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 福克纳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全国委员会所作的演讲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日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欢迎任何人进入我们的国家并不是我们美国人的职责,不管这个美国人是南方人也好,中部人也好,北方人也好,再说也没有这样的必要,更不用说彼此欢迎对方进入人类品性的行列了。此时此刻我们聚集在这里,走了或短或长的路,费了力气,做出牺牲,花了金钱,来到这里,这一事实便是一个证据,说明我们完成了人类精神的学徒阶段,现在已是具备人类品性的有充分资格的成年成员了。

也就是说,我们经历了崎岖的路程聚集到这里,因为我们相信,我这个字,比任何政府和语言都更加重要。我们是那样的祖辈的子孙,他们在古老的那个半球里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便打破陈旧的约束,来到新的半球,在这里可以试验他们的信仰是否能够实现。有许多次,次数真是太多了,我们要做的那个梦破灭了。可是从每一次失败中总会有几个新人站起来,他们拒绝相信失败,他们仍然相信人类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便是来再次试验的,我们不是以种族或意识形态的名义试验,而是以人类的名义,以人的精神的名义来做试验。也许我们还会失败,但是至少我们已经懂得,失败也不重要。那样的失败里甚至都没有什么桂冠可以盼望的,因为从那样的失败里还会崛起新一代的少数几个人,他们决不言败也决不气馁。

赫鲁晓夫先生说,警察国家的共产主义将埋葬自由国家。他是位聪明的先生,他知道这是胡说八道,因为自由,人类对人类精神的朦胧观念与信仰,正是他自己国家一切麻烦的原因。不过如果他的意思是说共产主义将埋葬资本主义,那他是对的。这场葬礼将在警察埋葬赌博活动之后的十分钟左右举行。因为普通人,人这个族类,是要把这两者都埋葬掉的。那将是在我们把人类自然资源的最后的一丁丁一点点全都消耗尽之后。可是人类自身不会在那个坟墓里。这个没有价值的世界上最后的声音将是两个人试着要启动一艘家制的宇宙飞船的噪声,他们已经在争论下一回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原载一九五九年十月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福克纳写此篇演说词时曾得到外交新闻官阿伯拉姆明奈尔的帮助。)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猜你喜欢

  • 第十四章 为希望辩护

    当中国的河流因饱含着女人的眼泪而变得苦涩,因汇入了男人的鲜血而变成红色,在那片迷惘的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些饱经苦难的人们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整个画面一片漆黑而没有一丝强光射入吗?当破败的城市要..

  • 第十三章 杂闻

    当今中国,在重大事件和那些休闲读者感兴趣的八卦新闻之间,常常有着巨大而根本的差异,在那片兵荒马乱的土地上,真正的重要性似乎仅仅和那些转瞬即逝的人物与事件有关。从表面上来看,相互敌对的将军们所进行的斗争..

  • 第十二章 文化冲突

    在现代中国,东西方文化许多方面的冲突,给中国人生活和思想的根基造成的破坏,就如同势不两立的军队在相互厮杀战斗中践踏毁灭了脚下的家园。虽然这种冲突还在进行,但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已经在与西方世界机械化生产方..

  • 第十一章 东北

    尽管南京政府对世界其他国家坚称中国已经实现了统一,但了解这片被称为中国广袤大陆地区的风土人情及过往的中国人充分地认识到,封建主义、区域割据自治和分裂主义比它们在20年前还要强大,那时候曾经的中华帝国还几..

  • 第十章 德国顾问

    1914年模式的德国军国主义,被一帮子不可调和的鲁登道夫派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中国,并在那里开展了教学和培训工作。这显然成为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中一个日益突出的新特征。它已经在中国国内政治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第九章 遣散军队

    1929年初,遣散中国臃肿而庞大军队的工作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敦促,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中国的军事力量应当减少到70万至80万人,而中国一年的军费预算也应当控制在1.92亿元以内。即便这种所谓的改..

