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弥兰王问经 / 佚名

第七品

2025-06-30 12:09 弥兰王问经

第一 念行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念者依几何之行相而生耶?」

长老言:「大王!念是依十七行相而生。大王!念是由自证而生,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念是由强印象而生,念是由饶益之知识而生,念是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非相似之相而生,念是由谈话之认知而生,念是由特相而生,念是由忆念而生,念是由记号而生,念是由算术而生,念是由忆持而生,念是由修习而生,念是由参考书藉而生,念是由抵当物而生,念是由已生之经验而生。」

「尊者!念如何由自证而生耶?」

「大王!譬如尊者阿难与优婆夷久寿多罗随念〔前〕生,或其他任何人忆念〔前〕生者亦随念〔前〕生。如是,念是由自证而生。」

「尊者!念如何由外部之助成而生耶?」

「大王!有生来易忘之人,而其他人人为忆念於彼而反复,依彼而忆念。如是,念是由外部之助成而生。」

「念如何由强印象而生耶?」

「大王!譬如灌顶即位,或达预流果之〔时〕,如是念是由强印象而生。」

「念如何由饶益之知识而生耶?」

[P.111] 「譬如若於某事得幸福,於如是之事忆念得如是之幸福,如是念是依饶益之知识而生。」

「念如何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耶?」

「譬如若於某事得苦,於如是之事忆念得如是之苦,如是念是由非饶益之知识而生。」

「念如何由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若见类似之人,或忆念母、或父、或兄弟、或姐妹,或见骆驼、或牡牛、或驴马,忆念〔其他类似之动物〕,如是念是由相似之相而生。」

「念如何由非相似之相而生耶?」

「如对〔不类似〕之事物,忆念色如是,声如是,香如是,味如是,所触如是,如是念由非相似之相而生。」

「念如何由谈话之认知而生耶?」

「有生来易忘之人,令忆念他人之彼,依此而彼忆念,如是念是由谈话之认知而生。」

「念如何由特相而生耶?」

「如牛由特徵而知,如由特相而知,如是念是由特相而生。」

「念如何由忆念而生耶?」

「有生来易忘之人,对其人如是再三言忆念:『汝忆念!汝忆念!』如是念是由忆念而生。」

「念如何由记号而生耶?」

「由学书写,知书写此字,立刻次知书此字,如是念是由记号而生。」

「念如何由算术而生耶?」

「计算者由学算术而忆念大数量,如是念是由算术而生。」

「念如何由忆持而生耶?」

「忆持者由学忆持而忆持大量,如是念是由忆持而生。」

「念如何由修习而生耶?」

[P.112] 「此处比丘随念种种之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乃至如是状态与方处俱随念宿住,如是念是由修习而生。」

「念如何由参考书藉而生耶?」

「王随念命令之时『持来此书』,依此书而忆念,如是念是由参考书藉而生。」

「念如何由抵当物而生耶?」

「见抵当之物品而忆念,如是念是由抵当物而生。」

「念如何由已得之经验而生耶?」

「依曾见而忆念其色,依曾闻而忆念其声,依曾嗅而忆念其香,依曾味而忆念其味,依曾触而忆念其所触,依曾识而忆念法,如是念是由已得之经验而生。大王!念是由此等十七行相而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二 作百年非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虽作百年非福,但於临终获得佛归依之一念,则可往生天上。』予不信此言。又卿等如是言:『依一杀生而生於地狱。』予亦不信此言。」

长老言:「大王!卿如何思耶?小石虽非船,亦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不然。」

「百车量之石,若乘载於船,可浮於水上耶?」

「尊者!然,可浮於水上。」

[P.113] 「大王!善业恰如可见是船只。」

如雇人船只   有无量重荷

积集过重物   必沈於大海

如是人作恶   由少少累积

积集过重荷   必沈於地狱

故汲出舟水(恶)   为汝速前进

彼方良彼岸   〔速上〕涅盘地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三 未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为过去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长老言:「大王!不然。」

