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 / 佚名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

沙门 守其等奉 勑挍勘

甚凾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此经按经首序及见经文似是书者之错经注不分而连书者也义当节而注之然往往多有不可分处故不敢擅节以遗後贤焉。

竟凾 受新岁经 笁法护译

按此受新岁经法护译者国本宋本皆编於容凾中以当受岁经丹藏则容凾中有名受岁经者而与此经大别今依开元录捡之则丹藏之经正是容凾受岁经耳此宋藏经与此竟凾新岁经文异义同似是同本异译耳则开元录中以新岁经为单译者厥义未详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以此经移编于竟凾焉。

竟凾 护净经(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第三幅五行一切众人普使闻知(已下)国宋两本(有)一切檀越施设法会(等)凡二百五十五字之文丹藏所无其文切要今为看旧丹藏经者具录于左。

一切众人普使知闻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消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闲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诸有设食之处一切如法作斋不得怀挟余残食归给妻子若食此饭若腋底挟檐後五百世常挟热铁轮左腋底入从右腋底出一切斋饭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热丸一切贤者施设福会於先尝啜此食都作残食唐作此会不如不作何以故诸天不欢鬼神不喜此人於先尝者亦五百世中受饿鬼苦自今已後欲得福者如法作斋食可得福德诸天欢喜百神庆恱天神拥护经不虚言福报如影响。

佛说护净经。

摄凾 十诵律卷第五

此卷第二十六张第二行夜提(之下)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九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一行文国本宋本并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方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同卷二十七张第十三行即今正本三十一张第十三行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亦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乃至)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二行国本宋本并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断所得非望而得是衣二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断所望得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同卷第二十九张第四行即今正本第三十七张第四行尼萨耆波夜提(之下)十二日乃至三十日皆如上说(者)丹本无此中十二字而有又比丘得不具足衣(乃至)尼萨耆波夜提(等)凡九十七行国本宋本所无者今依丹本遆而足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三日应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四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五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六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七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八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一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一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一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二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具足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二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二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三(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三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三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四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四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四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五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五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五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六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六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六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七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七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七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八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八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八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二十九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又比丘得不具足衣停更望得衣故至二十九日不得所望不断所望非望而得是衣二十九日应即作衣若与人若作净若受持若不作衣不与人不作净不受持至三十日地了时尼萨耆波逸提。

乐凾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蒭尼毗奈耶卷第二十

此卷十九张第二十行污手捉净水(之下丹本有)瓶应当学(乃至)佛言不(等)凡五十九行文国本宋本并无者今捡若无彼文则文义断绝又违前略摄颂云俗舍善容仪护鉢除病人之言遂令众学阙二十余法故今依丹本足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其文于左。

时六众苾蒭以不净手捉净水瓶遂令诸蝇竞来附近招致讥丑佛言不以污手捉净水(下有)瓶应当学时苾蒭尼在江猪山於菩提长者高楼上食以洗鉢水弃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应制学处在白衣舍不弃洗鉢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缘在室罗伐城时有婆罗门孩儿遇病有邬波索迦是彼知识来告之曰孩子若病冝往僧处从诸苾蒭乞鉢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时波罗门即往求水见邬波难陁从乞鉢水邬波难陁便以残麨饼内置鉢水中而授与彼彼见杂水起秽恶心作如是语我儿宁死谁能用此鄙恶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应以此秽水持施於人若人来乞鉢水时应净洗鉢置清净水诵经中要颂阿利沙伽他呪之三遍授与彼人或洗或饮能除万病(阿利沙伽他者谓是佛所说颂出圣教中若读诵时有大威力但是余处令诵伽他者皆类也即如河池井处洗浴饮水之时或暂於树下偃息取凉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罗践佛塔影或时已影障弊尊容或大众散时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礼拜尊仪或每日食罢时或洒扫塔庙诸如此事其类寔繁皆须口诵伽他奉行获福若故心违慢感得恶作之罪但以东川法众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圣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即如颂曰)。

(世闲五欲乐) (或复诸天乐) (若比爱尽乐)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复生集)

(八圣道能超) (至妙涅盘处) (所为布施者) (必获其义利) (若为乐故施) (後必得安乐)