  • 第八章 财务、军队和铁路

    中国糟糕的财政与其铁路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命脉,中国铁路运营的状况正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恶化。而铁路运营的好坏又与遣散中国各派军阀的部队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军阀的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他们各自控..

  • 第七章 饥荒与鸦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饥荒、战争和瘟疫这些改变人口过剩状况的残酷方式,一直在中国发挥着作用,而现在鸦片更是雪上加霜地与这三种导致普遍痛苦的根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然这四者都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破坏作用,但从结..

  • 第六章 礼崩乐坏

    对所有中国民众生活景象最贴切的描述,或许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仅法律、秩序和政府,甚至古老的道德和伦理准则都已经悲剧性地解构了。几乎同样令人沮丧的景象是,这里的领袖们拒绝正视或承认如此江..

  • 第五章 政党、政府和反对派

    1930年6月初,在国民党占领北京城两年之后,除了东北之外中国又一次卷入了一场大战。南京政府面临来自北方和南方武装力量的夹击,并且许多地方的土匪泛滥成灾,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有星火燎原之势,这迫使它不得不再次..

  • 第四章 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6月,由诸多唯利是图却毫无国家主义信仰的将军率领的联合武装力量,最终占领了北京和天津地区,通过这支人员庞杂的国民党军队,南京政府将直至东北边界的整个中国置于自己名义上的统治之下。曾是北京的独裁者..

  • 第三章 中国将变成红色

    1929年一月接着一月,直到1930年初令人震惊的消息仍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华中和华南地区传过来。这段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地占领城市和乡村,被称为红军的武装力量正在迅速地崛起。后来,地方甚至..

  • 第二章 目前的中国

    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那么多重复几次下面这句古老的谚语一定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想知道一个政府是好是坏,就在那里生活。世界上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民众,对于中国当下的困境秉持一种无动..

  • 第一章 混乱和比较

    在一座城墙高耸、风景如画,人口超过20万的中国内陆城市里住着一位风流倜傥、年方四十的绅士。他虽是前朝官僚的子嗣,但并非满族后裔,而且在美国和英国接受了教育。1911年夏天,他心怀壮志兴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 第七章 美国的英格兰式自由

    韦伯斯特曾大声疾呼:『自由与团结,永远重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韦伯斯特这激昂的呼声背后似乎蕴涵着严肃的道理,甚至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因为倘若你为了自由而丟弃了团结并拒绝在目的上相互适应(不同..

  • 第六章 美国生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美国人认为缅怀过去是对时间的浪费,然而他们对未来却充满了热情,他们认为推荐一种意见或做法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大家都准备采纳的意见或做法。这种对他们所认可的东西的期待,或者说对期待的东西的认可..

  • 第五章 后来的思辨

    新大陆的美国的氛围似乎已经在两个方面对哲学产生了影响。首先,它加速了因袭哲学的大胆分解,在这个分解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现代哲学的影响。而现代哲学也因此加速了随后的发展。其次,年轻的世界主义的美国希望各种..

  • 第四章 乔赛亚·罗伊斯

    邪恶就像错误,是动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在一个拥挤混乱的世界里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世界中一种自然的倾向有可能会妨碍另一种倾向,而所有的倾向都可能遇上行不通的情况。只要生命在延续,这种困难就会反复出现..

  • 第三章 威廉·詹姆斯

    与其总是幻想美好的生活,还不如与现实和谐共处;幻想的东西绝不会那么安全,那么美好,那么有成效。拒绝放弃腐朽的幻想是对思想的腐蚀。人们当然会有某种信仰;而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信奉某种东西;但要有理智地去..

  • 第二章 学术环境

    威廉詹姆斯有个理论:如果有位科学家是个鳏夫又带着个马上要学走路的小孩,假如有人能说服他允许把孩子的脚弄出水泡,那么结果将证明当水泡痊愈时,孩子便自然学会了走路,就像练习过并摔过许多跤那样。因为他身上走..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