「尊者!然者,为未来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大王!不然。」

「尊者!然者,为现在苦之舍离而精进耶?」

「大王!不然。」

「尊者!卿等非为过去苦之舍离而精进,非为未来苦之舍离而精进,非为现在苦之舍离而精进,为如何目的而精进耶?」

长老言:「大王!『愿此苦灭,他苦不生。』为此目的而精进。」

「尊者那先!然者,未来之苦存在耶?」

「大王!然。」

[P.114] 「尊者那先!卿等为现在不存在苦之舍离而精进,卿等为甚贤。」

「大王!於卿谁是敌王、仇敌、有反对者之反抗耶?」

「尊者!然,有。」

「大王!卿及时挖掘堑壕,作堡垒,筑造城门,筑造望塔,搬运谷类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大王!卿及时学习象〔术〕,学习马〔术〕,学习车〔术〕,学习弓〔术〕,学习剑〔术〕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学习。」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为防御未来之怖畏而作。」

「大王!未来之怖畏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为防御未来之怖畏而准备,是甚贤。」

「请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临渴之时,『予欲喝饮物』而挖掘小井,挖掘莲池,挖掘水池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尊者!为未来防御渴而准备。」

「大王!未来之渴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而为防御未来口渴而准备者甚贤。」

「请再譬喻之。」

[P.115]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临空腹之时,『予欲食食物』而耕作田地,割稻,割麦,收割谷类耶?」

「尊者!不然。有预先准备。」

「为如何目的而作耶?」

「为防御未来饥饿而作。」

「大王!未来之饥饿存在耶?」

「尊者!存在。」

「大王!卿等现不存在而为防御未来饥饿而准备甚贤。」

「宜也,尊者那先!」

第四 对梵天界距离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梵天界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大王!梵天界由此很远。虽有重阁亦有落石之时分,一昼夜落四万八千由旬,於四个月止於地上。」

「尊者那先!卿等言:『例如力强之人或伸曲腕,或曲伸腕,如是有神通力,心达自在之比丘於阎浮提没而现於梵天界。』予不信此言。如是得速行几百由旬耶?」

长老言:「大王!卿之出生地是何处耶?」

「尊者!有名之阿拉删达岛,予生於其处。」

「大王!阿拉删达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二百由旬。」

「大王!卿在其处曾有所作,今认为忆认〔彼〕耶?」

「尊者!然,予忆。」

[P.116] 「大王!卿亦速行二百由旬。」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五 梵天界与迦湿弥罗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何者迟,何者速耶?」

长老言:「大王!同时。」

「请譬喻之。」

「大王!卿之出生地是何处耶?」

「尊者!有迦拉湿罗村,予生於其处。」

「大王!迦拉湿罗村由此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二百由旬。」

「大王!迦湿弥罗由彼有几何之距离耶?」

「尊者!有十二由旬。」

「大王!然,卿思念迦拉湿罗村。」

「尊者!思念。」

「大王!卿思念迦湿弥罗。」

「尊者!思念。」

「大王!何者思念迟,何者思念速耶?」

「尊者!同时。」

「大王!如是,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於同时生。」

「请再譬喻之。」

「大王!譬如二羽之鸟欲飞於空中,其中一羽止於低树,一羽止於高树。彼等於同时止之时,何者之影初映於地上耶?何者之影迟映於地上耶?」

「尊者!同时。」

「大王!如是,於此处死之人生於梵天界与於此处死之人生於迦湿弥罗者,於同时生。」

「请再譬喻之。」

[P.117] 「大王!视我。」

「尊者!视。」

「视日月。」

「尊者!视。」

「大王!卿视我迟耶?或视四万二千由旬〔远方〕之日月迟耶?」

「视是同时、等时。」

「大王!如是,有一人於此处死生於梵天界与有一人於此处而生於迦湿弥罗者,生是同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往他界色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我欲问速行事。尊者那先!有情往他界之时,或青、或赤、或黄、或白、或茜、或光辉以何色而行耶?或以象色、马色、车色而行耶?」

「大王!此不由世尊所说,不存在於三藏佛语中。」

「尊者那先!沙门瞿昙不说:『有情往他界之时,或有青、赤、黄、白、茜、光辉耶?』如何知一切耶?有情不行於他界。尊者那先!德者邪命〔外道〕之言者是如,是真。彼之阿闍梨是贤者哉!彼言:『世界是无,他界是无,有情行於他界是无。』」

