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 福克纳

致北方一位编辑的信[1]

我家祖祖辈辈居住在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个小地方。我的曾祖父蓄过奴,一八六一年,他曾去弗吉尼亚州指挥一个密西西比步兵团。我说这些,仅仅是为了表明,我下面所要说的话是出自诚意的,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从开始进入南方种族问题的现阶段起,舆论界便已认定,我是在反对我的祖国中的一些力量,而这些力量正一心想让局势从目前的危急***之中摆脱出来。现在,我还得正式宣告,我反对南方以外的势力企图运用法律或警察强制手段,于一夜之间将危急***弭平。过去我反对强制性的种族隔离。现在我同样强烈地反对强制性的种族融合。首先当然是从原则上就不赞成。其次,是因为我不相信这样做能行得通。

除我之外还有不少南方人,与我想法相同,采取了和我一样的立场,付出了同样的代价,受到来自其他南方人的轻蔑、侮辱与威胁,这些我们都是预先见到的也是甘愿接受的,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是在帮助我们所热爱的家乡去接受一种新的状态,这是它必须接受的,不管它情愿还是不情愿。也就是说,作为仍然是南方人却又不是持广泛意见的大多数南方人中的一员,作为既非公民委员会,亦非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2]所认可但认为关系一般,有联系却评价甚低的一员,作为中间分子,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地位,可以对新出现的任何一次激烈情况说:等一等吧,现在先等一等,停下来先好好考虑考虑再说。

可是,如果那样的中间立场再也守不住时,我们又何去何从呢?如果必须从那里撤离否则就自身难保时,情况又将如何呢?除开法律现象不论,甚至也除开种族歧视这一简单、不容置疑的不道德的问题不论,要把我们拖向黑人一方的也还有另一个简单的人数问题:人总有一种替处劣势的一方打抱不平的简单本能。可是,如果我们,(相对地说)处于少数的南方人这是我所试图认定的受到不撤出即灭亡的简单威胁,被迫离开站在这里可以出力帮助黑人改善处境的中间立场时被迫离开因为中间立场再也不存在我们便不得不去做出新的选择了。而这一回,处在劣势地位的将不是黑人,因为他们,黑人,如今将是占优势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占劣势的则是白人中遭受打击的白人少数派,他们是我们的血亲。这些非南方势力此时会说:那就走吧。我们不要你们,因为我们不再需要你们了。对此,我的回答是:你们能确定真的不需要吗?

因此我要对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与所有主张立即无条件实行种族融合的组织说:现在该放慢速度了。暂时先停一停,等一等吧。你们现在占到上风了;你们有条件可以约束一下,不以势压人了。你们干得不坏,你们已经让对手失去平衡了,他们现在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但是你们先就停一停吧;别让对方利用机会获得优势从而混淆了问题的实质,要知道,公众总是,出于人类本能就有一种纯粹的自发感情,会普遍地自动对处于劣势的一方产生同情,仅仅因为它处于劣势,对方正是重复你们的做法,利用了这种感情。

