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坊记新解 / 廖平

坊記新解序例

2025-06-01 17:50 坊记新解

引《禮察》、《經解》、《度制》三篇注之,以當序例。

《大戴記禮察篇》: 《小戴經解篇》、《史記禮書》同有。 「孔子曰:『君子之道, 初爲禽獸、野人,進之以君子。 譬猶防與! 孔子撥亂反正,立禮爲防。 夫禮之塞, 野人以下無禮。 亂之所從生也。 春秋以前爲亂世。 猶防之塞, 如今欲廢禮,用夷變夏之學説。 水之所從來也。 洪水狂瀾,將更見于中土。 故以舊防爲無用而壞之者, 中土素來無此學説,近十年内溺于歐美,乃有非聖廢禮之讏言,故凡習禮專家,亦以禮經從此無用,可廢。 必有水敗; 防以御水,去防自招水禍。 以舊禮 中國已服習二千餘年,故稱舊。 爲無所用而去之者, 一切改用所謂新法。 必有亂患。』 外國禍亂,譯書諱言之,或更崇獎亂人,惟小説中時有流露,亦同吾國春秋以前。 故婚姻之禮廢, 狂吠之言,乃欲公妻。 則夫婦之道苦, 非别男女,則無真夫婦;無真夫婦,即無真父子。 而淫辟之罪多矣。 禽獸之行,首在男女。聖人爲禮,最重夫婦,故經以居首。〇男女,夫婦之倫。 鄉飲酒之禮廢, 此《論語》鄉人飲酒禮,後代通行之鄉飲酒禮,不指《儀禮》中鄉飲酒禮言。 則長幼之序失, 《儀禮》爲卿相饗禮,尊卑以爵,惟鄉人飲酒乃尚齒。 而争鬬之獄繁矣。 强權時代,專言優勝劣敗,與貴壯賤老。〇長幼之倫。 聘射 《經解》作「覲」。 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 無君黨,專主獨立平權。 而盈溢之敗起矣。 中國未有聘覲之先,列强紛争。《春秋》立一王法以統之,所以弭兵息亂。今日欲謀共和統一,非此不行。若競言平權獨立,則禍亂彌甚。中國之往事,即世界之將來。《論語》曰:「告諸往而知來者。」若謀世界統一,非《禮經》何以勝之!〇君臣之倫。 喪祭之禮廢, 海外所無,今學者欲從之。 則臣子之恩薄, 家庭***之説。 而倍死 不祭享。 忘生 不同居,不同財,不責以收養,父子如同路人,此外人通例。 之徒衆矣。 皆以天爲父。《禮經》曰:「野人曰:父母何算焉?」此之謂也。〇父子之倫。 凡人之知,能見已然, 過去。 不能見將然。 未來。惟聖人見微知著,能知未來。 禮者禁將然之前, 如《坊記》所記各條是也。 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 外國以刑禁亂,不尚倫理,經驗未備,是非未明,且多獎亂之舉動。 是故法之用易見, 中人以下,能知能行。 而禮之所爲生難知也。 中人以上,宜乎用夷變夏者之多。 若夫慶賞以勸善, 合于《禮經》者爲善。 刑罰以懲惡, 反經而行,同于野人、禽獸者爲惡。 先王 法古、託古。 執此之正,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之功,無私如天地 法天地四時,爲經説大綱,所謂道外人所説,皆形而下者。 爾,豈顧不用哉! 立防以後,有不率教而逾防者,《坊記》所謂「以此坊民,猶有」云云是也,則以刑罰處之,所謂刑以弼教。 然如曰『禮云禮云』, 猶言「禮乎禮乎」,重禮之詞。 貴絶惡於未萌, 有備無患。 而起敬於微眇, 轉移無形。 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先王之治天下,户户而賞之,不能徧也,人人而刑之,又不可勝誅也。是故因人之情而爲之節,又以喪祭之禮作其孝,以射鄉之禮作其讓,以朝覲聘享之禮作其恭,天下卉然知天子之意,曰:禮於死者尚不忘也,况生者乎!禮於他人之長尚如此其敬也,况君父乎!是故示之以恭,則不臣者愧;示之以讓,則不弟者恥;示之以孝,則不子者悔。其不可化也,然後從而刑之。禮行於上,則四海之内鮮刑民矣。故曰:「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 刑罰。 必也,使無訟乎!』 禮防。 此之謂也。」又《禮記經解》云:「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姦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爲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争鬬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衆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春秋繁露度制》:「孔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均。』故有所積重,則有所空虚矣。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爲盜,驕則爲暴,此衆人之情也。聖者則於衆人之情,見亂之所從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於驕,貧者足以養生而不至於憂,以此爲度而調均之,是以財不匱,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棄其度制,而各從其欲,欲無所窮,而俗得自恣,其勢無極。大人病不足於上,而小民羸瘠於下,則富者愈貪利而不肯爲義,貧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難治也。」 所言皆海外現狀。

