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义山诗之梦的朦胧美

2025-07-05 15:36 驼庵传诗录

一、绝响《锦瑟》

义山《锦瑟》可谓为绝响之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义山这首《锦瑟》诗与其《二月二日》最早到余之心上,入余之眼中。当然,《二月二日》不能与《锦瑟》比,《锦瑟》不但是义山的代表作,简直可以称为绝唱,以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诗。

所谓绝响,其好处即在于能在日常生活上加上梦的朦胧美(梦的色彩)。

一个诗人是day-dreamer,而此白日梦并非梦游,梦游是下意识作用,脑筋不是全部工作,此种意识为半意识。诗人之梦是整个的意识,故非梦游;且为美的,故不是噩梦;且非幻梦,因幻梦是空的,缥缈的。而诗人之梦是现实的,诗人之梦与幻梦相似而实不同。幻梦在醒后是空虚,梦中是切实而醒后结果是幻灭。

《锦瑟》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句真美。烟雾不但散后是幻灭,即存在时亦有把握不住之苦痛,不能保存。种花一年,看花十日,但尚有十日;云烟则转眼即变,此一眼必不同于彼一眼。诗人之诗则不然,只要创造得出,其美如云、如烟、如雾,且能保留下来,千载后后人读之尚感觉其存在。故诗人之梦是切实的而非幻梦。诗人之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美是诗人的天职。既曰天职,便不能躲避,只好实行。实行愈力,则愈尽天职。

诗中无写实,写实与切实不同。不但诗,文学中亦不承认有写实。好诗皆有梦的色彩。梦是有色彩的。浪漫、传奇,在诗中有浪漫传奇色彩的易加上梦的朦胧美,而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不易,因浪漫、传奇有一种新鲜的趣味。在吾囯诗中,日常生活上加上梦的朦胧美的作品甚少见。(在散文中如《史记项羽本纪》,与其谓之为写实作品,毋宁谓之为传奇。)

有新鲜味者皆有刺激性,而久食则无味矣。此种加新鲜味,有刺激性、传奇性的作品,小说中谓之演义。梦的朦胧美加在写实上便是附会,便是演义。《三国演义》谓关公刀八十二斤,刘备双手过膝,此虽无艺术价值,而亦为附会,与诗人之加梦的色彩相似。

日常生活是平凡,故写诗时必加梦的朦胧美。二者是冲突,而大诗人能做到,使之成美的梦,有梦的美。李商隐能做到。

或谓《锦瑟》乃悼亡诗,亦可。首二句忆从前;三、四句一写前,一写今;沧海二句写从前之事。珠有泪并非痛苦的泪,珠有泪是写珠光,旧写美的泪亦曰泪珠、珠泪,此实盖很美的名词。不过用得多了,失去其刺激,令人不觉其美。平常多从泪联想到珠,李义山乃由珠联想到泪。沧海月如被海水洗过,更明、更亮,更觉在月光下之珠亦更亮、更圆。烟是暖的,故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二句已沉入梦中,故后二句曰此情可待成追忆,又曰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二字真好,梦的朦胧美即在惘然。不是兴奋,不是刺激,不是悲哀,也不是欣喜,只是将日常生活加上一层梦的朦胧美。

李义山是最能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的诗人。李义山对日常生活不但能享受,且能欣赏。平常人多不会享受,如嚼大块的糖,既不会享受,更谈不到欣赏。

幼儿之好玩儿不是梦的朦胧美;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年人,坐在北海岸边,对着斜阳、楼台,默然不语,二者是谁能享受欣赏呢?恐怕还是后者。这真是惘然,是诗与生活成为一个,不但外面有诗的色彩而已,简直本身就是诗。

古语曰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尚嫌其多此一笑。如慈母见爱儿归来对之一射之眼光,在小孩真是妙哉,我心受之,比相视而笑高。诗人在惘然中,如儿童在慈母眼光中,谈不到悲哀、欣喜。