而且我也会说下面这样的话的。美国其余的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南方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目前脑子里对南方人所持的印象是,南方人很颓废甚至是落后于时代,原因便是近亲繁殖与未受教育而近亲繁殖又是未受教育与封闭生活的结果,这使人们一到晚上再无别的事情可做这些人简直都成了少年罪犯的同类,大家一提到他们就不由会想到流血与暴力,不过跟少年罪犯一样,南方人也是能用铁手腕加以控制的,只要让他们相信,警察可不是吃素的须知这样的关于南方的民间传说,与上一代人(哦,是啊,那也是我们提供的)一说起南方便会想到廊柱与木兰花一样,也是毫无根据与虚妄不实的。美国剩下的人里的绝大多数则以为南方目前的情况很简单,根本不复杂,只要全国大多数人通过一项法令表示愿意怎么做,问题明天就能得到解决。事实上,北方在读到它自己报上所登的消息时对其含意甚至都是不理解的。我手头有一篇《纽约时报》二月十日的社论,谈到露西小姐,一位黑人,被准许作为一名学生进入亚拉巴马大学因而引起***的事。社论说道:这是头一回,强力与暴力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南方人,不管他们所支持的是种族平等问题的哪一方,对他们来说,强力与暴力的最初暗示甚至是许诺便是最高法院那一次判决本身。自此之后,规模有大有小,像黑夜白天不可避免地要来到一样,接着发生了几桩案件:三个十来岁的白人少年,他们是来自密西西比州一所中学的校外考察旅行的队员(像一般十来岁的学生那样,必定是穿着颜色斑驳的外套或是背后印有校徽、校名的夹克的吧),在经过华盛顿的一条街道时背上被几个黑人用刀子捅了,而他们是从来也未见过这些黑人,这些黑人也是从来都未见到过他们的;接着就是那个名叫蒂尔的黑人男孩以及把受到两次控告的被告都释放了的那两个密西西比州的陪审团了;然后是密西西比州那个加油站服务员,一个白人杀死了他,据那白人说,他只需加两块钱的油,可是服务员却把汽车的油箱全装满了。

这里的问题远不只是法律上的问题。它甚至也远远超越道德的问题,今天如此,一百年前的一八六〇年也是如此,当时许多南方人,包括罗伯特李在内,在轮到他们为处于劣势的人出力时(因为劣势的这一方意味着骨肉血亲与家园),立刻就承认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北方人当时甚至还未领会那场战争真正证明的是什么。他们以为它仅仅向南方人证明他们错了。战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南方人早就知道自己错了,也接受了一开头所采取的做法,虽然他们知道那是个致命的错误。那场战争应该做却没能做到的是,向北方显示,南方决心走得多远,即使是走上那个致命的并且已经注定要失败的结局,才愿意,仅仅在法律强制或经济威胁之下,接受南方的种族状况的变化。

自从我公开宣布反对强制性的种族不平等以来,我收到了许多信件。一小部分表示赞同。但大多数都是表示反对的。其中少数信件是出自南方黑人之手,唯一的区别是这些信都写得很客气很有礼貌,而不是威胁与侮辱,信中说的其实就是:福克纳先生,请你安静下来,别再说了。你是一个好人,你认为你是在帮助我们。可是你并不是在帮助我们。实际上倒是在伤害我们。你正好迎合了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需要,因此他们正在利用你来给我们的种族制造我们所不想要的麻烦。请别再出声了,你管好你们白人自己的烦心事,让我们管好我们自己的,这样就行了。我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一封,信很长,是位女士以她的牧师与教堂全体会众的名义写的。信的后半部分说,那个名叫蒂尔的男孩是活该如此,因为他带着满脑子芝加哥的想法来到南方,而他的母亲所图的无非是借丧失亲人的由头得到一笔赔偿金。信中的口气听起来跟南方白人的说法简直没有什么区别,南方白人也是根本不承认这是犯罪,企图证明这里面并无犯罪行为,所做出的事也根本不是犯罪行为。

在南方,的确存在许多种族之间的狂暴的、不可宽恕的个人犯罪行为,不过一九一九年以来,种族间冲突的重大案例却更普遍地发生在北方,例如芝加哥白人居住区拒绝接纳黑人家庭事件,又如朝鲜裔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市以同样理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件。也许那是因为我们的团结一致不是种族性质的,而是由占多数的白人种族隔离主义者加上前面提到的和我通信的那样的少数派黑人所组成的,他们在平静生活与种族平等之间宁愿选择平静生活。不过也许分界线应该按种族标准来划分?也许像我这样的白人少数派必须被强制纳入白人种族隔离多数派的一方,不管我们多么反对不平等的原则;而要求过平静生活的黑人少数派则必须加入到鼓吹暴力的黑人多数派里去,尽管那个少数派要求的仅仅是平静?