「孔子曰:『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彼有遺秉,此有不斂穧,伊寡婦之利。』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以此坊民,民猶忘義而争利,以亡其身。天不重與,有角不得有 注 上齒;故已有大者,不得有小者,天數也。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故明聖者象天所爲爲制度,使諸有大奉禄亦皆不得兼小利,與民争利業,乃天理也。」

「凡百亂之源,皆出嫌疑纖微,以漸寖稍長至於大。聖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絶其纖者,不得嫌,以蚤防之。聖人之道,衆堤防之類也,謂之度制,謂之禮節。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讓而不敢争,所以一之也。《書》曰:『轝服有庸,誰敢弗讓,敢不敬應?』此之謂也。」

「凡衣裳之生也,爲蓋形暖身也。然而染五采、飾文章者,非以爲益肌膚血氣之情也,將以貴貴尊賢,而明别上下之倫,使教亟行,使化易成,爲治爲之也。若去其度制,使人人從其欲,快其意,以逐無窮,是大亂人倫而靡斯財用也,失文采所遂生之意矣。上下之倫不别,其勢不能相治,故苦亂也;嗜欲之物無限,其數不能相足,故苦貧也。今欲以亂爲治,以貧爲富,非反之度制不可。古者天子衣文,諸侯不以燕,大夫衣綧 注 ,士不以燕,庶人衣縵,此其大略也。」 海外無差等之别,游學者宗之,不知此義者也。

「質者,天所爲也;文者,地所爲也;人所爲謂之禮。禮者,因人情而爲之節文也,以救其亂。夫堤者,水之防也;禮者,人之防也。刑防其末,禮防其本。」 《藝文類聚》三十八引董子書。

注  有:原脱,據《春秋繁露度制》補。

注  綧:原作「緣」,據《春秋繁露度制篇》改。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原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县) 人,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恩科进士,历官龙安教授、松潘教授、射洪训导。曾受业于王闿运。著书甚多。平作此书,盖仿明代黄道周之 《 〈坊记〉集传》。其著书之旨,大意谓“春秋时代,由禽兽进于野人,大约与今海外程度相同。孔子拨乱反正,作《礼经》以引进之,所以用夏变夷,为礼以教人,使人自知别于禽兽。由秦汉至今二千余年,验小推大,二十二行省,人伦礼教浃髓入神,至圣之赐也。自欧化东行,一、二喜新之士,乃欲用夷变夏,所谓以旧坊为无用而充之。正为今世言之,故仿黄氏之意,再解此书,用进化说,独尊孔经,欲以拨全球之乱,推礼教于外人。”于此可见今文经学家的治学风格。是书引《大戴记·礼察》、《小戴记·经解》及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三篇,以当序例,比附尚属切当。又据沈约之说,以凡称子言者皆为子思,非孔子,故六经外并引《论语》,解说亦不为无据。廖平著书,好立新意,多为异说,独此书虽多新解,且间以外国事迹参证,然较其它书平实。有《六艺馆丛书》本 (1925年四川存古书局集成刊本)。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知聖篇》讀法 及門公輯

    《勸學篇》兢兢於「開民知」,此編特爲「開士知」。今日序庠宗法認孔子爲八比家,而孔子遂成村學究,乃師法相承,堅於自信,豈不較焚坑之禍更酷?今更引而闢之,以見聖人非匯參十八科所能盡也。此編初成于戊子,東南..

    26 家学树坊 2025-06-04
  • 家學樹坊 注

    《知聖編》及《孔子作六藝考》提要 《井研藝文志》平初作《今古説》,丙戌以後,乃知古學新出,非舊法,於是分作二篇,言古學者曰《闢劉》,言今學者曰《知聖》,取《孟子》「宰我、子貢智足知聖」之義。此編用西漢..

    42 家学树坊 2025-06-04
  • 家學樹坊序

    往年鏡吾兄編前篇,未卒業,提要刊於《縣志》。辛丑,燮夫從鄂索稿甚急,鏡吾館事牽掣不暇,慎乃補足前編,並以新學輯爲下卷。壬寅,病中力疾鈔入新稿諸編,共爲兩卷。輯録初成,精華苦竭,蒲柳之資,愧乎重器,不足..

    33 家学树坊 2025-06-04
  • 王制集説 三 注

    司寇 三公不列司寇,《千乘》四輔以列秋官。 正刑明辟, 説曰:《千乘》:「司寇司秋,以聽獄訟,治民之煩亂,執權變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本以要閒,作起不敬,以欺惑憧愚。作於財賄六畜五穀曰盜。誘居室家有君子曰..

    31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 二 注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 如《春秋》祠兵、蒐狩。四時三田者,夏防農,不田也。一爲乾豆,二爲賓客,三爲充君之庖。 《公》、《穀》同。 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

    26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 一 注

    王者 王者指後王,非古之王者。《董子》主天法商而王,主地法夏而王,與《荀子》後王是也。 之制禄 《周禮》内史主王者之制禄,外史言掌三皇五帝之書,内外即小大共球,六合内外。二書互相爲用,《王制》所詳,《周..

