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续补明纪编年 / 佚名

●隆武

2025-05-27 12:31 续补明纪编年

弘光元年(乙酉)五月,清兵渡江,南都失守。镇江总兵官郑鸿逵、郑彩知势不可为,因撤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王性率直,喜诗书、善文翰,洒洒千言。初封南阳,以父殀,失爱于祖端王。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王薨,守道陈奇瑜、知府王之柱始为请嗣。后复以统兵勤王,擅离南阳,锢高墙。会赦出,避乱边浙,鸿逵因奉之俱南。至福州,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等共会议立王监国。时拥入者艳翊戴功,咸请正位。诸大臣多言监国名正,出关尺寸,建号未迟。郑芝龙亦固争,以为不可。李长倩亦有「急出关、缓正位,示监国无富天下心」之疏。惟郑鸿逵请正位,曰:『不正位,无以压众心,以杜后起』。遂定议。于闰六月十五日奉王即皇帝位于福州。是日郊天,大风震起,拔木扬沙。及驾回宫,尚宝司卿坐马忽惊跃起,玉玺坠地,损其一角。人咸异之。

改福州为天兴府,以布政司为大内。大赦,改元隆武。命颁诏于两浙、两粤。

晋郑芝龙、郑鸿逵为侯,郑芝豹、郑彩为伯。设六部九卿,以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为户部尚书、曹学铨为礼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马思理为通政使、郑广英为锦衣卫都督。以天、建、延、兴四府为上游,汀、邵、漳、泉为下游;各设抚、按。县陞府、府陞道、道转内卿,一命以上,咸与宠锡。起蒋德璟、黄景璟、黄道周、苏观生、何楷、陈洪谧、林欲揖、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又起曾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桂,皆入阁办事。其远不能至者,如王应熊、杨廷麟等仅列其名。阁臣三十余员,俱不令票旨;凡有批答,皆上亲为之。

德璟陛见,首以清屯、练军上请;上然之,而不能行。

改庶吉士为庶萃士,命苏观生主之,以招选贤才。

时文武济济,然兵饷战守俱郑芝龙为政。芝龙,泉州人;幼习海情,凡海盗皆故盟或出门下。自就抚后,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一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府第安平镇,去泉州城南三十里;后筑城于安平,海梢直通卧内。其守城兵,自给饷,不取于官。旗帜鲜明,戈甲坚利;凡贼遁入海者,檄付芝龙,取之如寄。故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是,开府于福州,坐见九卿,入不揖、出不送。

集廷臣议战守,兵定二十万。自仙霞关外,宜守者一百七十处,每处多寡不等,约计十万;余十万今冬精练,明春出关。一枝出浙东、一枝出江西,合计八闽、两浙、两粤之饷,尚虞不足。

时粤西有靖江王者,八月亦称监国。隆武诏至不受,举兵欲东。广西巡抚瞿式耜知之,移书两广总制丁魁楚为备;又檄思恩参将陈邦传防梧。靖江王遣桂平道井济促式耜入,式耜不允。未几,靖江提兵至梧,命式耜易朝服朝;式耜不从,且以兵胁之,卒不可夺。靖江兵寻为丁兵战败返桂,式耜因密授计于粤西总镇杨国威、旗鼓焦琏,遂擒靖江及国威;械至福州,奉旨斩于市。以擒靖功,封魁楚为伯;晋式耜兵部侍郎衔,兼副都御史。

