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批注论语 / 佚名

泰伯第八

2025-06-01 14:01 名家批注论语

【题解】

正义曰:此篇论礼让仁孝之德,贤人君子之风,劝学立身,守道为政,叹美正乐,鄙薄小人,遂称尧、舜及禹、文王、武王。以前篇论孔子之行,此篇首末载贤圣之德,故以为次也。

-邢晏《论语注疏》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王肃《论语王氏义说》: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朱熹《四书集注》: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强大。季历又生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于是大王乃立季历,传国至昌,而三分天下有其二,是为文王。文王崩,子发立,遂克商而有天下,是为武王。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则其德之至极为何如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而事之难处有甚焉者,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也。泰伯不从,事见《春秋传》。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极为高尚了!他多次将天下拱手让给季历,百姓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去赞美他。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何晏《论语集解》:葸,畏惧之貌,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马融《论语训说》:绞,绞刺也。朱熹《四书集注》:葸,畏惧貌。绞,急切也。无礼则无节文,故有四者之弊。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兴,起也。君能厚于亲属,不遗忘其故旧,行之美者,则民皆化之,起为仁厚之行,不偷薄。朱熹《四书集注》:君子,谓在上之人也。兴,起也。偷,薄也。张子人道知所先后,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德厚矣。

【译文】

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恭敬庄重但却不懂礼,就会劳忧不安;只知谨慎处世但却不知礼,便会畏葸多惧;只靠敢作敢为的胆量但却不知礼,就会犯上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酸刻薄。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他的亲族,百姓就会普遍具有仁德;在上位的人如能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百姓便不致对人冷漠无情了。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玄《论语郑氏注》:启,开也。曾子以为受身体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此《诗》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毁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生烈《论语周生烈义说》: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欲使听识其言。朱熹《四书集注》: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诗小旻》之篇。战战,恐惧。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门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难如此;至于将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毁伤也。小子,门人也。语毕而又呼之,以致反复丁宁之意,其警之也深矣。

【译文】

曾子得了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一起,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哪!谨慎哪!就像来到深深的水潭边,就像行走在薄薄的冰层上面。从今以后,我只知道自己可以免于遭受祸害了,学生们哪!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马融《论语训说》: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朱熹《四书集注》: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氏,名捷。问之者,问其疾也。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欲戒敬子,言我将死,言善可用。朱熹《四书集注》:言,自言也。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此曾子之谦辞,欲敬子知其所言之善而识之也。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郑玄《论语郑氏注》:此道谓礼也。动容貌,能济济跄跄,则人不敢暴慢之;正颜色,能矜庄严栗,则人不敢欺诈之;出辞气,能顺而说之,则无恶戾之言入于耳。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敬子忽大务小,故又戒之以此。笾豆,礼器。朱熹《四书集注》:贵,犹重也。容貌,举一身而言。暴,粗厉也。慢,放肆也。信,实也。正颜色而近信,则非色庄也。辞,言语。气,声气也。鄙,凡陋也。倍,与背同,谓背理也。笾,竹豆。豆,木豆。言道虽无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是皆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学者所当操存省察,而不可有造次颠沛之违者也。若夫笾豆之事,器数之末,道之全体固无不该,然其分则有司之守,而非君子之所重矣。

【译文】

曾子得了病,孟敬子来探望他。曾子说:鸟要死的时候,叫声是凄凉的;人要死的时候,说出的话多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在处世待人方面有三个问题应该注重:能常注意自己的容貌真诚谦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能常注意脸色庄重严肃,就可以使自己越来越诚信;能常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就可以远离鄙陋粗野和错误。至于祭祀礼仪的细节问题,自然有主管人员在那里掌握啊!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校,报也。言见侵犯不报。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马融《论语训说》:友,谓颜渊。朱熹《四书集注》:校,计校也。友,马氏以为颜渊是也。颜子之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故能如此。谢氏曰:不知有余在己,不足在人;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非几于无我者不能也。