因此,北方人,那些自由主义者,并不了解南方。他们从那么远的距离之外是无法理解南方的。他们以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简单的法理问题,一个简单的道德理念的问题。其实不然。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事实:存在着一种如此强烈一致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蔑视现实,即自身其实是少数,但是在目前这个时刻却宁愿一条道走到底,对抗任何强大的对手,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并且,如果需要,捍卫那种状态也捍卫这种状态得以存在的权利。

因此对于打算通过法律行为在南方强制实施种族融合的所有的组织与团体,我想说上一句:暂且先停一停。你们已经向南方人显示了你们能够做什么以及必要时你们打算做什么;给他们一个空间吧,让他们可以在其中呼吸并且消化一下这个认识;让他们琢磨琢磨并且看清楚:(一)没有人打算从外部把种族融合强加在他们身上;(二)是他们自己在面临自己家乡的积习,这积习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清除;是他们自己在面临一种道德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必须加以治疗,而且是必须加以矫正的一种身体状态,如果他们,南方的白人,想过多少算是太平的日子,总不能每年都面临一次法律程序,一次法律行动吧,而且一年一年都会是如此,直到他们度完此生。

(原载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的《生活》周刊,此处文本根据的是福克纳做过修改的打字稿。)

* * *

[1] 这是福克纳自己起的标题,《生活》杂志刊出时将之改为《致北方的一封信》。原注

[2] 前者是一保守的右翼组织,后者为一促进种族平等的组织。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猜你喜欢

  • 去吧,摩西

    1那张脸黑黑的,很光滑,让人难以看透;那双眼睛见过太多的世面。那头黑人鬈发给理得像是覆盖在头颅上的一顶便帽,一溜边缘整整齐齐,看上去像上过漆似的,头路用剃刀修过,因此这脑袋看来像是个铜像的头,坏不了、..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三角洲之秋

    他们现在很快就要进入三角洲了。那种感觉对他[1]来说是很熟悉的。五十多年来,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他就会重温这种感觉那最后一座小山(山脚下肥沃、绵延的冲积平地朝前伸展,就像大海从巉岩脚下展开一样)在..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1这一回,故事里也是有一个人和一条狗。有两只野兽,包括老班那只熊,有两个人,包括布恩霍根贝克,他身上有一部分血液是和山姆法泽斯的一样的,虽则布恩的血是平民的血[1],而这里面,只有山姆、老班和那杂种狗狮子..

    4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古老的部族

    1起初什么也没有。只有淅沥沥的、不紧不慢地下着的冷雨和十一月末灰蒙蒙、持续不变的那种晨曦,还有在微光中某处集结并向他们逼近的狗群的吠声。这以后,山姆法泽斯站在了孩子[1]的紧后面,就像孩子用他第一支枪发射..

    5 去吧,摩西 2025-05-16
  • 大黑傻子

    1他穿着仅仅一个星期之前曼妮亲自为他洗净的褪色的旧工裤,站在那里,听到了第一团土块落在松木棺材上的声音。紧接着,他自己也抄起了一把铁锨,这把工具在他手里(他是个身高六英尺多、体重二百来磅的彪形大汉),..

    4 去吧,摩西 2025-05-16
  • 灶火与炉床

    第一章1为了彻底防范乔治威尔金斯,他[1]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得把自己的烧锅[2]藏起来。不光是这样,他还得单枪匹马地干在黑暗中把它卸开,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运到足够远、足够隐秘的地方去,免得卷进日后会出现的..

    15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话说当年

    1艾萨克麦卡斯林,人称艾克大叔,早过七十都快奔八十了,他也就不再实说自己的年纪了,如今是个鳏夫,半个县的人都叫他大叔,但他连个儿子都没有[1]这里要说的并非他亲身经历甚至亲眼目睹的故事,经历与目睹的是年纪..

