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1],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2]。六月甲午[3],殡于京城之西[4]。其明年六月壬午[5],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6],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7],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注释】
[1]五月丁亥:阴历五月二十八日。
[2]赵郡:指苏轼家族所属的郡望。
[3]甲午:阴历六月六日。
[4]殡:入殓,还没有下葬。
[5]明年:第二年。
[6]眉:这里指眉州,现在的四川眉州。
[7]先:用于称呼死去的人。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