【译文】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却向才能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自己学识丰富,却向学识浅薄的人请教;有学问就像没有学问一样,学富五车却像空无所有一样;别人无理冒犯自己,自己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这样做过。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六尺之孤,幼少之君。可以寄百里之命,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摄君之政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何晏《论语集解》:大节,安国家,定社稷。夺,不可倾夺。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朱熹《四书集注》: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与,疑辞。也,决辞。设为问答,所以深着其必然也。程颐《程氏论语解》:节操如是,可谓君子矣。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仍能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吗?这种人真是君子啊!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朱熹《四书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以仁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朱熹《四书集注》: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颐《程氏论语解》: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任重而道远。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时终止,不也遥远吗?

【原文】

子曰:兴于《诗》,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朱熹《四书集注》: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立于礼,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礼者,所以立身。朱熹《四书集注》: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成于乐。包咸《论语包氏章句》:乐所以成性。朱熹《四书集注》: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以为歌舞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按《内则》,十年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则此三者,非小学传授之次,乃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

【译文】

孔子说:《诗经》使我心志勃发,礼仪使我卓然自立,音乐使我事业成功。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晏《论语集解》: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朱熹《四书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指出的道理去做,却不能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

【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好勇之人而患疾己贫贱者,必将为乱。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疾恶太甚,亦使其为乱。朱熹《四书集注》:好勇而不安分,则必作乱。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则必致乱。二者之心,善恶虽殊,然其生乱则一也。

【译文】

孔子说:崇尚勇敢而又讨厌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于不仁的人,痛恨他们太深,也是一种祸害。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周公者,周公旦。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朱熹《四书集注》: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骄,矜夸。吝,鄙啬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具备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只要他兼有骄傲与吝啬,其他的那些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

【原文】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谷,善也。言人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朱熹《四书集注》:谷,禄也。至,疑当做志。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没有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呀!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朱熹《四书集注》:笃,厚而力也。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言行当常然。危邦不入,始欲往。乱邦不居,今欲去。乱谓臣弑君,子弑父。危者,将乱之兆。朱熹《四书集注》: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朱熹《四书集注》: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仁道,誓死固守它。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不太平,就归隐山林。国家的政治清明,自己贫穷而且卑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有而且尊贵,也是可耻的。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欲各专一于其职。程颐《程氏论语解》: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

【译文】

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要插手这个职位上的事。

【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郑玄《论语郑氏注》:师挚,鲁大师之名。始,犹首也。周道衰微,郑、卫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大师挚识《关雎》之声,而首理其乱,有洋洋盈耳,听而美之。朱熹《四书集注》: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一直到结尾合奏《关雎》,乐声美妙绝伦,充满我的耳朵啊!

【原文】

子曰:狂而不直,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狂者,进取宜直。侗而不愿,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悾悾而不信,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悾悾,悫也,宜可信。朱熹《四书集注》: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吾不知之矣。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朱熹《四书集注》: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忠厚,表面老实却不讲信用,这种人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何晏《论语集解》: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如不及,犹恐失之。朱熹《四书集注》:言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犹竦然,惟恐其或失之,警学者当如是也。

【译文】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丢掉。

【原文】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何晏《论语集解》: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巍,高大之称。朱熹《四书集注》:巍巍,高大之貌。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译文】

孔子说:多么伟大啊!舜、禹贵为天子,拥有天下,却全心为民操劳,一点也不谋私利。

【原文】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荡荡,广远之称。言其布德广远,民无能识其名焉。朱熹《四书集注》:唯,犹独也。则,犹准也。荡荡,广远之称也。言物之高大,莫有过于天者,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何晏《论语集解》:焕,明也。其立文垂制又著明。朱熹《四书集注》:成功,事业也。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尧之德不可名,其可见者此尔。

【译文】

孔子说:尧是多么伟大啊!高大啊!只有天能那么高大,只有尧可以与天相比。广博啊,老百姓简直不知道怎样称赞他。他的功绩多么崇高啊,他的礼制多么美好!