「大王!请闻我所说。」

「尊者那先!然。予闻卿之所说。」

[P.118] 「大王!自我口所发,达卿耳之语言,於途中或见青、赤乃至光辉,耶?」

「尊者那先!予无见者。」

「大王!若我之言语於途中,或不见青、赤乃至光辉,我之语言不达卿耳耶?卿言虚妄耶?」

「尊者那先!予不言虚妄。如语言者於途中不能知或青、或赤〔乃至光辉〕,卿之语言乃达於予之耳。」

「大王!如是,如有情往他界之时,於途中使不能知或青、或赤〔乃至光辉〕,有情往他界恰如语言。」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於全阎浮提之大国请享受食。此等之五蕴是不往他界,如是之五蕴不往者,则无轮回者耶?」

「大王!卿耕作其田耶?」

「尊者那先!然。予耕作其田,播植稻〔种〕。」

「大王!卿植於地上之稻〔种〕行於上方、稻〔穗〕端耶?如是之物生於稻之〔穗〕端耶?」

「尊者那先!植於地上稻〔种〕於上方、非行稻〔穗〕端,又如是之物非生於稻〔穗〕之端。」

「大王!若植於地上稻〔种〕於上方、非行稻〔穗〕端,又如是之物非生於稻〔穗〕端,名稻者无耶?」

「尊者那先!稻非无,稻存。尊者那先!若植於地上之稻〔种〕於上、行稻之〔穗〕端者,於上方得稻〔种〕。若如是之物生於稻〔穗〕之端者,等於稻穗端之谷粒生,等重〔之谷粒〕生。」

[P.119] 「大王!如是,若此等之五蕴往他界,盲为再盲,哑为再哑。如何作福耶?若如是之五蕴生,应依不善业而行於地狱。」

「请再譬喻之。」

「大王!例如〔点火之时〕,由一灯或焰、或炎转移他灯耶?如是之物生耶?」

「尊者那先!非由一灯或焰、或炎转移他灯,如是之物非生。」

「如是,大王!此等之五蕴非往他界,又如是之五蕴亦非生。」

「尊者那先!受蕴往他界耶?」

「大王!若受蕴往他界者,此等五蕴中唯受之彼等有情往他界而为受蕴耶?」

「尊者那先!不然。」

「大王!知其理由。於此自体之受蕴不往他界。」

「尊者那先!想蕴往他界耶?」

「大王!若想蕴往他界者,於此自体切断其手者、切断其足者,有『往他界切断其手、切断其足者』之想耶?」

「尊者!无。」

「大王!知其理由。於此自体之想蕴不往他界。」

「请再譬喻之。」

「大王!卿有圆镜耶?」

「大王!然,有。」

[P.120] 「大王!卿取圆镜而立於前!」

「尊者!立。」

「大王!於此圆镜能见卿之眼、耳、鼻、齿耶?或能见原样之卿耶?」

「尊者那先!於圆镜〔所见之〕眼、耳、鼻、齿者予之物。」

「若〔於圆镜中〕除去卿之眼,除去卿之耳,除去卿之鼻,除去卿之齿,大王!卿乃为盲,为不具者耶?」

「尊者那先!不为不具者。尊者那先!圆镜中之影像依止於予而映。非如原样之物。」

「大王!如是,此等之五蕴不往他界,又亦非生原样之五蕴。恰如圆镜之影像,依止於之五蕴之有情依善、不善业而结生於母胎。」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母胎结生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情结生於母胎时,通行於如何之门而结生耶?」

「大王!有情通行於此结生母胎之门不存在。」

「请譬喻之。」

「大王!卿有宝箧耶?」

「尊者!然,有。」

「大王!卿思念宝箧!」

「尊者!思念。」

「大王!卿之心行於宝箧时,通行於如何之门耶?」

「尊者那先!予之心行於彼宝箧时,通行之门不存在。」

[P.121] 「大王!有情结生於母胎时,门之不存在与此相同。恰如卿之心思念宝箧,有情结生於母胎。」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多彩之问有所解答。宜也,尊者那先!若佛在,亦应发『善哉』。『善哉,尊者那先!善哉,尊者那先!』」

第八 七觉支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觉支有几何耶?」

「大王!觉支有七。」

「尊者!依几何之觉支而觉证耶?」

「大王!依一觉支而觉证。」

「尊者!如何之一觉支耶?」

「是择法觉支。」

「然者,何故称七觉支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剑置於鞘中,不取於手时,得斩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无〔其他之〕六觉支者,依择法觉支而不得觉证。」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恶与福何者为大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福与非福何者为大耶?」

