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 佚名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2025-06-26 12:44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札迦大师说

民国苾蒭释法尊译

菩提道次恒常修法

敬礼曼殊室利菩萨

我等欲以修菩提心为主要者,有慈氏菩萨传无着菩萨修菩提心法,及曼殊菩萨传静天菩萨修菩提心之二派。慈氏菩萨所传由七重因果门修法中,初修知母者,谓诸有情无一可云未为父母,故应修云,如我生生无有始际,如是一一有情为作慈母亦皆无量。二修念恩者,谓应修云,如我现世父母恩育,如是一切诸有情类为父母时悉皆大恩。三修报恩者,谓应修云,此诸有情昔唯於我广作恩,我於此等未曾恩酬,今於现法应正报恩。四修可意慈者,我等今者将诸有情分为二品,谓诸可意及不可意,然诸有情悉是父母,更有何理而非可意,由诸有情悉父母故,随其所见一一有情,应修悦意起是念云,此皆父母皆是恩者。五於有情所修悲愍者,谓应修云,此诸有情堕则堕於生死海中,受则无间受三苦恼,实可悲愍,更修悲云,为此一切有情利故,唯愿获得无上珍宝佛胜道已,速令解脱生死流转。六修增上意乐者,谓应修云,一切慈母诸有情类,匮乏安乐苦恼逼切,愿此一切诸有情类悉具安乐,离众苦恼及苦恼因,斯唯应我独一负荷,故我愿将此诸有情,获乐离苦安立佛地。七修菩提心者,谓应念云我自今日为利一切诸有情故,愿我速得等正觉位,如是名修愿菩提心,我从今日为利一切诸有情故,唯愿速得胜菩提道,是为修习行菩提心。

曼殊菩萨传静天菩萨由自他换门修菩提心中,初修自他平等者,谓应修云,自他有情欣乐厌苦一切所同,犹有何缘分别亲疏。妄起贪瞋。次修自他换者,谓於先时爱自弃他,今後应修爱他弃自,令彼二心执位换易,其後应如前所说愿行二心。

由仪轨受愿行心者,诸佛及菩萨唯愿忆念我,如昔诸善逝发大菩提心,於菩提学处如次而安住,我为利有情亦发菩提心,於菩萨学处如次当修学,三念完时应起获得菩萨律仪胜解,次生喜云:「我今有果利,善获得人身,今生佛家中,复得为佛子,我今应励力,作顺种族业,无秽净种中,应顺无浊行。」

菩提道次第恒修补足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

兹已摘出修学珍宝菩提心法,今应略书彼补足中净治下中士夫觉慧。如宗喀巴大师云:「暇满难得寿无暇,意修能息现法境。」应如是修我等有暇珍宝依止,此唯长时集福所致,非以侥幸而能得此胜身依止。此暇满因,须以断除十种不善净戒为基,复须施等以为助伴,无垢净愿结合其间,然今我等岂能修此少分因耶?又应修念:「今若徒失此暇满身,如此之身後则难得,如是修习能息贪着现法境界,乃至於此现法富乐、衣食丰足等,未见无利未息耽着,恒应修习。」又应修云:「我今寿命短促无暇,不能久住速至死际。」大师又云:「业果无欺生死苦,数思能息後世境。」谓应修云:「我等除此诸恶业未作余业,其业异熟亦唯成熟於自己身,非於他身其果可熟,由诸业果无欺诳故,彼果至时,何能堪忍,如是非仅业果无欺,即凡任堕生死中者,悉为三苦无间逼恼。」若思及此,岂能不生极大怖畏,犹如生存掷诸火坑,此上是修下中士夫觉心方便。

如是乃至於自相续生死耽着未息以来,应於多门思惟修习,若能乃至於此生死耽着止息昼夜时中,唯求解脱心未生来恒修习者,若时起心唯欲解脱生死苦恼,尔时乃是出离心生。彼出离心若无清净发心摄受,仍非能得无上佛因,如云:「若无清净发心持,彼出离心终不成,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如是出离及菩提心并正见三,赞为三种最殊胜道,故於生死先应策心厌舍出离,次应从此出离生死胜意乐中,极为引发胜菩提心,一切道身悉摄於此,故应於此善修觉慧。

由於无始来极串习故,现在自心任运於此五种取蕴计我心生,彼即无谬我见行相,彼计自体五取蕴法为自我者。若彼五蕴实是我者,如蕴有五,我亦应成异体五我,不应正理。又我唯一,如是五蕴亦应成一,不符正理。若谓有一离蕴我者,应将诸蕴一一除遣,除蕴之余,应有所示,谓此是我,彼亦无故,不应正理。宗喀巴大师说於此中应以四种要义观察最为切要。谓我等乃至极重睡眠一切时位,心中恒坚执我而住,此即生死根本萨迦耶见,是为初要所破决定义,然所破我与五聚似和杂有,非离蕴外别有我现。

