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海宗杂论集 / 雷海宗

历史警觉性的时限

2025-09-20 12:14 雷海宗杂论集

多年来中国学界有意无意间受了实验主义的影响,把许多问题看得太机械,太简单。以史学为例:一般认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为历史的人,根本可以不论;即或是知道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的学者,也往往以为事实搜集得相当多之后,道理自然就能看出来,实际恐怕绝不如此。历史的了解虽凭借传统的事实记载,但了解程序的本身是一种人心内在的活动,一种时代的精神的表现,一种整个宇宙人生观应用于过去事实的思维反应。生于某一时代若对那一时代一切的知识、欲望、思想与信仰而全不了解,则绝无明了历史的能力。对自己时代的情形与精神愈能体验,对过去历史的了解力也愈发增高。由另一方面言,一个时代愈发展紧张生动,那时代少数警觉性深刻的人对过去的历史也愈发看得透彻。一个完全平淡静止的时代,对于任何过去的大事都绝无明了的能力。历史的了解是了解者整个人格与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并非专由乱纸堆中所能找出的一种知识。

上面一段话或者不免过于抽象,意义不免过于晦涩,但我们举出具体的例证之后,问题大概就容易看清了。在任何民族的生命中,历史的了解力或警觉性都是为时甚暂的一种活动。中国秦汉以下的二千年间史料的丰富使人气闷,以史家自命的学者车载斗量,但始终没有一种历史的作品,原因也很简单。二千年来的中国社会,虽间或有小的波动,但一向绝无真正的变化革新。一人身处完全静止的环境中,整个的人格,整个的心灵,也都是静止的。此种人格所影射的一切也当然是静止的,对过去真正停滞的时代当然看为停滞,即或对于活泼生动的时代也难以看出道理。因为人格中所完全缺乏的,绝难在外物中找到:正如宇宙中有许多颜色与音响为人类的耳目所不能见闻的一样,因为这些声色超过我们感官构造的范围。一个患贫血症的人格,对于机械的史料或者还能做点排列的功夫,遇到富有意义的史料反要手足无措,二千年来对于战国以前的历史毫无办法,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后世对于所谓三代文化的憧憬与崇拜,证明一些空虚无物的人格仍能感到战国以前的伟大:但伟大处到底何在?却是二千年来无人能够了解的一件事。大致讲来秦汉以下改朝换代的平淡故事,同化了全部的中国历史,所以三代也不过是三个朝代而已。这是如何可怜的一种看法!

一个民族历史警觉性的最发达的时间,不过二百年。前此是信仰混沌的阶段,虽有历史命运的向往,但无清楚的观念,根本谈不到对历史的了解。此后则一切都糊涂渺茫,思想与想象都微弱到苟延残喘的地步,正如我秦汉以来二千年间的情形。两者之间有二百年的非常时代,是文化的最高峰,民族的事业达到顶点:向后回顾,来龙清楚;向前瞻视,去脉分明。这是人类心胸最开朗的时代。但绝峰之上,难以久留,明古知来的幸运阶段转瞬即逝。前此的心地光明一变而为一塌糊涂。这个短暂的幸运阶段在中国就是战国时代,在欧西就是今天。

中国的战国时代,前后二百五十年。欧西自进到战国后,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但历史的了解力或警觉性并非与时代始终的。时代的初期警觉性仍甚微弱,到末期就又趋于模糊。真正发达的时期,还不足二百年。中国此期所遗于后世的唯一作品就是《左传》。《左传》是战国前半期的作品,在当时可说是一部通史。殷商西周的事迹,当时已不十分知清。著者为慎重起见,由平王东迁后开始,叙述到著者生前的九十年间为止。全书的线头虽然非常复杂,条理却十分清楚,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对春秋时代整个的国际局面以及少数大国的内部状态都能一目了然。当然只有大手笔才能有如此成就,但是大手笔必须生于大时代才能具有如此魄力。春秋时代虽然在前,但我们今日对它的认识远胜过战国,就是因为关于战国时代没有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试想,若无《左传》一书,我们今日对于春秋时代岂不也要如对西周一样的恍恍惚惚?