悼亡非痛苦、失眠、吐血,而只是惘然。且不但此时,当时已惘然矣。

若令举一首诗为中国诗之代表,可举义山《锦瑟》。若不了解此诗,则上不了解诗三百、《离骚》,下也不会了解以后的诗。

二、平凡美

诗是要将日常平凡生活美化(升华)。自此点看来,义山颇与西方唯美派相似。此名词之含义甚深,浅言之,是要写出一种美的事物来,创造出美的东西来。能如此,便是尽诗人之天职,尽了诗人之良心。(可以王守仁良知、良能之良释此良字。)

以唯美派说义山诗无何不妥,而中西唯美又不全同。中西唯美派全同者乃一点为艺术的艺术,Lart pour lart,并非要表现自己思想,给别人教训。至于义山与西方唯美派之大不同,即西方唯美派似不满意于日常生活,于是抛开了平凡事物而另去找、另去造;至义山则不然,不另起炉灶,亦不别生枝节,只是根据日常生活,而一写便美化了、升华了。并非另找,只是乔装了出来乔装一词尚不妥,还是说升华。

研究义山诗之人多为其美所眩,实则读者读时应如化学之还原。诗人将平常变成美(作品),读者只见其美:实应不被其美外眩,应自美还原(回)到平凡,就可以认识义山了:

义山平凡美读者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句,是写男女二性美满生活,而此美满生活并非固定,高楼与草屋同,只要二人调和即好。义山乃寒士,与其妻所过亦必为茅檐草屋、粗茶淡饭的生活,而义山写诗时将其美化了。

法国恶魔派诗人波特莱尔(Baudelaire)所作之诗集《恶之花》(Flowers of Evils),不满意日常生活,故另写许多常人不写的,故人名之曰恶魔。(名之为恶魔派,稍含恶意,实亦唯美派。)若谓B氏所写乃出奇的,则李氏所写是更近于人情的唯美派作品。

李义山不但与B氏不同,与李贺亦不同。义山诗无疑曾受《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之影响。自义山诗中亦可看出其仿长吉之作品,如《燕台诗四首》,此类诗在义山集中成谜。每字、每句皆可解,而全篇不可解。欲了解义山此类诗,必起义山于九原不可。此类诗无疑地受长吉影响而失败了,因根本长吉即未全成功。或因中国文字、民族性不适于写此类作品亦未可知。

三、力的文学与韵的文学

义山诗最大成功是将日常生活美化成诗。不但《锦瑟》,自《二月二日》一首亦可看出。

老杜有《绝句漫兴九首》,其四曰: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李商隐《二月二日》曰: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此乃力的文学与韵的文学。老杜诗可以为力的代表,义山诗可以为韵的代表。

义山所写当为江南,因江北二月尚无三、四句之景,俗语二月清明花开罢,三月清明不见花。而吾人总见过花须柳眼、紫蝶黄蜂,此岂非甚平常?

首二句原亦平常,而义山写得好。如东风日暖闻吹笙,一读便觉到暖风拂面而来,不是因为其写暖,其音亦如暖风拂来。按格物讲,李之诗亦合乎科学。先说笙字。三百篇《小雅鹿鸣》中吹笙鼓簧,笙内有簧,与笛、箫不同,簧如笙之声带。据说笙最怕冷,在三九吹不响,冷气一入则簧结而不动,故吹笙必天暖。清真词:

夜深簧暖笙清。(《庆宫春》)

所写盖冬之夜,而屋内暖,故簧暖,故笙清,夜深而愈清。清真词又有: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少年游》)

亦笙与暖相连。义山之东风日暖闻吹笙,就直觉讲,一读则暖气上人心头;按科学讲,亦合。甚平常,而写得好,成功了。

试看诗中笙与笛之比较。杜牧之: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此亦很美之描写。雨自上而下,帘亦自上而下,落日相对是横的,一笛风也是横的。此句非是笛不可,与义山东风日暖闻吹笙可为相对,一写暖,一写凉。东风日暖时岂无人吹笛?有人吹亦不能写,正如落日楼台不能写吹笙一样。又如李益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是沙似雪,是月和霜,必是塞外,必是吹芦管不可,绝不是笛是笙,听了如何能不望乡?简直受不了。此皆从反面证明义山吹笙之好。