第二切要周徧决定要义者,谓观此我与所设依止五种蕴聚,为一为异,更无所余第三可得,是名周徧要义。

第三离谛实一决定要者,谓我与蕴若是一者,如蕴有五,随於一人应有五我,便成过失。又应如我唯一无长,如是五蕴亦应成一,仍是过失。

第四离谛实异决定要者,谓若异者,除诸蕴後应有独我。

第二抉择修学法无我义有二,谓抉择修有为无性,及抉择修无为无性。初中有三,谓色、心及不相应行。初譬如身,谓非唯於骨肉等事五支和合假身体上,以分别心而强设施,定觉有一自性,实身於我等心显现莫止,是为所破显现道理。若如是身於骨肉粗事五支和合上有,则应与此骨肉粗事五支假体,或一或异。若谓一者,此骨肉等粗事五支和杂之身,由自父母不净成故,则识最初所托所依二滴不净,亦应成就骨肉等事粗重五支和杂之身,如支有五,身亦应成五支和五。若谓异者,应除头等一一支後,余有可见,实身为此,然如是身实非有故,应作是念,如所执身毕竟是无,引起定知将护修习。

第二譬如今日之识,谓若非唯於今日中午前午後二识之上,由分别心假设建立,定执有一自性真实今日识者,则与今日午前午後二识相望,或一或异,若谓一者,则於今日午前识上,应有今日午後识住。若谓异者,则将今日午前午後二识除已,应另余有今日识在,而实不尔,故如是识毕竟非有,引起定知如前修习。

第三以时一年为例,谓非唯於年设所依十二月上分别假立,执有自性年可得者,与十二月或一或异,若谓一者,月有十二,如是年亦应成十二。若谓异者,十二月分一一除後,应有实年亦云即此,彼非有故,如是实年毕竟为无,如前引起定知修习。

第二抉择修习无为无性者,譬如虚空,方隅虚空有多分故,应与彼分,若异若一,如前观察,引起定知修习无实。

总之,若我若蕴山城宅舍生死涅盘一切诸法,下至无有极微尘许非分别设实自性法,於此定知专一修习,住等引时皆如虚空,後得一切境界显现任运,而知悉无实性,唯依因缘和合而起其性虚伪,是名後得如幻瑜伽。

由善修习二种瑜伽为所依止,以观察力引发身心二种轻安,即以轻安之所摄持三摩呬多,建立名为行相圆满毘鉢舍那。

况得修此第一道,如同大师所教诲,闻名亦庆具善根,我等乃至寿未没,唯应专一善修此。

修止记录至极须要

敬礼恩师妙吉祥菩萨

如云灭除五过失,勤修八断行,必须由依能灭五过八对治行门中修习。於三摩地起方便时,懈怠是过,彼有四事能为对治,谓见定德所起信心,及於正定希求欲心,於三摩地勤修精进,及勤勇果所有轻安。

正精进修三摩地时,忘记圣言是其过失,念能治彼,其念亦非仅不忘记正所缘事,必须令心於所缘事专一缘虑,并与最极明利定知策励随行。平等安住三摩地时,沉掉二法是彼过患,正知治彼,谓由正知善察沈掉为生未生,上慧行者,沉掉初起能知能断。中慧行者,起已无间。劣慧行者,亦须沉掉生已未久,能知能断。

若尔惛昧与沉掉二差别云何?答:於所缘事,极不明了身心重坠为行相者是名为惛。若心黑暗,及於所缘心虽不散,然无澄分及明显相,念力羸劣是粗分沉。若时虽有澄明二分,然於所缘决定印知,策力稍缓是微细沉。能治此者,谓思三宝真实功德,思惟作意诸光明相,及将风心与虚空合诸教授等。

若心於所缘事,不能安住无***相,稍流荡者是微细沉。对治此者,依念知极苦修习。若依念知,犹不能住流趣爱境者是粗掉举。能治此者,应修无常,三恶趣苦及生死苦,并修猛利断掉方便诸教授等。

沉掉起时不作行者,是为过失。能治此者,谓於现掉生已无间,正了知已修能断行。又若彼心,於所缘事,极为励力知明利者,明分虽有,然掉举增盛,住分难得,若不励力极缓慢者,虽有住分,然沉势增加,明分难得,是故自测其心。若觉自心高量齐此掉举生者,则稍缓住,若觉住此有沉起者,则应稍举令适中住。此二中间,先从掉举摄录其心寻求住分,住分起时谨防沉没,令心明利,明分出生。