    3 去吧,摩西 2025-05-16
  • 人物表

    卡洛瑟斯麦卡斯林(17721837) 麦卡斯林家族的族长,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庄园主。梯奥菲留斯(布克)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阿摩蒂乌斯(布蒂)麦卡斯林(17991874) 卡洛瑟斯之子。他与梯奥菲留斯是孪生..

    2 去吧,摩西 2025-05-16
  • 评吉米·柯林斯的《试机飞行员》

    (未经删节本)我对这本书感到失望。但是它比我原来预料的要稍好一些。我的意思是,作为一本流行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不错的。我曾经预期并希望它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一种要冒冒失失表现自我的文学,倒不是要表现人,而..

  • 评约翰·考柏·波伊斯的《德克达姆》

    活着即是意味着过枯燥乏味的生活。那就是自然界所要求的一切。对这对那愤愤不平、无事生非,而那些事儿仅仅是人类自己空想的产物罢了。当人们被放在一个自然背景里,让别人怎么看也不顺眼时,人物的重要性也就可以不..

  • 美国戏剧:抑制种种

    一只有依靠命运的某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盲目播弄,美国才会在未来的二十五年里出现大致算得上健全的戏剧结构完整,制作讲究,演技精湛。当前,剧作家们与演员们只能听任环境摆布,环境会必不可免地把一切具有想象力的人..

  •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1]

    有某个人说过也许是位法国人吧;反正一切妙语都让他们说掉了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它的乡土性:也就是说,它是直接由某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所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因为《李尔王》《哈姆雷特》与《皆..

  • 《喧哗与骚动》前言两篇[1]

    《喧哗与骚动》一九三三年前言艺术并不是南方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北方,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它是曼哈顿大楼基石上的那块最坚硬的矿工之石。它是街上垃圾与破烂的一部分。箭头般向上耸立的建筑物从它那里往上生长,..

  • 评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时间会显示这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我指的是他和我的同时代人)所能写出的最优秀的单篇作品。这一次,他发现了上帝,发现了一个造物主。迄今为止,他笔下的男男女女都是自己形成的,是用自己的..

  • 评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归来》

    有一种胜利不以成败计算,连战胜者自身都全然不知那是胜利。远离失败的战场、铜刻的姓名、铅铸的坟墓的一湾回流、一片浅滩,在一旁守卫与作标志的并非飞扬跋扈的、手臂粗若男子、擎着棕榈枝与刀剑的女神,而是几个代..

  • 现代文库版《圣殿》序言

    (纽约,一九三二年)这本书是三年之前写的。对我来说,那是出于一个庸俗的念头,因为创作的动机纯粹是为了赚钱。当时我写书大约已经写了五年,书是出版了却没什么人买。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当时年纪轻,肚子也..

  • 关于《寓言》的一点说明[1]

    这不是一本和平主义的书。恰恰相反,本书作者对和平主义与对战争一样,仅仅有过极其短暂的信仰,原因是和平主义不起作用,根本对付不了制造战争的那些力量。事实上,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目的或寓意(其实它并没有,我..

  • 麦克·格里德的儿子[1]

    大约一年两回,查利海斯和我总要找个地方安营扎寨,或者说是去飞机场钓鱼[2]。遇到冬天往往在霍尔姆斯先生办公室的火炉前,要是在夏天有点儿遮阴的地方就成,甚至在飞机翅翼底下也能将就。我们基本上是在加拿大或是..

  •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他的曾祖父是从田纳西州山区徒步来本地的,在那里他杀死过一个人,他干活,节衣缩食,买了一小块地,靠打牌、掷骰子又弄到一些钱,可是却死在一支手枪的枪口之前,当时他打算通过选举当官再多捞一些钱;他的祖父耳朵..

  • 文学与战争

    西格弗里德萨松[1]能打动读者,他曾亲自步行跋涉去阿拉斯[2]或是相关地带,他在铺道板上踩过,听到与感觉到它们在湿泥里发出啪嗒啪嗒与咯吱咯吱的声音,他见到过伤亡的士兵在阴雨连绵的弗莱芒天空底下发臭变烂,他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