欧西对西史的了解,由法国***开始。法国***前尚无名实相符的史学。今日唯一认为有史学价值的***前的作品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其价值在文字而不在史解。***方兴,了解力仍甚薄弱。到一八五〇年左右,历史的警觉性才成了知识阶级全部人格的一个不可缺的部分,少数哲学头脑特别发达的人才对古往今来的一切有比较彻底的认识。由一九〇〇年到今天,欧西人的历史意识可说已发达到最高峰。而今而后,只有倒退,难有再进一步的发展。法西斯主义兴起之后,思想渐受统制。这种趋势,只有日愈强烈,减轻的期望很小,消灭的可能绝无。此种非理性,反理性的新神秘主义,最多不过五十年后一定要成了笼罩整个欧西文化的弥天黑云。独立的思想渐被扑灭,历史的了解也必同时消亡。史学的消灭与哲学结束是同一件事的两方面。五十年后,欧西思想界一定要有类似杂家者出现,杂家是哲学发展的丧钟。同时史学界也必要开始呈现司马迁《史记》的没落形态。太史公是中国古代伟大史学消亡的象征。二千年来学术界对于司马迁的崇拜,正是二千年间中国没有史学的铁证。《史记》一书,根本谈不到哲学的眼光,更无所谓深刻的了解,只是一堆未消化的史料比较整齐的排列而已。后此的所谓史著,都逃不出此种格式,甚至连史公比较清楚的条理也学不来。文化精神衰退得一泻千里真可惊人!

战国时代为何能明白过去历史,因为战国时代的文化最为复杂,最为紧张;任何时代的任何事迹在战国时代的心目中,都不至显得生硬。反之,比较简单松懈的时代,对于战国时代根本无从了解,因为战国的许多潮流与线索是其他时代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只有复杂紧张的战国才能产生少数特别复杂紧张的人格,只有这种人格才能对古往今来的一切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此种能力,在春秋以上,在法国***以前,绝无出现的可能。中国到吕不韦时代,欧西到二千年左右,这也就成为无人能够想象的一种异能。

我们混沌的过了二千年的静止生活。今日幸逢欧西的盛大时会,受了外力的渲染,又第二次的得有明了历史的良机。深望国人善于利用机会,把埋没二千年的历史彻底寻出一个条理,不要终年累月的在训诂考据中去兜圈子。中国只要不亡,此后千万年都是我们可以尽情沉湎为训诂考据的时间。真正明了历史的机会,却是一纵即逝,最多不过还有五十年的工夫。中国的乱纸堆,二千年来堆得太高,若必要把许多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考证清楚,然后再从事于综合了解的工作,恐怕是到人类消灭时也不能完成的一种企图!

尤有进者,欧西人无限的欲望与追求,使他们发现了许多古民族历史。埃及、巴比伦、印度以及希腊罗马的发展经过,今日欧西人所知道的,在许多方面比较古民族自己当初所知道的尤为清楚。这种扩大心胸的机会是如何的难得!有心的人,为何不抖去由堆满败简残篇的斗室中所沾的灰尘,来到海阔天空的世界大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原载《战国策》半月刊1940年9月第十一期)

雷海宗(1902—1962):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杂论集》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猜你喜欢

  • 《西方的没落》

    [德]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 著 雷海宗 译第一章 起源和景色B、一群高等文化Ⅵ、历史景物与自然景物一个人,不管他生在世界上是为得事业或为得学业的,在他活动的时候或思索的时候,总是警醒的,所以也就是精神集中的..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由翻译史看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

    由全部人类历史上看,翻译,较大规模较有计划的翻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介绍新的思想。无论为什么原因,甲种文字地区认为乙种文字地区有大批的,成套的作品,其中含有甲区的人所急于要吸取的思想,技术与经验,在此..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与注释

    翻译工作的目的,是把外国文字的作品介绍给本国的读者。既然介绍,就要彻底地与负责地介绍,不能只顾自己了却任务,而不问读者能否接受,或能接受到如何的程度。解放以来,大家讨论翻译问题,对不负责的翻译品已经指..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外国史译名统一问题

    我们学习外国史,一个困难就是人名地名与专门名词的不易习惯。译名即或正确与标准化,最少在专名一点上,外国史是较本国史要使读者多费一番脑筋的;而多少年以来,除极少数可说是尽人皆知的名词外,外国史上的人地与..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翻译中的小问题一束

    自清末开始介绍西学以来,国人无论是翻译西文书籍,或根据西文资料从事编著,时常因观念上的认识不清而发生对于文字的误解。有一些误解根深蒂固,几乎可说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传统。另外又有些名词与观念,始终模糊不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读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编写课本,尤其编写中学课本,在很多方面是较比编写专门著作要困难的,因为它在思想性、在科学性、在艺术性方面都同样地有高度的要求,三者缺一不可。由李纯武同志主编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和由杨生茂、李纯武两..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雅斯贝斯著《近现代中的人》

    十九世纪以前西洋虽然变化甚多,但历代都以自己的时代为固定不动的,永久的。十九世纪以下,尤其欧洲大战以下的今日,大家都感到时代有如流沙,顷刻万状;每人无论自己的境遇稳固与否都觉得整个的时代是不稳固的。这..