佛言不得以残食置鉢水中应当学。

时有苾蒭安鉢地上下无儭替招致讥丑令疾损坏佛言应制学处地上无替不应安鉢应当学。

时有尼立洗鉢失手堕地打破其鉢佛言不得立洗鉢应当学。

时有尼於危险崖岸置鉢佛言不应尒不於危险岸处置鉢应当学。

河水急流逆以鉢[恋-心+廾]遂令鉢破佛言不应尒不得逆流酌水应当学。

十二众尼前人坐自己立为其说法时有敬信三宝婆罗门居士等讥诃佛言不应尒人坐己立不为说法应当学。

时有病人不能久立听法佛言若是病人坐卧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车乘着靴覆头冠花璎珞持盖刀仗并着甲胄等若是病者随何威仪为说无犯非病不合为制学处当如是说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腰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者不为乘马不为乘轝不为乘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着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着冠及作佛顶髻或緾头或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缘在劫比罗城时吐罗难陁立大小便诸俗人见共作讥嫌佛言不应尒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时吐罗尼持已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洗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故放不净佛言不应尒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随凾 弥沙塞五分戒本 宋罽賔三藏佛陀什等 译

按此戒本国本同於宋本丹本独异如何去取今以本律捡之此丹本乃正也彼国宋两本即此随凾中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鸠摩罗什译者错重写为五分戒本而云佛陀什译其闲虽有小不同处但是写笔之错耳故今取此丹本入藏又为看旧国宋藏者具录正本于左。

弥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宋罽賔三藏佛陀什等译

大德僧听春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未受具戒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荅言布萨说戒)诸大德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一人荅言说欲讫)。

合十指爪掌 供养释师子 我今欲说戒

僧当一心听 乃至小罪中 心应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复犯 心马驰恶道

放逸难禁制 佛说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说教诫 善者能信受 是人马调顺

能破烦恼军 若不受教勑 亦不爱乐戒

是人马不调 没在烦恼军 若人守护戒

如犁牛爱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猴着鎻

日夜常精进 求实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净命

大德僧听今十五日布萨说戒僧一心作布萨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一心共作布萨白如是诸大德今布萨说波罗提木叉一切共听善思念之若有罪应发露无罪者嘿然嘿然故当知我及诸大德清净如圣嘿然我及诸大德亦如是若比丘如是众中乃至三唱忆有罪不发露得故妄语罪故妄语罪佛说遮道法发露者得安乐不发露罪益深。

诸大德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婬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若聚落若空地盗心不与取若王若大臣若捉若缚若杀若摈语言汝贼汝小汝痴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若自杀若与刀药杀若教人杀若教自杀誉死赞死咄人用恶活为死胜生作是心随心杀如是种种因缘彼因是死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不知不见过人法圣利满足自称我如是知如是见是比丘後时若问若不问为出罪求清净故作是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空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诸大德已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戒不得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是比丘得波罗夷罪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诸大德是中清净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若比丘故出不净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触女人身若捉手若捉发若捉一一身分摩着细滑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向女人麤恶语随婬欲法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盛变心向女人自赞身言姉妹婬欲供养是第一供养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行媒法若为私通事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一交会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乞作房无主为身应如量作长佛十二搩手广七搩手应将诸比丘求作处诸比丘应示作处无难处有行处若不将诸比丘求作处若过量作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有主为身作房应将诸比丘求作处诸比丘应示作处无难处有行处若不将诸比丘求作处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恶瞋故以无根波罗夷谤无波罗夷比丘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後时若问若不问言我是事无根住瞋故谤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不如法恶瞋故於异分中取片若似片作波罗夷谤无波罗夷比丘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後时若问若不问言我是事异分中取片若似片住瞋故谤僧伽婆尸沙。

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二十 (二十三)

高丽国僧人守其等奉敕校勘。三十卷。是现存《高丽藏》再雕版的校勘记录。全书共收六十九部佛典的七十七篇校勘记。其中大乘经十九部(卷一至卷一一)、大乘论八部(卷一二至卷一四)、小乘经十六部(卷一五至卷二○前部分)、小乘律八部(卷二○后部分至卷二五)、小乘论七部(卷二六至卷二七前部分)、贤圣集传五部(卷二七后部分至卷二九前部分)、《开元录》后新入藏经典六部(卷二九后部分至卷三○)。所记校勘版本有“国本”(初雕《高丽藏》)、“宋本”(《开宝藏》)、“丹本”(《契丹藏》)。各校勘记先标千字文函号和经名(一经多译则另注译者),后据有关经录核对经文,作出判断,进行取舍。此书是了解已佚三种大藏经之异同和《高丽藏》特色的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仅《高丽藏》收载。

猜你喜欢

  •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大兴朱圭石君敬校睢阳蒋予蒲梦因重订真君曰:吾道德圆通,久证真位。兹以劫运可念,遂愿救度众生。壬申岁七月七日,时西晋怀帝永嘉六年,琅舆羽轩、麟车凤驾、玉童玉女、神将天兵、乐队旌旗百万..