於此二分,轮次将护,以此成办,无过等持。不应保信,无决定知,明利明分,仅有少许澄净之心。如是细分沉掉皆灭,心於等持相续转时,作行是过。治此过者,谓不作行沉掉对治,缓住於舍,(五过八行,辨中边论,修四神足时广说。)由如是理义修习故,渐次能得九种住心,亦当成就身心轻安正奢摩他。愿依坚固止,住毘鉢舍那,尽拔诸烦恼,所知障过失。

恒常相续修止记录极不宜离

敬礼三恩本师曼殊室利菩萨

寂止所缘虽有多种,缘能仁像修尤为重要,谓於显教能随念佛,於密乘中,随顺修习本尊瑜珈,故义极重。

以六力门能生无过九种住心,四种作意胜三摩地。彼修法者,谓六力中初以闻力,能成九种住心中初正在心,此是最初随其所闻正教授义,内摄其心令善安住,於此时中,有内心现能识分别,谓内自觉分别繁多,如陡坂上极瀑流水。

二由思力,能成第二相续住心,谓前初心安住所缘,所有相续今数思惟将护修习,此亦令彼流转稍能连属门中,将护相续,尔时内觉诸妄分别暂有止息,谓内自觉所有分别,时起时没,如峡涧水。此二住心,三摩地少沉掉众多,心於所缘,须极策励方能攀缘,故是四种作意之中,最初励力运转时位。

三由念力能成二心,谓三安住及四近住。如其次第,心从所缘若时流散,速疾忆念先所缘境,仍於所缘安置令住。又於最初发起念力决不令其散失所缘,并将内心从宽缓性渐渐收摄,令住微细高上境性。安住心时,於诸分别起疲劳想,谓内自觉,所有分别如山岔处,所有池水无逆缘扰,似能安住,若遇违缘仍不安止。

第四由其正知力故能成二心,谓五调伏及六寂静。如其次第,先由正知了知,流散於分别相及随惑相所有过患,制令不流於三摩地,令发欣喜而调伏之。又以正知了知散乱所有过患,於三摩地息灭不喜,令心寂静。

第五由其精进力故能成二心,谓七住心最极寂静,及第八心专一所缘。如其次第,下至微细分别随惑,亦勤功用断而不受,令极寂静,又以是力,令沉掉等於三摩地无能障难,成就无间相续等持。从三住心乃至第七,此五虽能多分安住,然为沉掉数数间缺,是为第二有间运转作意之位。第八住心时,内心自觉分别作行,谓诸分别如大海浪,随分别起,略依念治任运寂灭,无诸形迹。尔时虽须恒依功用,然诸沉掉无力障难,能常时修是为第三作意之位,谓无间缺运转作意。

第六由其串习力故,能成第九等住住心,谓不复须恒时依止念知功用,已起正定,任运转趣所缘境故,尔时沉掉不能障难,复不恒常依功用故,是为第四无有功用任运运转作意之位。

如是第九住心,是为欲界心一境性随奢摩他,若尔真奢摩他齐何量耶?谓由获得身心轻安位,庄严经论云:「修彼不作行,次得彼身心,广大轻安已,有作意应知。」言作意者即奢摩他。

若尔轻安其相云何?如集论云:「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言粗重者,谓自身心於诸善事,如其所欲无有堪能。若时得能治彼轻安,止息身心无堪能性,转成至极调畅随行。

又彼身心圆满堪能,初得定时,已生细分,次渐增盛,转成轻安,及专一境真奢摩他。又彼众相圆满易知轻安将生,所有前相,谓觉顶上似重相起,然非苦相,彼起无间,离心粗重,能治粗重,心轻安生。次由依彼轻安生力,有能引发身轻安风於身中转,若彼风转充徧全体,时身粗重悉皆远离,能治身重,身轻安生。次由彼力,引发身体广大安乐,由彼乐力,复能引发慰意适悦心内轻安。次复引生胜身轻安,心中亦起最极殊胜欢喜踊跃。自此之後,先发轻安,势力渐缓,然非轻安息灭退失,谓初起触躁动内心,粗触退已,有不***,微妙轻安,随顺定转,如影随身。心中喜跃亦渐退没,心於所缘,依止安住,远离跃动不寂静相,是为获得真奢摩他。此奢摩他,是初静虑近分所摄,是为获得等引地中少分作意。外道诸仙,由世间道,乃至远离无所有处,以下诸贪及神通等,皆须依止奢摩他修。内道由以真出离心及菩提心势力任持修习无我,证得解脱及徧智地,亦须依此奢摩他修,故此寂止是内外道二所共同。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 终

民国十九年腊月五夜译於川边甘孜札迦山林避嚣茅室

菩提道次恒修教授,一卷(四种),札迦大师说,民国苾蒭释法尊译。大藏经补编 第10册

猜你喜欢

  • 屯卦第三

    积极建功屯卦象征着万物初生的萌芽状态,此时正是开创事业的最佳时期。【题解】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纯光明纯进取,还是纯黑暗纯停滞的时代都极为罕见,甚至这只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纯阳纯阴至刚至柔..

