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斯麦 / 林白水

第十一章 民权自由

2025-05-27 16:25 毕斯麦

以上所述者,毕斯麦之帝国统一政略,及外交政略,即间有涉及内治者,亦多置重于国权问题,不足以语内治。今请述毕斯麦内治之政策。

毕斯麦内治之事,有出世人意料外者。其一为民权自由之伸张,其二为国家社会主义之提倡。前者之事,在于普奥战争之告终,后者之事,发于普法战争之完了。本章于其前者之事实先详焉。

先是毕斯麦之提增税问题于议院也,以增税议决之权,授之贵族院。贵族院固党政府者,于是否决下议院之总豫算,而赞成政府所提出之案。然依宪法六十二条明文,贵族院但得不认下议院所已决定之豫算案而已。今以未经下议院议决者,提出于贵族院,其为违宪,固无待论。毕斯麦乃悍然不顾,解散议院,利用王权专制。直至普奥战争后,政策为之一变。

自议院解散之后,普之一战而胜丹麦,再战而胜奥大利,议会未与有分毫之力者也。于是世之为顽固之论者,以为议会无用,适足以阻国家之进步,因盛倡专制政治主义,至欲以王权易立宪政体者。毕斯麦独奋然反对此论,劝普王与下议院和解。于是一千八百六十六年,王亲临议会席为演说曰:确定豫算,要经议会之协赞,此固宪法所明定,昭然在人耳目者。虽然两三年以来,以国家危迫,不可终日,内谋统一之大业,外绝强敌之窥伺。因政略之实行,而不得不谋军备之扩张。因军备之扩张,而不得不求增税之承诺。然增税之承诺,非可以得之议院者,故不得已而于此成规,暂省略不用。其为违宪,无可讳矣。虽然,因有此军备扩张,而于奥大利丹麦两役,大获胜利,迈于前古,国旗光辉,照耀天下,人民欢虞,大业底定。于宪法上之过失,殆足以偿之而有余也。云云。

德国议院

演说终,议院内欢声如沸,中有感泣者。盖新胜之后,议院之人,固以为政府必有不可犯之威棱,今乃得此恳挚温和之诏旨,实出意外。然而王之所以能为演说,盖出于毕斯麦之意。然则毕斯麦之成功,不在于外交政略,而在于内治,不在于创非常之业务,而在于循世界之公理,不在于勇于虑始,而在于善于守成。卒之国受其福,民沾其泽,固非卤莽灭裂之夫,所能望其肩背者矣。自是之后,毕斯麦乃一变其从前专制主义,而采自由主义。故其时议会之中,政党林立,议论纷起。又于来布基克,设高等法院,且修正新刑法,以图司法上之革新。其结果遂至国家主义,勃然以兴,而德意志学说,遍于天下矣。自由贸易,盖赴隆盛,而德意志商业,乃渐凌于英吉利之上矣。凡此者,皆不可谓为非毕斯麦之功也。

然而俊杰者,识时务者也,故时势一变,而俊杰之政策亦随之转移。今请于下章述其所主持之国家社会主义事。

【批评】

记有之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观于毕斯麦之忽而专制,忽而立宪,忽排斥自由党,忽主张国家社会主义,非故为是反复,诚以时势大力,虽英雄亦莫敢逆之。靡特不敢而已,倘逆此时势,亦与彼之目的相戾。盖立宪之国,其平和之日,必较专制为多,此历史上不可诬之事实也。独至军事外交等,一日千变,非得取决之舆论者。故各国宪法,于此二事,多属于君主之大权。惟美国宪法,稍为繁重,故政治上生许多不便。毕斯麦盖有见于此,故当决行其政略之时,虽违背宪法,解散议院而不惮,其实有不得不然者也。普自创于法后,国势不振,四邻眈眈,而斯拉夫拉丁民族,日为窥伺军备一弛,敌国乘之,国运之危,无待蓍蔡。当如此危迫之际,而不用权宜,恐德意志至今,犹在人肘腋下耳。读者须知其一番苦心,而非武断者比,苟非处相同之时势,亦不可贸然学他耳。

世人喜言守旧维新,吾见其能称实者恒少。平日高睨大谈,临事则畏首畏尾,如是之人,靡特无新可维,抑亦无旧可守。观于毕斯麦,解散议院之时,全国忿恨,咸欲剸刃其腹,而彼不为动,此其守旧何如乎?及普奥战役告终,废撤议院之论,骚于都下。而彼独于此时尊自由重民权,再开议会,事事公之舆论,此其维新为何如乎?盖新旧者,固非有一定界限,谋国者但取其适于时而已。

以上所说的,是毕斯麦建立帝国的统一政略和外交政策,即便中间有涉及国内治理的,也都多侧重于国家政权问题,不能说明这是他的内政方针。现在就来说说毕斯麦治理内政的方针政策。

毕斯麦治理国政有两件事情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一件是大力主张民主自由,第二件是提倡国家社会主义。第一件事发生在普奥战争结束的时候,第二件事发生在普法战争结束时。这一章节先详细论述第一件事。