清兵既渡江,平定南都,因分兵入浙。时潞藩避杭,不忍残民,因举城降。清帅贝勒散布官吏至浙东招抚,且令薙发。山阴原任苏松巡抚祁彪佳,赴池水死。原任左都御史刘宗周,不食死。有绝命词云:『留此旬日死,少存匡济意;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慷慨与从容,何难亦何易』!又示婿云:『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门人会稽诸生王毓蓍闻变,即遗书宗周曰:『愿先生早自决,毋为王炎午所吊』。亦投柳桥河死。儒士潘集奔东渡桥,袖石自沉死。儒士周卜年,赴东海死。原任大学士高弘图流寓绍兴,逃至野寺不食死。时马士英潜率所部,奉弘光母后突至绍兴。绍兴士大夫未知弘光所在,原任九江佥事王思任因上疏太后请斩马士英,曰:『主上宽仁有余,而刚断不足。心惑于奸相马士英爰立之功,遂将天下大计尽行交付。而士英公窃太阿,肆无忌惮,窥上之微而曲中之。上嗜饮,则进■〈酉灵〉醁;上悦色,则献妖淫;上喜音,则贡优鲍;上好玩,则奉古董。而以疆场担子,尽推史可法;又心忌其成功,绝不照应。每一出朝,卖官鬻爵,攫尽金珠。四方狐狗之辈,得一望见,费至百金;得一登簿,费至千金。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劫;巡抚、总督,现兑即题。其余编头修脚、服锦横行者,又不足数矣。所以然者,士英独掌朝纲,知利而不知害、知存而不知亡,朝廷笃信之以至于此也。今事急矣,政本阁臣可以走乎?兵部尚书可以逃乎?不战不守而身拥重兵,口称护太后之驾,则圣驾独不当护耶?一味欺蒙、满口谎说,英雄所以解体、豪杰所以灰心也。及今犹可呼号泣召之际,太后亦宜速趣上照临出政,断酒绝色、卧薪尝胆,立斩士英之头,传示各省,以为误国欺君之戒;仍下哀痛罪己之诏,以昭悔悟。则四方人心士气犹可复振,而战鼓可励、苞桑可固也』。思任又上书士英曰:『阁下文采风流,职素钦慕。然气骄腹满,只知贪黩之谋。酒色逢居、门墙固党,叛兵至则束手无策,强敌来而先期以走;致令乘舆播越,社稷丘墟!阁下谋国至此,即啄长三尺,亦何以自解?以职上计,莫若明水一盂,自刎以谢天下;则忠愤节义之士,尚尔相亮无他。若但求全首领,亦当立解枢权,授之才能大臣,以召英雄,犹可共望中兴。如或逍遥湖上、潦倒烟霞,仍效贾似道之故辙,千古笑齿已经冷绝。再不然,如伯嚭渡江,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职当先赴胥涛,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士英愧愤,不敢答。清招抚使至钱塘江上,原任山西佥事郑之尹子郑遵谦忿杀之。闻鲁王避难在台州,遂与张国维、方逢国、柯夏卿、宋之普、陈函辉、熊汝霖、孙嘉绩等共谋迎立。适朱大典亦遣孙珏上表劝进,遂定议,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逢年、国维、之普、大典俱为大学士,封方国安荆国公、张鹏翼永丰伯、郑遵谦义兴伯、王之仁武宁伯。分国安守严州、鹏翼守衢州;国维督师江上,赐上方剑行事。时马士英逡巡浙东,闻鲁王监国,欲入朝。张国维知之,首参其误国十大罪。士英惧,遂不敢入。补御史陈潜夫原官,加太仆寺少卿,命监各藩镇兵马。七月,复富阳;八月,复于潜。时兵马云集,人治一军,不相统一,部曲骚然。国维疏请于王,言『克期会战,则彼出此入,我有休番之逸;而攻坚捣虚,人无应接之暇:此为胜算。然必连诸帅之心化为一心,然后使人人之功罪视为一人之功罪』。十月,清兵至,方国安严阵当之。国维率王国斌、赵天祥接应,追战于草桥门。

会天大风雨,火炮弓矢不得发,遂收兵。清兵营木城于沿江。闽中隆武颁诏至,诸求富贵者争欲应之。鲁王不悦,下令欲返台州,士民惶惶。国维闻之,星驰至绍,上疏隆武;言:『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臣庶,所当同心并力;成功之后,入关者王。监国退守藩服,礼制昭然。若以伦序,叔侄定分,在今日原未假易。且监国当人心奔散之日,鸠集为劳,一旦南拜正朔,鞭长不及;猝然有变,唇亡齿寒,悔莫可追。臣老臣也,岂若朝秦暮楚之客哉』!疏出,议始定。然浙、闽成水火矣。