至于花须柳眼二句亦好。常人看字是模糊的,了解是浮浅的,读诗不应如此。如紫蝶黄蜂俱有情,有情二字读时切不可滑过。平常诗人写有情简直无情,而义山写来沉重。曰紫曰黄,感觉亲切,故写有情是真有情,沉重。花须柳眼各无赖,无赖二字亦好。平常说无赖有贬义,此乃好意。如慈父慈母跟前之爱儿娇女是无赖的,儿女向父母要钱买糖,慈父慈母绝不会严责。日本译charming为爱娇,好,儿女的无赖非可恨的,而是爱娇。花须柳眼到春天亦如此。人已然看得不耐烦,而花仍在开,柳仍在舒,真是无赖。而此皆平常事物,李义山能就之写出美的作品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句)二句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二句亦为韵的文学,而与义山之韵的文学不同。前者是在人生上加上自然之描写,结果只成为自然之表现,而非人生之表现。义山则是对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故其人生色彩较前者浓厚。沧海月明亦是大自然,李氏未尝不借重自然,而究竟是人生的色彩多。二者为韵的文学同,而其所以为韵的文学不同。

义山究用何种技术写出《锦瑟》之诗,姑且不论。且说伤感诗人如清黄仲则之诗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都门秋思》)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绮怀十六首》其十六)

似乎人生色彩比义山浓厚;而若以韵论,则差之太远。因黄氏之诗只能成为伤感的诗,此种诗很难写得有韵。抒情诗人自易流入伤感,而若细推其源当以陆放翁为最。如:

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感秋》)

此诗太显著,在技术上尚不及黄氏成功。黄氏之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绮怀十六首》其十六)亦与之同出一源,黄盖出于陆。

此外另有一种愤慨的诗,牢骚、生气、发脾气,此即中国诗人之爱自暴自弃之原因。黄仲则之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二句亦是愤慨,此派亦出于放翁。如放翁之: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书愤二首》其一)

苏武餐毡事盖为附会,饿是饿,毡怎样能吞下去成问题,消化得了否又是问题,除非是铁人,还要是活铁人。然此二句尚好,二句字笔画都多,可代表中心之不平。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则甚疏朗,好,可代表中心和平。餐毡、嚼齿二词好,而最糟在久、空,次则阨穷、忧愤,太平常。

伤感与愤慨虽分为二,实则一也。自暴与自弃亦不同,自弃是说自己什么都不成,自暴是目空一切,而此二者实亦一也。如武断、盲从亦二而一也。武断似乎最有主意,实则没有一个武断的人不盲从的:乃根本脑筋不清楚。自暴自弃似一积极,一消极,实亦一也。

李义山也写伤感、愤慨,而其长不在此。

李氏议论诗、纪事诗亦不高。如其七古《韩碑》一篇,乃有名代表作,亦无甚了不起。有之则高在字句上之锤炼修辞,一力摹古,有点做古董。

李义山好就是韵的文学好,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

四、情操之自持

今再举其悼亡诗: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此较黄、陆真高。上句真伤感,若使其妻在,断不致如此寂寞;下句更伤感,若使其妻在,则绝不会令簟上尘满,自己做事亦可哀,而簟竟床的悲哀更甚。此盖衰老时的作品,衰老时本筋力不及,欲拂尘时簟竟床比放翁的聊复尔、嚼齿空深厚得多。此即因其能将日常生活升华,加上一层梦的朦胧美。结晶升华后本质虽同,而比未升华时美很多了。此义山之所以高于放翁也。

若说陆、黄的诗是冒出来的,则李之诗是沉下去的,沉下去再出来。冒则出而不入,陆、黄情绪,李则情绪。李是用观照(欣赏)将情绪升华了。陆、黄一类诗,写欢喜便是欢喜,写悲哀便是悲哀;而观照诗人则在欢喜、烦恼时加以观照,看看欢喜、烦恼到底是什么东西。一方面观,一方面赏,有自持的功夫。沉得住气,不是不烦恼,不叫烦恼把自己压倒;不是不欢喜,不叫欢喜把自己炸裂。此即所谓情操。必须对自己情感仔细欣赏、体验,始能写出好诗。

常人每以为坏诗是情感不热烈,实则有许多诗人因情感热烈把诗的美破坏了。

义山《花下醉》: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客散,夜深,其伤感多深,而写得多美。残花不久,而尚持红烛,真是沉得住气。多么空虚夜半酒醒;多么寂寞人去后。从何欢喜?但真是蕴藉、敦厚、和平,还是情操的功夫。

