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轼文集 / 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025-09-19 12:10 苏轼文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1],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2],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3],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4],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5],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6],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7],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8]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9],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10]。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11]。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12],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13]。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1]萌:嫩芽。

[2]蜩腹:蝉的肚皮。蛇蚹:蛇腹下的横鳞。

[3]遂:完成。

[4]庖丁:《庄子养生主》说:庖丁解牛的技艺高妙,因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运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数千只牛,其刀刃还同新磨的一样,毫无损伤。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厨师。

[5]轮扁,斫轮者也:《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轮扁停下工具,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责问其由。轮扁说:臣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却无法用口传授给别人。

[6]缣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7]墨竹一派:善画墨竹的人,指苏轼。

[8]袜材当萃于子矣:将求画的细绢当聚集到你处。

[9]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地区,附近产名绢,称鹅溪绢,宋人多用以作书画材料。

[10]箨龙:指竹笋。

[11]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12]湖州:今浙江吴兴,时苏轼任湖州知州。

[13]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建安七年(202),曹操军过浚仪,遣使以太牢祀旧友桥玄。祀文说: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苏轼以此典比喻自己与文与可的情谊笃厚。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

猜你喜欢

  •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2],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3],吾仇也;燕王[4],吾所立,契丹[5],与吾约为兄弟,而..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送杨寘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1],受宫声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1],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纵囚论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所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死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

    0 欧阳修文集 2025-09-19
  • 书《魏郑公传》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人臣之议[1],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越州赵公救灾记[1]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2],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3]?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4]?库钱仓粟,可发者几..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1]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2],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以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3],故其至,皆倾摇懈弛,其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4]。不然,何自越..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战国策》目录序[1]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2]。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3],所以大治。..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道山亭记

    闽,故隶周者七。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于两山之间[1],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墨池记[1]

    临川之城东[2],有地隐然而高[3],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4],荀伯子《临川记》云也[5]。羲之尝慕张芝[6],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7]?方..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1],欧阳公作州之二年[2],构亭曰丰乐[3],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4],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5]。或醉且劳矣,..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1],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

    0 曾巩文集 2025-09-19
  • 书蒲永升画后[1]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2],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漥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宝绘堂记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1],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刚 说

    孔子曰:刚毅木讷[1],近仁。又曰:巧言令色[2],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吾于厄者[3],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俭者,..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韩幹画马赞

    韩幹之马四[1]:其一在陆,骧首奋鬣[2],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3],跼蹐而未成[4];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棰策..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1],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2]。六月甲午[3],殡于京城之西[4]。其明年六月壬午[5],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6],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答谢民师书

    近奉违[1],亟辱问讯[2],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3]。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4],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5]..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 又答王庠书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耶。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1],才尘忝后[2],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

    0 苏轼文集 2025-09-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