闽饷不足,郑芝龙遣给事中梁应奇入广督饷。应奇往督,因参迟误者数十人,俱奉旨提问,然迟疑未有提至者。潮州知府杨球欲入朝,闻旨遂止粤界,不敢入。芝龙又令抚、按以下皆捐俸助饷。官助之外,有绅助;绅助之外,有大户助。又借征次年钱粮,又察括府、县积存银,厘毫皆解。不足,又大鬻官爵:部司价银三百两,后减至百两;武劄仅数十两,或数两。娼优厮隶,尽列衣冠;但无俸、无衙门,空衔而已。然借此倩轩盖、雇仆役,拜谒官府,鞭挞邻里。甚至府、县莅讼,两造皆称职官;立语不服,互殴于庭而莫可制。受害者延颈清兵;谣曰:『清行如蟹,曷迟其来』!识者已知其必败也。

郑芝龙所招关门兵,不过数百疲癃。廷臣请出关者,章满公车。隆武每欲躬履行间,而芝龙但以缺饷为辞。会十月曾氏至,迎入宫,乃暂止。

大造宫殿。初,隆武孤身南来,鸿逵以所掠美人十二献用,随居官衙。至是曾氏至,遂大兴工作,扩构宫殿。卮匜之属,皆用黄金。开织造府,造龙袍;后下体服,皆织龙凤。然后性儆敏,颇知书贤能;隆武每召奏对,辄于屏后听之,共决进止。隆武颇严惮之。

隆武尚未有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赐国姓,改名成功。隆武每意有所向,成功辄先得以告芝龙。由是,廷臣无敢异同者。何楷入朝,与芝龙争朝班不合,乞归;中途盗截其耳,诏追贼不得。兵科给事刘中藻,亦以忤郑氏去。有密告郑芝龙揽权者,隆武辄责芝龙;芝龙怒,佯欲谢事。隆武心知芝龙不可恃,无以制之。因复固留曰:『此非朕意,乃某人之言也』。芝龙潜中伤之。于是左右无一同心矣。

丙戌,邵武知府吴炇炜、推官朱健移家眷他驻,坐倡逃;建阳知县施懅为奸胥摘发,坐贪酷:俱斩于市。龙溪知县谢泰宗以贪参,罚八千金。

杭严道龚可楷航海至闽,不用。而南来无赖之徒,争上疏谈兵;片言合旨,赉宝锭、赐官爵。久之,部曹几及千人。

廷臣屡请命芝龙出关,芝龙亦知不出关无以压众心,因分兵为二,声言万人,实不满千。以郑鸿逵为大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元帅,出江西。隆武仿淮阴故事,筑坛郊拜而送之。二将既出关,疏称候饷,不行。逗留月余,隆武下诏切责曰:『倘畏缩不前,自有国法在』!二将不得已,踰关行四、五百里,仍疏言饷绝,留驻如故。

大学士黄道周愤师不前,因请以师相募兵江西。曰:『江西多臣子弟,愿招之效死军前』。隆武命芝龙助之资,芝龙不与一钱,隆武惟给空劄百函而已。道周以劄号召门下得百人,居吉安,与杨廷麟、万吉元为呼应。出兵徽州,为清兵所擒,械送江宁。道周绝粒不食,积十四日不死。清内院洪承畴怜而欲生之,道周不屈,竟斩于市。

阁臣蒋德璟见郑师逗留,因自请行关确察情形,相机督战;隆武许之。比至,则疲兵弱卒、朽甲钝戈,一无可为。德璟因叹息告病去。户部尚书李长倩以饷不继,忧愤而死。

吏部郎中赵玉成与尚书张肯堂同籍江南,疏言『臣等生长海滨,请以水师千人从海道直抵君山,袭取金陵,以迎陛下』。隆武大喜,亟催芝龙造艘;芝龙笑诺。会有上疏言水师诸臣宜留其家眷以防逃归者,事遂不果。