【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禹、稷、契、皋陶、伯益。朱熹《四书集注》: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论语训说》:乱,治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朱熹《四书集注》:《书泰誓》之辞。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唐者,尧号。虞者,舜号。际者,尧舜交会之间。斯,此也。言尧、舜交会之间,比于周,周最盛,多贤才,然尚有一妇人,其余九人而已。大才难得,岂不然乎。朱熹《四书集注》:称孔子者,上系武王君臣之际,记者谨之。才难,盖古语,而孔子然之也。才者,德之用也。唐虞,尧舜有天下之号。际,交会之间。言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际,乃盛于此。降自夏商,皆不能及,然犹但有此数人尔,是才之难得也。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殷纣淫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而犹以服事殷,故谓之至德。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治理井然。周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大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唐尧和虞舜的时代以及武王说那番话的时候,人才最为昌盛;然而武王的十位人才中还有一位是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俯首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达到最高境界了。

【原文】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孔子推禹功德之盛美,言己不能复间其间。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马融《论语训说》:菲,薄也。致孝鬼神,祭祀丰洁。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损其常服,以盛祭服。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方里为井,井间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间有洫,洫广深八尺。禹,吾无间然矣。朱熹《四书集注》:间,罅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议之也。菲,薄也。致孝鬼神,谓享祀丰洁。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皆祭服也。沟洫,田间水道,以正疆界、备旱潦者也。或丰或俭,各适其宜,所以无罅隙之可议也,故再言以深美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禹,我无可指责。饮食菲薄而对祭祀极其虔诚,衣着粗恶而使礼服极其华丽,居室简陋而尽力开挖沟渠。对于禹,我无可指责。

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格的内在成因。《名家批注论语》囊括了经、史、子、集的各类精华,再现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名家批注论语》精选历代校注权威底本,集结当世国学大师之力,为文中古奥言辞注释,并用优美纡徐的白话文尽现古人言语风致, 传统版画廷展文章深远意境。

猜你喜欢

  • 第八類分門別類話頭

    分門別類話題(天空類)天亮天光天晴好天天陰天暗凉快凉爽暖和好暖好冷的天天極冷好熱的天天極熱 北呼好熱極天太陽日頭 北話亦有照呼好大太陽好猛熱頭 北照呼太陽地日晒之處北話呼日頭地其餘呼太陽北話皆呼日背陰日..

    10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七類成段話法

    第七類 成段話章國語講義 歇了三天 沒得分派 這不過是印刷不起 我估到各位們 心裏頭 總是 有點不安的囉 但是這一樣事 還不打緊 還有一樣可恨可痛的事 我實在不想來講 的 又不可不講的 這樣事 是甚麼事呢 聞得這幾天 ..

    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六類雜話談法

    雜話談法太陽劖眼 實在是怕的 你既然不怕太陽劖眼 你卽管在這裏站嗎我來告訴你 總要留心店上的事務纔好 不要整天在那个大地空來耍 (大空地)係大 䃮嘅空地(空)官去聲我想在這裏站站 那裏是爛泥地 站不得的 (爛泥..

    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五類雜話名稱法

    雜話名稱傾偈談天坐吓坐坐睇戲看戲(戲字與氣字不同)睇吓看看企站埋頭(講船隻埋頭)攏岸鬧罵乜甚麼嘢東西睏睡食飯喫飯飲茶喫茶拎拿奕(入聲)按呌喊點怎樣唔係不是眞嘅眞的假嘅假的係嘅是的毋錯不錯錯嘵錯了拎翻拿..

    12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四類辨似法

    (辨似法)蛇佘 闍音蛇。城門臺也。又音都。音遮◎均城門台也◎佗蛇 䭾 背負也 鼉 水虫 哥歌 磨摩 捱涯崖 蛾鵝 俄娥 峨哦 訛� 動也 譌囮 鳥媒也 如愚 餘兪 余于 孟予 魚 雩 輿虞 娛臾 儒舁 禺於 煩凡 蕃燔 藩樊 礬..

