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明理学概述 / 钱穆

七 王安石

2025-06-03 15:24 宋明理学概述

觏之后又有王安石,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封荆国公。欧阳、李、王都是江西人,我们可称此三人为江西派。他们都注重在政治制度上,而觏与安石更注意到经济制度之重要。但觏论学近荀卿,而安石则尊孟子。他蚤负盛誉,曾著《淮南杂说》,见者以为孟子复生。知鄞县,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后相神宗,力主行新法。这是范仲淹以后,第二个要奋起改革当时政治的人物。

他在思想上,亦是有重要关系的杰出人。他对王霸之辨,有一套新颖而深刻的见解。他说:

仁义礼信,天下之达道,而王霸之所同。王之与霸,其所以用者同,而其所以名者异,盖以其心异而已矣。其心异则其事异,其事异则其功异,则其名亦不得不异。王者之心,非有求于天下也,所以为仁义礼信者,以为吾所当为而已矣。故王者之治,知为之于此,不知求之于彼。霸者则不然,其心未尝仁,而患天下恶其不仁,于是示之以仁。其于义礼信亦若是。是故霸者之心为利,而假王者之道以示其所欲。(《王霸论》)

这一分辨,撇开了政治,直论其心术,于是辨王霸成为辨义利。他把心术政术绾合到一起,修身正心与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这一说,遂为以后学者所遵循。这是他在宋儒思想进展上一大贡献。本此乃有他的《大人论》。他说: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此三者,皆圣人之名。由其道而言谓之神,由其德而言谓之圣,由其事业而言谓之大人。道存乎虚无寂寞不可见之间,苟存乎人,则所谓德也。是以人之道虽神,不得以神自名,名乎德而已。夫神虽至矣,不圣则不显。圣虽显矣,不大则不形。称其事业以大人,则其道之为神,德之为圣可知。故神之所为,当在乎盛德大业。德则所谓圣,业则所谓大也。世以为德业之卑不足以为道,道之至,在于神耳,于是弃德业而不为。夫为君子者,皆弃德业而不为,则万物何以得主乎?故曰:神非圣不显,圣非大不形。此天地之大,古人之全体也。(《大人论》)

在孟子,明明分开大与圣与神之三阶段,他乃会合释之,只有德业始见神,而德必于业见。于是撇开神而专重圣,又把圣着重在事业上。天下只有圣人,更无神。也只有成大事业的圣,没有不成事业的圣。惟其有大事业,始为真道德,始为真神圣。这又是一种极新辟的意见!佛家有法报应三身说,依于法身始有报身与应身,是谓由真转俗。他的说法,则由大而始见其为圣与神,由事业而始见其德性与神圣,则是由俗显真。和佛家理论,正成颠倒相反。他这一番见解,实在比欧阳修《本论》更转进一层。欧、王两家,都学韩愈,但他们在辟佛理论上,实是愈转愈深了。

安石思想的另一贡献,则为他的性情论。心性之学,隋唐以来,几乎成为释家的擅场。韩愈辟佛,而对心性理论所涉实不深。本于儒学而来谈心性的,最先是李翱《复性书》。翱说: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上篇》)

又曰:

人之昏久矣,将复其性必有渐,弗思弗虑,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

这是一种性善情恶论。果主性善情恶,必成为阳儒阴释。欧阳修偏重于人事,故主探本人情。但人情果恶,则其势必趋于厌世。修乃一史学家,不喜对此问题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安石则偏近于为哲学家,故能对此问题独标新义。他说:

喜怒哀乐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一也。若夫善恶,则犹中与不中也。

这里他以未发存中为性,已发见行为情,而善恶之辨只在中不中。他提出《中庸》上未发、已发一问题,遂为此后宋明六百年理学家集中讨论争辨的一项大题目。而他自己意见,也大体与同时周敦颐,稍后程颐之说都相通。

安石又对如何研读经籍,有一番深辟通明的见解。他说:

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惟其不能乱,故有所去取者,凡以明吾道而已。(《答曾子固书》)

此处所重,在致我之知以尽圣,然后于经籍能有所去取。此见解,竟可谓是宋人开创新儒学的一条大原则。

这一风气,远溯还自欧阳修。叶适有言:以经为正,而不汩于章读笺诂,此欧阳氏读书法。安石遂著《诗》、《书》、《周礼》《三经新义》,时人称其不凭注疏,欲修圣人之经。当时列于学官,悬为功令,至南宋而始废。朱熹对于诸经与四书的新注释,也可谓由安石启其端。

所以安石虽是宋学初期的人物,但他实已探到此后宋学之骊珠。程颢说:

介甫谈道,正如对塔说相轮,某则直入塔中,辛勤登攀。虽然未见相轮,能如公之言,然却实在塔中,去相轮渐近。

这因安石此后置身政治漩涡中,想实践他从大人事业来证实到圣人神人的地位,不免在德性修养精微处忽略了。而后人遂也只认他是一文学家,与韩欧并列,至于他的政治措施,则永远成为后代争论毁誉之焦点,而他在学术思想史上的成绩,则大部给人遗忘了。