隆武决意亲征;二月,驻建宁。楚抚何腾蛟、江右杨廷麟皆疏迎隆武,隆武意欲往江右,犹豫不定;而芝龙固请回省:『省中人数万呼拥请还,不还则绝天下望』。因驻跸剑津。

任兵部尚书吴春枝留守,晋大学士;辞不受。

六月,吴炳自江右单骑入关;命以布政提调棘闱。以编修刘以修为主考,取中举人万瓒等百余名;犹雍雍太平象也。

皇子诞生,群臣表贺,有「日月为明、止戈为武」语;隆武嗟异。大赦、覃恩,郑氏厮养俱得三代诰。

诛鲁王使都督陈谦。谦奉使至关,趑趄不敢入;芝龙与之有旧,以书招之,乃入。陛见,启函称皇叔父、不称陛下,隆武大怒,下之狱。芝龙疏救,不听。谦,武进人。乙酉春,齎弘光诏封芝龙南安伯;比读券,乃误书安南。谦谓芝龙曰:『安南则兼两广,南安仅一邑耳;请留券而易诏』。芝龙大喜,厚赠而别;及半途而南京变。芝龙德之;故至是,力救。监察御史钱邦芑密奏:『陈谦为鲁心腹,且与郑至交;不急除,恐有内患』。隆武信之。或以告芝龙,芝龙谓刑人必经其门,临期救之更便。至夜半,内传片纸,别移谦斩之。芝龙闻知,伏尸而哭,极其哀;以千金葬谦,为文以祭,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

郑芝龙微闻钱塘信急,因疏称『海寇狎至,今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遄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留之,曰:『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使奉敕至河,而芝龙飞帆已过延平矣。芝龙既去,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饷,尽撤兵还安平。

浙东将士与清兵跨江相距,自丙戌春屡战不胜,各营皆西望心碎。王之仁上疏鲁王曰:『事起日,人人有直取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遽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忍言!臣为今日计,惟有前死一尺,愿以所隶沉船一战。今日欲死,犹战而死;他日即死,恐不能战也』。三月,清兵驱船开堰入江,张国维命之仁统水师江心袭战。是日,东南风大起,之仁扬帆奋击之,国维督诸军渡江,清兵为之少却。会隆武使陆清源賫诏至江犒师,时马士英依栖方国安,因唆国安斩之,且出檄数隆武罪。国维闻之,叹曰:『祸在此矣』。四月,鲁王既斩闽使,恐闽发兵;又见杭州固守坚不可破,遂定议抽兵属国维西征;以余煌兼兵部尚书督师江上,而事不可为矣。清贝勒王侦知,遂屯兵北岸,用大炮击南营,适碎方兵厨灶,国安惧,叹曰:『此天夺吾食也』。私念隆武曾以手敕相招,入闽必大用;又清兵势重莫可支,于五月二十七日夜拔营走至绍兴,率马兵、阮兵以威劫鲁王而南。翌日,江上诸师闻国安走、郑遵谦移资入海,余俱溃散。惟王之仁一军尚在,国维与之仁议抽兵五千分守各营。之仁泣曰:『坏天下事者,方荆国也!清兵数十万屯北岸,倏然而渡,孤军何能迎敌?之仁有船可入海,公兵无船,速自为计』。国维不得已,乃振旅追扈鲁王。六月朔,清兵渡江。礼部尚书余煌大张朱书,尽启九门,放兵民出走;遂正衣冠,赴水死。国安、士英南行,谋以鲁王投降为入关计,乃遣人守鲁王;守者忽病,鲁王得脱,登海舶。闻国维行至黄石岩,因传命国维遏防四邑;遂过东阳,图治兵再举。清既入关,遂遁入舟山。清兵破义乌,众劝国维入山。国维曰:『误天下者,文山、叠山也;一死而已』。二十六日,清兵至七里寺。国维具衣冠,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作绝命诗曰:『艰难百战戴吾君,拒敌辞唐气励云;时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当傍孝陵坟』。从容赴园池死。兴国公王之仁载其妻并两子妇、幼女、诸孙尽沉于蛟门下,捧所封敕印北面再拜,投之水。独至松江,峨冠登陆,百姓骇谔聚观。之仁从容入见内院洪承畴,自称『仁系前朝大帅,不肯身泛波涛;愿来投见,死于明处』。命薙发,不从。八月二十四日,斩于市。兵部侍郎陈函辉,哭入云峰寺中,作绝命词八首。一曰:『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二曰:『子房始终为韩,木叔生死为鲁;赤松千古成名,黄蘖寸心独苦』。三曰:『父母恩无可报,妻儿面不能亲;落日樵夫河上,应怜故国孤臣』。四曰:『臣年五十有七,回头万事已毕;徒惭赤手擎天,惟见白虹贯日』。五曰:『去夏六月廿七,虚度一年世法;但严心内春秋,莫问人间花甲』。六曰:『斩尽人间情种,独留性地灵光;古衲共参文佛,麻衣泣拜高皇』。七曰:『手着遗文千卷,尚存副在名山;正学焚书亦出,所南心史难删』。八曰:『慧业降生文人,此去不留只字;惟将子孝臣忠,贻与人间同志』。又自作祭文一、埋骨记一,从容笑语自经死。礼部侍郎王恩任,不食死。太仆少卿陈潜夫,偕妻孟氏、妾孟氏,夫妻、姊妹联臂共沉河死。兵部主事叶汝■〈艹〈木亘〉〉与妻王氏,同溺死。兵部主事高岱,绝食死;子诸生高朗,赴水死。通政史吴从鲁,不薙发死。原任山西佥事郑之尹,沉水死。诸暨诸生方炯、山阴诸生朱炜,俱赴水死。萧山诸生杨云门,自缢死。医生倪舜年,正襟危坐磁缸内,命掩覆朗声诵经死。清兵至金华,大学士朱大典固守,攻月余不下;用红衣炮破之,大典合门纵火焚死。总兵张鹏翼守衢州,标下副将秦应科等为清内应城破,鹏翼及乐安王、楚王、晋平王、督学御史王景亮皆被杀。马士英、阮大铖犹拥残兵数千请入关,隆武以其罪大,不许。士英计穷,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清将搜获;阮大铖迎降。贝勒俱令随内院办事。方逢年、方国安及刑部尚书苏壮,俱薙发投诚。

