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蒲永升画后[1]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2],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漥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3]。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4]。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5],终不肯下笔。一日,苍黄入寺[6],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寀兄弟[7]、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8]。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予临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注释】
[1]蒲永升:成都人,宋代画家,善画山水。
[2]皱:曲折的纹路。
[3]神逸:神韵十足。
[4]孙知微:字太古,宋代画家。
[5]营度:谋求,计算,这里指构思,布置。
[6]苍黄:匆促,慌张。
[7]黄居寀:筌季子,字伯鸾,仕后蜀孟昶为翰林待诏,归宋授光禄寺丞,善画。
[8]及:赶得上。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