长老言:「大王!福为大,非福为小。」

「尊者那先!如何福为大,非福为小耶?」

[P.122] 「大王!作非福者悔过『我作恶业』。依此理由,恶不增大。大王!作福者无悔过,无悔过而极喜生,极喜生者喜生,心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其乐,乐者得心定。依此理由,福乃增大。大王!〔犯罪受刑〕被切断手足之人,献上一束莲华於世尊,九十一劫之间,不行於堕处。大王!依此之理由,我等言:『福为重大,非福为轻少。』」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 知作恶业与不知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知作恶业者与不知作恶业者,何者非福大耶?」

长老言:「大王!不知作恶业者之非福大。」

「尊者那先!然者,予之王子或侍臣者不知而作恶业,予科罚二倍。」

「大王!卿如何思耶?灼热、燃烧、炎热、炎上之铁丸,一人不知而抓,一人知而抓,何者火伤甚耶?」

「尊者!不知而抓住之人火伤甚。」

「大王!如是,不知而作恶业非福大。」

「宜也,尊者那先!」

[P.123] 第十一 郁单越洲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此〔现〕身俱行於郁单越洲,或有得行於梵天界或他洲者耶?」

长老言:「大王!有以此四大种〔所造〕之身而行於郁单越洲,或得行於梵天界或他洲。」

「尊者!如何以此四大种所造之身而行於郁单越洲,或行於梵天界或他洲耶?」

「大王!卿认为此地上一胀手或一肘飞耶?」

「尊者!予飞八肘。尊者!予承认。」

「大王!卿如何飞八肘耶?」

「尊者!予心发起『向此飞下』。随此心发起身轻。」

「大王!如是,有神通力,心得自在之比丘,以身上昇於心中,依心之修习而行於空中。」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二 长骨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有『百由旬之长骨』。树本亦无百由旬之物,何处有百由旬之长骨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曾闻大海有五百由旬之鱼耶?」

「尊者!然。予曾闻大海有五百由旬之鱼。」

「大王!五百由旬之鱼非有五百由旬之长骨耶?」

「宜也,尊者那先!」

[P.124] 第十三 止灭出息入息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卿言得止灭出息入息耶?」

「大王!得止灭出息入息。」

「尊者!如何而得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曾闻几何人之鼾声耶?」

「尊者!然,曾闻。」

「大王!其鼾声回转其身之时不止耶?」

「尊者!然,应止。」

「大王!其鼾声,以不修习其身、不修习其戒、不修习其心者,回转其身时止。如何以修习其身、修习其戒、修习其心、达第四禅者,不能止灭出息入息者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四 海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言海〔之语〕,依如何之理由水言为海耶?」

长老言:「大王!有水同量之盐,有盐同量之水,依此而言为海。」

王言:「尊者那先!依如何之理由海是一咸味耶?」

长老言:「大王!依水之久住海成一咸味。」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五 截断最微细者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得截断最微细者耶?」

长老言:「大王!得截断最微细者。」

「尊者!最微细者何耶?」

[P.125] 「大王!法最微细。大王!然诸法(现象)非悉微细,诸法谓或细或粗。一切可截断者悉依慧而截断,依慧以外之物无截断。」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六 慧所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慧住於何处耶?」

「大王!何处亦不住。」

「尊者那先!然者,无慧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风住於何处耶?」

「尊者!何处亦不住。」

「大王!然者,无风耶?」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七 识与慧与命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或言识,或言慧,或言於有类之命〔灵〕,此等之诸法是义异,语亦异耶?或义同而唯语异耶?」

长老言:「大王!识以了别为特相,慧以般若为特相,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王言:「若命不存在,谁依眼而见色,依耳而闻声,依鼻而嗅香,依舌而味味,依身而触所触,依意而识法耶?」

长老言:「若命依眼而见色乃至依意而识法,眼被除去之时,其命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见色耳被除去之时鼻被除去之时舌被除去之时 [P.126] 身被除去之时意被除去之时,颜面出於外,通过大虚空,更识法耶?」

「尊者!不然。」

「大王!然者,於有类之命是不得。」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八 非色法分析之问

长老言:「大王!世尊作难事。」

「尊者那先!世尊所作之难事者何耶?」

「大王!世尊作难事。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非色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有人以乘船出於大海,以手凹处掬取海水,以舌味味而知『此是恒河之水,此是摇尤那河之水,此是萨罗浮河之水,此是阿夷罗跋底河之水,此是摩企河之水』耶?」