隆武自芝龙去后,乃议幸赣;故关门无一守兵,寂如也。清兵至,从容过岭。然清兵入闽,或出建、或由汀、或由福宁,俱走山谷间道出不意,不必定走仙霞也。

溃兵先奔者于路,焚掠为食;至建宁,科臣黄大鹏、按臣郑为虹闭城,发仓米、库银以犒赏,俱驩呼而去,一郡独全。清兵将至浦,百姓议请出降,郑为虹不可;再请,为虹执不可。清兵至,拥见贝勒;众迫跪,为虹不屈。贝勒嘉其节,不忍杀,且劝薙发;为虹曰:『负国不忠、辱先不孝,忠孝俱亏,我生何用!宁求速死,发不可断也』。明日,复召见,责输饷;为虹曰:『清白吏,何处得金』?百姓争欲代输赎其死,为虹曰:『民穷财尽,乌乎可』!因喷血大骂。贝勒下令斩之,为虹大喊奋跃,夺刀自刺胸不死,遂见杀。百姓为之立祠。黄大鹏亦同日殉难。

隆武闻清兵信急,遂决计幸赣。于八月二十一日启行,犹载书十车以从。二十四日,抵顺昌。传清兵已及剑津,且踵至;遂仓皇骑而奔。从行者,惟何吾驺、郭维经、朱继祚、黄鸣俊数人而已;何与郭亦散去。

清兵至顺昌,获龙扛搜之,得马士英、阮大铖、方国安父子及方逢年连名请驾出关为内应疏,在已降后。大铖方游山,闻信知不免,自投崖死;仍命戮尸。士英等四人,軿斩延平城下;家眷百余口,悉给赐兵丁。

清兵过延平而东,时隆武将入赣,因停一日晒龙凤衣。清兵追至,遂及于难;并擒曾后及保驾官朱继祚、黄鸣俊,械至福州,贝勒斩隆武及曾后于市。朱继祚勒令致仕,旋为乱兵所杀;鸣俊许授五品官,以老疾辞免。礼部尚书曹学佺、通政使马思理,俱自缢。