    5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赫克尔著《宗教与共产主义:苏俄宗教与无神论研究》

    西方有一句老话,说:英国人或美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体育游戏的问题;法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女人的问题;俄国人谈话,谈来谈去一定要谈到宗教的问题。英美人或法国人是否如此,我们可不必管;至于..

    2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道森著《人类行程》

    这本书的副题,自白的很清楚:由史前到最近各民族与大事的表纪,内中包括一个分七段的《世界史对照表》《历史地图》九十六页,与图像六十四幅。编者曾作过《大英百科全书》的一个编辑,对于编作像《人类行程》的一本..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汤姆孙著《中世纪史》

    由四五世纪至十五世纪间的所谓西洋中古史对于一般略知欧洲古今大势的人仍是一团漆黑或不解之谜。中古一词的不妥对于这点要负不少的责任。中古或中世纪是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所创的名词。那时他们对于过去希腊罗..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评汉译韦尔斯著《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英国韦尔斯著,梁思成等五人译述,梁启超等十人校订,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序论评论原著与评论译品不同:前者只要对原书着眼就够了;后者却有两层:第一先要将原书的本身审查一下,估它的价值;第二还..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欧洲人的“教名”及一般取名的问题

    有读者问:欧洲人所谓教名是什么意思;对欧洲人一般的取名制度的问题也时常有人口头上或书面上提出,现在作一综合性的解答。我们中国旧日一个人有名又有字,欧洲人只有名而无字。从这一点讲,欧洲人取名的制度比我们..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二十世纪的罗马教廷与帝国主义

    教廷与法西斯之联盟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这个真理,罗马教廷也完全承认,不过它是从反面看问题的。教廷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联是它的敌人,它认为它自己已在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危..

    5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的别动队活动

    耶稣会的反时代工作,把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的一个教廷与大一统教会拖入近代社会的一项工作,可分两方面来讲。一、正式成立后不久,耶稣会就公开地与秘密地为开一次宗教大会奔走,最后一个由耶稣会暗中把持之下的大会..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耶稣会——罗马教廷的别动队

    十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所谓宗教改革的时代,在这个运动的激荡之下,罗马教内部产生了一个新的修会,称为耶稣会(Societas Jesu),罗马教最后能得不完全破裂或消灭,主要的是耶稣会活动的结果。近四百年的罗马教,..

    4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近代史上的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

    今日梵蒂冈与世界罗马教简介本文的目的,是对今日以及全部近代史上以梵蒂冈为中心的世界性的罗马教,作一简单的介绍。文中的史实,一大部分都散见于一般较为详尽的历史书中,无需注明出处;也有的史实是只见于比较专..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有关马克思的两篇文件

    一九二七年纽约国际书店出版了一本《马克思:为人,思想家,革命家》(Karl Marx:Man,Thinker,and Revolutionist)一共汇集了十七篇文字,对于马克思的为人、思想与活动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其中有两篇,我们下面..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周论》发刊词

    在刊物已经很多的今日,又出一个新的刊物,似乎当有充分的理由向社会说明。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世界,都处在政治兴趣特别浓厚的时代,刊物的众多也就是由于此种兴趣。政治兴趣使人热烈,使人动感情,使人把热烈的感情..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时代的悲哀

    今日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的动乱时代,到处都是问题,每一个问题又好似都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以致人心普遍的不安,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忧虑心理所笼罩,一若非常的大祸随时就要临头的模样。但我们若随便找一个警觉性锐敏..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 五四献言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及其他首都各校的学生三千余人所举行的游行示威,就动机与结果言,有双重的意义:一为爱国运动,一为新文化运动。时间虽已过了二十九年,我们今日纪念五四,不仅是例行故事的纪念,就那双..

    3 雷海宗杂论集 2025-09-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