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与论语 / 钱穆

孔子之史学与心学

2025-05-29 17:13 孔子与论语

春秋时代,乃一礼文繁缛之时代,又为一政治、社会、种种人事方面将次崩溃转变之时代。故其时人心激动,而有种种之新思想与新观点。此数者交织互染,乃有下一时代新学术之产生。其时则有无数术士,环绕于贵族阶级之四围,而为之执行其种种繁缛之礼文。此所谓术士者,易以今语译之,当称艺士或艺人,盖指其擅种种之专艺。此种专艺,约言之,可分礼、乐、射、御、书、数六类。习书数不必能射御,执射御亦不必通礼乐。其能通习六艺者则尤为上选。彼辈皆凭此六艺以献身于贵族卿大夫而参加其集团,此在当时则称为儒。许氏《说文》:儒,术士之称。是证也。孔子亦当日一术士,即通习六艺之儒者。孔子亦因此而进身于贵族,而为之服务。其先尝为鲁之委积吏,主管仓谷出入。后又为乘田吏,主畜字牛羊。其后乃益明习于当时贵族阶级之种种礼文。然孔子不仅习其礼,抑又进而究其礼之意,乃觉当时所谓礼者实多非礼。《论语》: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子闻之,曰:是礼也?

此事盖在孔子青年,乃十足表现出孔子对当时贵族阶级许多非礼之礼之一种反抗精神。大抵当时鲁太庙中种种礼乐均属非礼,故孔子伪为不知而问以示讽刺;或者乃笑孔子,误以为其真不知礼,故孔子曰:这些就算礼了吗?以此为反诘。今试设一简譬。如一游人入外蒙古,对其政府礼堂悬列宁像片,因问此何人之像?当知问者并非不知此系列宁之像,乃不知此处缘何悬挂此像,故疑以设问耳。此种态度,春秋名卿大夫间亦早有先例。如《左传》文四年:

卫 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孔子尝称宁武子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此处正是宁武子大知若愚一绝妙好例。孔子初入鲁太庙神情,即模拟宁武子意态而变化用之也。特在宁武子当时,不过是贵族阶级内部自身对于外交礼文上之一种讲究与机警;一到孔子身上,却变成一个艺士正式起来批评和反对当时贵族阶级之种种现行礼法。这是时代变动下绝然不可相提并论的两件事。

孔子正式的批评和反对当时贵族阶级种种现行礼法者,在《论语》里屡屡见到,如:

孔子谓季氏,八修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又: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这些都是正面公开的批评。当时的贵族礼,实际便即是当时的政治;因此孔子对于礼的批评,实际即是孔子当时对于政治的批评。他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里孔子以一艺士身分而反对政出大夫之非礼。但艺士议政,本身亦是一非礼。故孔子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之议礼,同时即是其议政。故: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里孔子把政治问题归重到礼上,但同时又把礼的问题归重到日常人生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礼的问题,同时亦是政的问题,但同时又即是人生日常问题,所谓伦常问题是也。于是孔子遂由他的政治论转入到人生论。

孔子反对批评当时贵族阶级一切现行礼之根据则在历史。由孔子明习礼文,对于当时一切现行礼之历史本源与其掌故沿革皆探索明了。故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又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又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又曰:

甚矣我衰也,久矣我不复梦见周公。

在古代之所谓礼,本即是全部规定了的贵族生活,亦即包括了古代全部的政治。在孔子心中,则礼的范围更大了,不仅包括了政治与贵族生活,亦复包括了全部人生。孔子在历史演变中研穷了自古到今的种种礼,即是研穷了自古到今的政治与人生。其够标准合理想者,此在孔门则谓之道,道之具体表现则曰文。孔子认为那种政治和人生之沿积,到他时代而穷了,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说只有他知道得这些。而他理想中最仰慕的人物则是周公,因周代礼乐起于文王,定于周公。他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他要想来一新周道,把当时的政治和人生全部整顿刷新。当时人说孔子知礼,只以为他熟习得许多现行礼;但孔子的真学问,则在根据历史,知道自古到今之沿革变迁,遂能跳出现代圈子,把自古到今的沿革变迁来批评现代;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些都是孔子之历史学与掌故学。