    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三類正聲法

    正聲法○畧舉數十字為例以下所言士音俱指廣州城土音辮○土音呌梳辮辮字平聲官音專屬去聲不得以平聲呼之拒距○土音屬上聲官音專屬去聲不得以上聲呼之恃○士音屬上聲官音去聲讀如官音士字不得以上聲呼之以上所列之字或..

    10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二類預備法

    二要預備一宜正土音二宜淸口音三宜熟四聲四宜拗土腔性拗腔之法必有字音以爲習練 方可改變 茲舉數十字以備練習金○此字官音讀如廣州城土音(箋)字之輕音便合不得讀如土普堅字之輕音。心○此字官音讀如廣州城土音(仙..

    7 官话讲义 2025-08-31
  • 第一類去弊法

    一宜去弊粤人多數好習官音。轉念而又畏其難者◎亦復不少。故有志官音者。首先勿畏其難。乃不 至阻其進步。嘗見習官音者。始則銳意講求◎繼則漸次疏懶。一曝十寒之弊。十居八九。故有志官音者。 切勿使之疏間。然後可..

    8 官话讲义 2025-08-31
  • 漢字偏旁簡化表

    这个表里有54个簡化偏旁,按原偏旁的筆画簡繁排列先后。括弧里边的是原來的偏旁。簡化偏旁有*符号的,一般只作为左偏旁用;沒有*符号的偏旁,不論在一个漢字的任何部位,一般都可以使用。纟*(糸)见(見)讠*(言)..

    7 汉字简化方案 2025-08-30
  • 漢字簡化第二表

    这个表里有285个簡化漢字,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括弧里边的字是原來的繁体字。垻(壩)摆(擺襬)笔(筆)币(幣)毕(畢)毙(斃)盘(盤)凭(憑)苹(蘋)仆(僕)买(買)卖(賣)麦(麥)梦(夢)灭(滅)亩(..

    7 汉字简化方案 2025-08-30
  • 漢字簡化第一表

    这个表里有230个簡化漢字,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括弧里边的字是原來的繁体字。罢(罷)卜(蔔)备(備)宝(寳)报(報)办(辦)板(闆)帮(幫)别(彆)标(標)表(錶)边(邊)宾(賓)补(補)辟(闢)朴(樸..

    6 汉字简化方案 2025-08-30
  • 國务院 关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决議

    (1956年1月28日國务院全体会議第23次会議通过)漢字簡化方案,1955年1月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会提出草案,經全國文字学家、各省市学校的語文教师以及部隊工会的文教工作者約20万人参加討論,提供意見,再經1955年10月..

    6 汉字简化方案 2025-08-30
  • 訓民正音解例

    制字解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

    11 训民正音 2025-08-28
  •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ㄱ,牙音,如君字初彂聲。並書,如虯字初彂聲。ㅋ,牙音,如快字初彂聲。ㆁ,牙音..

    13 训民正音 2025-08-28
  • 卷二 论语

    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论语之旨 学者觉到自己做个人 论语二十篇之起讫 君子与仁 以论语解论语 仁义道德非礼不成 让与礼有别 何谓分 朱熹论语集注 朱熹与王弼阅《东塾读书记》第二卷《论语》,提要钩玄,观于会通,不为汉..

    9 古籍举要 2025-08-25
  • 卷十八 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③。 ①朝鲜: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②天毒:据古人解说,即天竺国,有文字,有商业,佛教起源于此国中。而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印度..

    16 山海经 2025-08-25
  • 卷十七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①,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鸱(chī)]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②。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xuán)瑰、瑶碧③,..

    1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六 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17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chǔ)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①。爰有文贝、离俞、(丘鸟)[鸱..

    14 山海经 2025-08-24
  • 卷十四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①,少昊之国②。少昊孺帝颛顼于此③,弃其琴瑟④。 ①壑:坑谷,深沟。②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③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颛顼..

    14 山海经 2025-08-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