  • 元始上帝毗卢遮耶说大洞救劫尊经

    大洞救轮回劫第一章尔时元始天宝至尊,在郁罗萧台之中,登紫极琼霄之殿,诸天环拱,万圣侍班。至尊放大威光,一时在侧者乘斯慧照,无弗洞见尘劫,未敢议问。至尊喟然叹曰:尘劫累累,鲜能超脱。茫茫重重,实可悯伤。..

  • 屯卦第三

    积极建功屯卦象征着万物初生的萌芽状态,此时正是开创事业的最佳时期。【题解】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纯光明纯进取,还是纯黑暗纯停滞的时代都极为罕见,甚至这只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纯阳纯阴至刚至柔..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9
  • 杂 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熹《周易本义》: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序 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物有先天地而生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其所法象,秘自天地而还。]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14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说 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据今而称上代,谓之昔昔。聪明睿智,谓之圣人,卿伏羲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幽,隐也。赞,见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释文》:趣,本又作趋。]吉凶者,贞胜者也。天..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说文》:尊,高称也。《说文》:卑,赂也,执事之。]乾坤定矣。卑高以陈[《广韵》:陈同阵,军伍行列也。]贵贱位矣。动静有常,[《玉篇》:常,恒也。]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4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未济卦第六十四

    新的起点未济卦预示着新的起点。【题解】任何伟大事业胜利之后,都仍将面临新的挑战,从来就没有大功告成而一无可为的时候。用易家先师的话说,那就是既济虽济,济犹未济,济之再济,此即未济。从卦象看,未济恰好是..

    1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既济卦第六十三

    济事即成事既济卦寓意要察机识变,用人修德,取得胜利。【题解】古易家认为,小过善补就能成功过渡彼岸,所以紧接小过卦之后的,是象征事物圆满成功的既济卦。既是完成、已经的意思。济也就是如何渡过象征困难和障碍..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小过卦第六十二

    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小过卦寓意可小事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题解】常言道,小过不改,终成大错。但易家的小过卦却是一吉卦,其中有何深意呢?从卦辞、《彖传》、《象传》的阐析看,小过可获大吉之义,其实是肯定..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中孚卦第六十一

    修德守信中孚卦寓意着诚信忠实。【题解】号召人们勤俭节约的人,首先自己要诚心实意地带头勤俭节约。易家在主张节制、节约的节卦之后,紧接着就是中孚卦,以强调修德守信的重要性。从卦序易理看,正是适当诚信的节制..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节卦第六十

    适当节制节卦告诉我们要节制节约。【题解】易家的《序卦传》深刻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始终分离涣散,涣散的局面终归需要加以节制,否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所以接着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制就是易经节卦所说的要义。节..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涣卦第五十九

    有正就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涣卦本意涣散,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题解】人一高兴愉悦就会显得精神焕发。虽然涣卦的涣是水旁而不是火旁,但从卦意看,涣卦的涣散接兑卦的善说而来,..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兑卦第五十八

    上善若水兑为水,象征着少女脾气和顺,性情如水。【题解】在易家眼中,兑正是纯卦八口之家里,年龄最幼的少女,她脾气和顺,性情如水,活泼天真,悦容喜色,尊父敬母,应对裕如,故很得全家人喜爱。从中国后世儒家所..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巽卦第五十七

    果断行事,成就大业巽为风,象征柔顺。【题解】凡旅游者都喜欢旅途一帆风顺,而风与顺均通巽。在八纯卦家族里,巽是长女,以顺逊阴柔为品性,喜伏喜齐喜人,如风如鸡如木,而上下卦均为巽卦的六十四卦随风巽,则最为..

    1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旅卦第五十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卦象征着旅行。【题解】旅是空间的转换,心态的放宽,生命的迁移,是动物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把旅列为易学范畴,在《序卦传》中用极其丰盛壮大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居所,所以丰..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丰卦第五十五

    抓紧天下光明的时机,明断是非,赶紧做事丰卦象征丰收,是大好的时节。【题解】丰之义,美而满,腴而肥、多而足,人见人爱。丰卦的卦象是离下震上,喻义是雷电交加,大雨丰沛,万物繁茂的丰盛景象。但是,丰茂过甚也..

    14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归妹卦第五十四

    夫妇之道归妹卦象征着男婚女嫁。【题解】中国商朝的英明君王帝乙,为了弥合商周两家濒临破裂的政治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帝乙归妹,它开创了商周良好关系的新时期,..

    11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渐卦第五十三

    循序渐进,不偏不躁渐卦教导人们要循序渐进。【题解】量变与质变规律,是辩证法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易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量变与质变规律的现代哲学概念,却早已经知道量变的道理,这就是渐变。渐变就是量变,就是逐..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