0 柳宗元文集 2025-09-19
  •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樊侯庙灾记[1]

    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2]。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3],位为列侯[4],邑食舞阳[5],剖符传封[6],与汉长久,《礼》..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有美堂记[1]

    嘉祐二年[2],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3]。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4]。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5]..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养鱼记

    折檐之前有隙地[1],方四五丈[2],直对非非堂[3]。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4]。因洿以为池[5],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6],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7],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8]。微..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伐树记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1]。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2],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3]..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与高司谏书[1]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2]: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3],独..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

    五代之初,天下分为十三四。及建隆之际,或灭或微,其存者犹七国,而蜀与江南地最大。以周世宗之雄[1],三至淮上,不能举李氏[2]。而蜀亦恃险为阻,秦陇、山南皆被侵夺,而荆人束手归、峡,不敢西窥以争故地。及..

    1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释秘演诗集序[1]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2],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3],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1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1],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2]。..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1],始饮滁水而甘。问诸县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2]。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