孔子研穷史学,却为种种因革变迁的礼文找出一个本原,这就成为是孔子的历史哲学。孔子认为一切礼的本原,不在外部,而在创礼与守礼者之内心。这是孔子之心学。孔子的心学,是孔子的历史哲学之最后的结论。故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又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与礼是孔子常常提到的两件事。礼是外面的节文,仁是礼之本原,即指的人之心。此后孟子说:仁,人心也。此语便把仁字解释完尽。当知仁只是人之心,但此心必在人与人相交接时始十分透露,故汉儒又把仁字另作解释云:仁,相人偶也。相人偶,便是指的人与人相交接。我们应把汉儒解释来补充孟子的语义,则仁是一种社会心,乃人与人相偶处时之心。其实人生根本属之社会。一言一思,尽若是他一己私事,但依然脱离不了社会关系。试问若无社会,若无历史,则此人便根本不能有言,不能有思;换言之,即不能有其心。故孟子曰:仁,人心也。其实语义已圆足。因人字已包含社会性,已包含了相人偶。严格言之,世界上并无可以不相人偶之人,亦即不能有不相人偶之心。礼是一种相人偶的事,其本原由相人偶之心来。换言之,即礼从仁来也。

《论语》里说到仁字处最多,但大体不离上述之根本义,仁只是人心。孔子只怕人对此心态不易把捉,遂又提出一孝字来。孝是子女与父母相人偶时之一种心态,此种心态,人人有之。人能识得孝心,自能推广识得仁心。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便是此意。孝弟只是人在家庭对父母兄长相人偶时之一种心态。待其跨出家庭,进入社会,与其他一切人相人偶,则那时的心态并不是孝弟,而其为一种仁心则一。在孔门又特拈忠恕二字说之,故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孝弟全是仁,全是人与人相偶时之一种心态。若人心没有孝弟,便不能有家庭。若人心没有忠恕,便不能有社会。若人心没有仁,便不能相人偶,不能有礼;换言之,即不能有种种人与人相处之道也。

由上述说,孔子思想便由史学转入了心学。《论语》里学字有涉史学者已举例如上,今再举其涉心学者。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迁怒如怒于甲者移之于乙,贰过如过于前者复于后。此皆非相人偶之道。此等学问自指心学,因其须在自己心上用工夫。又:

颜渊 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此条虽未明点出学字,但为孔门师弟子志愿所在,是即孔门师弟子之为学目标。程子说此条云: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又曰:子路、颜渊、孔子之志,皆与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尔。此条程子皆以仁字说之。缘三人所志,即其理想所欲到达者,均属一种内心境界,均不从外面事物功利之占有或成就着眼;此种内心境界,又非专从小己之愉快安乐及欲望满足等而言,乃均指人与人相处即相人偶时之一种彼我融和无隔阂无分别之心态;此即孔门之所谓仁也。当知人类正因有此心境,故能产生礼,故能产生道。此种心境,则为一切礼与道之本原。故孔门师弟子皆有志于此,惟三人所怀想之境界则自有高下深浅之别耳。

故孔子一切学问,皆从此种心地建立基础,而此种心地则为人人所同有。故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可见孔门言学,必从忠信生根。忠信犹言孝弟,惟孝弟专指家庭子弟言,忠信则指社会每个独立之个人言。孟子要指点此种心地不烦教学而皆有,故举孝弟言之,谓是人之良知良能。孔子此处,则重在指点人心之本质大体相似,故举忠信言之。故人人之忠信本质,可以与圣人相近,而圣人之学问习得则乃始与人人相远,故曰:性相近,习相远。此处则已透露出孟子之性善论。

孔子研究著作。近人钱穆著,集有作者18篇孔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0篇探究《论语》,包括《论语》的读法和朱熹的注疏,另外数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认为“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此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这一原则“只‘道’‘德’二字便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4年初版。 该书是钱穆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结集。书中指出:儒家是 一种“人文的宗教”,孔子的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 钱穆突出强调“情”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 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 着重理知的部分。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不能说由性情来完 成理知。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中情欲之分异。人生 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猜你喜欢

  • 附录旧作:驳袁子才《论语解》

    古文简略,不易得解。后人每以臆见解书,各执一说,几成聚讼,而卒不得一真解。遂使学者转无所宗向,而文义益晦矣。尝读袁子才《论语解》,谓:孔子仅许颜子以三月不违仁,其他如陈文子、令尹子文皆不许也。至于管仲..

    23 趼呓外编 2025-06-18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40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37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21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3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34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8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40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43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8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5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41 论语 2025-06-11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21 论语 2025-06-11
  •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24 论语 2025-06-11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45 论语 2025-06-11
  •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35 论语 2025-06-11
  •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40 论语 2025-06-11
  •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39 论语 2025-06-11
  •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1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