「尊者!彼难知。」

「大王!由此更难者依世尊而作。即对一所缘而作用,说此等之心心所法之分析,『此是触,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心』。」

王随喜言:「善也,尊者!」

[P.127] 第十九 〔问答终〕

「大王!知今如何之时刻耶?」

「然,尊者!予知,今初更过後而为中更,松火点燃。」

「四旒之旛立,王所赠〔之品〕自库而出。」

臾那人如是言:「大王!卿是明达,比丘是贤者。」

「然,实有如彼之阿闍梨与如予之弟子,应不长时理解其法。」

满足对解答彼问之王,赠予长老那先价百千之褐子:「尊者那先!今日以後八百日之间,予欲准备食物於卿,於宫中适合〔於卿〕之物,即任何物予亦献。」

长老言:「大王!请止,我得生活。」

「尊者那先!卿得生活予善知。然,护自又护予。如何而护自耶?那先『令弥兰王起净信,何物亦不获』当行世评,故自护。如何而护予耶?弥兰王『起净信而不示净信之相』当行世评,故护予。」

「大王!然。」

「尊者!例如狮子兽王入黄金之槛,面亦向外,如是,尊者!予为在家生活,面亦应向外。尊者!若我自在家至出家者,应不长生,我敌多。」

[P.128] 时,尊者那先即解弥兰王之问,从座而起,行至僧伽蓝。尊者那先离去不久时,弥兰王谓:「依予作何问耶?依尊者作何解答耶?」时,弥兰王如是思惟:「一切依予是正问,一切依尊者是正解答。」

行至僧伽蓝之尊者那先谓:「何者依弥兰王而问耶?何者依予而解答耶?时,尊者那先如是思惟: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

时,尊者那先过其夜,翌朝着内衣,持衣鉢,前往弥兰王之宫殿,至已坐所设之座。时,弥兰王接近尊者那先之处,近已问讯尊者那先,坐於一方。坐於一方之弥兰王对尊者那先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勿如是思惟:『予问那先之喜悦,予过其夜终夜〔不眠〕。』非应如是见。尊者!予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依予而问耶?何依尊者而解耶?』『一切依予而正问,一切依尊者而正解答。』」

长老言:「大王!卿勿如是思惟:『以我对弥兰王解答其问之喜悦,我过其夜终不眠。』非应如是见。大王!我其夜终夜如是思惟:『何是依弥兰王而问耶?何是依 [P.129] 我而解答耶?』『一切依弥兰王而正问,一切依我而正解答。』」如是两贤者随喜相互之正说与正话。

时,尊者那先还至僧伽蓝。

南传佛教巴利语系著名经典。作者不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该经叙述了公元前2世纪入侵印度的希腊系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之间的一次论辩。弥兰陀王站在希腊思想的立场上运用双刀论式诘难那先比丘,那先运用印度思想批驳弥兰陀王的诘难,并借此论述了佛教教义。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灵魂问题,佛教主张无我,希腊精神相信灵魂,该经维护了佛教精神,否认内在自我的存在,反对将气息与灵魂视为一体,对希腊思想进行了批判。该经记录了印度思想与希腊思想之间的相互交流,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对研究佛教史民族关系史、及人类思维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该经文字流畅简洁,在巴利佛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大兴朱圭石君敬校睢阳蒋予蒲梦因重订真君曰:吾道德圆通,久证真位。兹以劫运可念,遂愿救度众生。壬申岁七月七日,时西晋怀帝永嘉六年,琅舆羽轩、麟车凤驾、玉童玉女、神将天兵、乐队旌旗百万..

  • 元始上帝毗卢遮耶说大洞救劫尊经

    大洞救轮回劫第一章尔时元始天宝至尊,在郁罗萧台之中,登紫极琼霄之殿,诸天环拱,万圣侍班。至尊放大威光,一时在侧者乘斯慧照,无弗洞见尘劫,未敢议问。至尊喟然叹曰:尘劫累累,鲜能超脱。茫茫重重,实可悯伤。..