一开始是毕斯麦在议院提出国家增加税收的议题,将增税的讨论决定权授予贵族上议院。上议院的议员原本就是领导政府的政党之人,于是他们往往否决下议院做出的总预算方案,而赞成政府提出的预算方案。然而,根据宪法的第六十二条明文规定,上议院只能够有权否决下议院所决定的预算案而已。现在没有经过下议院地讨论,直接由上议院提出预算方案,这是属于违反宪法规定的行为,这是不容置疑的。毕斯麦悍然不顾违反宪法的事实,解散了议院,实行君主专政制度。直到普奥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方才改变。

自从议院解散后,普鲁士第一次战争就打败了丹麦,第二次战争又打败了奥地利,议会没有发挥一点儿作用,于是社会上一些顽固派认为议会毫无作用,只能是阻碍国家的发展,因而大力倡导实行专制集权的政治主张,乃至于想要将君主制改革为立宪制政治体制。唯独毕斯麦激烈反对这种论点,他劝说普鲁士国王和下议院达成和解。于是1866年,普鲁士国王亲自到议院就此事进行演讲,他说:决定预算案,要经过议会的通过,这本来是宪法所明确规定的,是大家所公认的。尽管最近两三年以来,由于国家形势紧急,一天都过不下去,对内要谋划国家统一的大业,对外要抵抗外国强大势力的侵略。因为这些政策实行,不得不谋求扩大军事实力;因为要扩大军事实力,又不得不做出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的决定。然而增加财税收入的决定无法通过下议院,因此不得已暂时不执行宪法的这条规定。这种行为违宪,没有什么好避讳的。这样,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军备扩张,而后才赢得了奥地利、丹麦两场战争,大获全胜,远远胜于前人,使国旗生辉,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老百姓欢欣鼓舞,国家大业基本形成。相比而言,违反宪法的这些过失错误,所取得成就足以弥补了。等等。

演说完了后,议院中的人像沸水一样欢腾,其中甚至有人感动得哭了。因为国家刚刚赢得胜利,议院的人原本以为政府肯定会表现出不可冒犯的威风,现在却得到这样恳切、真诚、温和的道歉,实在是非常意外。然而国王之所以能做这样的演说,本是出于毕斯麦的主意。然而,毕斯麦最大的功劳,不在于外交政策,而在于国家治理,不在于创造异于寻常的功绩,而在于遵循世界的普遍规律,不在于勇于谋划事情的开始,而在于善于守住创下的业绩,而后国家和人民得以享受他带来的福泽。这不是做事草率、粗疏的人所能够达到的。从这件事之后,毕斯麦就改变了原来的专制主义主张,而推崇自由主义。因此当时议会中政治党派很多,各种观点政见不断出现,又在来布基克设立了高等法院,而且修正了新的刑法,从而追求司法制度上的改革创新,结果就引起了国家主义的蓬勃发展,德意志的理论学说也传播到世界各国。德国的自由贸易逐渐兴盛,德国商业经济规模于是渐渐超过了英吉利。类似这些事,都不能不说是毕斯麦的功劳了。

所谓英雄豪杰,是明白顺应时事趋势的人。因此,只要社会形势发生变化,英雄豪杰的政策也会随着时事发生变化。现在在下一章论述毕斯麦主导的国家社会主义一事。

【评论】

古语曾经说过,虽然很有智慧,但也赶不上顺势而为。我们看毕斯麦时而主张专制,时而又主张立宪,突然排斥自由党派,又突然主张国家社会主义,这不是他故意想要摇摆变化,实在是社会形势的力量之大,即使是英雄也不敢违抗。也不仅仅是不敢,而是如果违逆形势,和他们的目的也是相违背的。实行立宪制度的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必然会比专制国家的时间要多,这是历史上不可否认的事实。唯独军事和外交两项工作,变化速度极快,是不能靠舆论左右决策的。因此各个国家的宪法在这两个问题上多数都将其作为君主手中的权力。只有美国的宪法比较繁琐复杂一些,因此政治上产生了很多不便利的地方。毕斯麦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决定施行他的战略思想时,尽管违背宪法规定,解散议院都不畏惧,而实际上是有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普鲁士自从实行法制后,国家难以振兴发展,邻国虎视眈眈,而且斯拉夫、拉丁民族国家一直等待普鲁士军事松弛的时机。敌对国家一旦乘机而入,国家命运的危险不用占卜预测都能知道。在这个危急紧迫的关头,若不因事而变通办法,恐怕德意志至今仍然会在别人的势力压迫下。读者应当知道毕斯麦的一番苦心,这绝不是武断的人能比得了的。如果不是处在同样的形势下,也不能贸然学习他这样的做法。