清别遣李成栋、韩固山略定兴、泉、汀、邵、漳州等处。

九月,清兵入泉州,德化知县陈光晋迎降;大学士蒋德璟绝食死。

既而汀、漳皆降,惟芝龙尚保安平,军容煊赫;战船齐备,炮声不绝,响振天地。贝勒知泉州乡绅郭必昌与芝龙最厚,因遣必昌招之。芝龙曰:『我非不欲忠于清,恐以立王为罪耳』。会清固山兵逼安平,芝龙怒曰:『既招我,何相逼也』!贝勒闻之,乃切责固山,令离安平三十里驻军;而遣内院二人持书至安平,书略曰:『吾所以重将军者,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主,苟有可为,必竭其力;力量不胜天,则投明而事,乘时建功,此豪杰事也。若将军不辅立,吾何用将军哉!且两粤未平,今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吾欲见将军者,欲商地方人才故也』。芝龙得书大悦,遂进表降。其子弟皆劝芝龙入海,曰:『鱼不可脱于渊』。芝龙不听。至福州,朝见贝勒,握手甚欢,折箭为誓;命酒痛饮,饮三日。夜半,忽拔营起,遂挟而北矣;明统云坠。虽有遗孽,不足纪矣。

本书今本不分卷,王汝南撰。汝南,楚人,字季雍;详确里居、阅历待考。按“自序”撰于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当生于明季之时。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顺治年间刊印之“明纪编年”,列于善本书之一。全书分十二卷,前八卷自太祖高皇帝(洪武元年)起、讫熹宗哲皇帝(天启七年)止,为明锺惺(竟陵)撰;后四卷续自懹宗端皇帝(崇祯元年)起、讫隆武(鲁监国附)止,为自署草莽臣王汝南续补。本书截取王氏所绩之部,因题今名;并将原书王氏之序改为“自序”移刊书首。书为编年体,目分怀宗端皇帝、赧皇帝、隆武(鲁监国附)三篇(卷次巳删略)。书末今由别本收取“永历皇帝”篇,作为“附录”。

猜你喜欢

  • 訓民正音解例

    制字解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

    5 训民正音 2025-08-28
  •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ㄱ,牙音,如君字初彂聲。並書,如虯字初彂聲。ㅋ,牙音,如快字初彂聲。ㆁ,牙音..

    3 训民正音 2025-08-28
  • 卷十八 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③。 ①朝鲜: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②天毒:据古人解说,即天竺国,有文字,有商业,佛教起源于此国中。而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

    11 山海经 2025-08-25
  •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鸱(chī)]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xuán)瑰、瑶碧③,..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chǔ)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鸱..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 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鉅燕在东北陬。国在流沙中者埻(dūn)端、玺[日奂](huàn),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áo)、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二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bàng)而东向立①。一曰龟山。 ①柸:即“棓”,音义同而字形异。棓,同“棒”。棍子,大棒。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①。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ū)北。 ①..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一 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á)窳(yú)②。帝乃梏之疏属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传..

    10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 海内南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pān)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ú)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山]..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肆差-聿](jiē)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shào)船①。一..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八 海外北经

    海外自(东)[西]北陬至(西)[东]北陬者。 无(启/月)[启](qǐ)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月)[启]①。 ①无启:无嗣。传说无启国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一死就埋了,但他们的心不腐朽,死后一百二十年就..

    1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七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①,在灭蒙鸟北。 ①仞:古代的八尺合一仞。 大乐(yé)之野,夏后启于此儛(wǔ)《九代》①,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yì)②,右手操..

    1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②四时:古人以春、夏..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五 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①,黄华而荚(jiá)实②,名曰箨(tuō),可以已瞢(máng)③。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huì)鼠而文题④,其名曰[嫨能-女]..

    15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四 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樕(sǔ)[朱/虫虫](zhǔ)之山,北临乾(gān)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òng)之鱼,其状如犁牛①,其音如彘鸣。 ①犁牛:毛色黄黑相杂的牛,像虎纹似的。 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

    11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①,其上多华草②。漨(fēng)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茈)石、文石③。 ①机木:即桤(qī)木树,长得像榆树,把枝叶烧成灰撒在稻田中可作肥料用。②华草:不详何草。③茈石..

    13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二 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①。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xián)羊,其脂可以已腊(xī)②。 ①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②腊:皮肤皴皱。西四十五里,曰松..

    12 山海经 2025-08-24
  • 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gǔ)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③,伏..

    13 山海经 2025-08-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