    36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王制集説凡例

    一、孔子以匹夫制作,其行事具於《春秋》,復推其意於五經。孔子已殁,弟子紀其制度,以爲《王制》。《論語讖》:「子夏六十四人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即《王制》也。此篇皆改制事,不敢訟言,所謂微言。王即素王..

    28 王制集说 2025-06-03
  • 義例類

    今古不同之外,分十五門以别宗派,立二十四事以理篇章,可謂詳備。特恐古文繁賾,儀節參舛,猶有難明,再表二十七例,以求畫一。苟盡其術,想思當過半矣。今古雜例今古之分嚴矣,而《公羊》用古《左傳》參今,萬一之..

    30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3
  • 篇章類

    兩《記》繁博,號爲大經,鄭、盧作注,皆就易辟難,凡屬盤錯,不免遁逃。兹之所志,專在犯難,陷鋭攻堅,務破强勁。再就《記》文立此二十四事,已定巨綱,徐循節目。合篇《記》有一篇誤爲數篇者,當合之。《禮運》、..

    25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3
  • 宗派類

    《戴記》其書早出,宣、元間立二博士,《異義》以爲今學,實則古多於今。兹依《今古學考》分篇目以爲準,餘詳《考》説。鄭君舊注混合今、古篇目,非也。 詳《今古學考》。 兹倣《别録》之例,先考隸篇目,於九十餘篇..

    38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2
  • 分撰兩戴記章句凡例

    一、鄭君傳《小戴》,不注《大戴》,東漢以後,唯《小戴》盛行。案:博士舊有二家,《小戴》出於《大戴》,單治《小戴》,非也。兹以今古爲統宗,兩戴全録,各以類從,不依舊第,惟篇目注明所出。一、《記》文繁難,..

    29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2025-06-02
  • 禮記識卷下 注

    喪服小記第十五 《喪服》爲經,本經已附記,此名「小記」,記其異同,補其細節。「小記」與「大記」對,記古於傳。「男子冠而婦人笄」 吉。「男子免而婦人髽」 凶。「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禘尊於郊。「..

    36 礼记识 2025-06-02
  • 禮記識卷上 注

    曲禮上第一 此篇當分數篇,中多《孝經》、《容經》、《春秋》、《大傳》。「大上貴德」 皇帝道德。「其次務施報」 王伯。「禮尚往來」 往古來今,通乎百世。「往而不來」 專言法古。「非禮也」 專言退化。「來而不往..

    32 礼记识 2025-06-02
  • 重訂穀梁春秋經學外篇敘目

    《穀梁》師法,漢初甚微,建武以後無博士,唯顯于宣、元之間,不過三十年,佚傳遺説,殊堪寶貴。今輯《孟》、《荀》及宣、元間本師舊説,仿陳左海例,作《穀梁先師遺説考》四卷。故注中引用,不復更注所出焉。諸經皆..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十一

    哀公 定、哀世無伯,與隱、桓同,傳曰「立乎定、哀,以指隱、桓」是也。由莊至昭,爲有伯。哀世分四伯:齊、晉主北,楚、吴主南。此何典制?蓋用八伯舊制。一岳兩伯,荆爲岳,揚爲牧,南方二州也;晉爲岳,齊爲牧,..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十

    定公 定、哀爲孔子所立之世,王法初立,由家及國,故詳内略外,内孔子而外魯。魯與夷狄、諸夏同辭,故詳録小國遠夷之君,内而不外。魯無疆鄙,諸侯伐哀者皆不鄙。定初與哀末異文者,時有漸久,文有差等故也。 疏 定..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九

    昭公 昭初年,晉、楚爲二伯,齊、魯、衛、鄭爲晉屬方伯,秦、陳、蔡、吴爲楚屬方伯。自平丘以後,諸侯遂亂,于二十七年以後再見公如齊、晉之文,中國則齊、晉,夷狄則吴、楚,争盟諸侯,非復二伯之古制也。《魯世家..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八

    襄公 《魯世家》:襄公午立,是時三歲。襄世晉、楚爲二伯,齊、魯、衛、鄭爲晉屬方伯,秦、陳、蔡、吴爲楚屬方伯,故襄世通不言公如齊而一言如楚,以二伯禮事楚也。元年 《年表》:「周簡王十四年,晉悼公元年,齊靈..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七

    成公 成世晉、楚爲二伯,齊、魯、衛、鄭爲晉屬中國方伯,秦、陳、蔡、吴爲楚屬夷狄方伯。齊本二伯,以鞌戰後退爲方伯,故以下不言公如齊,而言公如楚。 疏 《魯世家》:「宣公卒,子黑肱立,是爲成公。」元年 《年表..

  • 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卷六

    宣公 宣公弑立,故不卒大夫。其時齊不會諸侯,以晉、楚爲二伯,楚強晉弱,故急存中國。 疏 《魯世家》:「文公次妃敬嬴,嬖愛,生子俀。」「襄仲殺惡及視而立俀,是爲宣公。」按:宣世不言公如楚,仍以齊、晉爲二伯..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