若举一人为中国诗代表,必举义山,举《锦瑟》,《锦瑟》亦是更持红烛赏残花,不但对外界欣赏,且对自己欣赏。

然此并非诗的最高境界。从观照欣赏生活得到情操自持,然但有此功夫尚不成,因但如此则成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范围在窄小生活里,非无修养,而无发展。如一诗人境界世界甚小,伤感没发展,老这样下去就完了。如后之西昆体就完了。义山此类诗至韩偓、端己必改变,西昆体学义山失败了。后之诗人之沾沾自喜、摇头晃脑亦本于此。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一利必有一弊。

如果一个诗人完全抛弃了欣赏的态度和心情,则大可怀疑其是否能成为一个诗人。(虽然只欣赏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好诗人的。)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自然的欣赏。而亦有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

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自己一人之环境生活,不能跳出,而满足此小范围。满足小范围即自画。此类诗人可写出很精致的诗,成一唯美派诗人,其精美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严格地批评又对他不满,即因太精致了。

义山的小天地并不见得老是快乐的,也有悲哀、困苦、烦恼,而他照样欣赏,照样得到满足。如《二月二日》一首,何尝快乐?是思乡诗,而写得美。看去似平和,实则内心是痛苦。末尾二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不但要看它美,须看它写的是何心情。滩,山峡之水,其流顶不平和;莫悟,不必了解;游人,义山自谓。此谓滩不必不平和地流,我心中亦不平和,不必你做一种警告,你不了解我。然义山在不平和的心情下,如何写出此诗前四句那么美的诗?由此尚可悟出情操二字意义。观照欣赏,得到情操。吾人对诗人这一点功夫表示敬意、重视。诗人绝非拿诗看成好玩。我们对诗人写诗之内容、态度表示敬意。

只是感情真实,没有情操,不能写出好诗。义山诗好,而其病在自画,虽写人生,只限于与自己有关的生活。此类诗人是没发展的,没有出息的。所以老杜伟大,完全打破小天地之范围化蛾破壁飞去。其作品或者很粗糙,不精美,而不能不说他伟大,有分量。西洋写实派、自然派则如照相师。老杜不是摄影技师,而是演员。谭叫天说我唱谁时就是谁,老杜写诗亦然。故其诗不仅感动人,而且是有切肤之痛。

老杜能受苦,义山就受不了,不但自己体力上受不了,且神经上受不了。如闻人以指甲刮玻璃之声便太不好听。不但自己不能受,且怕看别人受苦,不能分担别人苦痛。能分担(担荷)别人苦痛,并非残忍。老杜敢写苦痛,即因能担荷。诗人爱写美的事物,不能写苦,即因不能担荷。

义山情操一方面用的功夫很到家,就因为他有观照,有反省。这样虽易写出好诗,而易沾沾自喜,满足自己的小天地,而没有理想,没有力量。义山虽亦有时有一二句有力量的诗,而究竟太少。

诗中之蕴藉、朦胧、明快,各有其不得已,而非勉强,是行于所不得不行。李义山有《韩碑》一首,非其本色,乃别调。义山作风原是蕴藉,而《韩碑》不仅明快,直有点老辣。桃鲜,结果味同;而人有别调,此人之所以为人。人非圣佛,则心不能长在中(儒)、定(佛),应执一以应无穷道。

诗人的一是多方面的。义山《韩碑》诗作诗时有两种不同动机:其一,替韩愈鸣不平,未免愤慨;其二,作此诗时心中有韩诗七古印象。在技术上义山最成功,取各家之长,绝不只学杜。如《韩碑》之学退之,然此尚有个性,虽硬亦与韩不同。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境

    一、神秘与玄妙中国文学神秘性不发达。中国文学发源于黄河流域,水深土厚,有一分工作得一分收获。神秘偏于热带,如印度、希腊。西洋大作家的作品皆有神秘性在内,而带神秘色彩之作品并不一定为鬼神灵异妖怪。如中国..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N、K二氏之论诗