成书于1953年。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1953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4月修订出版。该书在材料上多取自《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内容包括宋学之兴起、宋初诸儒、中期宋学、南渡宋学、金元诸儒、初期明儒、中期明学、晚期明学、明末诸遗老等,扼要地叙述了宋元明七百年间理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

猜你喜欢

  •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1]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2],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辨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3]。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

    17 王安石文集 2025-09-16
  •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1]。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2],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3]。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

    15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祭欧阳文忠公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1],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

    40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答司马谏议书[1]

    某启[2]: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3],而议事每不合[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虽欲强聒[6],终必不蒙见察[7],故略上报[8],不复一一自辨[9];重念蒙君实视遇厚[10],于反复不宜卤..

    40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伯 夷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1],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

    41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1]。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

    34 王安石文集 2025-09-15
  •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简述【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少有人像北宋杰出的改革家和最富争议的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那样重要。他主持的改革的非传统性质,其施行方式之彻底,以及其涵盖范围之广,几乎前无古人,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

    25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二十五 王安石 蔡絛 葉夢得

    門户之見,至宋益盛,始之則有熙寧、元祐之别,繼之則有洛黨、蜀黨、朔黨之争。黨派之説,始之起於論政,繼之則及於論學論文,故言新政者必指摘歐蘇,游蘇門者多恥言介甫。及乎宋室南渡,舊論稍定,而詩文之中,新派..

  • 王安石

    安石字介甫,临川人。生于天禧五年(1021)。庆历二年(1042)进士。神宗朝,除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1086)卒,年六..

    52 全宋词 2025-07-09
  • 五六 明末诸遗老

    思想史上划时期的大转变,这不是件易于出现的事。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与王守仁,可谓已攀登上相反方面之两极峰,把宋明理学家所要窥探的全领域,早已豁露无遗了。再循着两路线前进的,自然会逐渐转成下坡路。但只要继..

    6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五 刘宗周

    黄宗羲曾说:今日知学者,大概以高攀龙刘两先生,并称为大儒,可以无疑矣。然当高子遗书初出,羲侍先师指宗周于舟中,自禾水至省下,尽日翻阅,先师时摘其阑入释氏者以示羲。后读先师《论学书》有云:古之有朱子,今..

    169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四 孙慎行、钱一本

    孙慎行字闻斯,武进人,学者称淇澳先生。曾力争福王之国事,后以红丸案论戍宁夏。崇祯改元,方大用而卒。刘宗周尝谓:东林之学,泾阳导其源,景逸始入细,至先生而另辟一见解。慎行初为学,由宗门入,与天宁寺僧静峰..

    116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三 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学者称景逸先生。以疏弹执政谪揭阳,半载而归,遂与宪成复兴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每月三日,远近集者数百人。以为纪纲世界,全要是非明白,小人闻而恶之。在林下二十八年而复出,坐移宫案,削..

    7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二 顾宪成、允成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学者称泾阳先生。幼擅殊慧。年十五六,从学于张原洛。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薛方山名应旗,武进人,尝从学于欧阳德。然为考功时,尝置王畿于察典,以是一时学者不..

    65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一 晚期明学

    若我们把中期宋学,认为宋、明学里的正统,则程颢该是中期宋学之正统。由他转出程颐,再由程颐转进到朱熹,那是一条路,却由中期会合到初期。其次由颢到陆九渊,再到王守仁,转出泰州学派而至罗汝芳,那另是一条路。..

    58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〇 罗汝芳、赵贞吉

    罗汝芳字惟德,南城人,学者称近溪先生。少时读薛瑄书,谓: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决去,以全吾湛然之体。决志行之。闭关临田寺,置水镜几上,对之默坐,使心与水镜无二。久之,病心火。偶过僧寺,见有..

    79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四九 王时槐

    江右王门之再传,却别有一番新意见,我们在此将略述王时槐。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学者称塘南先生。弱冠,师刘文敏。出仕后,求质于四方学者,终不以为自得。五十罢官,屏绝外务,反躬密体。如是三年,有见于空寂之体..

    98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四八 罗洪先、聂豹、邹守益、欧阳德、刘文敏

    王学流衍,最盛大有力量者,除浙中与泰州外,还有江西一派,当时称江右王门,却与浙中、泰州显然有不同。这是在士大夫阶层的,读书闲居人中的王学。黄宗羲说: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邹守益念庵罗洪先两峰刘..

    61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七 王艮

    王艮字汝止,泰州人,学者称心斋先生。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在衣袖中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难。有一天,他父亲寒天起床,冷水盥洗。他见了,痛哭说:为子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

    64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六 钱德洪、王畿

    王门弟子,普遍到全国,但浙江是王守仁本乡,故从游者亦最先。徐爱早死,于是钱德洪、王畿,遂于王门最称大弟子。守仁平宸濠归,四方来者甚众,往往由两人先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于守仁,一时称教授师。及守仁征思田..

    57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