社会上一些人喜欢谈论恪守旧制和改革创新,我看他们的能耐足以合乎实际的、实在是太少了。平时举动、言论气概不凡,一到遇见难事就前也怕后也怕,像这样的人不光没有什么创新可以改革,甚至连旧的制度都守不住。毕斯麦解散议院的时候,全国对他都很不满,心生怨恨,都想要取他性命,但他却不为所动。他这种守旧的行为该怎样评价呢?等到普奥战争结束后,废除议院的论调在城中传的沸沸扬扬,但是他却单单在这个时候尊崇自由和民权,重新恢复议会,凡事按照社会公共舆论执行。他这种改革创新又该怎样评价呢?所谓的新和旧,原本没有特定的界限,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只是根据其是不是合乎时势进行抉择。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毕斯麦》林白水著。毕斯麦即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 (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 (1871—1890)。出身容克贵族。天性狂妄。曾受过良好教育。1847年步入政界。首相任内,推行强权统治,实施“铁血政策”。先后通过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 (1866)和普法战争 (1870—1871),完成德国的统一,故有“铁血首相”之称。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受封公爵,出任帝国宰相。参与镇压巴黎公社。1878年颁布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外推行“大陆政策”,以图称霸欧洲。1890年被帝国第二代皇帝威廉二世解职。

猜你喜欢

  • 第十一章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成立

    大會的發起與召集一九二五年上半年中國職工運動進到復興期以後,從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觀察,顯然有許多徵兆預示著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快要到來。共產黨當時的任務,無疑的首先需要擴展和鞏固自己階級的力量,因此召集..

    3 中国职工运动史 2025-08-27
  • 老子第八十一章

    原文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17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

    17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六十一章

    原文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

    19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译文道..

    67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

    10 道德经 2025-08-12
  • 老子第三十一章

    原文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

    14 道德经 2025-08-11
  • 老子第二十一章

    原文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5 道德经 2025-08-11
  • 老子第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

    19 道德经 2025-08-11
  • 第十一章  超百品

    一〇一 超百本生因缘 (〔菩萨=婆罗门〕)瞑想百年而尚愚昧者.纵使多至一百人以上.远不及一度听闻.即能领悟真相的一个智者。此本生因缘.其故事、文章、结构皆与超千本生因缘〔第九九〕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上..

    53 小部经典本生经 2025-06-27
  • 小型的复活

    廿三,罗成关。廿三岁那一年的确是我的一关,几乎没有闯过去。从生理上,心理上,和什么什么理上看,这句俗语确是个值得注意的警告。据一位学病理学的朋友告诉我:从十八到廿五岁这一段,最应当注意抵抗肺痨。事实上..

    70 天真的幽默家 2025-06-13
  • 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

    65 周易 2025-06-09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43 周易 2025-06-09
  • 九、论意志自由

    意志自由不仅是哲学上特别西洋近代哲学上的重要问题,而且是个最足以代表西洋近代精神的问题。西洋自文艺复兴以来之所以能渐渐从教权与君权里解放出来,都是种种争自由的运动的收获。宗教改革、法国革命、美国的独立..

    48 近代唯心论简释 2025-05-31
  • 第十一章 性质、关系、东西、事体、变、动

    一、性质A.性质底定义1.重行提出关系与性质 。第三章提出了关系与性质问题,第五章曾讨论这两问题。读者也许已经厌恶这两问题。可是本章还是要重新提出讨论一下。重复的地方也许难免,本段所说的在第五章已经提出过..

    65 知识论 2025-05-30
  • 第十一章 保国主

    克林威尔以百战余生,为开国元老。江淮草木知张万福之威名(唐德宗以张万福为濠州刺史,谓之曰:朕闻江淮草木,亦知尔之威名。);西夏小儿,闻刘都护而止哭(宋刘锜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

    88 克林威尔 2025-05-28
  • 第十一章 彼得之遗训

    彼得临终时,以遗训示子孙。观其遗训,可以知俄国侵略之志。今于末章录之。第一款 我俄国之人,尚其念祸至无日,平居当一如临战之时:士卒宜日不释甲,枕戈待旦,以排万难,图自振,更宜养精蓄锐,以乘时会。不可一..

    64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十章 彼得之人物

    天下之人,往往因性质之异,与夫修养之浅深,而生种种之区别。有单纯之人,有复杂之人。单纯者,富于性情,易几于圣贤;复杂者,恃其才智,易侪于豪杰。豪杰之不能兼为圣贤,豪杰之不幸也。观于彼得,可以得其证矣。..

    80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九章 彼得之晚年

    吾国有言,三王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夫自家天下之制立,而传贤之事乃不复见。于是君主庸闇者,但循其祖宗成法,苟求无事而已。而二一英迈之君,偶有非常之举,全国反对。甚至近亲之间,亦复意见殊异,猜嫌大起,卒至..

    93 彼得大帝 2025-05-28
  • 第八章 彼得之外交及侵略

    彼得于内治事,既已致力,而侵略之念,乃不可遏。盖俄国当时,仅有白海及亚束,为海军军港。顾亚束基础未固,而白海则盛夏之外,终岁结冰。俄国欲兴海军,势不得不求第三之军港。而波罗的海沿岸地,固俄所视之眈眈看..

    83 彼得大帝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