    人说话只是明白还不成,还要说得有劲。旧俄诗人涅克拉索夫(Nekeraspov),彼尝自说:我有整三年,每天没有吃饱过,一年寒冬为房东所逐,宿于贫民窟(loss-house),以撰稿为生。N氏晚年聋而多病,死后,朵思退夫斯..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欣赏·记录·理想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今所说在于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知·觉·情·思

    冯文炳(废名)有《谈新诗》一文,文中主张新诗与旧诗不应只是形式的不同,乃内容的不同,谓旧诗中往往有诗的散文,如黄山谷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池口风雨留三日》),又如义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中国诗与佛发生关系者固多,而不发生关系者亦能成诗人,且为大诗人。东汉、魏、六朝人多信禅;诗人不在佛教禅宗之内者,数人,乃大诗人。首推陶渊明。陶不受外来思想影响。人皆赏其冲淡,而陶之精神实不在冲淡,自冲..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王静安

    论王静安一、境界说我见诗之体裁有二重性格:一为文字表现,不限写在纸上者,口语、歌谣并算文字;一为音声表现。上古两者相合,汉以后有徒诗。徒,但也,但为诗言志而不能歌永言(《尚书尧典》)。徒诗之外,尚有乐..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谈元曲

    一、元剧中之悲剧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陶渊明《自祭文》)《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等,元剧中之悲剧。悲剧中人物有两种:(一)强者,与命运战斗(反抗);(二)弱者,为命运所支配。中国悲剧中人物多属..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词短说

    一、少游词好语言少游写景之作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其为好语言。欧阳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写得大,自在;少游此词凄冷、荒凉,可代表秋天凄冷的一面。欲见回肠,..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说竹山词

    蒋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宜兴人。胡适之《词选》说,蒋捷宋末德祐年间曾中进士。宋亡之后,隐居不仕。元成宗大德年间,有许多人推荐他,他总不肯出来做官。南宋末词家多走入纤细、用典之路,而多咏物之作。(同学不..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稼轩词心解

    一个天才是一颗彗星,不知何所自来,不知何往而去。西洋称天才为彗星;在中国,屈原是一颗彗星。此外,诗中太白,词中稼轩。辛稼轩,山东人,性情豪爽,热烈,少年带兵,而读书甚多,写词有特殊作风,其字法、句法便..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闲叙《樵歌》

    《樵歌》,朱敦儒(希真)一生第三个时期晚年闲居时期的词。胡适先生说朱敦儒:这时候,他已很老了,饱经世故,变成一个乐天自适的词人。这一个时期的词,有他独到的意境,独到的技术。(《词选》)然而,独到未必就..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词之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山谷)、陈师道(后山)、陈与义(简斋)。词史亦有一祖三宗,词之一祖乃李后主,词之三宗乃冯延巳(正中)、晏殊(同叔)、欧阳修(六一)。词之一祖乃李后主,..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真实诗人陆放翁

    明前后七子有复古运动,提倡汉魏盛唐文学,如唐代韩愈之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而其创作离所提倡的标准甚远。清以后盛行宋诗,多学江西诗派黄山谷。通常所谓宋诗乃江西诗派之专称,西昆体及陆游不在..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简斋简论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简斋尝以《墨梅》诗受知于徽宗,又言高宗尤喜其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之句。方回《瀛奎律髓》言诗当以杜甫为一祖,..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诗说略

    古人说文以载道、诗言志,故学道者看不起学文者(程伊川以为学文者为玩物丧志),学诗者又谓学道者为假道学二者势同水火,这是错误。若道之出发点为思想,若诗之出发点为情感,则此二者正如鸟之两翅不可偏废。天下岂..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唐人诗短论

    一、初唐五言古作五古比作七古难。宋人对五古已不会作。宋人苏轼、黄庭坚对唐人革命,而苏、黄之五古甚幼稚。余对古人之作少所许可,而亦多所原谅。因自己写作,知写作不易,但对宋人五古,尤其是苏、黄,特别不原谅..

    0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小李杜

    一、总论小李杜晚唐两诗人:李义山、杜牧之。小杜虽不能谓为大诗人,但确为一诗人。窃以为义山优于牧之,余重义山轻牧之。原因:义山集之五七言、古近体中皆有好诗;杜樊川则只有七律、七绝最高,五律则不成,此其不..

    1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