    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9
  • 杂 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熹《周易本义》: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序 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物有先天地而生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其所法象,秘自天地而还。]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说 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据今而称上代,谓之昔昔。聪明睿智,谓之圣人,卿伏羲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幽,隐也。赞,见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释文》:趣,本又作趋。]吉凶者,贞胜者也。天..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说文》:尊,高称也。《说文》:卑,赂也,执事之。]乾坤定矣。卑高以陈[《广韵》:陈同阵,军伍行列也。]贵贱位矣。动静有常,[《玉篇》:常,恒也。]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未济卦第六十四

    新的起点未济卦预示着新的起点。【题解】任何伟大事业胜利之后,都仍将面临新的挑战,从来就没有大功告成而一无可为的时候。用易家先师的话说,那就是既济虽济,济犹未济,济之再济,此即未济。从卦象看,未济恰好是..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既济卦第六十三

    济事即成事既济卦寓意要察机识变,用人修德,取得胜利。【题解】古易家认为,小过善补就能成功过渡彼岸,所以紧接小过卦之后的,是象征事物圆满成功的既济卦。既是完成、已经的意思。济也就是如何渡过象征困难和障碍..

    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小过卦第六十二

    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小过卦寓意可小事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题解】常言道,小过不改,终成大错。但易家的小过卦却是一吉卦,其中有何深意呢?从卦辞、《彖传》、《象传》的阐析看,小过可获大吉之义,其实是肯定..

    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中孚卦第六十一

    修德守信中孚卦寓意着诚信忠实。【题解】号召人们勤俭节约的人,首先自己要诚心实意地带头勤俭节约。易家在主张节制、节约的节卦之后,紧接着就是中孚卦,以强调修德守信的重要性。从卦序易理看,正是适当诚信的节制..

    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节卦第六十

    适当节制节卦告诉我们要节制节约。【题解】易家的《序卦传》深刻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始终分离涣散,涣散的局面终归需要加以节制,否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所以接着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制就是易经节卦所说的要义。节..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涣卦第五十九

    有正就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涣卦本意涣散,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题解】人一高兴愉悦就会显得精神焕发。虽然涣卦的涣是水旁而不是火旁,但从卦意看,涣卦的涣散接兑卦的善说而来,..

    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兑卦第五十八

    上善若水兑为水,象征着少女脾气和顺,性情如水。【题解】在易家眼中,兑正是纯卦八口之家里,年龄最幼的少女,她脾气和顺,性情如水,活泼天真,悦容喜色,尊父敬母,应对裕如,故很得全家人喜爱。从中国后世儒家所..

    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巽卦第五十七

    果断行事,成就大业巽为风,象征柔顺。【题解】凡旅游者都喜欢旅途一帆风顺,而风与顺均通巽。在八纯卦家族里,巽是长女,以顺逊阴柔为品性,喜伏喜齐喜人,如风如鸡如木,而上下卦均为巽卦的六十四卦随风巽,则最为..

    1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旅卦第五十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卦象征着旅行。【题解】旅是空间的转换,心态的放宽,生命的迁移,是动物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把旅列为易学范畴,在《序卦传》中用极其丰盛壮大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居所,所以丰..

    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丰卦第五十五

    抓紧天下光明的时机,明断是非,赶紧做事丰卦象征丰收,是大好的时节。【题解】丰之义,美而满,腴而肥、多而足,人见人爱。丰卦的卦象是离下震上,喻义是雷电交加,大雨丰沛,万物繁茂的丰盛景象。但是,丰茂过甚也..

    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归妹卦第五十四

    夫妇之道归妹卦象征着男婚女嫁。【题解】中国商朝的英明君王帝乙,为了弥合商周两家濒临破裂的政治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帝乙归妹,它开创了商周良好关系的新时期,..

    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渐卦第五十三

    循序渐进,不偏不躁渐卦教导人们要循序渐进。【题解】量变与质变规律,是辩证法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易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量变与质变规律的现代哲学概念,却早已经知道量变的道理,这就是渐变。渐变就是量变,就是逐..

    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艮卦第五十二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艮卦象征山。【题解】动极生静,震极艮止。艮就是停止的意思。艮卦由震卦上转下转而来,根据万物不可以始终震动,需要适可而止的卦序逻辑要求,接着震卦的必然是艮卦。它是事物经震荡动极之后,复..

    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震卦第五十一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震卦教导人们要做到临乱不惊,镇定从容。【题解】震动所造成的巨大力量的破坏性释放,无论是自然界的大地震,还是社会中的大震荡,都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周期性现象。对于自然和社会发生..

    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