  • 屯卦第三

    积极建功屯卦象征着万物初生的萌芽状态,此时正是开创事业的最佳时期。【题解】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纯光明纯进取,还是纯黑暗纯停滞的时代都极为罕见,甚至这只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纯阳纯阴至刚至柔..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9
  • 杂 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熹《周易本义》: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序 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物有先天地而生者矣。今正取始于天地,天地之先,圣人弗之论也。故其所法象,秘自天地而还。]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说 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据今而称上代,谓之昔昔。聪明睿智,谓之圣人,卿伏羲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幽,隐也。赞,见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

    1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释文》:趣,本又作趋。]吉凶者,贞胜者也。天..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说文》:尊,高称也。《说文》:卑,赂也,执事之。]乾坤定矣。卑高以陈[《广韵》:陈同阵,军伍行列也。]贵贱位矣。动静有常,[《玉篇》:常,恒也。]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未济卦第六十四

    新的起点未济卦预示着新的起点。【题解】任何伟大事业胜利之后,都仍将面临新的挑战,从来就没有大功告成而一无可为的时候。用易家先师的话说,那就是既济虽济,济犹未济,济之再济,此即未济。从卦象看,未济恰好是..

    20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既济卦第六十三

    济事即成事既济卦寓意要察机识变,用人修德,取得胜利。【题解】古易家认为,小过善补就能成功过渡彼岸,所以紧接小过卦之后的,是象征事物圆满成功的既济卦。既是完成、已经的意思。济也就是如何渡过象征困难和障碍..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小过卦第六十二

    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小过卦寓意可小事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题解】常言道,小过不改,终成大错。但易家的小过卦却是一吉卦,其中有何深意呢?从卦辞、《彖传》、《象传》的阐析看,小过可获大吉之义,其实是肯定..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中孚卦第六十一

    修德守信中孚卦寓意着诚信忠实。【题解】号召人们勤俭节约的人,首先自己要诚心实意地带头勤俭节约。易家在主张节制、节约的节卦之后,紧接着就是中孚卦,以强调修德守信的重要性。从卦序易理看,正是适当诚信的节制..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节卦第六十

    适当节制节卦告诉我们要节制节约。【题解】易家的《序卦传》深刻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始终分离涣散,涣散的局面终归需要加以节制,否则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所以接着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制就是易经节卦所说的要义。节..

    18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涣卦第五十九

    有正就有反,有聚合就会有涣散涣卦本意涣散,聚合是涣散的前提,涣散是聚合的解体,两者相反相成。【题解】人一高兴愉悦就会显得精神焕发。虽然涣卦的涣是水旁而不是火旁,但从卦意看,涣卦的涣散接兑卦的善说而来,..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兑卦第五十八

    上善若水兑为水,象征着少女脾气和顺,性情如水。【题解】在易家眼中,兑正是纯卦八口之家里,年龄最幼的少女,她脾气和顺,性情如水,活泼天真,悦容喜色,尊父敬母,应对裕如,故很得全家人喜爱。从中国后世儒家所..

    19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巽卦第五十七

    果断行事,成就大业巽为风,象征柔顺。【题解】凡旅游者都喜欢旅途一帆风顺,而风与顺均通巽。在八纯卦家族里,巽是长女,以顺逊阴柔为品性,喜伏喜齐喜人,如风如鸡如木,而上下卦均为巽卦的六十四卦随风巽,则最为..

    21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旅卦第五十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卦象征着旅行。【题解】旅是空间的转换,心态的放宽,生命的迁移,是动物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把旅列为易学范畴,在《序卦传》中用极其丰盛壮大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居所,所以丰..

    15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丰卦第五十五

    抓紧天下光明的时机,明断是非,赶紧做事丰卦象征丰收,是大好的时节。【题解】丰之义,美而满,腴而肥、多而足,人见人爱。丰卦的卦象是离下震上,喻义是雷电交加,大雨丰沛,万物繁茂的丰盛景象。但是,丰茂过甚也..

    16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归妹卦第五十四

    夫妇之道归妹卦象征着男婚女嫁。【题解】中国商朝的英明君王帝乙,为了弥合商周两家濒临破裂的政治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帝乙归妹,它开创了商周良好关系的新时期,..

    13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 渐卦第五十三

    循序渐进,不偏不躁渐卦教导人们要循序渐进。【题解】量变与质变规律,是辩证法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易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量变与质变规律的现代哲学概念,却早已经知道量变的道理,这就是渐变。渐变就是量变,就是逐..

    17 名家批注周易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